03.05 問下大家,孩子要是2歲多在老家呆一段時間,父母身邊呆一段時間,這樣對小孩有影響嗎?

零物語


對孩子來說,一直待在父母身邊才是最好的選擇。當然,每家的情況都不一樣,可能由於各種原因,需要把孩子送回老家,到底合不合適?還是要看老家的具體情況。

我家孩子兩歲半,一直是我帶。這幾天,老家出了些狀況,我一個人帶著孩子來到了爺爺奶奶家。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遇到了很多的狀況,堅定了我堅決不能把孩子放在老家的想法。

1、不一樣的育兒觀念

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話,爺爺奶奶會嚇唬孩子,會威脅孩子,會哄騙孩子;

餵養孩子時,因為我家孩子飯量比較小,就不停地說,孩子吃這麼一丁點,根本就吃不飽,怎麼辦?能不能吃點其它的什麼呢?甚至要用哄騙等方式餵食,被我拒絕了。孩子雖然吃得少,但是很健康。


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爺爺奶奶明顯沒有很多耐心,會抱怨說,這個孩子的脾氣怎麼這麼大?然後就想各種方法哄騙。

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他們更善於總結孩子的缺點,愛給孩子貼標籤:不聽話、不好好吃飯、脾氣大。孩子的優點,被關注的比較少。

2、不利於獨立性的培養

孩子本來自己吃飯吃得非常好,短短三天時間,她已經不碰碗筷了,吃什麼都要我喂。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孩子吃飯磨蹭一點,就有人不停的催促,孩子那麼小,為什麼不伺候她?看她弄得多髒,快去喂!

我不知道他們是嫌棄我不主動去給孩子餵食,還是嫌棄孩子吃飯把地面弄得太髒,總之是我們娘倆被嫌棄了。孩子也有理所當然的認為就應該有媽媽餵飯,不應該自己吃了。

進廁所,本來孩子能夠主動要求進廁所、關門、開燈,一套流程掌握得很好。現在,嫌老家廁所有異味,不願意進去,只能重新隨時隨地地把屎把尿了。



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我費盡心思培養的獨立意識,分分鐘蕩然無存。

養成一個壞習慣,從自力更生到什麼都需要人幫忙,太簡單太容易。

3、和其它孩子相處的問題

老家還有別的孩子,問題就更多了一些。

老人會更喜歡一直待在自己身邊的孩子,對於這種雖然是至親,但很少見面的孩子,會容易被忽略,也容易造成孩子沒有歸屬感。

老人為了更省心的照顧孩子,會採用攀比的方式引導孩子:快吃飯,晚了弟弟就吃完了;快穿鞋,不然弟弟把你的鞋給穿走了媽媽。 為了省心,白白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如果孩子中招了,多吃飯容易引起積食,和其他孩子搶東西,會更加難以培養分享意識。



4、衛生狀況

老家的條件其實已經很好了,可在夏天的農村,衛生狀況堪憂,主要就是蒼蠅太多太多。不是我太矯情,吃個飯的時間,都要不停的去趕蒼蠅。對於平時很注意衛生狀況的城市小孩來說,對飲食健康是有很大的隱患。

5、不利於早教的開展

兩歲多的孩子,已經到了要開展啟蒙教育的時候。放在老家,如果爺爺奶奶能夠堅持給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當然就沒有問題了。如果是放在農村,每天的日常就是看電視,還有就是聽村裡的老人話家常,通常都是“張家長李家短”的內容。



昨天一個六歲左右的小男孩來我家門前玩,我家小寶寶很好奇地問:為什麼小哥哥穿著拖鞋就出來了?小男孩滿臉挑釁:我就穿拖鞋,怎麼了?在他將拖鞋甩到我腿上後,好無愧疚、毫無歉意,穿上鞋子繼續吹牛自己能吃一個盤子。

6、親子感情的疏離

我有一個大學室友,她出生後由大伯撫養到四歲,然後回到了爸爸媽媽身邊。直到今天,她已經快要四十歲了,對爸爸媽媽的稱呼仍然是二叔二嬸。小時候犯了錯誤,爸爸媽媽怎麼開導她、罵她、甚至是揍她,她都不會開口叫爸爸媽媽,也不會求饒,因為在她心裡,大伯和大娘才是她最親近的人。



孩子在我們自己身邊,尚且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把孩子放到老家,是能獲得暫時的輕鬆,卻為以後的教育埋下了更多的隱患,也疏遠了親子關係,是得不償失的。

當然,如果老家不太遠,能夠經常看到,爺爺奶奶的文化素養也比較高,生活習慣良好,衛生習慣良好,還是可以適當考慮短期內生活在老家的。不管怎麼說,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選擇。


小寧大遠養成記


我家寶寶一週多回的老家,因為男孩子比較活潑比較皮,我媽一個人帶他很費勁,有時候都吃不上飯。我爸當時沒退休也不能一起了,一個人在老家也不放心。我們就把孩子送回老家了,這樣我爸也可以幫我媽一起帶,因為他們住學校家屬院,我爸也退二線了,不用坐班了。我們每週回家一次,天天視頻,寒暑假老兩口就帶孩子來我們這裡,一直到三週多回來上幼兒園。我覺得沒什麼啊,孩子很活潑,沒有留守兒童的問題。我覺得因人而異吧,我們家孩子可能適應能力比較強吧。最搞笑的是我家寶,在老家長大還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成了我爸學校一大謎團😄


鳶尾花開2


肯定有影響!雖然我小孩目前還沒到2歲,但是身邊見過很多小孩的媽媽會這樣把小孩帶到不同地方給爺爺奶奶帶,有時給外公外婆帶,有時自己帶身邊。我的同事她兒子就是這樣,在小孩成長中沒注意,搞得現在有自閉症,害了小孩一世。不用換地方就算換人帶,小孩也會有一種浮躁感。曾經的我也是這樣,而且那時我也有六七歲了,何況那些2歲的小孩啊,這影響小孩身心健康,很多想法無法表達和發洩情緒。這有個問題就是水土不服,這個就需要大人留意。


瀟瀟曬曬


我以前也是有一段時間把孩子交給了我的父母,自己在外面上班!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就自己帶了!俗話說隔輩親真的不是假的孩子被他慣的不吃蔬菜水果不肯自己吃飯都要追著餵飯!之前還小的時候跟著我我是比較嚴厲!可是現在已經這樣了一天兩天孩子也改正不過來!父母幫了帶我幾年孩子雖然慣壞了可是我還是心存感激!父母有能力有時間的話還是自己帶孩子至少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會過於溺愛孩子,這樣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再一個理由孩子始終跟父母在一起比較好心裡不會有缺失


韓冰7437


我們就是這樣子,我自己一個人帶到一週半,我就送回老家了。小時候孩子不懂事,走了還跟我們88,現在2周半了,長大了,我們走了就會哭。一般是老家呆一下,我接上來自己帶個半個月一個月。孩子沒啥問題,老家就是奶奶不會教東西,因為要帶她要給家裡人做飯。不過明年春天就準備接上來上託班了,因為明年9月上幼兒園了。我是覺得自己帶的話教育這一塊做得更好點,但是如果爸媽忙的話,不管孩子其實效果差不多。不過我家身體好,女孩子很乖巧很討人喜歡,所以回老家也沒啥問題


我是魚兒媽


問題總是有兩面性

首先,我個人認為孩子還是留在自己身邊最合適。因為作為年輕的父母可以按照孩子各時期成長髮育的特點,更好更科學的教育和培養孩子,更有利於身心發展。也會為以後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父母也會和孩子一樣一同成長,也會為了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變得更優秀!其次,孩子給父母帶來的快樂是無法代替的。

但是如果父母沒有充足的時間很好的教育照顧孩子,或者其他一些特殊原因無法照顧孩子,那麼就要衡量,寶寶是否回老家或者暫時擺脫家裡人照顧更合適些。

回老家老人照顧也是有優缺點的:

優點 有的老人一般不會像家長那麼溺愛孩子,方方面面都照顧周到,反而有利於孩子成長,可能孩子會更獨立,更堅強!其次老人生活習慣會更規律一些,給孩子帶來好的影響,最後,孩子會更容易懂得尊敬和感恩。

缺點 家裡的老人在育兒方面都是些老觀念或者錯誤的方法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一些影響。其次有句老話叫隔輩親,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也不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能力。最後,長時間有老人照顧孩子,孩子會和父母生疏,也是很不利的。

但是,還是要看具體情況。如果不是不得不,孩子最好還是由父母帶比較好!

感謝有這個機會能和大家一起討論!


王泡泡79214381


孩子要是兩歲多老家呆一段時間,在父母身邊呆一段時間,這樣對小孩有影響嗎?

這樣會對小孩子造成影響的:

1、分離焦慮:

寶寶剛出生時,認為媽媽是自己的一部分,到6個月左右,逐漸認識到媽媽和自己是不同的個體,並意識到媽媽有可能與自己分離,會產生焦慮感,並且這種焦慮感會越來越嚴重。2至3歲正是寶寶產生“依賴”之時,因此這時寶寶會對最親近的人(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產生“分離焦慮”,一刻也不想分開。

2、高級認識活動的萌芽

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出現"頭腦"中的心理活動,也就表象、想象和思維。他會在頭腦中回憶起媽媽,看到與媽媽相關聯的東西也會想起媽媽,因此離開媽媽後,分離焦慮會折磨孩子很長時間,寶寶會出現抗議、進而絕望的情緒。所以家長應該採用合理的方法來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的焦慮,避免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影響一生的幸福。

3、分離焦慮的意義

出現分離焦慮說明寶寶與寶媽形成了一種健康與愛的親密關係,也說明寶寶的智力發展。如果寶寶沒有分離焦慮,則說明母子之間沒有形成很好的依戀關係,這樣的寶寶在長大一些後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情緒性障礙。

4、不要分離

如果能選擇,那一定不要和孩子分離!尤其不要把孩子一陣子放老家,一陣子放自己身邊,因為這樣就是讓孩子不斷的產生分離焦慮,不斷承受心理上的傷害。其實,作為孩子的母親,同樣會產生分離的焦慮和痛苦,記得我兒子一歲多時,因各種原因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外地的婆母家,每次我去看孩子、走的時候,都是他在屋裡哭,我在外面哭,至今思及猶有隱痛。

其它方面就不用多說了,天底下最適合照顧孩子的就是父母,總之,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一定不要和孩子分開。


飛花似夢夢飛花


.肯定有影響了。小孩的記憶0到三歲之前都是沒有的。你放在老人身邊一段。過後又得花時間重新培養親子感情。不過你只是放一段,過後一直待自己身邊那個影響還是不大了。放在老人身邊小孩沒有那麼開朗,因為爺爺奶奶給不了父愛母愛。小孩也會想媽媽、爸爸的。教育方面鄉下始終是沒有城裡方便,先進。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很多東西爺爺奶奶都不懂無法教的。像有的小孩有時老人圖省心就讓兩三歲的小孩看電視。因為有電視看小孩就不哭不鬧。這樣長大的小孩容易內向,不善與人交往。長大後難矯正過來。不是迫不得已誰都不想感受那種分離時撕心裂肺的痛苦。


柳柳9y2i


我感覺孩子還是待在父母身邊比較好。因為孩子雖然小,但是他也有親情需求,安全感需求。2歲多正是孩子慢慢開始知曉事情的時候,如果缺失了父母的陪伴,那是一輩子都彌補不了的事情。雖然說帶了孩子沒辦法掙錢,掙錢了沒辦法帶孩子,兩者不可兼得。但是掙錢還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如果孩子的情感缺失,是多少錢也換不來的。所以到現在我也是堅持自己帶孩子。想著孩子上幼兒園了。能找個兼顧孩子的工作就好


沒有好名兒


家長您好,每個孩子出生以後都會對自己的家人產生強烈 依戀 的感情,他們會希望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會有家人的陪伴,稍微看不到家人就會覺得焦慮,缺乏 安全感 ,如果孩子已經對父母產生強烈依賴你的感情,回到老家以後又要用一段時間去適當,把對父母的依戀轉移到奶奶身上,這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家長的考驗,因此如果家長決定將孩子送會老家,建議家長讓奶奶先和孩子呆一段時間,再將孩子帶走,這樣孩子就不至於那麼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