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越誇孩子越自信還是越傲嬌?別每個成就都誇,用對誇獎也有學問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寶寶不自信,大家都說需要誇獎和肯定,但現在的我非常矛盾,被三個問題深深困擾:

①現在孩子做一點小事都瞪著眼睛等我誇,我不知道到底應不應該誇。單純誇獎害怕孩子養成習慣,不誇又怕他會繼續不自信。

②不管平時我問什麼問題,孩子最常回答的都是不知道,即便有時磕磕絆絆地回答了,也表現得非常膽怯、不自信。作為媽媽,我希望他就算不知道也能勇敢說出不知道。而且,這已經波及到日常生活了,有時只是簡單的交流對話,都能感覺出他害怕。

③現在孩子所有的生活細節都要向我彙報,不管我想不想知道,也不管這件事兒是不是嚴重到必須要告訴我:“媽媽我剛才自己洗手了”、“媽媽剛才拉完粑粑,是我自己擦的屁股”、“媽媽我剛才自己把蔬菜吃完了”我到底該怎麼處理呢?

這樣的問題想必困擾著不少家長,越誇孩子越自信還是越傲嬌?其實要分情況而論。想了解得更具體,可以先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越誇孩子越自信還是越傲嬌?別每個成就都誇,用對誇獎也有學問




01孩子假裝父母的字跡給家庭作業簽字

前幾天在樓下遛彎遇到鄰居,無意間聽她說起了孩子事。

剛上一年級的小男孩,慢慢有了學業和功課的壓力,學校還對每份家庭作業有了新的要求——不管哪個學科做完後,都需要父母幫忙檢查並簽字。

可這對鄰居來說,這是個相對苛刻的要求,因為他們夫妻二人經營著一家上市公司,每天的工作強度已經很大,下班時孩子早已進入夢鄉了,哪能等到自己回家檢查作業和簽字呢?

越誇孩子越自信還是越傲嬌?別每個成就都誇,用對誇獎也有學問

上週末女主人休息時,無意間瞥見兒子的作業本後竟然有爸爸的簽名,非常驚訝,於是問兒子:“爸爸什麼時間給你籤的名?”

沒想到這小子笑著回答道:“這是我模仿爸爸的筆跡寫的呀!厲害吧!”看起來兒子並沒有把這件事當做壞事,反而邀功似地向媽媽炫耀。

正當她想對兒子破口大罵時,突然想到自己童年時也幹過類似的事情。

也許,孩子的出發點並不是多麼惡劣,根本沒意識這是錯誤的,只是認為既然爸爸媽媽沒有時間,而自己又有這種模仿能力,何必苦等呢?

她產生了一個疑問:當孩子的價值觀和個人能力出現衝突時,到底該不該誇?


越誇孩子越自信還是越傲嬌?別每個成就都誇,用對誇獎也有學問




02別孩子的每個成就都誇——四象限誇獎法則

1)高價值觀、高能力的行為

很顯然,這是最讓父母放心的一種行為,孩子既有正確的思想又有卓越的能力,只要按照正常發展下去,就會大有成就。

往往這樣的孩子也無需父母太過操心,家長除了豎大拇指,恐怕再沒有什麼多餘的行為了吧。

越誇孩子越自信還是越傲嬌?別每個成就都誇,用對誇獎也有學問

當然,在表揚孩子時不能空洞地只說“你真棒”,要知道,現在孩子接觸到的知識面要比我們更廣泛,對這種老套的讚揚方式早已經不買賬了。

我們既要肯定孩子的能力,又要進一步讚揚他努力的動力,並明確告訴他之所以被讚揚,是因為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了正面的導向作用。

這樣一來,孩子受到了表揚也能明白其中緣故,將具備更強的同理心和動機,重複這樣的事情。

2)高價值觀、低能力的行為

如果孩子做一件事情時還抱著美好願景,但由於客觀因素或個人能力有限,最後搞砸了。

這時父母千萬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僅要幫孩子一起完成這件事,事後還要有選擇地表揚孩子。

首先,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動機是值得肯定的,雖然在具體的操作中失敗了,但仍然值得父母支持。

而父母的鼓勵和讚揚,會再次強化孩子的價值觀。

3)低價值觀、高能力的行為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見到孩子因為取得了一點小成績而欣喜若狂,這時如果家長不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往往就會對孩子進行誇大式的鼓勵。

這是不可取的,孩子越容易因小事而感到驕傲,我們越要對孩子的價值觀進行矯正,適當“潑冷水”。

越誇孩子越自信還是越傲嬌?別每個成就都誇,用對誇獎也有學問

當然,家長也不必擔心孩子的能力會被埋沒,既然我們已經發現孩子在某方面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那麼在以後的日子中製造這樣的機會即可。

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高價值觀,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立志高遠,不會拘泥於眼前的悲喜,也不會在以後的生活中遇到一點挫折就一蹶不振。

4)低價值觀、低能力的行為

這種情況是父母最不願意見到的,也是孩子最需要被矯正的行為,我們暫且可以把這個過程中孩子表現出來的低能力行為放在一邊。

因為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不斷的磨練和捶打,反而孩子的低價值觀更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越誇孩子越自信還是越傲嬌?別每個成就都誇,用對誇獎也有學問




03並非所有的誇獎都對孩子有好處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德偉克曾經指出,針對人的不同成就動機,應該有不同的目標理論。

理論的具體內容為:每個人對自己的能力都有不同評價,有的人認為能力是不穩定的、可控的、可增長的品質,這就是能力增長觀;有的人則認為能力是固定的、不可控的品質,也就是能力實體觀。

前者是一種學習目標定向,旨在追求對任務的把握和自身能力的培養和增長;後者關心的是怎樣獲得更高成就,以此證明自己的能力,避免低能的評價,是成績目標定向。

越誇孩子越自信還是越傲嬌?別每個成就都誇,用對誇獎也有學問

換言之,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一味地誇讚孩子聰明,腦子靈活,而忽略孩子的努力。

慢慢的,孩子就會形成能力實體觀,遇到事情時他們更渴望高成績,而不是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們也會更在意別人的看法,一旦自己做的事情失敗,就會灰心喪氣,難以面對外界的眼光和評價,甚至會因此意志消沉,放棄以後的努力。


越誇孩子越自信還是越傲嬌?別每個成就都誇,用對誇獎也有學問




04用對誇獎也有學問

一個前提:瞭解孩子

想誇獎孩子,就要明白他的優勢在哪,會因為什麼樣的誇獎而高興,而不是一大把抓,籠統地誇獎孩子聰明。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和孩子的交流,也許不夠全面,但最起碼要知道孩子真正關心的點在哪,渴望被認同的地方在哪,這樣誇獎起來才不會顯得虛偽。

三大原則:

1)誇具體不誇全部

孩子的行為當中哪個部分最觸動你,讓你覺得最好,你就要把這部分突出並著重誇獎。

越誇孩子越自信還是越傲嬌?別每個成就都誇,用對誇獎也有學問

比如當孩子幫你打掃衛生後,就要感謝孩子具體做了洗衣服這件事,而不要只說感謝,這樣會讓孩子的印象更深刻。

2)誇努力不誇能力

很多父母誇獎孩子最常用的就是“你真棒”、“你太聰明瞭”,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我智商很高,無需太努力”的錯覺。

慢慢的,孩子就不願意再付出努力了,反而會養成自負的性格。

認為出現什麼問題都是自己一時疏忽,能力是有的,只不過不願意努力,這樣的錯覺一旦產生就很難被改正了。

3)誇事實不夸人格

誇獎孩子時,如果把高度昇華到誇獎人格,比如稱讚他是個尊老愛幼的好孩子,這樣會給孩子一種巨大的壓力。

只要教孩子在適當場合做出尊老愛幼的行為即可,不需要過度強化非做好人的觀念。

三大竅門: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不需要刻意誇獎孩子,但要及時誇獎,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被肯定,也被父母看見了。

2)注意細節

誇獎孩子時要學會適當展開,千萬不要覺得繁瑣,畢竟漂亮話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非常喜歡聽。

3)讓誇獎成為一種鞭策

誇獎孩子時,不要使其沉溺在驕傲自滿的情緒中,而應在誇獎之餘鞭策孩子下次做得更好,考慮事情更全面。

越誇孩子越自信還是越傲嬌?別每個成就都誇,用對誇獎也有學問

四個步驟:

1)重述事實

把孩子做的事情再重新說一遍,幫他重溫做得對的地方。

2)肯定行為的可貴

當孩子做對了一件事情,父母就要大力地肯定這種行為。

3)適當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孩子做對事情,父母不要吝嗇於說出“我為你驕傲”這樣的話。

4)鼓勵孩子繼續保持

在肯定孩子行為的基礎上,讓孩子再接再厲,繼續保持這種正確的行為。

父母在教育過程中,塑造孩子自信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讓孩子自信而不自負,是每個家長都應該認真學習的課題。

奶寶育兒堂,為0-13歲孩子提供專業的教育指導。關注我,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完美型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