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北洋十六年:小政府大社會下的繁榮

寫在前面的話:

作為一股正能量,不談時政,不給領導添麻煩,是最起碼的覺悟,所以,本文無意通古鑑今,就在故紙堆裡,看看過往的英雄演義,聊以自慰。

北洋時代,是一個自由的黃金時代!

北洋時代,是一個“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時代!

這個奉行秦制兩千多年的帝國,突然迎來了全球化的衝擊,讓這個頹敗的老大帝國銳變重生,枯木逢春。

自古以來中國的權力都是從上而下產生的,每一個大佬都是從小弟做起的,每一個權力都是有它的脈系。

那麼北洋是怎麼來的呢?

在北洋的權力脈系,起源於滿清的北洋通商大臣職位。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在對外交流中常常引起重大糾紛,為了專門處理對外的通商事務,清朝設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由原《南京條約》開通五個通商口岸設的“五口通商大臣”,負責處理南方對外的通商口岸的通商一切事務。一般由江浙閩粵等地的總督擔任,位高權重。而北洋通商大臣職位是由原來的1870年裁切的“牛莊、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務大臣”改設北洋通商大臣,並由直隸總督兼任,工作重心是“海防”和“洋務”,能直接參與決斷大清的軍事、經濟、外交等重要事務。

北洋十六年:小政府大社會下的繁榮

美國人畫的大清總理衙門辦公的場景

首任北洋大臣是李鴻章,他還任直隸總督,這樣的能人,在外交上的出色表現,慢慢地他在外交事務上已經完全取代總理衙門的地位,總覽地方行政、外交、軍事,北洋系就在李鴻章這棵大樹下茂盛起來。

北洋十六年:小政府大社會下的繁榮

李鴻章

然李鴻章垂垂老矣,他也在物色北洋系的接班人,這時候進入李鴻章視野的是在朝鮮戰場上有卓越表現的袁世凱,袁大頭雖然科舉不行,但是,他少喜讀兵書,立志“一口吞盡胡天嬌”,李鴻章非常賞識袁世凱,在他考察德國後,被德國的兵工廠和軍隊給震驚了,他一直耿耿於懷,說大清無論如何也要建立起一支這樣的德式部隊,他就不用脫著老臉頻頻去籤賣國條約了。

北洋十六年:小政府大社會下的繁榮

李鴻章和俾斯麥

他對袁世凱委以重任,就讓他模仿德國,在天津“小站”練兵。話說這能人呢,只要機會以來,就如魚得水。袁世凱沒有讓李鴻章失望,很快按照德國部隊模式,建立起一支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兵等多兵種的新式部隊,光炮兵就有2000人,這讓李鴻章眼興奮不已,中國用幾千年的冷兵器,這下槍炮齊全,要和世界接軌了。

北洋十六年:小政府大社會下的繁榮

袁世凱小站練兵

李鴻章對袁世凱讚譽有加:當今之世,無出其右者。並向朝廷力薦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北洋總理大臣,這就是把他政治遺產和北洋衣缽全盤傳給了袁世凱。袁世凱的迅速崛起,讓大清的慈善都很是忌憚,但是袁世凱撒豆成兵,他的小站練兵出來的個個都是人才,他的部下出了34人省督軍、4名中華民國總統 ,還有一堆高級軍官,這些少壯派,唯袁世凱馬首是瞻。就算袁世凱以“足疾”為由撂挑子回家釣魚,朝廷這幫老八旗旗營根本也指揮不動袁世凱的新軍。

北洋十六年:小政府大社會下的繁榮

袁世凱檢閱新軍

八旗清兵感覺一夜之間就被淘汰了,朝廷已經沒辦法擺脫袁世凱了,以至於孫文在南方屢屢起事,袁世凱玩起了縱橫術,兩邊通吃,在革命黨人的眼裡,袁世凱是唯一能聽得懂他們革命黨人話的人,也是唯一一個可以代表朝廷出來話事的人。在朝廷的眼裡,只有袁世凱的軍隊才能對付得了那批南方亂黨,就這樣,袁世凱越坐越大。以至於後來,他逼隆裕和溥儀退位說,你們好好退位,他們將會優待清室,不然南方講無法收拾,你們性命我都無法保證。嚇得溥儀退位後,孫文那一幫人,沒有當過一天官,也沒有自己的槍桿子,靠幾個學生和幾個連的士兵,怎麼能駕馭得了大清留下的這大個爛攤子。清朝各省的督軍都是袁世凱的老部下。袁世凱就呵呵一笑,這中國這輛破車,你孫中山來開?孫中山剛剛還在美國刷盤子,演講說說大話還可以,真要他運作全國這龐大軍政系統,根本就不知道從何下手,四下望去,這天下也就只有你袁世凱老哥才能玩得轉了,所以就故作高姿態,讓賢給袁世凱了。

北洋十六年:小政府大社會下的繁榮

袁世凱和新軍將領

袁世凱就這樣當了總統,他啟用的全是北洋系的老部下,組成的政府,這就是常說的北洋政府。

一個由前清政府官員開創的北洋時代,就這樣開始了。

北洋政府施行的是美國式的府院互相制衡模式,實行三權分立,政府受參眾兩院限制,這也就是有了後來歷史說的府院之爭。

北洋十六年:小政府大社會下的繁榮

北洋議會

中國原本是一個被秦制馴服了兩千多年的社會,奉行權威主義,帝制剛剛結束,皇帝還在宮裡坐著,人們不可能在幾年時間裡就轉過這幾千年的觀念,袁世凱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滿清,他被慫恿君主立憲,他當皇帝,實行君主制,雖然是曇花一現,這在當時也是有一定土壤的。包括袁世凱稱帝之前,很多各省督軍都口口聲聲支持袁世凱稱帝。

北洋十六年:小政府大社會下的繁榮

稱帝當天的袁世凱

但是袁世凱死後,北洋開始裂變,慢慢進入到軍閥割據的時代,北洋中央政府就更加進入到小政府的階段,北京對全國底層的控制更被削弱了。

北洋政府一開始,“國事初定”,北洋系的政治理想還清新的,他們成了現代議會、現代法庭、現代警察等機構,爭相創辦學校。北洋推行 司 法 獨 立,法官不受政府指導,法官不能 入 黨,法官終身制。還推行學術獨立,學校不受教育部行政管理,學校單獨運作,學術完全自由。所以這一時期,大家都在談革命,談民主、談共和、談議會,有了集會的自由,有了開報館的自由,有教授光明正大罵總統的自由...…

由於北洋對內實行小政府大社會模式,頒佈了《地方自治試行條約》,《縣自治法細則》《議員議會規則》、實現市、鄉自治,地方事務地方自決。這樣被封建秦制束縛了兩千多年的中華大地,一下子釋放出強大的活力,各地經濟、文化都進入了野蠻生長的時代。

這是當時有史以來最開明、經濟發展最快的時代,也是外交開始強硬的時代!

在文化方面,在這樣北洋實行言 論 自 由,結社自由、出 版 自 由,在這樣寬鬆的環境下,產生了大量大量的的文化巨匠,包括魯迅、梁秋實、蔡元培、李大釗近百位文化大師等等,各種思潮,各種主義,德先生還是賽先生等這股 自 由 之 風,彷彿一下在這個中華奉行兩千多年的秦制醬缸裡,注入了一股新鮮的甘泉,自春秋以來,第二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到來了。

外交奉行雙邊對等原則,堅持主權獨立。對外採取強硬策略,一改清朝割地賠款的軟弱,派出徐樹錚收回外蒙古,尤其是丟失多年的唐努烏梁海。加入一戰協約國,派人參加一戰,出兵在西伯利亞護僑,陸續收回治外法權,收回租界,收回關稅自主權,拒籤《巴黎合約》,要求山東歸還中國。

北洋十六年:小政府大社會下的繁榮

北洋政府派兵在西伯利亞撤僑

由於小政府模式,政府不干涉市場經濟,很多民間資本注入到工業,這時民族工業突飛猛進,很多外資也進到中國市場,一口氣修了3000多公里的鐵路線,糧食產量是印度的3倍,北洋時期生產了排水萬噸的輪船(萬噸輪),自主生產了飛機,中國境內有300多家銀行,400多家大型礦產機構,資本的價值得到了空前的體現。北洋政府並制定了詳細的現代法律來保護私有資產和自由市場,出臺了《商會法》《工商保息法》、《商人通例施行細則》《公司條例實施細則》。

北洋時代經濟平均增長速度在16%-22%,成為了當時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市場活力第一次徹底被釋放出來

這些,都是基於北洋的人才。

古老的東方文化,由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出於東亞封閉狀態,大家都是尊孔為聖,眼界和格局都是定在科舉上,一直如此。

北洋十六年:小政府大社會下的繁榮

蔡元培

然而到了北洋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東西方兩股文化突然交匯了,激起了巨大的浪花。翻看北洋各個政府各部門高層簡歷,很多大法官,司法總長,都是畢業於牛津、耶魯等的法學真博士,他們直接參考的歐美法系。這時很多北洋教授都是留學歐美名校,留日本的都是被人看不起的。這個時期,產生的特殊人才,都是少讀經史子集,後讀西學,具有東西方視野和很強烈人文理想、家國情操。

正是北洋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產生的特殊人才,能真正學貫中西,並經世致用,他們是一群理想的集合,在他們這個自 由的時代裡,產生光輝的成就,這短短几年時間裡,就把大清扔進了中世紀。

可正是因為他們實現小政府,沒能擋住南方軍隊北伐腳步,從此,中國被國民黨帶入了軍政府時代。

讀史,每每讀到最後,讀到更多是遺憾!

當我們翻開北洋篇短短的16年的史頁,一個小政府,他們試圖用美式的方案,將一個深陷泥潭的老大帝國,在短短的16年裡,讓人看到了強國的曙光。

北洋也是一個糾結的時代,這種理想主義的制度還來不及完善,很多梟雄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用中國古老的孫子兵法,來衝擊這座理想的祭壇。

當這座祭壇倒塌的時候,註定要淹沒了多少,累累白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