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歷史上的孫臏,遠比《史記》記載的厲害

孫臏,原名叫孫伯靈,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和龐涓是同窗同學。歷史上著名的典故“田忌賽馬”、“圍魏救趙”、“馬陵之戰”,皆來自孫臏。因為龐涓嫉妒他的才華而用臏刑加害,所以後人叫他孫臏。


孫臏功成名就後隱退,寫了一部《孫臏兵法》,也叫《齊孫子》,據說共有89篇,以及圖4冊,可惜後來此書失傳。一直到1972年,考古學家在山東一座漢代古墓中發現《孫臏兵法》的殘卷,約30篇。對照《史記》,有些地方是遺漏的,或沒詳細記載。


歷史上的孫臏有3條絕妙計謀,他的計謀不但適用兵法,也適用為人處世,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希望大家從中學到經驗,對自己的人生有幫助。


歷史上的孫臏,遠比《史記》記載的厲害


第1條妙計:以真亂假,虛實難辨


這個故事,史記沒有詳細記載,是民間傳說。不管真假,孫臏在其中表現出來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孫臏和龐涓同時師從鬼谷子學習,有一天,鬼谷子坐在洞內,想考考他們,就說:“你們誰有辦法,可以讓我走出這個洞門口。”


龐涓跑到外面,過了許久回來說:“師父,外面有唱戲的人經過,好熱鬧,您出來看看。”


鬼谷子不動。


龐涓後來又說:“師父,外面有棵鐵樹開花,千年才一回,很難遇見,趕緊出來看。”


鬼谷子仍然不動。


孫臏說:“師父,您出的難題,讓我們請您走出洞外,既然如此,您心裡肯定有防備,無論我們說什麼,您都不會出來的。我認輸,我根本沒有辦法讓您走出洞外。但是,如果師父站在洞外,您事先也許沒有想到這點可能防備疏鬆,我或許有辦法讓您從洞外進入到洞中。”


鬼谷子一聽,就說:“行,那你就試試。”


於是他就出去了,剛踏出洞口,孫臏就說:“師父,您這不是出來了嗎?”


鬼谷子哈哈一笑,對徒弟表示讚賞。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孫臏的絕妙計謀,連師父都騙到了。這招就是以真亂假,虛實難辨。我們在為人處世中,遇到一些坎,或者難題,可以學習這個方法。暫時退一步,表示認輸,以退為進,在對方不經意的時候,再反客為主,實現自己的計劃。


歷史上的孫臏,遠比《史記》記載的厲害


第2條妙計:連環用計,穩紮穩打


紙上談兵的人,往往注重結果,以輸贏論成敗。而真正會打仗的人,更注重籌備,不打無準備之戰。比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種硬戰雖然打贏了,但是自損非常大,會用兵的人都儘量避免。


《史記》記載了孫臏“圍魏救趙”,使得大家以為孫臏只用了一計。其實整個“圍魏救趙”打下來,孫臏用了3個連環計,一計緊扣一計,使龐涓步步上套。畢竟龐涓也是師從鬼谷子,大家的實力相差不遠,只差一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3個連環計,如下:


第一環,能而示之不能。


開始時,孫臏故意選平陵這個地方進攻,平陵是一個重兵把守,難以攻克,地形上又容易被切斷的地方,他還選了兩名比較弱的人領導軍隊打仗,結果,攻城不克,齊軍敗陣。這是孫臏的計謀,就是製造一個假象,讓龐涓放鬆警惕,以為齊軍的戰鬥力不過如此。


第二環,虛張聲勢。


在龐涓調頭班師回魏時,孫臏故意派遣了少量軍隊攻打其都城郊區,“請遣輕車西馳梁郊,以怒其氣。分卒而從之,示之寡。”這個時候,被激怒的龐涓,以為攻城的士兵少,疏忽大意,就選了精銳輕騎往回趕,大部隊還在後頭呢。


第三環,攻其不備。


孫臏選擇一個離都城較遠的地方,用主力軍設下埋伏,一舉拿下遠道趕回,毫無防備的龐涓。擒賊先擒王,齊軍大勝。


從以上連環計可以看出,孫臏打仗,是穩紮穩打,大計謀中包含小計謀,一點一點地請君入甕。


為人處世中,我們可以學到的是,不要意氣用事,有時候逞一時威風,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大麻煩。有計劃,有策略地行事,比盲目行事來得省時省力,做到這點,需要人能定靜,不被事情本身捲進去,保持冷靜思考。


歷史上的孫臏,遠比《史記》記載的厲害


第3條妙計:因勢利導,將計就計


高手之所以能成為高手,就是因為普通人想到一步,厲害的人想到兩步,而高手則更想遠一步。這就是孫臏能戰勝龐涓的原因。


當時,韓、趙、魏三國的士兵,以勇猛善戰著稱,而齊國的兵力被認為比較弱,這就是當時的共識。孫臏內心很清楚,齊軍不能和魏國軍隊硬拼,只能見機行事,才能取勝。於是,他就乾脆利用別人主觀上的認知,將計就計,上演一出示弱的戲。


他對田忌說:“從100 裡之外而來求利的軍隊,會損折上將軍;從50 裡以外而來求利的軍隊,其士兵只能到達一半。我軍現在應該裝出兵力很弱的樣子來誘惑敵軍。”


田忌問道:“用什麼辦法誘惑敵軍?”


孫臏說:“讓軍兵今天埋設10 萬軍灶,明天變成5 萬,後天再減到2 萬。龐涓見我軍的軍灶很快減少,一定認為我軍士兵大量逃亡,就會派軍日夜不停地追趕我軍,魏軍肯定會疲憊不堪。我們乘這個機會用計對付魏軍,就可以活捉龐涓。”


果然,孫臏用“減灶示弱”的方法,將魏軍10萬人殺得潰不成軍,並俘虜了魏太子申。打完這一仗,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而齊國則威信大起,大家都不敢說齊軍弱了。


總結以上3點,孫臏的絕妙計謀能實現,都在於他不按常理出牌,並且穩紮穩打,步步緊湊,勢在必得。


在為人處世上,我們可以借鑑使用。想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的矛盾,不能直接參加進去。凡事不能意氣用事,不要逞一時之能,跟對方幹起來。使用蠻力,則吃力不討好;使用策略,則能用最少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收穫。


讀歷史故事的時候,不停留在只記住故事情節,而是應該深入思考,這背後的經驗和教訓。如果能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這就是讀歷史最大的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