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人生事丨喜喪


人生事丨喜喪

人生之痛,莫過生死。命數的終結,不由人定,對於習慣於以主宰者心態目空一切的人類來講,死亡時的無助大過恐懼。

浪漫的作家們把死比喻成各種美好的事物,譬如夕陽。殘陽如血,亦有餘溫,恍惚間天地濁開,似是陷入黑暗前最後的耀眼。如此心境,恐怕只適合形容與己無關之人,真臨己身,誰都無法淡然。

如我輩粗俗之人,平日裡口若懸河,上議古今,下侃大山,真正遇到悲痛場面,頓時閉嘴,生怕說錯一句話引來眾人責罵,彰顯出自己的淡漠與寡情。無論故去之人生前有多麼平庸,或是品行如何卑劣,人們總是能夠發掘出他一生的閃光點,七嘴八舌下無限放大,給平凡的人最後的慰藉,儘管他已經聽不見。

離去的人聽不到,活著的人都有顆心。誰誇的好,誰讚的妙,都會牢牢記住,以備將來悼念別人時詞窮話少,顯得自己不厚道,禮尚往來的傳統文化,到此也算用絕了。當然,好話說了一籮筐也不及禮金單上的數字,數字後面的零多幾位,比什麼眼淚悲慼都管用。

老百姓沒那麼多詩意,金錢是人情最直接的體現,也可以保留尊嚴最後的體面。

於是,喜喪的說法就應運而出。

《清稗類鈔》有言云: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為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

福壽兼備是喜喪的前提,至於怎麼才算作福壽兼備,有定論,無規則,只要家屬說是兼備,那就是兼備了。哪個不開眼的這時候去較真,迎接他的必是棍棒相交,直到屁滾尿流口稱兼備為止。

現代社會,除非夭折,否則全是喜喪。一來家人願意在悲痛中討個吉利,二來藉著喪事之名錶表孝心。


人生事丨喜喪

記得祖母去世那年,我正在外地,聞聽噩耗,悲痛欲絕。歸家路上,腦海中全是祖母的慈愛,車窗上映射的都是祖母的笑臉。待回到老家,靈棚已在院中設好,香火繚繞,紙花環抱。我一時悲從中來,竟然眼淚倒灌,將心泡入苦鹹。

心苦了,眼就幹了,眼乾了,嘴就澀了。哭,哭不出來,喊,喊不出聲。圍觀眾人見此場景,頓時喧譁,“不肖子孫”之聲由小到大,把我從悲痛中驚醒,一時愣在原地,手足無措。見慣了大場面的喪事主管,見此情形,不慌不忙,放大收音機裡的哀樂,過來將我一把攙扶,彷彿我已經無力站起,哭到暈厥。

圍觀群眾如釋重負,口中說詞立刻轉變:“瞧瞧人家,哭的都沒聲了,老太太不白疼他一場。”這次聲音不再壓抑,整齊劃一猶如北歸飛雁,就差喝彩鼓掌,齊聲叫好了。

哭是有講究的。越是血緣關係遠的親屬,哭的越是悽慘。進院子必須磕磕絆絆直奔靈前,然後喊聲震天,邊哭邊唸叨祖母的好,好像靈魂歌手唱起搖滾樂。家屬聽到哭聲後,需靜待幾分鐘,然後才可上前勸阻。

勸阻一到,哭喊立停。起身整整衣衫,抖抖塵土,昂首闊步進入屋中,大功完成一件。剩下的時間就是和先到之人聊聊家常,說說裡短,直到下一個哭聲響起,自己做個比較,要是外面哭喊用詞華麗超越了自己,馬上激發靈感,再出去重新來上一遍。

如此一來,靈前哭聲往來不絕,引來村民羨慕,感嘆主家人丁興旺,香火不絕。待到中午飯點一到,眾人皆散,尋摸著在飯桌上找一個有利的座位,好好補償下一早上體力的消耗。每到這時,就會有專業人員閃亮登場,一百元只哭不喊,二百元連哭帶喊,半小時休息十分鐘,喝水潤嗓,以備再戰,其敬業程度絕對超過了大多數一線演員。

既然有人代哭,中午飯就可以吃的安心一些。喜喪的好處就是,吃飯可以無所顧忌,喝酒划拳均在允許範圍之內,吃喝完畢眾人打會麻將、玩會撲克也是情理使然。喜,就要熱鬧,不喝不賭熱鬧何來?


人生事丨喜喪

諸如此般,鬧上三五天,喜喪的重點就來了,那就是唱名點錢,俗稱燒紙。燒的是黃裱紙,給的是真錢。親友們排好隊伍,主事人點到哪位,哪位上前交錢。錢數不固定,自己盤算,反正大音響立在一旁,喝的滿臉通紅的主事人手持麥克,直著嗓子喊,你要是好意思少給,人家也好意思給你念。

一旦涉及到錢和麵子的問題,人們就會自發的相聚,商討出一套可以平衡彼此利益的方案。為了公平起見,此方案會成為一時定律,非遇到通貨膨脹不會更改。於是,燒紙時大家給的錢也就有了默契的統一,什麼關係給多少錢,沒人逾越。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交完了錢,喜喪之事就算終結,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已經累的半死的家屬們,也可以稍稍歇一歇。按理說,有了安靜的空間,真正的悲傷應該如潮水湧來,可惜,喧囂早已把悲傷抵消,無法激起波瀾。

下葬是喜喪最後的環節,這就由已經程式化的喪葬從業人員全程代勞,一切從簡。下葬以後,家人把孝服脫掉,由牆外扔進院子,然後在門口拿一把刀具在身邊比劃幾下,意味著和逝者陰陽相隔,斷了人間相連。

喜喪也在揮舞的刀光中落幕,有種猝不及防的決絕。

這種決絕是人們的一廂情願,真正的痛才剛剛開始,只能依靠時間來沖淡一切。

人生事丨喜喪

如以現下流行的理性思維來看待喜喪,它的過程有無數槽點。倘若我們不再自以為是,靜心細想,喜喪的形式存在如此之久,難道一輩輩的人都沒有我們的觀感和智慧嗎?顯然不是。當我們不用居高臨下的眼神來看待世情,就會發現,許多被我們腹誹和鄙夷的習俗,其實蘊含著大智慧。以喜喪來說,過程雖然繁複,但是它淡化了悲傷;人情雖然世故,但是可以讓親友相聚;雖為哀傷之事,人間煙火氣卻處處瀰漫。

喜喪是肉體在世間最後的功利性質體現,它可以安慰後人,不要懼怕死亡,因為還有場熱鬧,還有人懷念。

畢竟,熱鬧於我們而言,比深沉來的實在些。


請關注風舞鷹翎,歡迎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