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去寺院拜佛,這些“願”還是不要許了

去寺院拜佛,這些“願”還是不要許了

去寺院拜佛,這些“願”還是不要許了

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願不要“許”

去寺院拜佛,這些“願”還是不要許了

拜佛時,很多人都會在心裡或口中默唸,說出各自的心願,希望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幫助自己實現,一般人都稱此為“許願”。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心願,佛菩薩大慈大悲,有求必應,發願要救度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解脫煩惱。因此,向佛菩薩誠心祈願,是有可能得到加持和幫助的。

但這些願望絕不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慾、私利,甚至損害他人來謀取自身的利益,必須是發善心、行正道,自利利他的願望。

因此,我們在拜佛時,若要許願,祈求佛菩薩的加持護佑,應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願,孝順父母,恭敬三寶。然後用心地去“行願”,在實際生活中幫助他人,利益大眾,這樣才更有機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護佑,為自己積累福報功德。

跟佛菩薩做交易的願不要“許”

去寺院拜佛,這些“願”還是不要許了

很多人到寺院裡去,做一點供養,就帶著功利和索取的心,要求佛菩薩保佑自己,滿足自己的種種心願。並許諾一旦願望成真了,就送一面“有求必應”的錦旗,或者通過燒香、供養來報答佛菩薩。

這哪裡是拜佛啊,是以世俗心態來揣度佛菩薩,把佛菩薩當成生意夥伴了,就好像是帶著禮物去求人辦事,跟佛菩薩談條件,做交易。

佛菩薩都是慈悲的,憐憫眾生,慈悲一切有情,發願幫助和教導我們,並不需要我們的酬謝。

佛菩薩們慈悲、智慧,利益眾生也是無條件,不求回報的。在佛菩薩面前發下的心願實現了,最好的感謝和回報,不是給佛菩薩燒香、供養,而是帶著一顆虔誠、恭敬、感恩的心,去聽聞佛法,去依教奉行,自利利他,自覺覺他。

希望不勞而獲的願不要“許”

去寺院拜佛,這些“願”還是不要許了

向佛菩薩祈願時,甚至還有的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佛菩薩身上,不勞而獲.

佛教講因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從佛法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因果和業力,我們現在的生活和處境,都是因果和業力的作用,如是因、如是緣,感得如是果。

佛菩薩雖然神通廣大,能夠給予我們幫助,但卻不是萬能的,並不能直接改變我們宿世的因果、業力,只能給予我們正確的引導和加持。

在祈求佛菩薩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按照佛菩薩的教導,依教奉行,來改善自己。比如祈願事業順利的同時,自己也要精進努力;祈願身體健康,自己在生活中也要經常鍛鍊.....我們所祈求的願望一旦實現,不僅要感恩佛菩薩的加持,同時也要感謝自己的努力。

去寺院拜佛,這些“願”還是不要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