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耕文化 】驚蟄:一雷驚蟄始,耕種從此起!

二十四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幾千年來,對推動我國農牧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農耕文化 】驚蟄:一雷驚蟄始,耕種從此起!

每月二個節氣,每個節氣分三候,可以說,二十四節氣也是我們”祖傳”的歷法,在幾千年前,就按照農時和氣象特點把一年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安排得明明白白。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農耕文化 】驚蟄:一雷驚蟄始,耕種從此起!

驚蟄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我國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因此,關於二十四節的那些事,我們也從驚蟄開始說起。

驚蟄三候

一候,桃始華。代表花:桃花

桃紅柳綠,正是明媚春日最惹人喜愛的景觀。

二候,倉庚鳴。代表花:杏花

倉庚,即黃鸝,黃鸝鳴叫燕歸來,生機勃勃萬象新。

三候,鷹化為鳩。代表花:薔薇

古人傳說,驚蟄過後,大鷹的嘴就會變得柔軟無力,利爪也變得纖細柔弱,失去了捕殺的念頭,變成了準備預報播種的布穀鳥,默默等待著用叫聲呼喚人們耕種。

驚蟄與農事

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卻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

【農耕文化 】驚蟄:一雷驚蟄始,耕種從此起!

華北地區

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

沿江江南地區

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開始見花,對水、肥的要求均很高,應適時追肥,乾旱少雨的地方應適當澆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滿足菜、麥及綠肥作物春季生長的需要,防止溼害則是最重要的。俗話說:“麥溝理三交,賽如大糞澆”、“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溝”。必須繼續搞好清溝瀝水工作。

華南地區

早稻播種應抓緊進行,同時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隨著氣溫回升,茶樹也漸漸開始萌動,應進行修剪,並及時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發葉,提高茶葉產量。桃、梨、蘋果等果樹要施好花前肥。

蔬菜農事

驚蟄時節仍是寒流頻繁發生時期,露地栽培要注意寒流的侵襲。中旬以後,一般雨水漸多,建議做好田間開溝排水工作。同時,做好蔬菜的定植與定植準備工作。

節能型日光溫室栽培的越冬黃瓜、西葫蘆、番茄、辣椒等蔬菜,應進行中耕劃鋤,提高地溫增加透氣性,促進新根生長。要結合防病進行葉面追肥,對受凍害或長勢較弱(漚根)的作物要儘快換茬,提高春季產量。

【農耕文化 】驚蟄:一雷驚蟄始,耕種從此起!

由於溫度低,陰天較多,灰黴病、葉黴病、霜黴病、早疫病、晚疫病、根腐病等發生較為普遍,要及時噴施各類殺菌劑,防止病菌擴散造成更大危害。

果樹農事

驚蟄後氣候逐漸變暖,萬物開始復甦,是梨、桃、李等落葉果樹的開花抽梢期和柑桔、楊梅等常綠果樹的萌芽前期,也是果園年週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應注意清除越冬病原菌和越冬害蟲,加強芽前施肥澆水、合理用藥,適時防治病蟲,加強疏花和疏果工作。

畜牧農事

這一時期,畜禽重點是抓好耕牛補料催膘,家畜的春防、春配及防病工作都必須抓緊。預防牲畜疾病。提前備好藥物或疫苗,防止兔、禽球蟲病、流感等病。禁用黴變飼料,日糧中應添加抗黴劑,保持飼養場所通風。

驚蟄與養生

驚蟄節氣前後,冷暖空氣交替開始頻繁,同時也是疾病的高發時期,我們要做好保健工作,適當調整飲食起居。下面,重點向大家介紹常見的四種體質的養生方法。

陰虛體質

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心中時煩,少眠,便幹,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應遵循“添澹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生法。加強自我涵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多練靜功,太極拳是比較適合的運動項目。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可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有條件的人,可到海邊、林區、山區去旅遊,休假,住房最好選擇居室環境安靜,坐北朝南的房子。

陽虛體質

體質特點為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怕寒喜暖。應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聽音樂,多交朋友。做到“無厭於日”,即在春夏季多曬太陽,每次不得少於十五至二十分鐘。這樣可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加強體育鍛煉,可採取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日光浴、空氣浴是不可缺少的強壯衛陽之法。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多食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

血瘀體質

體質特點為面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乾燥,眼眶黑暗。應多做有益於心臟血脈的活動,如交誼舞、太極拳、保健按摩等有助氣血運行的運動項目。要培養樂觀情緒,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經絡氣血的正常運行有利於血瘀體質的改變。應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經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血之藥品(當歸、川芎、丹參、地黃、地榆、五加皮)和肉類褒湯飲用。

痰溼體質

體質特點為形體肥胖,肌肉鬆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在陰雨季節,避免溼邪侵襲,不宜居住在陰冷潮溼的環境裡。應多吃健脾利溼;化痰祛溼的食物,如白蘿蔔、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海蜇、荸薺、白果、枇杷、大棗、薏苡仁、紅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飲料、酒類之品,且每餐不宜過飽。應長期堅持散步、慢跑、各種舞蹈、球類等活動,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鬆弛的皮膚逐漸轉變成結實、緻密的肌肉。

養生小貼士

【農耕文化 】驚蟄:一雷驚蟄始,耕種從此起!

驚蟄,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引發咳嗽。有些地方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吃梨可以化痰止咳,滋潤肺部,緩解天氣引起的不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