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兩歲孩子,發火就摔東西,怎麼引導?

李小多分果果啦


大人不要盯著摔東西這件事。要學著關注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阿德勒說 ,孩子行為背後所追求的就是歸屬感和價值感。我們要做的就是認同孩子的情緒:\r

摔東西了 :寶貝兒你看起來很不高興/很生氣。\r

接納孩子的情緒:我知道你很生氣,如果我想玩這個,爸爸不讓我玩 ,媽媽也會很生氣。(根據當時的情況,判斷他是為什麼而生氣)\r

告訴他 :生氣沒關係, 每個人都會生氣。\r

承認事實:但是生氣的時候不能摔東西,你看這個玩具被摔壞了 它多疼啊。媽媽不喜歡你摔東西。\r

想辦法解決:(教會孩子表達情緒)如果你下次不高興了 可以告訴媽媽 ,我很生氣,我不高興了!知道了嗎?(還可以跟他演示) \r

那現在你能幫我把摔壞的東西收拾起來嗎?一般孩子都會去配合。如果不配合 ,就說: 那等你感覺好一點我們再來收拾吧。\r

可以抱抱他。告訴他不管怎樣媽媽都愛你。只是你摔東西的行為會讓人很不舒服。\r

育兒過程中, 父母一定要學習, 現在有那麼多的資源, 那麼多的書,甚至公眾號,只要父母願意學習,在陪伴孩子的道路上就能少走些彎路。而且學習要趁早, 孩子越小的時候, 越要學習。有很多人以為這麼小的孩子,我學習還太早, 學了育兒知識也用不著, 等他長大了我也忘了。殊不知, 真正的育兒高手, 都懂得0-3歲對孩子意味著什麼。都在努力的學習, 所以長大後, 才看起來毫不費力養了個優秀的孩子。其實, 哪有什麼毫不費力。都是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 別人比你努力一萬倍罷了。\r

看看那些學霸的父母, 是不是都很平和 ,不驕不躁?\r

不是因為孩子成績好 ,他們才不焦躁。而是因為他們的不焦不躁, 他們的和善而堅定, 孩子才成績好的。


李小多分果果啦


我的寶寶兩歲了,我也會遇到很多次這樣的育兒問題,孩子生氣摔東西。

首先,保持冷靜,第一次,我會把摔了東西,撿起來,告訴他,你看把這個小杯子摔疼了吧,它都哭了,讓孩子有生命意識,不能摔,

其次,等她平靜了,再和她溝通,為啥摔東西,是因為想要什麼,還是不開心,告訴她,有事情或者不開心,用嘴巴說,告訴媽媽,媽媽才能知道,不能摔東西。

總之,兩歲孩子這方面的教育,需要慢慢引導教育,不可以簡單粗暴,大聲呵斥,。會給孩子養成一個粗暴的性格,不會理性解決問題。



十月日記


你好我是藍公主,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兩歲孩子,發火就摔東西,怎麼引導的問題,我的回答分以下幾部分:

1. 問主用“引導” 這個字眼提問

說明有育兒意識,這是個相當好的開端,給你點贊👍

意識到要用引導,意味著家長對孩子的行為有所理解,只是暫時不知道該怎麼做。

2. 看到孩子發火摔東西的背後

孩子發火摔東西,這個現象表達了兩方面的訴求。

訴求一,孩子有情緒,需要被理解。

人有9種核心情緒,害怕、生氣、震驚、厭惡、悲傷、內疚、愛、喜悅、好奇。

孩子的行為不應該被單獨提取出來理解,應該從前後事件綜合查看,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判斷孩子的情緒。

能做到這一點的,只有經常陪伴在身邊的父母可以做到。因此,孩子幼年時期家長的陪伴很重要。

家長只有結合前後發生的事情,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孩子摔東西,究竟是生氣,還是厭惡,還是悲傷?

當家長反饋到孩子真正的感受時,孩子通常會安靜下來,因為孩子感受到了被理解。

這是十分珍貴的時刻。因為,此時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更近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學習到了自己的情緒。

對情緒的認知是孩子建立情商的基礎。

訴求二,孩子的情緒需要一個發洩的途徑,需要被支持。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明白,情緒不是用來控制的。不論是什麼樣的情緒,都不分好壞,也就是說沒有好情緒,壞情緒之說。

比如,害怕並不能說就是壞情緒,因為它可以保護我們避免受到傷害。

2歲的孩子,負責文字處理、數字運算、以及理性思考的大腦前額葉部分還沒有得到完全發育。

但是負責產生情緒的原始腦是最先發育的,因此孩子會有情緒。並且還不能很好地處理。

這個時候的孩子,還不能很好地處理情緒,不過好在孩子還小,能造成的破壞還不算太大,比起7、8歲的孩子來說要小太多。

當2歲孩子處於情緒中心的時候,最好不要講道理,家長注意保持孩子周圍環境的安全,避免孩子受到傷害,並稍微等待一下孩子,給孩子一個發洩的途徑。

有些孩子可能會是大哭的方式,有些孩子可能破壞正在玩的玩具。

家長通過提供安全的環境給孩子予必要的支持。

3. 2歲的孩子,還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緩解孩子的情緒。

不像更大年齡的孩子,2歲孩子的注意力時常還不會保持太久,所以,分散注意力的方式還可以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家長可以呼喚寶寶去吃點東西,或者告訴寶寶媽媽想給寶寶的一個大抱抱,大親親,這些方法在2歲孩子身上都仍然還特別有作用。

當孩子安靜下來,就可以家長就可以對孩子的情緒共情,引導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了。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我的回答會對你有幫助。


藍公主


大腦中負責控制情緒的部分要發育到22歲左右,所以2歲的孩子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太正常了。其實很多成年人都不會發洩憤怒的情緒。

而且,所有的情緒本身沒有好壞,憤怒情緒也有它的作用。但是情緒如何發洩釋放就比較講究了,需要家長幫他找些健康的發洩方式。所以直接制止也是不對的。

記住,你鬧心的是他的行為,而不是他的情緒,摔東西只是他憤怒的表現方式,你需要改變這種表現方式,而不是改變他的情緒。所以先從他的行為上下手,而不是說讓他不要生氣(情緒)這樣的話。

2歲特別好引導,工具很多,首先你給他提供一些發洩渠道。這麼小的小孩主要有以下這些:

1、亂塗亂畫。找些廢紙、水彩筆,或者粉筆之類的,讓他亂塗亂畫。



2、撕紙:拿廢紙,讓他撕。

3、扔毛絨玩具。往牆上扔毛絨玩具,這個規則是對著牆扔,不準對著人扔,而且扔的是柔軟的不能對任何東西造成傷害,包括自己。


4、大喊大叫,大哭。願意大聲吼叫,大哭也沒問題,情緒需要發洩,別制止。

5、運動。運動是很常見的發洩方式,不過你家2歲的估計大運動還夠嗆,以後可以往這方面引導,運動能產生內啡呔,會讓人愉快。


其實孩子的教育都是耳濡目染的過程,現在摔東西沒關係,如果你們也是一發火就喜歡摔東西,那他長大就會一直這樣了。一般的小孩,是通過觀察父母怎麼處理負面情緒,自己才學到你們的這些方法的。

其實,發洩情緒只是第一步,家長不但不應該制止,還應該幫他健康地發洩而不是暴躁地摔東西。後面還需要幫他去調節情緒。一般發洩的差不多了,情緒也就調節下來了。平時給他讀繪本的時候,看看繪本里面的人物一發火都是怎麼做的?怎麼做是好的怎麼做不好?平時大人在家也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出類似的過激行為。

情緒管理是個長期的事情,而且也有系統的理論和方法,可以關注我多多瞭解哦。


老徐說教育


看了一下各位的發言從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分析,和處理方法,就是沒有從飲食方面進行分析的。我曾聽過一個故事,說一個孩子火氣大,發火時用手撓牆,手指甲都撓出血了,也不消火。當然這樣的孩子家長是管教不了的,於是就去求醫。最後求到一位易醫,這位醫生問詢了孩子的飲食。知道了孩子們每天必吃炸雞架。於是,建議孩子改吃炸雞架為吃鹽水鴨。經過一段時間(具體多長時間忘了)孩子好了(這位易醫沒有給予藥物治療)。雞肉性熱,油炸雞架熱上加熱。鴨肉性寒,吃鹽水鴨去心火。希望按照這種思路考慮一下。只有中國人才講究食材的”寒熱溫”屬性。(這是一位醫生的病案,我把他編成故事)


唯我獨尊487


大家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對於寶寶的脾氣的養成父母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因為不正確的引導會導致寶寶的脾氣變得不好,所以到了該規範寶寶脾氣的時候媽媽其實很頭疼,特別是面對寶寶發脾氣的時刻,要怎麼處理才合適。2歲寶寶摔東西怎麼辦?

1、轉移注意力:當寶寶發脾氣的那個時刻應該媽媽首先要做的是讓寶寶儘快冷靜下來的,因為這樣子寶寶才可以聽進父母想要說的事情。例如帶著寶寶到外面走走,換一個地方比較空曠的,然後和寶寶交流日常比較感興趣的話題,等寶寶平靜下來之後再給她們講道理。

2、保持冷靜:寶寶發脾氣摔東西是一種發洩的方法,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保持冷靜,因為如果父母情緒很激動可能助長寶寶的脾氣,導致接下來會繼續鬧下去。一定是要冷靜下來之後耐心的和寶寶解釋,教導寶寶不順心的事情也不可以用摔東西解決。

3、冷處理與處罰:冷處理的方法其實也就是在寶寶發脾氣的時候不理睬,等到寶寶的情緒自己安靜下來了,才給予寶寶講道理。然後是在是寶寶不願意妥協的情況的,那麼就要採取一定的處罰的措施,讓寶寶知道發脾氣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不正確的。以下是我的看法,謝謝你們的閱讀。


東鄉姑舅自媒體


兩歲的孩子並不懂得如何合理的表達感受,需要大人的正確引導。

首先,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是如何表達情緒的呢?是否也有這些發洩行為呢?孩子通過模仿來學習,所以,要先從大人的自我行為管理開始正確示範。

第二,孩子有情緒了,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寶貝,媽媽感覺到你很生氣(難過…)”

第三,不要批評說教孩子,孩子只有在感覺好的時候才會做得好,願意停止不恰當行為。

第四,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知道,媽媽在這裡陪著你呢,你的感受媽媽也感受得到。



Jason媽媽育兒碎碎念


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管是壞的還是好的。

就像有的媽媽接受不了孩子喜歡哭,認為哭就是懦弱,無能。其實是錯的。哭也是人類正常情緒的一種,大人有時候也會忍不住哭,為什麼要苛求小孩子呢?

同樣對2歲多的孩子來說,發火扔東西也是孩子的正常情緒之一。大人要學會理解,接納,允許他發洩自己的情緒。

第二步,要引導。2歲多的孩子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期,但還不能完整表達。有時候表達不出來就會用行動來表示,家長們可以等他情緒發洩完之後,再耐心地引導他說出來自己想法,幫助他完成事情,告訴他不要著急。大人的情緒也會影響孩子,吼叫,打罵只會壓制,但是不能解決問題。

還有大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以身作則,不要扔東西,小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

接納,引導,耐心,有時候溫和堅定的方式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性格,好習慣。


兔媽聊天室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特點,這是正常的現象。比如很多的寶寶在小的時候容易哭鬧,並且這是經常的事情。還有的寶寶很小的時候就有很大的脾氣,容易摔東西,誰的話也不聽,這樣的情況出現的話,媽媽們應該及時的教導寶寶。那麼2歲寶寶發脾氣摔東西怎麼回事?一起來了解一下。

2歲寶寶發脾氣摔東西怎麼回事

孩子的問題不是很正常,可能和自我的思維習慣,生活的方法有一定的關係,應該注意多吃蔬菜。屬於是心理的障礙情況,和本身的從小的生活的環境有影響,注意加強戶外的活動,及進行心理醫生的干預的治療。一般是孩子有些缺鈣的現象,再一個要檢查微量元素的看是否有缺鋅或者鉛超標的現象。

怎樣預防孩子脾氣大

1、防患於未然:給寶寶足夠的關注,瞭解寶寶的個性,隨時察覺他們的心理變化,及時滿足寶寶的合理要求,寶寶就不容易發脾氣。

2、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父母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以親切平等的態度對待寶寶,理智公正的方式教育寶寶,努力營造和諧友善的家庭氣氛。

3、注意處理好初發行為,比如第一次摔東西、第一次把爸爸的抽屜打開,往外扔東西,要馬上處理,對他講不能這樣做的道理,或者用眼神、搖手、搖頭表示不滿。


小周果月亮


摔東西在大人眼中,可能是很嚴重的情緒發洩行為

在孩子眼中,有可能只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注或是模仿家長的行為

請家長先放下以大人的思維來看待這個事件,多用心陪陪孩子,觀察孩子發火的原因,溫和平靜的跟孩子溝通

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後,告訴他,摔東西是不好的行為,下次有事找媽媽幫忙。

再請家長注意下,家中是否有人發火就摔東西,孩子模仿能力很強的,他小小的內心,能感受到大人的各種情緒、機靈的眼睛,可以看到大人各種行為、柔軟的身體,會模仿大人各種動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