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營收大增、從城市汙染製造者變成治理者,濟鋼找到“無鋼”新航向

兩年半的時間,足夠一個年產值300億的企業涅槃重生嗎?

2017年,濟鋼鋼鐵板塊停產。2019年末,“無鋼”的濟鋼,已經實現了產值225億元。作為老濟南人心中的城市名片,濟鋼在這兩年中從未停下過腳步。不同的是,曾經的煙囪和高爐,被新型城市服務業所取代。從城市渣土運輸到汽車維修改裝,再到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已經確立新主業的濟鋼,有望在2021年年底實現銷售收入過300億的目標,回到鋼鐵產業停產前的水平。

鋼鐵主業停產後

首要任務是重聚人心

“這兩年很累,因為有太多困難了。但是,所有人都很有幹勁,因為我們沒忘記濟鋼人的使命。”省政協委員、濟鋼集團董事長薄濤回憶起濟鋼鋼鐵板塊剛停產時的情況說,最困難的倒不是停產,而是幾十年積累下來的濟鋼人的精神氣,有些動搖。

营收大增、从城市污染制造者变成治理者,济钢找到“无钢”新航向

“集團營收斷崖式下滑、職工宿舍供暖改造也出了一些問題。有一次我去走訪濟鋼老職工,本來是為了解決供暖問題,但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停產。”薄濤回憶,當時有些老人就流淚了。“濟鋼有著幾代人的記憶和初心,職工對停產難以接受,這些問題不能忽視、不能迴避。”

也就是在濟鋼停產後的2018年,薄濤首次喊出了“2-3年恢復停產前300億元的產值,5年內翻一番,創造600億元產值”的目標。而在當時的氛圍下,很多職工都表示懷疑。

“說實話,我們也很難相信。因為濟鋼幾乎所有的產業都是圍繞鍊鋼鍊鐵展開的。”在濟鋼工作了20多年的職工劉法敏說,當時很多職工的心情都很低落。特別是在他所在的城市礦產公司(停產前為濟南鮑德汽車運輸有限公司),主要就是為濟鋼運輸物料、銷售鋼材,效益最好時營收達12億,利潤最高1000萬元。“鋼鐵主業關停後,服務濟鋼的業務突然沒了,當時大家都不知怎麼辦。”特別是公司以前800多個員工,算上分流、買斷的,也就剩下100多個人。

對於這種狀況,特別是職工表現出來的情緒上的波動,薄濤認為,僅靠做思想工作是行不通的。只有讓職工收入回升、工作穩定、企業狀態重新蒸蒸日上,才能真正解決心態問題。在他看來,濟鋼轉型、二次創業,並不僅是為了做大企業規模、回籠更多資金,更重要的,是為了給濟鋼人一個“交代”。這也是集團提出“建設全新濟鋼,造福全體職工”的原因所在。

“濟鋼一直以鋼鐵為主業,忽視了一些子公司的潛能。我的信心來自於自己的實踐,對非鋼產業的潛力挖掘、市場開拓,所帶來的的‘乘十效應’。”薄濤在濟鋼曾負責過一個多元產業的子公司,三年的時間,他將這個項目的銷售收入從7000萬元提升至8億元,利潤從120萬元提升至1600萬元。因此,對於濟鋼的轉型,他是信心最足的一個。

兩年過去,濟鋼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快。2017年8月,濟鋼當月營收僅4億元,2018年,濟鋼全年營收147億元,2019年達到225億元。這還是在員工人數大量減少的情況實現的。“現在看起來,要實現2021年末營收300億元的目標,問題不大。”

從城市汙染製造者

變成城市汙染治理者

在2018年山東省兩會期間,薄濤曾經提出過要實現10個轉型發展項目,艱苦地尋找濟鋼未來的主業。

對於一個主業幾乎一夜之間消失的企業來說,尋找新的主業是非常困難的。即使是同樣實現了鋼鐵板塊停產的杭鋼,其在停產時非鋼業務的收入佔比已經在八成左右,其鋼鐵產業規模也不足百億。相比而言,濟鋼面臨的轉型任務更加艱鉅。

但不管如何,經過一次停產後的濟鋼,已經確立了尋找新主業的原則:一個企業的發展要融入到城市的發展中。這個觀念,已經滲入到了每一個濟鋼職工心中。

营收大增、从城市污染制造者变成治理者,济钢找到“无钢”新航向

濟鋼過去排放大量汙染,而在濟鋼主廠區拆除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廢棄物。為了變廢為寶,2019年,濟鋼上馬建築廢棄物破碎移動生產線,將相關廢棄物加工成路橋建設用的石子、水穩等。不僅解決了濟鋼拆遷產生的建築廢棄物為濟南市帶來的汙染問題,還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項目2019年4月份落地運行,創效400多萬元。

“我們要轉型,不能再選擇高汙染、高排放的產業,而是要選擇那些能服務城市建設的產業。”劉法敏說,以濟鋼城市礦產科技公司為例,在無法服務濟鋼鋼鐵業務、失去了95%的業務後,公司選擇了渣土運輸、鋼貿、物流三個板塊。“我們要從城市汙染製造者,變為城市汙染治理者”。

以渣土運輸為例,雖然公司之前有一定的運輸底子。但是渣土運輸和傳統運輸存在巨大不同,因為渣土運輸要在市區內進行,要和城市環境相融合。為此,濟鋼購入了最新款的福田渣土專用車,並從社會上招聘駕駛員。“駕駛員進來後,首先要軍訓,為的就是提高他們的素質,不能野蠻駕駛。”劉法敏介紹。

這兩年,濟南市區一大批項目開工建設,這也給了濟鋼機會,“這個行業市場集中率很低,濟南市場上的渣土車大約有4000臺,但擁有120臺渣土車的濟鋼,已經是最大的企業。”也正因如此,濟鋼有能力參與諸如華山湖、軌道交通建設等工程量大、工期要求嚴格的項目。“華山湖項目,我們投入了60臺渣土車,如果需要,我們還可以增加到100臺。”劉法敏介紹,濟鋼還擁有全套的工程機械,能夠適應雨天作業的要求,這也成為濟鋼渣土運輸的優勢。

如今,“濟鋼渣土運輸”“濟鋼順行”“濟鋼保安”“濟鋼文旅”“濟鋼創智谷”等,已成為一張張彰顯濟鋼氣質的名片。薄濤說,濟鋼要從一個排放型企業,變成一個城市服務型企業,同時也要做城市廢棄物的消納企業。渣土運輸、汽車拆解、廢棄物再利用等轉型後的項目,都在試圖做“城市汙染治理者”。

营收大增、从城市污染制造者变成治理者,济钢找到“无钢”新航向

濟鋼定下兩大主業

爭創鋼廠轉型標杆

說到未來,薄濤說,目前實現的225億元營收,大多數還是挖掘濟鋼過去產業的潛力。未來,仍然需要找到新動能的支柱,還給社會一個新濟鋼。

2019年,濟鋼確定了“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及技術服務業,城市綜合服務業”兩大主業。在此基礎上,濟鋼又實施了空天信息產業化、高端鈣基材料深加工、軍民融合、報廢汽車處理等“新動能”產業。

薄濤介紹,2019年8月,濟鋼已與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合作成立濟鋼防務技術有限公司,目前正在進行相關產業化項目、空天信息展覽、研究院建設工作;承擔高端鈣基材料深加工的環保新材料產業園項目,一期工程建設接近尾聲,即將生產。

营收大增、从城市污染制造者变成治理者,济钢找到“无钢”新航向

“薩博汽車公司承擔的汽車改裝等項目訂單充足,運營穩定;報廢汽車拆解項目正在加緊工程建設。此外,我們還在謀劃3D玻璃蓋板、高強輕質合金材料產業化等項目,不斷壯大濟鋼在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及技術服務業,城市綜合服務業的產業隊伍。”薄濤說。

全國人大代表、山鋼集團董事長侯軍表示,濟鋼的產能調整和轉型發展,不僅是山鋼集團的一項重大變革,而且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標誌性事件,也是全國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代表性成果。“濟鋼產能調整做得好,離不開黨的領導。山鋼集團抓住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歷史機遇,支持和推動濟鋼轉型發展項目快速落地,新產業、新業態聚力培育,朝著打造一個全新濟鋼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侯軍說。

侯軍認為,鋼鐵作為山東省重要的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意義重大。一方面,濟鋼要從鋼鐵生產商轉型為高新技術和城市服務商。另一方面,山鋼集團的鋼鐵產業也要加快轉型,未來三年將著重聚合資源,開放共享,構建安全高效鋼鐵產業生態圈;動能轉換,創新治理,打造綠色智能行業發展新標杆。

“未來濟鋼將全面融入山鋼集團鋼鐵產業生態圈建設,精心培育“四新”產業、環保新材料產業和城市服務產業等,用新動能重塑濟鋼,成為山鋼集團進入世界500強、打造年利潤百億級鋼鐵強企和“高科技企業”品牌形象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樹立鋼鐵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杆。”侯軍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阿鳳 高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