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偷拍視頻對人造成損害,法律會如何處置?

美殤9012


可能涉嫌到侵犯個人隱私權,看後果,最後出發也不一樣,如果後果沒太大影響,可能涉及到賠禮道歉等民事處罰,情節再嚴重可能行政處罰,如果對當事人造成特別嚴重後果可能觸犯刑法。


齊鳳說法律


法海一粟認為,本題應當分為兩個問題:一是偷拍,二是因偷拍而對人造成損害。

1、偷拍是否構成違法。既然是偷拍,則一定是被拍攝的對象不知情。

(1)偷拍他人隱私的。這種行為既屬於侵權行為,也屬於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行為人應被處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2)偷拍他人形象,但不涉及隱私的。這種行為應當屬於侵權行為,就是說,該行為侵犯了被拍攝對象的肖像權。對此,被拍攝對象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偷拍者承擔侵權責任。

(3)基於新聞報道或者其他合法行為的需要偷拍的。這種情形下,其偷拍應當是合法的,但是,這種偷拍仍然不得侵犯被偷拍對象的隱私權,只是不構成侵犯肖像權而已。

2、因偷拍對人造成損害。這種行為已經構成侵權,依法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圖片源於網絡)

法海一粟:運籌帷幄之中,決戰法庭之上。


法海一粟


偷拍視頻對人造成損害,屬於民事侵權行為和違反治安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為。 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規定,有偷窺、偷拍、竊聽、散佈他人隱私行為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15條規定,侵害隱私權等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承擔責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侵犯隱私權是否判刑:對於侵犯他人隱私權的行為一般是屬於侵權行為,如果沒有造成一定的後果,侵權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包括精神損害賠償,不構成刑事責任。不過也不能說侵犯他人隱私的行為就一律不構成犯罪,不需要對行為人判刑。如果偷拍視頻後上傳網絡或者通過其他途徑傳播的,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罪,屬於犯罪行為,需承擔刑事責任。


石律師有點實


法律是最底線的道德,突破底線必然會受到處罰。偷拍本身就是違反道德的事情,嚴重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但是弘揚正能量的視頻即使是偷拍,是沒問題的,這樣的視頻需要更多的人看到,追求人間的真善美是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