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俄羅斯下屆總統,會與美國和解嗎?

虎虎虎22


俄羅斯下屆總統與美國和解?除非俄羅斯的下屆總統出現了波羅申科式的人物,否則俄羅斯與美國之間永不存在和解的可能,因為從目前美俄之間的實力對比來看,俄羅斯的實力要遠遠差於美國的,在美國目前的對俄戰略下,即使新的俄羅斯總統願意做美國人的走狗,美國人也不會放棄肢解俄羅斯的企圖。

美國對俄戰略的長期目標是肢解俄羅斯,讓其徹底失去反抗美國的能力,在這股問題上美國不會對俄羅斯妥協。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就拉著歐洲發達國家,走上了與蘇聯對抗的道路,這也就是我們後來經常說的冷戰,在這場歷時長達46年的對抗中,美國的核心戰略目標,始終都是為了徹底打垮蘇聯。

所以對於美俄兩國而言,徹底打垮對方是兩國各自的主要戰略方向,在這股問題上,誰都不敢掉以輕心,也不存在任何妥協的可能。

因此從二戰結束之後,在亞洲和中東地區爆發了數場大規模的戰爭,比如上世紀50年代的韓戰、6~70年代的越戰,以及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其背後對抗的主要參與者,始終都是美國和蘇聯,雙方甚至在1962年還差點因為古巴導彈危機期間,差點爆發了全面核戰爭,由此可見兩國之間對抗的激烈程度。

等到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在西方國家的蠱惑下,為了能夠讓西方世界重新接納自己,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之後,痛苦的推動了國內製度的轉型,從過去的社會主義制度轉變為資本主義制度。

但是美國並沒有因為俄羅斯政府的制度轉型而放過他們,反而變本加厲的提出要俄羅斯繼續分裂的要求,並宣稱“只有一個分裂的俄羅斯,才是對西方安全作出的最大貢獻”。

由此可見,美國之所以要打擊俄羅斯,決不是因為雙方制度上的不同,而是強大的俄羅斯(蘇聯),對美國的全球霸權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美國想要消除這種威脅,就只有徹底消滅俄羅斯,這中間絕不存在任何妥協的空間。

俄羅斯在獨立之後的十年裡,用事實證明只有和美國人對抗下去,這個國家才會有出路。

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獨立之後的俄羅斯政府高層在一開始是高度親美的,這種情況在蘇聯戈爾巴喬夫執政期間就已經存在,由於當時的蘇聯國內內憂外困,問題多多,再加上美國針對俄羅斯發動的和平演變行動,使得當時的俄羅斯人認為,只有實施和西方國家一樣的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制度,才是這個國家發展的唯一方向。

因此從1991年開始,在俄羅斯獨立之後的首任總統葉利欽,在西方智囊團的鼓吹下,俄羅斯政府開啟了一系列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國民“私有化”進程為主要方向的“經濟休克療法”。

在這一進程中,蘇聯過去數十年積累起來的財富最終化為了烏有,國家經濟徹底崩潰,整個國家從上到下一片狼藉,而推動私有化進程的西方資本,則在其中大發橫財,導致了當時的俄羅斯,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從經濟排名世界第2的位置上一路跌落到最嚴重的第22位(1999年)。

隨著俄羅斯經濟的不斷衰落,美國政府對俄羅斯發動的打擊越來越多,不僅在經濟上不斷制裁俄羅斯企業和個人,而且在隨後的時間裡,還不斷髮動針對親俄國家比如伊拉克、南聯盟等國的戰爭,而且還不斷地跳動俄羅斯國內加盟共和國獨立,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在2000年前後,支持俄境內車臣共和國的叛亂,導致俄羅斯政府損失慘重。

正是由於前俄總統葉利欽在第一次車臣戰爭的失敗中,意識到了美國人對本國的真實用心,放棄了俄國內的親美派,轉而選擇以強硬著稱的普京,做為自己的政治繼承人,開始執掌俄羅斯政府,才最終拯救了整個俄羅斯。

所以對於俄羅斯人而言,他要是敢和美國和解,那麼俄羅斯將必然走向奔潰,如果當時的葉利欽沒有選擇普京,而是選擇了像波羅申科這樣的親美賣國派的話,那麼今天的俄羅斯肯定就和烏克蘭一樣,已經陷入到了四分五裂之中了。


落下m


題主的問題是:俄羅斯下屆總統,會與美國和解嗎?

那麼,俄羅斯的下屆總統可能會是誰呢?

按現在俄羅斯政壇的趨勢,下屆總統大概率是梅德韋傑夫。

梅德韋傑夫這個人深受普京的賞識,兩個人在此之前就有過換著當總統的事情,而且梅德韋傑夫擔任俄羅斯總統之後,把俄羅斯治理的也不錯。

他擔任俄羅斯總統是輕車熟路,所以普京卸任之後,梅德韋傑夫最有可能成為新一任的俄羅斯總統。

(梅德韋傑夫和普京)

梅德韋傑夫是普京的親密戰友,他們有同樣的追求。

他當上總統之後,會繼續普京的政策,或者說繼續他此前當總統的政策。

總的來說,俄羅斯的政策是不會變化的。

這種情況下,很難出現俄羅斯總統和美國和解的情況!

首先咱們得承認,俄羅斯其實挺想和美國和解的!

俄羅斯這片土地上,從葉利欽再到普京,他們都有和美國和解的想法。

原因很簡單,經過冷戰幾十年和美國的對抗,俄羅斯已經意識到,他難以擊敗美國成為世界老大,那麼還不如和美國搞好關係,踏踏實實的當一個世界老二。

只要美國願意保證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俄羅斯非常願意這麼做。

可是,美國不想讓俄羅斯當老二啊。

俄羅斯說是相當老二不想當老大,可他仍然擁有和美國相當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世界排名第二的常規軍事力量。

如果俄羅斯有錢,軍事實力更會無限接近美國,這哪是當老二的態度,這分明是暫時當老二,隨時當老大的想法!

所以,美國的對策繼續削弱俄羅斯,直到他覺得俄羅斯沒有能力威脅到自己為止。

回過頭再說俄羅斯的大國夢!

不想當老大不等於沒有大國夢!

俄羅斯這個地方產生過很多世界級的強國。

這裡的人們打敗過強悍的蒙古人,打敗過不可一世的拿破崙,更打敗過妄圖征服世界的希特勒。

二戰結束之後,也是唯一一個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和美國競爭的強大國家。

大國之夢早就在俄羅斯人的心中紮下根來,這種情況下,即使俄羅斯再衰落,他們也永遠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所以他們才會願意選擇強硬的總統普京帶領自己,實現俄羅斯民族的再次偉大。

大國夢想如此執著,讓俄羅斯對美國的示好顯得就不那麼真誠了。

俄羅斯現在只有1萬多億美元的GDP,但是這個國家卻拿出600多億美元作為軍費,是世界上軍費佔GDP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

俄羅斯人口不多,只有1.5億,卻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之一,作戰人員超過100萬人。

甚至,他還有世界上和美國唯一相當的核武庫。

為了維持這個核武庫,俄羅斯財政極為吃力,就算是這樣,他仍然不願意削減自己的核武器,擺明了在軍事上仍然對美國不服氣!


也就是說,現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存在著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

美國希望俄羅斯在軍事上儘可能的削弱,直到他認為俄羅斯不再威脅到自己;俄羅斯希望美國儘可能在經濟上能夠幫助自己,讓自己的軍事實力在經濟的增長之後變得更強,從而依然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強國!

在這個矛盾上,兩個國家暫時還無法取得共識,所以,下屆俄羅斯總統不可能和美國取得和解!


歷史風暴


俄羅斯現任總統普京,目前正在進行他的第四個總統任期,這將持續到2024年,而2024年按照俄羅斯現行憲法,普京將無法繼續競選總統,只有等到2030年才有機會繼續競選總統。而那時候的普京雖然已經78歲,但是這樣的年齡顯然仍是世界政治家的正當年。

而2024年任期結束後無法直接競選總統的問題,顯然也是難不倒普京的,因為他處理此類問題已經是“經驗豐富”,2008年已經連任兩屆總統的普京,由於受到憲法“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總統”的限制,只能暫時告別總統寶座,但是普京很快找到新崗位,那就是俄羅斯總理的寶座,他在2008年至2012年,他擔任俄羅斯總理期間,“成功”的讓總統制的俄羅斯成為了“總理制”國家,也即是說普京當總統,俄羅斯就是總統制,而普京當總理,俄羅斯就是“總理制”,反正是普京說了算的。

政治強人普京已經統治俄羅斯20年,並仍將繼續統治俄羅斯

所以2024年的也就是下一屆總統期間,大概率仍舊是這種模式,退一萬步講,即使普京不採用這種模式,那麼只要普京活躍在俄羅斯政壇,那就仍然是能夠執俄羅斯政壇的牛耳,左右俄羅斯政局,而這樣的情況之下,俄羅斯與美國關係的和解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而且對於俄羅斯而言,與美國和西方對抗,是俄羅斯能夠在世界範圍內保留話語權和大國地位的唯一法門,換言之如果俄羅斯完全與美國實現和解,那麼就是俄羅斯徹底跌下神壇,走向衰落的開始。

近代以來,無論是沙俄還是後來的蘇聯,能夠世界保持強國地位和話語權,都不是依靠著先進的技術、思想或者經濟勢力,他們憑藉的是蠻橫而不及犧牲的武力。拿破崙時法國縱橫歐洲,沙俄與法國對抗,莫斯科都被燒了,但是讓法軍60萬大軍損失慘重,而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後來參加反法聯軍打到了法國巴黎,二戰期間蘇聯被德國入侵,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是1945年蘇聯紅軍將紅旗插到了德國柏林的國會大廈。這種與西方鬥爭的種不屈服精神,是俄羅斯人能夠維持強國地位的根本。

1945年蘇軍攻克柏林,維持俄羅斯大國地位一直俄羅斯與西方分庭抗禮的政策

二戰後蘇聯帶著一幫小弟,跟西方的美國陣營進行全球冷戰,也正是這種對美國的全面對抗,讓俄羅斯人走上了自己的歷史巔峰。

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新獨立的俄羅斯在葉利欽的領導下曾經一邊倒的投向西方,他們期待西方的“民主、自由”能給他們新生活,然而俄羅斯迎來了卻是經濟上斷崖式衰退,軍事上大停滯,政治上的孤立,西方不想要一個富強的俄羅斯,只想要一個號稱“民主”,但是被閹割武力的俄羅斯。於是俄羅斯人被趕出了巴爾幹半島,俄羅斯人組織的獨聯體被西方滲透,東歐原來的俄羅斯的小弟國都成批的加入歐盟和北約,俄羅斯則是北約防備的唯一目標。

普京1999年上臺之後,很快調整了俄羅斯政策,他先是對高加索的車臣發動了強硬的軍事進攻政策,而後對外重振俄羅斯軍力,這樣才勉強維持住了俄羅斯已經所剩不多的盟國和如今仍舊是世界第二軍事大國的國際地位。

敘利亞戰場上的俄羅斯軍隊

而如果俄羅斯一旦徹底倒向西方,那麼俄羅斯對外軍事大國的地位將會崩坍,而對內經濟也不會有所進步,而真到那個時候,俄羅斯能否繼續維持住它龐大了聯邦體制,都將是十分困難。


大東北的小豆包


山人認為這主要得看普京下臺的方式,假如普京是突然暴斃,讓俄羅斯一下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很有可能引發一輪新的社會動盪。這樣,新總統用什麼方式和美國相處已經不重要,一個動盪的俄羅斯不會對西方構成任何威脅。

現在一,對俄羅斯國家安全影響最大的是普京先生的身體,假如普京身體有什麼風吹草動,那絕對是動搖國本的事情,一個或多個總統任期已經不值一提,真的該祈禱俄羅斯的上帝讓普京再活五百年!

普京先生也知道自己的性命和俄羅斯的安危息息相關,所以在各種鏡頭下都不忘秀一下自己的硬漢形象,彷彿只要普京在,俄羅斯就能長治久安!

但山人可以斷定的是,普京先生終究不是神,總有一天會老去,如果普京在活著的時候就交出權力,或者掛一個總統辦公室僉事或顧問的銜頭,繼續發揮餘熱,為俄羅斯的反美大業保駕護航,那麼這個新上任的總統肯定是普京路線的忠實接班人,還和美國改善毛的關係。另一種,普京先生在總統的任上病危,把國家託付給身邊的親密戰友,這種傳遞權力的方式,和美國改善關係的可能也不大。歷史的經驗,這樣的接班人被換掉的可能性是很大滴!


因為把某人吹抬得太高,是一件很耗時費錢的事兒,繼任者還沒機會開動宣傳機器把自己美化,反對者就已蠢蠢欲動,進行一場新的權力洗牌,參見現在的委內瑞拉。這時國內的政治勢力必然發生分化,俄羅斯再來一次像車臣戰爭那樣的內戰也不是沒有可能。

另一種,普京迫於各種壓力而下臺,這時候民間親美國的人成了主流,這時候上來的總統就有可能謀求和美國改善關係,不過,這種可能性極小。

另外,決定俄美兩國關係的,決不僅僅是某位領導人的好惡,(比如現在的美國總統其實骨子裡對俄國還是很有好感的,要不然,也不會遭受“通俄門”的調查。)這兩個大國不同的利益邏輯必然會引發衝突,任何一方的妥協都意味著巨大的國家利益的損失。要不然在葉利欽時期俄羅斯的全面和西方和解的政策就不會遭到後來的普京的摒棄了。

雙方關係的改變,除非一方衰落得對另一方不再構成威脅,這種和解才有可能真正的開啟。


從目前來看,雙方的關係已經過了最低時的時候,雖然恢復正常還遙遙無期。以上只能算山人的一種意見,各位不必當真!


皓月千山


可以和解,只要俄羅斯親美派上臺,主動棄核,然後把自己大卸八塊,美國就願意“和解”了。

把俄羅斯的獠牙和爪子都拔了,這樣一個俄羅斯自然能受到各方面的“歡迎”,就像印度一樣。

但是,美國說了:咱是和解了,不過開會你得做後面,五常席位你也不要坐了,一些大國參加的會議你也不要參加了,你就好好過日子吧。

俄羅斯懵了:憑什麼啊,我是五常啊。

美國眼睛一瞟:你說你是五常,你就真的是五常了啊,你還有啥配得上五常的位置的?一邊去!

如果美俄和解,俄羅斯得到的必然是這個非常屈辱的待遇,屈辱的程度會讓很多俄羅斯人恨不得殺到莫斯科幹掉那個賣國的總統。

同樣的場景,在葉利欽時代已經上演了10年,如今,才過去20年不到,俄羅斯人沒那麼健忘。

當然,如果遇上烏克蘭波羅申科那種把家安在國外的賣國投機分子做俄羅斯總統,俄羅斯的政壇被一幫親西方的寡頭分子把控的話,那普京好不容易打下的基業會很快爛下去,並且很快爛透了,然後,俄羅斯必然垮了,而在俄羅斯垮掉之前,這些賣國的投機分子必然捲款離場,就像波羅申科一樣,逃到西方去享受揮金如土的生活。

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後,藉著“幫助俄羅斯進行經濟休克療法”的幌子,美國和西方出動各路金融巨頭、情報機構和俄羅斯的腐敗勢力、買辦寡頭裡應外合,發動金融戰,貨幣戰,促使俄羅斯盧布在幾年的時間裡暴跌了幾千倍,俄羅斯的原有的優質國有資產被以白菜價還不如的價格收購,俄羅斯經濟全面崩潰,大量的在前蘇聯時期做軍官、工程師、教師、醫生等中上層人群,都不得不淪落到街頭乞討的悲慘境地。

1990年代,可以說是俄羅斯最慘的幾年,一個龐大的超級大國轟然倒地,社會秩序和民生幾乎一夜歸零,西方金融資本聯合俄羅斯國內寡頭不斷對俄羅斯敲骨吸髓,北約軍事集團撕毀“不東擴”承諾,不斷向東步步緊逼,內政外交極其困難,南聯盟這個小兄弟被狂轟濫炸俄羅斯居然毫無辦法,更不敢出手救援,這些對於任何一個俄羅斯人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的,這種是一輩子都難以抹去的心理陰影,隨時可能橫屍街頭而無人理會的滄桑絕望!

西方這“趁你病要你命”的損招,讓俄羅斯真正見識了美國人的“友誼”,從此,尤其普京之後的俄羅斯對西方不再抱有任何信任。

即使是現在的俄羅斯年輕一代,比如80後,90後,是跟著父輩一起看著西方如何“搞俄羅斯”長大的,也不可能對西方有什麼好感。

所以普京上臺20年,不管西方在俄羅斯做了多少“努力”,反普京的反對派力量總是隻有那麼一點點,因為實在沒有民意基礎,這個也不能怪反普京力量不努力,實在是當年這些西方人太缺德了。

葉利欽當年是典型的愚蠢,作為一個世界大國的地位,不僅屈尊降格和美國談“友好”,還要一次次被美國羞辱打臉,把整個國家折騰的半死不活,最後還是被老美一頓暴打趕出了門。

即使是最近20年來,普京上任之後,俄羅斯和西方之間的歷次衝突和對抗,幾乎都是北約的主動挑釁,俄羅斯不得不強勢反擊,隨後北約再挑釁,俄羅斯再反擊,沒完沒了……

普京之後,出於各方的利益,美俄之間也不可能和解。

目前,以普京為首的俄羅斯執政集團被稱為希拉維克集團,由俄羅斯各強力部門中高層組成,囊括了目前俄羅斯的軍隊、警察、情報、司法體系,核心成員主要是前克格勃成員。他們在1990年代末期上位,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鞏固了權力,而普京,只能說是這個集團的代表人物。

目前整個俄羅斯的經濟、金融、軍事、政治、安全等等領域都在這個統治集團的絕對控制之下。

而普京之後的接班人,基本上也只可能出自這個政治集團,普京必然會培養自己信任的接班人,或者整個統治集團認可的接班人。

而對美國保持強硬,必然是這個新總統的基礎風格,不然在這個統治集團裡就混不下去,考慮到俄羅斯的政治鬥爭比較激烈,這個能上來的領導人性格必然得強硬。

至於美國,美國必須保持俄羅斯這個敵人的存在,不然那些歐洲的盟友還有日韓就會蠢蠢欲動,讓北約時不時去挑釁一下俄羅斯,讓歐洲保持適度的緊張感,亞太這邊也時不時放幾把火,讓日韓始終保持緊張感,這樣歐洲人和日韓才會繼續把美國奉為老大,甘心交保護費。

如果美俄和解了,就像當年美國拉俄羅斯進了G8,歐盟馬上就開始反水,搞起了歐元和統一市場,日韓等等也搞起自貿區等,大家開始對老美愛理不理了,最後,得,老美只得把俄羅斯再踢出G8,重新和俄羅斯鬥起來,這才略微收了收盟友們躁動不安的心。


雲中史記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國土和武器,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五常中的位置,俄美兩國的對立並沒有停止,反而有日漸加深的勢頭。

一些人不禁發出疑問,既然蘇聯已經解體了,俄羅斯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會不會和美國和解,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呢?

其實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曾經試圖和美國和解。作為資本主義陣營中的一員,九十年代的俄羅斯,曾經把一切都向美國看齊。

上世紀九十年代,葉利欽等俄羅斯一眾政客非常認同西方,認為西方的政治制度等成果可以使俄羅斯富裕起來。

結果美國的“休克療法”使俄羅斯迅速破產,讓俄羅斯淪為了一個“二流國家”。而在俄羅斯經濟困難時,俄羅斯向美國和西歐國家貸款被拒絕。

不僅如此,美國等西方國家還對俄羅斯落井下石,打擊俄羅斯在西歐建設導彈防禦系統,以進一步壓縮俄羅斯生存空間。

在當時,形勢已經很明顯,美國要肢解並徹底摧毀俄羅斯。在這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情況下,隨著普京上臺,終於開始有所好轉。

言歸正傳,就目前來看,用不了幾年,普京也要下臺了,那麼下一任會和解嗎?

我認為短期來看,這是不可能的,更不用提下屆俄羅斯總統就和美國和解了。原因其實很簡單,美國和俄羅斯利益衝突比較嚴重:

第一,對於俄羅斯來說,和美國和解是一種自殺行為。

從歷史來看,和美國聯盟唯一一種渠道就是自廢武功,被美國榨取利益——日本是如此,韓國是如此,甚至英國(英國的核力量已經淪為了美國的附庸)也是如此。

對於俄羅斯這種領土觀念極重的國家來說,這種行為無異於自殺。所以美國這種行為,讓美俄和解遙遙無期。

第二,俄羅斯大國夢想威脅美國地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民生一片蒼涼,經過近三十年的垂死掙扎才有了今天的局面。雖然如此,俄羅斯仍然有著復興的大國夢。

想當初,美國花了數十年時間拖垮蘇聯,最不可能接受的就是俄羅斯重新興起挑戰美國的地位,因此俄羅斯實現大國夢的路上,美國一定會盡力阻撓。

諸如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曾經希望加入北約,但是最後被拒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俄羅斯不願意消減核武器,裁剪軍隊規模。

這讓美國擔心俄羅斯進入北約後會威脅自身主導地位,所以俄羅斯入北約未能成功。

俄羅斯不願放棄大國夢,是美國無法接受與俄羅斯和解的原因之一。也是作為資本主義同一陣營當中,美俄一直不對付的原因之一。

第三,美國需要通過打壓俄羅斯來加強對歐洲的控制。眾所周知,美國全球霸權的一個很大的組成部分就是歐洲。一旦俄美和解,對於俄羅斯來講,與歐洲交好更加容易。

除了地緣優勢以外,歐洲還很大程度上依賴俄羅斯進行石油、天然氣供給。歐洲對於美國這個“老大”就開始越來越不買賬,甚至成立歐盟來減弱美國在歐洲的影響。

如果俄羅斯的威脅不再,歐洲必將全力脫離美國控制,這將是美國不願看到的。因此,美國必須對俄羅斯保持敵對態度,誇大俄羅斯的威脅,來保持對歐洲各國的控制力。

從這幾點來看,美國是不可能和俄羅斯和解的。即使是拋開這幾點不談,只看眼下,美俄和解也不可能。

根據以往普京和梅德韋傑夫輪流出任總統和總理的情況來看,有人分析說,下任俄羅斯總統大概率是梅德韋傑夫。但是目前來看,俄羅斯下一任總統還在孕育當中,梅德韋傑夫只是候選人之一。

然而,縱觀普京政壇這麼多年的政績,其對美國態度一直很僵硬。雖然說俄羅斯也是民選總統,然而民選的背後還是有操作空間。比如說培養接班人,由接班人去競選。

因此,就算是退一萬步來講,無論俄羅斯的下一任總統是誰,大概率都逃不脫普京花了二十年,才給俄羅斯打下的政治框架——不與美國和解。

也正如普京上臺的時候所說——給他二十年時間,還大家一個不一樣的俄羅斯。雖然二十年已經過去了,俄羅斯仍然沒有完全擺脫解體帶來的很多問題,但是最起碼改變了葉利欽在任時的現狀——親近西方!

總而言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幾個國家之一,俄羅斯和美國不是不可能走到一起,但是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並滿足很多條件,不是簡單換個領導就可以實現的。


史之策


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爭鬥,俄羅斯現在處於全面的下風,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和俄羅斯是否和解,其實不取決於俄羅斯更換那位領導人,而是取決於美國人自己的態度。


其實在特朗普上臺之初,就明確提出希望與俄羅斯進行和解,改善雙方之間的關係。但是受美國國內幾十年來的仇俄情緒的影響,特朗普上臺之後就一直深陷通俄門調查,他只能對美國國內做出一種姿態,繼續強化對俄羅斯的制裁,以對外顯示自己與俄羅斯並沒有什麼秘密交易。通俄門調查持續了兩三年時間,最後無果而終,事實上已經為美俄關係的全面改善奠定了基礎。如果特朗普能夠贏得第2個總統任期,相信美俄之間的關係將會上一個比較大的臺階。


特朗普希望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主要是認為現在的俄羅斯綜合國力持續下降,已經不是美國在全球稱霸的主要對手,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沒有必要把主要的精力和資源用來對付俄羅斯。可以說,特朗普的這種改善只是算是全面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而不是徹底和解。美國和俄羅斯之間還有許多的地緣政治利益糾纏不清,比如美國希望全面掌控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和東歐地區,希望在核武器和洲際彈道導彈領域壓過俄羅斯一頭。對於這些損害俄羅斯安全的要求,即便是普京卸任,無論誰當選俄羅斯總統都很難接受。此外在奧巴馬下臺前夕,美國國會已經通過法案,將解除對俄羅斯制裁的權力收歸國會,特朗普並沒有權力徹底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要想全面和解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前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間,葉利欽採取了全面倒向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政策,但是事實已經告訴俄羅斯人,一味向美國投降和妥協並不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安全和利益。俄羅斯只要還想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大國,與美國之間的矛盾就不可能完全化解。只是說美國人現在遇到了更強勁的競爭對手,暫時把俄羅斯放到一邊去了而已。


衝擊時評



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其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卻是資本主義國家,跟美國同個性質,但普京治下的俄羅斯卻走上了與美國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與道路,與美國根本無法建立戰略互信,美國自始自終都把俄羅斯列為主要的戰略對手,無論普京發展美俄友好關係的心多麼真誠,美國都拒絕給他機會,對普京的接班人也是如此,除非親西方的自由派在2024年的總統大選中意外地擊敗了普京的接班人,成功地實現了俄羅斯的改朝換代。

俄羅斯雖然是蘇聯的主要繼承者,卻在獨立後,在親西方的自由派領袖葉利欽的帶領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效仿美式民主,搞多黨制等等,並與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友誼。

但俄羅斯的民主化、親美化不僅換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技術、資金、貿易等等俄羅斯迫切需要的東西,反而遭到美國的戰略忽悠,一劑“休克療法”差點兒把俄羅斯給“治”死了。同時,美國為首的西方在車臣戰爭中支持的是車臣的叛軍,攻訐俄羅斯。

葉利欽用了兩屆總統的任期終於幡然醒悟,美國靠不住,整個西方都靠不住,俄羅斯親美國,親西方,只能給俄羅斯帶來災難,但他無力帶領俄羅斯爬出深淵,於是,他選擇了急流勇退,將國家交給了普京。

實際上,普京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對美國,對西方還是抱有幻想,這從他鼎力支持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並且與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的友誼可窺見一斑。

葉利欽親美,俄羅斯沒有好下場;普京第一個總統任期也親美,美國同樣也沒有把俄羅斯當作自己人。2005年,美國在俄羅斯的親密盟友吉爾吉斯斯坦、烏克蘭發動了顏色革命,並且輕易地得手了,這兩個國家都建立了親美國親西方的政權,不再親俄了。美國這麼搞終於把普京“打醒了”。

2006年,普京在他的首席政治謀士、總統辦公廳副主任蘇爾科夫的設計下,推行了主權民主的新體制,這個新體制的重點是主權,民主也是形式。

普京建立的這個主權民主的新體制的主要內涵是什麼?政治上,高度集權——超強總統、大政府、小議會、弱政黨;經濟上,實施買辦-寡頭的經濟模式,跟蘇聯的計劃經濟、美國的市場經濟都完全迥異;軍事上,更加依賴核大棒,並且通過軍事改革,強化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輿論上,官方創辦了今日俄羅斯(RT)系國營媒體,不僅主導俄羅斯國內的輿論,還到西方國家四處出擊,挑戰西方的話語權。

普京帶領俄羅斯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於美國的發展道路,俄羅斯與美國、歐洲的矛盾與衝突急劇陡升,這是2008年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爆發“五日戰爭”,2014年俄羅斯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及實際控制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根本原因,而不僅僅是俄羅斯欺負小鄰居格魯吉亞、烏克蘭。

俄格“五日戰爭”、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與實控頓巴斯、俄羅斯2015年9月出兵敘利亞、2018年3月爆發的俄英雙面間諜中毒案,將俄羅斯與美國、歐洲的衝突推向了新的高度,俄羅斯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全面孤立、遏制早已是美國為首的西方的對俄政策的核心戰略,雙方都找不到重大讓步、根本性妥協的空間,對抗是雙方來往的主旋律。

為了確保普京卸任後,俄羅斯延續普京設計的政治體制、選擇的發展道路,普京升級了他的政治思想。2019年2月11日,普京的助理、首席軍事蘇爾科夫在俄羅斯《獨立報》發表重磅文章《普京的長久帝國》,正式提出了普京國家模式,即普京主義。

蘇爾科夫強調,普京主義不僅要在俄羅斯管100年,還要出口到全世界,與美式民主一爭長短,也就是用進攻的方式來防守俄羅斯的2.0的國家體制——普京主義。普京主義的推行、貫徹,只會加劇美國、歐洲對俄羅斯的反對、恐懼與敵意,美歐更賣力地遏制、孤立俄羅斯,美俄的友誼就更無從談起。

面對這樣的現實,無論是普京,還是普京的接班人,都無法打破美國為首的西方對俄羅斯的全面遏制與孤立,更無法建立美俄的戰略互信,改善美俄的關係,實現雙邊關係的正常化,就像正常人那樣交往。

除非以納瓦爾尼為首的親西方的自由派,在2024年的總統大選中擊敗普京挑選的接班人,奪取了政權,成功實現改朝換代,美國為首的西方才有可能與俄羅斯握手言和,至少表面上把俄羅斯當作自己人。至於俄羅斯再度轉向,重新親美國,親西方,又能從中得到什麼,只有上帝才知道。


飛狼


一山不容二虎,短期之內,美國和俄羅斯不可能和解,美國把俄羅斯視為眼中釘,俄羅斯把美國視為眼中釘,美國想讓俄羅斯走向滅亡分裂,俄羅斯想讓美國走向滅亡分裂,在美國沒有徹底衰落之前,俄羅斯不會和美國和解;在俄羅斯沒有再次分裂之前,美國不會和俄羅斯和解!

普京上臺之處,俄羅斯有意向美國靠攏,俄羅斯太過於強大,有核武,美國不敢收俄羅斯這個小弟,收了俄羅斯這個小弟,俄羅斯不可能忠心擁護美國,俄羅斯是為了借美國的力量發展俄羅斯的經濟,俄羅斯一旦在美國的支持下壯大起來,俄羅斯隨時有可能成為美國的一大勁敵。美國不願意接納俄羅斯,普京沒轍,只有放棄親美的想法,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親美行不通,反美也不行,美國始終都要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要對俄羅斯進行軍事圍堵,不過,俄羅斯在普京的帶領下非常爭氣,在受到美國的威脅和制裁時,敢於亮劍,美國染指烏克蘭,普京先下手為強,一舉拿下克里米亞半島,支持烏東部鬧獨立完全超出了美國的意料,美國不敢在烏克蘭進行不擴張,擔心俄羅斯再一次到南美洲進行軍事部署,擔心古巴導彈危機再現。

美國不願意和俄羅斯和解,是因為俄羅斯不安分,俄羅斯一直有稱霸世界的野心,俄羅斯不會真心臣服於美國,只有俄羅斯銷燬俄羅斯的槍炮,銷燬俄羅斯的核武,做一個對美國沒有威脅的國家,美國才會和俄羅斯和解,否則美國一直擔心俄羅斯會取代自己的世界老大的位置。

現如今,俄羅斯一直是普京在執政,普京的這個任期結束,之後,普京不一定會卸任,普京會繼續擔任俄羅斯總統,只要普京參加選舉,普京一定是下一屆俄羅斯總統,有普京在,俄羅斯不可能倒向美國,普京會帶著俄羅斯和美國鬥智鬥勇,幫助那些被美國欺負的國家,號召大家一起反美,推翻美國的霸權。

現在的世界格局分為兩大陣營,一派以美國為首,一派以俄羅斯為首,這是你死我活的國際大博弈,美國已經由盛而衰,世界將迎來百年鉅變,世界將進入新一輪的洗牌!


老鱷魚觀天下


俄羅斯下屆總統會不會與美國和解,這個應該並不是取決於俄羅斯,而是由美國的全球戰略來決定。如今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也不是一個天生的反美鬥士,而是由於俄羅斯不斷的遭到美國的打壓和遏制,有血性的普京不得不採取還手反擊。自從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之後,俄羅斯歷任總統並沒有刻意的追求反美政策。反而是從葉利欽開始,全面倒向美國西方,改旗易幟實行政治和經濟體制的改革,希望融入美國西方世界。


但是,讓俄羅斯意想不到的是,俄羅斯一廂情願並沒有換來美國西方的認可,而是將俄羅斯繼續作為一個獵物進行圍堵打擊。無論是俄羅斯怎麼做,美國西方都將俄羅斯作為戰略對手看待。葉利欽時代,主動投靠修好美國西方,要求成為西方世界的一員。但等來的卻是美國北約毫不顧忌俄羅斯臉面,無情的轟炸南聯盟。而同年北約在華約解體的情況下,大肆東擴吸收原蘇聯陣營的東歐國家為成員國加入。

美國北約為什麼要這麼做,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要擠壓遏制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到了2000年普京上臺之後,北約東擴的步伐加快,不但吸收了原東歐國家,2004年還大膽的吸收了前蘇聯的波羅的海三國,即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為北約成員國。要知道普京一直寄希望於與美國改善關係,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事件,普京是第一個打電話給小布什的外國領導人。



普京對於美國遭到恐怖襲擊事件表示慰問,並且強烈的譴責恐怖襲擊行為,普京主動提出可以提供俄羅斯空中走廊,作為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的軍事物資通道。普京根據小布什的要求,堅定的站在美國的反恐陣營,並且積極提供多方面的幫助。但是普京的友好熱情並沒有得到美國的善意回報,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之後,北約吸收波羅的海三國,這使得俄羅斯的波羅的海出海口受到嚴重限制。


儘管如此,普京在這個時期還是與葉利欽的想法一樣,三次提出要求加入北約,都遭到了北約的堅決拒絕。北約除了不能吸收俄羅斯,對於原東歐和原蘇聯獨立出來的國家,一概敞開大門主動吸收。但北約唯獨不肯吸收俄羅斯,這裡面什麼意圖不言而喻。繼波羅的海三國之後,美國北約又企圖拉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入夥,這就觸碰到了俄羅斯忍讓的底線。普京才充分認識到,無論俄羅斯怎麼樣向美國西方示好,都沒有任何效果,美國仍然將俄羅斯作為主要的敵人來對待。


所以,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事件中普京強勢反擊,從格魯吉亞2008年的“五日戰爭”到2014年的烏克蘭事件,普京利用軍事介入手段,粉碎了美國北約將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吸收為成員國的企圖。普京一不做二不休,2015年9月出兵敘利亞,幫助支持阿薩德政府,完全打亂了美國在敘利亞部署的顛覆目的。從以上方面來看,俄美關係改善的主導權在美國,而不是在俄羅斯。

就是在如今,俄羅斯仍然希望美國西方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恢復正常的雙邊關係。只不過美國西方對於俄羅斯沒有互信,一直將俄羅斯作為最大的外在威脅來看待。美國西方對於體量超大的俄羅斯不能放心,僅僅是蘇聯解體覺得還不足以解除對西方的威脅。美國西方企圖俄羅斯再次來一次解體,這樣的話才能一勞永逸的解除對西方的威脅。所以美國西方各國雖然沒有明確表示,但是心照不宣的都在自覺的執行削弱俄羅斯政策。

從這個角度來看,俄羅斯下一屆領導人,如果還想維護俄羅斯的利益,特別是主權和獨立是很難與美國達到和解的。就是當年親美的葉利欽到了最後,也看穿了美國的陰謀挑選普京為繼任者,來維護俄羅斯的利益。不過由於世界形勢的發展,俄羅斯的經濟陷入泥潭,經濟總量已經在世界排名的第12名。美國對於俄羅斯,除了擔心俄羅斯的核武庫,在其它方面已經降低了對俄羅斯的威脅評估,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將不把俄羅斯作為主要戰略對手。

今年6月份美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訪問莫斯科,就公開的拉攏俄羅斯企圖離間中俄關系,遭到俄外長拉夫羅夫的斷然拒絕。博爾頓被趕走了,但是美國的制衡戰略仍然存在,美國分化中俄兩國關係的陰謀沒有改變。冷戰時美國聯中制蘇,現在美國已經明顯的在聯越包括聯印製中,如果俄羅斯經濟繼續衰退,美國的全球主要戰略對手將不再是俄羅斯了。如果出現那樣的情況,俄羅斯下一屆總統不管是誰,都有可能與美國取得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