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俄印日有抱團的趨勢嗎?

普慈賢


美俄印日有抱團的趨勢麼?答案是絕無可能,因為無論是從沙俄時代開始算,還是從蘇聯時代開始算,俄羅斯都與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保持著長期對立的狀態,怎麼可能會選擇抱團。

即使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美國也一直都在謀求進一步地消滅俄羅斯,所以絕對不會存在美俄聯合的可能,在這一點上,近十多年美俄兩國在國際上發生的數次激烈對抗,就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目前國際局勢上,美俄印日之間的關係大概是這樣的,即美國與日本大概站在同一個陣營,而俄羅斯與印度的關係則比較不錯,這兩個集團從二戰結束至今的數十年裡,一直都長期保持著合作。

當然了,所謂的合作也都是有條件的,對於某一個國際問題,雙方都是在利益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才會出現合作的情況,而一旦他們之間的利益出現了分歧,那麼翻臉也就是轉眼間的事情。

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由於日本在受到亞洲經濟崛起的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出現了一個高速的發展期,其GDP(國民生產總值)在最高峰的時候,曾一度超過了美國GDP的60%,結果引發了美國政府對日本經濟有肯能會超越自己的擔憂。

正是出於這種擔憂,美國在1985年,與英、法、德三國一起,發動了針對日本的經濟打擊行動,其主要手法是美、英、法、德四國通過強迫日本簽訂協議的方式,以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方式,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美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

此次簽署的協議史稱《廣場協議》,該項協議的簽署,直接誘發了日元的升值並最終引發了日本國內的股市危機和房地產泡沫,最終日本經濟在1995年的股災和房災中一蹶不振,連續十年時間經濟增量都出現了負增長的局面。

同樣在利益問題上,俄羅斯與印度之間也同樣存在著“宰肥羊”的習慣,在2014年前後,俄羅斯政府為了解決軍方研製T50戰機的經費問題,就曾經以出口T50戰機以及相關技術給印度,“忽悠”印度朝這個項目裡投入資金。

結果印度人在隨後的時間裡,向T50戰機項目投入了約50億美元的資金,但是等到的卻是俄羅斯根本就不會像印度提供相關技術的答覆,這導致印度企圖借T50戰機項目,發展本國5代機的圖謀徹底破產,最終印度還是選擇了撤出這個項目另尋他路。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今天利益當先的國際格局裡,任何一個國家在作出是否與他國結盟的決定時,首先需要考慮的,是這麼做對自己是否有利,如果有利那麼就去結盟,如果不利那就不去結盟,在這中間,任何所謂的兄弟友情都是無謂的空話,哪個國家要是敢這麼幹,那這個國家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落下m


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並沒有抱團的趨勢,一山不容二虎,美國現在是世界老大,俄羅斯現在是世界老二,老大和老二之間永遠不可能和諧相處,老大擔心老二會取代自己的地位,老二擔心老大會對自己動手,在相互防備的情況下,老大和老二不可能抱團!

說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抱團,是因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崛起,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崛起對於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來說,都是一個威脅,日本覺得不安全,俄羅斯覺得不安全,印度覺得不安全,美國覺得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地位不保,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確實有抱團遏制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趨勢。

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有抱團的趨勢,在當前的世界格局中,卻不會成為現實。在當前的國家大環境中,印度最大的威脅不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俄羅斯最大的威脅不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日本最大的威脅不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是俄羅斯、印度、日本潛在的威脅,是未來的主要競爭對手,不是現階段的競爭對手。

日本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發展日本的經濟,發展日本的軍事力量,尋找機會擺脫美國的控制,日本如果和美國抱團對付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日本永遠無法崛起,永遠無法擺脫美國的控制,永遠是一個主權不完整的國家,在軍事上24小時受到美軍的威脅,在經濟上時刻擔心美國的打壓和掠奪,擔心《廣場協議》再次光顧日本。基於日本的現實需要,日本現在是忍辱負重,日本對美國的不滿遲早都會爆發出來。

俄羅斯現在是美國最重要的目標,美國帶著北約已經東擴到俄羅斯的家門口——烏克蘭,俄羅斯在軍事上尚可以和美國一較高下。在經濟上,卻是俄羅斯致命性的軟肋,俄羅斯2018年的GDP只有1.66萬億美元,美國2018年的GDP是20.49萬億美元,美國的 DGP是俄羅斯的12.3倍。俄羅斯如果和美國抱團對付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就會放棄和俄羅斯結盟,不再支持俄羅斯,不再購買俄羅斯石油,俄羅斯的經濟會遭到重創,當俄羅斯在經濟上奄奄一息的時候,沒有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支持,美國就會從經濟上拖垮俄羅斯,俄羅斯就會陷入分裂。

俄羅斯現在和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關係很特殊,擔心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崛起對俄羅斯構成威脅,擔心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美國抱團對付俄羅斯,同時需要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支持俄羅斯,互為犄角,在經濟上和軍事上互補,相互保護,避免俄羅斯從亞歐兩個方向受敵,所以俄羅斯對世界大國的態度是既愛又怕,一邊拉攏一邊防。

印度就是美俄製衡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一顆棋子,在美俄之間,俄羅斯支持印度已經幾十年,印度更相信俄羅斯,俄羅斯不敢和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翻臉,印度自然不會和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翻臉,印度和俄羅斯、日本、美國走得很近,主要是為了拉投資,莫迪想發展經濟,計劃在2024年讓印度的GDP突破5萬億美元,計劃在2030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

莫迪在利用美國的同時,也擔心美國對印度的滲透,俄羅斯防著印度倒向美國,莫迪擔心美國對印度動手,不會真心和美國結盟。特朗普和莫迪參加印裔5萬人的集會,是因為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印裔議員把票都給了民主黨,在2020年的大選中,特朗普希望印裔議員把票投給特朗普,才和莫迪走得很近,不然特朗普經常模仿莫迪說話,嘲笑莫迪。

不得不承認,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有抱團對付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趨勢,這一點不得不防!不過,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沒有必要害怕,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的利益不一致,存在很大的分歧,只要利用好這一點,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就可以在國際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


老鱷魚觀天下


美印日有抱團的趨勢,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它符合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意圖。如果說俄國也樂此不彼,那就純屬扯淡。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上世紀90年代,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開始了西方式的改革,目的就是想融入西方世界,推動蘇聯社會發展與進步。美國表面上露出歡迎的姿態,背地裡開始捅刀子。結果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一敗塗地,非但沒能提高改善蘇聯老百姓的生活,相反把蘇聯弄的四分五裂,一個強大的蘇聯在一夜間轟然倒塌,分裂成十幾個國家。

現在的俄羅斯雖沒有前蘇聯的強大,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仍有幾千枚核武器,足以把美國毀滅幾百次,這也是美國最為忌憚的。美國不會也不可能接納俄羅斯這樣一個潛在的強大對手,他只會慢慢肢解俄羅斯,絕不會給他任何援助。車臣、格魯吉亞的問題,包括近段時間,莫斯科街頭的大遊行,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但攝於俄羅斯強大的核武器 ,美國不會也不敢跟俄羅斯撕破臉,只能私下裡搞點小動作。

普京也深知俄羅斯的處境,想跟美國套近乎,無異於抱薪救火,只會讓俄羅斯再次分裂,再次衰落。因此,俄羅斯才會在敘利亞、伊朗問題上跟美國叫板,這不僅是在為俄羅斯贏得戰略空間,也是在向美國表明,俄羅斯有與美國抗衡的能力,有跟美國爭奪地區發言權的信心。一山不容二虎,俄羅斯現在不會跟美國抱團,將來也不會,這是兩個大國的性質做決定。總而言之,有俄羅斯存在,美國就不能獨斷專行,中國就減輕許多來自美國的壓力。


洛水清風


美俄印日有抱團的趨勢嗎?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我要說明一點,美俄印日抱團這本身就是一個偽概念,這四個國家也不可能全部抱團在一起,不過這四個國家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首先來說美國,做為世界第一大國,美國不需要任何和自己抱團的國家,他需要的只是盟友或者小弟,俄羅斯和美國曆來就是對手,所以抱團根本不可能,日本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已經全面倒向了美國,而印度謀求新世紀的崛起,有可能會倒向美國。



所以在亞太地區,美印日倒是有可能抱團,至於俄羅斯,是不可能和這三個國家同時聯合在一起的。不過俄羅斯也有自己的戰略部署,俄羅斯這個國家在國際上朋友不多,但是印度因為需要大量的軍火,因此倒是和俄羅斯簽訂了很多武器訂單,從某個方面來說,俄羅斯和印度的關係是很不錯的。

所以在這裡我們不難發現,印度現在成為了一個香餑餑,美國和俄羅斯都向其示好,目的就是為了拉攏印度。尤其對於俄羅斯而言,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在歐洲,俄羅斯是被集體排斥的,所以俄羅斯想在亞洲打開外交困局,印度的崛起,恰恰滿足了俄羅斯的需要。



其次來說日本,就日本發展的需要來說,印度是一個不錯的盟友,兩個國家也沒有太大的矛盾,而俄羅斯和日本是不可能有結盟動作的,北方四島問題就註定了俄日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能緩和的。這一點也是美國希望看到的,因為日本想要和俄羅斯抗衡,沒有美國的幫助,只能說是紙上談兵。



綜上所述,我認為美印日抱團,或者是印俄抱團,這是很有可能的。同時在這裡,最受益的國家,其實還是印度,當然印度雖然先天不足,但他後天努力,如果不重視這個國家,有可能其會謀求更大的國際地位。所以在亞太地區,我國一定不要小覷印度,在未來幾十年,印度可能會成為我國最大的對手。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西北老張看世界


誰不知道,莫迪2017年在華盛頓擁抱特朗普,最近又對特朗普牽手加擁抱。今年,莫迪在海參崴跟普京稱兄道弟牽手擁抱。鮮為人知的是,早在兩年前,莫迪跟安倍也是牽手擁抱,其樂融融。莫迪和這三國的關係,感覺比同志加兄弟都親,就像就像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這就不得讓人驚呼,難道美、俄、印、日,有抱團的趨勢了嗎?

才不是呢!2014年上臺的莫迪跟誰都是見面熟,他採用的外交被稱為“擁抱外交”。福垊認為這“擁抱外交”莫迪得感謝兩個人。勃列日涅夫親吻外交,讓人記住了勃列日涅夫之吻尷尬!2013年龐龍的《兄弟抱一下》火遍大江南北,甚至連印度人都知道。那莫迪老仙應該是受這兩個人的啟發,這些年,不管是莫迪出訪國外還是政要來訪印度,莫迪都是:來了,老弟!兄弟抱一下!莫迪的熊抱太多了,難道說印度和它們都抱團了?才不是呢!這種擁抱,只是一種禮貌!

不帶俄國玩也矛盾重重!

除去G20峰會等大合影,很難找到美、俄、印、日這四國政要的合影。不過,福垊費勁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找到一張反應四國關係的合影照片。照片裡,普京尷尬一樣的存在,日美關係融洽,而印度看似中立,卻離開美、日很近很近。看得出,普京很想融入其中,羨慕嫉妒恨的表情展露無遺。

一般情況下,比較常見的就是美、日、印合影,有些合影我們看出三個三國貌合神離的鐵如哥們兒的內心世界。兄弟之國相見,或握手或擁抱或親吻,可三兄弟的國家相見,怎麼握手?怎麼擁抱?怎麼親吻?於是,就出現下圖這個尷尬頂拳的一幕。頂拳意味著什麼?對抗!親兄弟還明算賬呢!這三個國家看著利益一致,笑臉迎人,其實內心各有各的盤算。

日本是美國的小老弟,他這個小老弟雖然惹不起美國老大哥,可特朗普太不靠譜了。安倍也就給他來綿裡藏針、笑裡藏刀。將印度非暴力不合作,升級版為笑臉不合作,抬手不打笑臉人,特朗普只能不停羞辱安倍,來發洩自己的不滿。

日本和印度關係看起來很美,他們何嘗沒有自己內心的盤算了。印度希望日本提供經濟援助、技術支持、人才培養來謀求發展,而日本也需要印度的支持來抗衡周邊的尤其是俄國、美國的壓力。印度多聰明,你給錢我也不給力。最關鍵的就是,印度和日本都想入常,兩國本身就是對手,而且印度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印度有著各種優勢,尤其是人口優勢,而日本不僅缺人才連人都缺,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了。

印度、美國關係也是貌合神離,在伊朗問題上印度的“同情”伊朗的,這個同情之所以見引號是因為印度需要伊朗的石油。而美國對伊朗實行石油禁運後,對印度進口石油也一個重大的損失,印度就對美國陰奉陽違,偷偷從伊朗那裡進口石油。特朗普就非常討厭,特朗普更討厭的是印度愛騎牆,跟自己的死對頭普京秀兄弟情深。在今年六月份,特朗普給了印度一個悶棍,美國將終止對印度的貿易優惠待遇,印度也不示弱表示要對20來種美國商品徵收更高的進口關稅。莫迪到法國參加G7峰會時,狠狠地教訓了一下把握手霸王特朗普!看著是開玩笑,其實內心全是倆字——不服!

沒有朋友的俄國

俄國不甘心跟美國老弟,美國也不會要這麼健碩的老弟。俄國還佔著日本的北方四島,只要俄國一天不給日本北方四島,日本都對俄國都牙癢癢的,就會跟著美國打壓俄國。別看現在莫迪跟俄國牽手擁抱好兄弟,曾經莫迪跟普京握手,就像"欺負"特朗普一樣“欺負”普京。要知道普京可是克格勃出身,身體素質應該是各國政要中頂尖水平,可他遇到莫迪的“老虎鉗“,表情瞬間亮了。突然就想福垊想到特朗普跟安倍握手時,安倍那豐富的表情。其實,這也說明印度的雄心,印度並不懼怕美國和俄國,印度的夢想就是要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福垊


美俄印日利益訴求差距巨大,不可能形成抱團的趨勢。


沃克特爾


這種論點根本就無法實現,更不存在所謂的趨勢。美俄關係本身就是影響著世界穩定的雙邊關係,美國總統特朗普倒是有心想要聯合俄羅斯來遏制所謂的美國競爭對手,可問題美國國內的政治力量不允許美國與俄羅斯結盟。因為如此差點讓特朗普成為通俄門下的冤死鬼,讓特朗普不得不面對美國國會的質詢。那麼美俄之間都無法形成最基本的相互信任,又怎麼會出現四國抱團的趨勢呢?


現在的美國與俄羅斯都想拉攏印度,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看中了印度口袋中的鈔票,尤其是俄羅斯。在備受美國各種名目的經濟制裁下,俄羅斯經濟顯然受到了極大的擠壓。那麼,能夠加強與印度之間的經貿聯繫,尤其是軍火貿易,可以讓俄羅斯緩解對外的經濟壓力。再加上兩國之間本身存在著傳統的關係,也讓俄羅斯與印度保持著一定的團結趨勢。

美國作為想要拉攏印度的一個國家,主要是從美國的國家戰略出發。美國更試圖建立起來一個符合美國利益的“印太戰略”,讓印度成為該戰略當中的重要一環。問題就在於印度是不願意被美國的戰略所綁架,更不想自己的國家獨立自主被美國所剝奪。此印度對於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並不感冒,反而是冷淡對待。這樣的美國根本無法形成所謂的團結,最多就是軍事經濟上的一些合作。想要讓印度成為美國安全戰略的馬前卒,恐怕短期內還不會有這樣的趨勢。



而俄羅斯與日本之間想要團結,這幾乎是不可能,最起碼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就是俄羅斯與日本之間的定時炸彈。日本一直試圖索要北方四島,但是俄羅斯方面就是強調四島主權符合《波茨坦公告》所得規定的內容,俄羅斯沒必要將四島給日本。可是俄羅斯怎麼可能和日本報團呢?與日本之間加強聯繫,也僅僅是為了開發遠東地區,為了日本口袋當中的鈔票。


而至於美日關係,這個不用多說,日本一直是追隨著美國的戰略而行事。自然在美國的戰略當中不會違背美國的意願,進而還可以獲得一些鬆綁,讓自己擁有更多的軍事發展。在日本與印度的關係中暫時還存在著多大問題,只是在美國撮合下,印度與日本之間在亞太地區顯然有著更多的合作意向他們的目的自然不用多說,與美國基本是同一思想。

總體上而言,美俄印日報團的可能性太低,更沒有這樣的趨勢。而這四國當中起到決定作用的依然是美俄關係,而印度和日本顯然也只是湊數的,美國最多也只能維持住三邊關係,而俄羅斯幾乎不可能和美國走在一起。這種報團可能也只是特朗普的想象,根本無法實現!(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淡然小司



無論是美國、日本、印度抱團,還是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抱團,其目的都不純,本質上都是為了遏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成世界超級大國,美、日、印的抱團因為有較大的利益交集而小有所成,至於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的抱團,特朗普花了二年半的時間來整合、推進,由於美俄關係、俄日關係、美俄印關係的錯綜複雜,尤其是彼此間的利益訴求差異巨大,捏不到一塊,已經事實上失敗了。

美俄關係在奧巴馬時期就墜入低估了,特朗普上臺後,雖然一心一意地向扭轉美俄關係,變成哥倆好,但美國反俄勢力空前強大,特朗普努力了兩年,不得不承認失敗了,現在的美俄關係比奧巴馬時期更差,如墜冰窖,如同仇人。

更讓俄羅斯人難堪的是,特朗普每一次改變美俄關係的努力的結果,都是特朗普更兇狠地制裁、打擊俄羅斯。對俄羅斯實施制裁次數最多的美國總統不是老布什、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而是特朗普。

特朗普的對俄關係的構想是聯俄抗華,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僅美國的政客、精英、媒體,而且包括美軍,統統不答應,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美國依舊把俄羅斯列為最主要的威脅。

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今年9月18日表示,美國面臨的主要挑戰,短期內,是俄羅斯;長期來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美俄的“愛情”不可能發生。

俄羅斯與日本的關係表面上來看,和和氣氣的,像好朋友,然則兩國根本就不具備任何的戰略互信,以至於圍繞北方四島的歸屬、俄日和平條約的談判,安倍晉三與普京已經談了20多次,每一次都是無疾而終,年復一年,始終沒能開花結果。俄羅斯明確表示,美日是軍事同盟,美國可以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駐軍,俄羅斯不可能將北方四島歸還給日本。

對於印度,俄羅斯與美國存在著競爭關係。為了遏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開始接近印度,特別是莫迪出任印度總理後。特朗普上臺後,出臺了印太戰略,將印度置於印太戰略的關鍵一環,用美印同盟來誘惑印度,面對美國的巨大的利益誘惑,印度把持不住了,投入了美國的懷抱。

印度原本是俄羅斯的傳統盟友,而美國的南亞盟友是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為了遏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毫不掩飾地疏遠巴基斯坦,親近印度。俄羅斯為了保住武器出口的第一大客戶印度,以及在南亞的戰略支點,除了想方設法籠絡印度外,還故意時不時地與巴基斯坦秀恩愛,以此來敲打印度:結交了新歡,不可以拋棄舊愛。

在美、俄、印、日的四角關係中,美俄關係、俄日關係存在著幾乎無解的結構性矛盾與衝突,不可能好,只能更差;美、俄、印的三邊關係,美俄存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彼此間也很複雜。只有美日關係很牢固,日印關係看起來還不錯。

美、俄、印、日的四角關係無法抱團,癥結在於美俄關係。當前的美俄關係比冷戰時期的美蘇關係還糟糕,更冰冷。基×格給特朗普制定的聯俄抗華的國策早已破產了。根源在於美國國內的反俄勢力根本不信任俄羅斯,強硬拒絕俄羅斯靠攏美國,做美國的朋友、盟友。

其實,俄羅斯最想要的其實美國的友誼與愛,但美國的反俄勢力傷透了普京的心,戳破了俄羅斯人的美好的幻想。

所以,美、俄、印、日是不可能走在一起,抱團取暖,聯手遏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這樣的戰略是死路一條。倒是美、印、日的抱團有一定的可能性,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他們的利益訴求也有很大的差異,也有衝突,不是鐵板一塊,對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遏制作用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飛狼


國際社會,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個利益既是國家利益,同時也是國民利益。但是有些宗教國家總是把意識形態放在首位,致國民利益於不顧,走錯路報錯團也就在所難免了,冷戰思維害死人。所以,這四國要抱團不是不可能,就看是否有共同利益了。一邊是老大哥毛子,一邊是世仇鬼子,還有意識形態敵人鷹醬,再帶一個怎麼都被自己看不起的阿三,這將是兔子最不願看到的組合……其實,遠交近攻阿三可比兔子玩的溜多了,小聰明離大智慧還是挺遠的……


油膩的大叔


這是一個涉及到世界格局變化的問題,不能簡單的說是與不是、能與不能,而要根據形勢發展的變化而定。

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最根本的還是利益之交,有利則合,無利則散。拿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說,期初是以美、英、法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圍攻特立獨行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德國、日本、意大利本質上夜市資本主義世界的一員,但由於奉行法西斯主義,最終還是和美英法分道揚鑣。為了制衡美、英、法,德國和日本先後拉攏蘇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蘇日中立條約》的簽訂使蘇聯、日本、德國抱團對抗美國、英國、法國。當德國橫掃歐洲大陸、日本在亞太地區興風作浪的時候,蘇聯和英國、美國開始抱團與之對抗。這並非是意識形態所致,而是利益使然。

由此可見,所謂抱團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若干個國家遭受共同的外敵侵略的前提之上,抱團各國之間的綜合實力大致持平。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誰領導誰,

那麼時下的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又有共同的外部威脅嗎?彼此之間能否平等相待呢?

毫無疑問,四國之間並沒有共同的外部威脅,除了一些政客炒作的某國威脅論以外,根本沒有讓你和一個國家與這四國主動對敵。

四國之間合作的最大利益還是隻在於以資源、地緣優勢、貿易為主,彼此並非只抱團取暖,更多的是一種並不平衡的合作和局部對抗。

美國俄羅斯都是世界上數得著的綜合實力最強國之一,無論是工業科技水平還是資源儲量,都遠非日本和印度所能企及。而美俄這兩個民族自打二戰以後基本上就處於冷對抗狀態,彼此沒有刺刀見紅最根本一點還是在於誰也沒有吃掉對方的絕對把握,所以都是引而不發,也算是一種特殊的“共同利益”。

日本雖說工業科技能力並不比美俄差多少,無奈資源匱乏是個巨大的短板,加上二戰後受受國際法制裁,最終淪為美俄對抗的最前沿。美國利用日本維護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制衡俄羅斯。而俄羅斯為了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同時為了在亞太地區維持平衡,也不會輕易對日本下手。因此,從日本的角度來說,和美國、俄羅斯之間的共同利益就在於自己作為一個戰略支撐點和戰略緩衝的作用。

印度作為一個二戰後的新興國家,同時還是第三世界大國。工業科技水平遠遠落後於美國、俄羅斯、日本,資源儲量也沒多少。雖說人口眾多,但是低下的國民素質在美、俄、日眼裡根本算不上勞動力,甚至是累贅。印度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作用連接東西大洋之間的南亞次大陸的地緣位置。美俄彼此爭衡又都離不開這一因素,而印度想要發展國力,也有賴與得到美俄的幫助。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同時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軍火輸出國,印度則是頭號軍火進口國。這也就是印度和美過、俄羅斯的共同利益之所在。

所以,表面上看美、俄、印、日四國關係還不錯,特別是美俄同印日之間,實質上則是貌合神離,根本談不上抱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