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父母常用這5個方法,引導孩子擁有好品行,娃長大更容易成大器

想要孩子“品行”好,這5點教育要趁早,幫孩子照亮前行路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們從小開始就能有好的品德與修養。這些需要一生來修習的好品質,需要家長投入很大的精力。孩子就像似一張白紙,前小半生,需要家長幫助他們描邊勾勒,才能為之後他們的成長鋪墊下好的基礎。

父母常用這5個方法,引導孩子擁有好品行,娃長大更容易成大器

盧梭曾說,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的好習慣,好品德,那麼在他的一生中,也將會沒有好的思想,好的品質。為什麼培養好的“品行”是如此的重要呢?好的品德和行為,關乎未來孩子的發展,決定了孩子會不會走上正確的道路。不管是善良的心,純正的心思,高的素質,還是好的品德,有修養的行為,都將是家長需要注意培養的,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扶植他們的身軀與心靈,他們才能算是可以好好的長大。

父母常用這5個方法,引導孩子擁有好品行,娃長大更容易成大器

一、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衡量孩子是否具有好的品質,會不會尊重別人是一條標準。在平常的生活中,家長雖然要和孩子做像“朋友”一樣的親子關係,但也不可以丟掉孩子對家長尊重的這一項重要的教育。尊重長輩,尊重師長,是應該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還是學會的。對於長輩,禮貌的語言和行為,是作為小輩應該有的風範。尊重師長,對於傳道受業解惑的師長,要以禮相待。

父母常用這5個方法,引導孩子擁有好品行,娃長大更容易成大器

二、學會耳濡目染

孩子是在模仿與學習的過程中慢慢長大的。家長具有的好品德,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會默默地觀察家長的一言一行。所以,想要孩子有好的品德,家長首先要最好自己才能起到示範的作用。家長有好的品質,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可以深切感受到父母如沐春風的好品質。孩子可以在薰陶中,逐漸形成好的品質。孩子在生活中一定會有不合時宜的語言或者是舉措。

父母常用這5個方法,引導孩子擁有好品行,娃長大更容易成大器


三、讓孩子遵守規則

家長們要制定合適孩子的規則,來限定他們有時候沒有禮貌,沒有素質的行為。家長可以制定一些靈活的規定,讓孩子能夠明確地瞭解到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是自己不可以輕易嘗試的。例如:見到長輩應該主動問好,在別人幫助自己後,主動道謝。請求幫助時,態度要誠懇。犯了錯誤,要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認錯等等,通過適宜的規則,幫助孩子逐漸的形成好的修養

父母常用這5個方法,引導孩子擁有好品行,娃長大更容易成大器


四、讓孩子通過故事得到啟發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有數不清的典故,無論是哪一個朝代,都不乏有好品質的學者,官員。他們用親身的經歷,立下了一個個讓人傳頌千古的好事蹟。家長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篩選出傳頌好品德的典故,來教導孩子學習其中人物的好品質。不但讓孩子瞭解中華的歷史文化,人物典故,還能開闊孩子的視野。從孩子思想觀念的深處,灌輸好的思想,好的品德。

父母常用這5個方法,引導孩子擁有好品行,娃長大更容易成大器


五、孩子的犯錯,及時糾正

孩子不可能不犯錯。孩子天生就是從錯誤中不斷長大的。當孩子有不正確的行為時,家長要通過不暴力,不辱罵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教育。例如孩子見到長輩不主動問好,家長要告訴他們,長輩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要懂得感恩。在孩子插隊時,告訴孩子,每個人雖都是平等的,但是先來的人就有優先的權利。每個人都不願意自己苦苦排的隊被插隊,如果孩子自己被插隊,心情一定不會好,家長要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父母常用這5個方法,引導孩子擁有好品行,娃長大更容易成大器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好的品德,好的修養,最重要的是好的環境,具有正能量的家庭。好的品行,形成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家長要從小事教起,幫助孩子慢慢的形成好的,可以陪伴他們一生的品德,是每個家長在孩子尚小時需要做到的事情。最後瑩姨為父母推薦2套兒童的睡前故事,一套是《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10冊,一套是《中華成語故事繪本》20冊,通過故事塑造孩子的好品德好行為!

父母常用這5個方法,引導孩子擁有好品行,娃長大更容易成大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