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分析:中國2月份原油庫存增加,煉油廠減產,進口強勁

石油公司新聞04/03/2020

根據貿易流分析和市場參與者的數據,中國2月份原油庫存上升,但煉油吞吐量下降,原因是由於冠狀病毒爆發,成品油需求受到打擊,而原油進口基本上保持穩定。

中國原油庫存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機會主義的,因為經濟活動在春節長假後難以復甦。庫存是否會繼續增加,將取決於國內燃料需求和煉油廠開採量能夠反彈多少。

近幾周來,中國煉油企業似乎一直在縮減現貨採購,而較低的油水運輸量表明,冠狀病毒疫情對原油進口的影響可能要到3月和4月才會顯現。

標普全球普氏能源資訊(S&P Global Platts)的一項調查顯示,隨著石油產品需求下降,中國2月份的煉油總日產量較前月下降了約330萬桶,至略高於1000萬桶。這接近月環比下降25%。

“另一方面,原油進口呈現出不同的趨勢;伯恩斯坦公司(Bernstein)高級分析師尼爾•貝弗裡奇(Neil Beveridge)本週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自年初以來,石油進口總體上沒有減少,這令人吃驚。”他說:“雖然2月中旬石油進口明顯下降了40%,大約每天減少400萬桶,但是從那以後,我們看到石油進口出現了反彈。過去幾天的數據顯示,石油進口量現在回到了每天1000萬桶,比去年增加了40%。”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原油進口量平均為1016萬桶/天,12月為1076萬桶/天。中國沒有公佈1月份的官方數據,但Refinitiv估計,中國1月份和2月份的原油進口量分別維持在每天1069萬桶和1053萬桶左右。

儲備

"鑑於煉油業務下滑,這表明在煉油廠需求料將回升之前,就已經開始進行儲備," Beveridge稱,並補充稱庫存數據顯示,自今年初以來,庫存增加了2,000萬桶。

他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但令人驚訝的是,迄今為止,中國石油進口受到的影響遠遠小於許多投資者的預期。”

花旗集團2月中旬還估計,冠狀病毒正在推高中國的原油庫存。

花旗集團(Citigroup)表示,僅關注中國的疫情,第一季度原油庫存預計將增加1.65億桶,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的庫存分別增加1,300萬桶、1,500萬桶和500萬桶。

花旗集團指出,隨著國內和地區成品油庫存的增加和原油加工率的下降,庫存增加的責任轉移到了原油上。

花旗集團表示:“然而,這些原油庫存是在煉油廠門口、超負荷的港口增加,還是更協調地進入商業或戰略儲備,仍是一個問題。”

本月早些時候,高盛(Goldman Sachs)表示,儘管冠狀病毒造成了巨大的需求衝擊,但中國仍是一個重要的庫存吸收國。

世界銀行預計,2020年上半年全球石油庫存將增加1.8億桶,是病毒爆發前預測的四倍,其中一半由中國提供,部分盈餘將流向其他新興市場。

高盛(Goldman Sachs)表示,中國擁有巨大的閒置原油存儲能力,衛星圖像顯示,中國的閒置原油儲量為1.5億桶,還可能進一步增加,而印度、俄羅斯和歐佩克核心產油國至少還有3500萬桶閒置原油存儲能力。

“如果我們的基本情況預測中,再次強調了新的中國和新興市場的重要性存儲幫助消除需求和供應中斷(2019年在2018年像伊朗,石油),有效地使石油價格不太敏感的衝擊比十年前,即使頁岩生產商無法回應,“銀行補充道。

春天的挑戰

一旦煉油廠重新開工,或當庫存用完(取決於哪個更早),影響將流入國際市場和貿易流動。

高盛(Goldman Sachs)表示,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煉油廠將開始減少庫存,發達國家的石油過剩將開始激增,並形成浮動庫存,導致油價大幅下跌。

“在需求復甦緩慢的情況下,3月份的產量可能會恢復到正常水平的80%-85%,”一位駐北京的分析師表示。他補充稱,中國煉油廠消化原油庫存需要時間。

與此同時,較低的原油價格繼續表明,對現貨貨物的購買興趣低迷。

普氏能源資訊的數據顯示,自2月26日以來,最受歡迎的現貨原油——俄羅斯ESPO——對迪拜普氏能源資訊的溢價一直處於2.05美元/桶的18個月低點,不到1月28日評估的52美元/桶溢價的一半。

分析:中國2月份原油庫存增加,煉油廠減產,進口強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