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寶寶出牙期會發燒嗎?家長應該怎樣做?

非煙慧語


有部分寶寶出牙期會發燒

一般來說寶寶第一顆乳牙的萌出的時間大約是3--4個月,晚的也有12個月,因為每個寶寶的發育不同,所以出牙有早晚。

出牙的初陽的順序一般是先長下門牙,再長上門牙,然後依次長出上下兩側的牙齒,最後長出大牙。

寶寶出牙時 發燒的原因:

由於長牙之前牙齒在努力鑽出牙齦的時候,會產生類似“傷口”的地方,容易引發炎症,也就是牙齒穿出口腔粘膜過程中所引起的正常發炎反應。

寶寶在長牙的階段,牙齦會癢,所以喜歡咬東西,例如手指、玩具等,如果這些東西不注意清潔和衛生,咬到不清潔的東西,就可能會造成喉嚨或腸胃道的感染,從而引起發燒或拉肚子。

△應對方法

  • 一般來說寶寶體溫只要不超過38℃,並且精神狀態良好,食慾正常,就不需要特別護理;
  • 如果寶寶發燒溫度過高,可以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如溫水擦拭寶寶的前胸後背、腋下等,可以起到降溫的效果;
  • 多喝水,寶寶發燒,主要是因為口腔細菌過多引起的,所以可以多給寶寶喝水可以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另外還可以補充水分;
  • 如果發燒超過38℃並且3天以上,建議最好就醫診治,採取相應的措施。

寶寶必出牙時的其他不適症狀:

出牙時除了發燒,還有好多其他不適症狀,具體如下 :

1.流口水

有一段時間,大致在寶寶出牙時的前2個月,寶寶就會開始頻繁的流口水,讓父母很煩惱。因為孩子的口水偏酸性,又含有一些腐蝕性的消化酶,如果父母護理不及時,就會腐蝕寶寶嬌嫩的皮膚,使皮膚髮紅、長溼疹。

△應對方法

父母可以使用圍嘴,準備3--4條圍嘴,及時更換和清洗,保證乾燥和衛生;

另一方面可以給寶寶準備柔軟透氣性好的紗布巾,給寶寶擦拭口水時,要動作輕柔,避免擦疼寶寶。

2.啃咬

寶寶出牙期間最大的特點就是咬東西,啃咬可以轉移牙床不適。

寶寶出牙時,見什麼咬什麼,咬玩具、毛巾、梳子、書本,甚至吃奶時,媽媽的乳頭也“深受其害”,這讓很多媽媽苦不言堪。

△應對方法

父母可以給寶寶準備堅硬的磨牙棒,或者胡蘿蔔條、蘋果條這些食物;也可以準備磨牙膠;或者把乾淨的毛巾放在冷藏中,等冰冷後,拿出來讓寶寶咬,也可以緩解出牙期的不適感。

父母最忌諱的就是不讓寶寶啃咬,認為不衛生、壞習慣,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寶寶表現的更加煩躁不安、哭鬧嚴重。

3.哭鬧、煩躁不安

出牙的不適感,使寶寶容易哭鬧和煩躁不安,大多數的媽媽都感到出牙時的寶寶特別容易哭鬧,煩躁不安,使父母的壓力倍增。

這真不是寶寶故意這樣做,就是出牙時有癢又疼的感覺讓寶寶無法排解,只好通過哭鬧向父母表達和抗議。

△應對方法

寶寶的哭鬧、焦躁不安,父母只好多一些耐心和愛心,多給予寶寶安慰和撫摸,多給寶寶戶外運動,或者做遊戲等方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4.食慾下降

也有一部分寶寶出牙期間會食慾下降,不想吃食物,主要原因就是牙床疼痛很想吃奶,放進嘴裡大口吮吸,而開始吃奶後又因為疼痛拒絕吃奶,會哭、會煩躁、會咬乳頭等。

△應對方法

對於出牙引起的食慾下降應對方法,父母可以把手指洗乾淨,裹上乾淨的紗布,伸入寶寶的嘴中,給寶寶按摩,或者讓寶寶咬一咬,這樣可以緩解疼痛,使寶寶安靜下來。

5.牙齦出血、腫痛

有很少一部分的寶寶在出牙時牙床會出血,有時還會形成淤青色的血腫瘤,這種時候千萬不能挑破,否則會容易引起感染。

△應對方法

冷敷,父母可以用冰鎮小毛巾給寶寶冷敷,可以促進出血吸收;

再者可以帶著寶寶看醫生,一定要預防感染。

6.紅屁股

看到這裡很多父母大有不解,出牙和紅屁股有什麼關?

因為寶寶出牙時愛啃咬,很多東西不乾淨有細菌,會導致腹瀉拉肚子,寶寶拉的次數多了,就容易紅屁股,嚴重的還會大聲潰爛。

△應對方法

每次提供給寶寶咬啃的東西,要注意乾淨衛生;

另一方面寶寶拉肚子的時候,要及時更換尿不溼,保證臀部乾燥,每次大便後清洗乾淨之後塗抹護臀膏。

出牙期間的護理方法

1.注意口腔衛生

寶寶出牙期間,口腔很容易感染病菌,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為孩子做好口腔清潔,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長牙期。

父母在每次給寶寶吃奶後喂一些溫開水,可以起到洗殘留的乳汁和食物殘雜的作用。

如果寶寶有奶睡的習慣,一定要糾正,避免殘留在口腔內的奶汁,成為培養細菌的溫床,誘發孩子的口腔感染。

2.飲食護理

出牙期間寶寶不進食,不能放任不管,如果吃輔食的寶寶可以多吃一些含蛋白質、鈣質、維生素類的食物,如魚、蝦皮、蛋、奶、豆腐、水果蔬菜等這些食物,都有助於寶寶牙齒的健健康發育。

甜食是影響寶寶牙齒的大敵,所以糖果等食物最好不要給寶寶吃,如果吃了甜食之後,最好簌口。

3.注意寶寶不良習慣

平時父母要多注意,糾正寶寶的一些不良習慣,如咬手指、口呼吸、偏側咀嚼等,經過醫生檢查,一旦發現齲齒,要及時修補,否則會殃及恆牙的健康。

4.帶寶寶戶外運動

平時沒事,可以帶多帶寶寶進行戶外活動。戶外活動有助於寶寶的大腦、身心健康發育,還可以促進寶寶的消化和吸收,增加免疫力。

也有助於出牙,因為曬太陽有利於鈣質的吸收。

以上這些方法可以解決寶寶出牙時發燒以及其他不適症狀,除此之外,還要給寶寶及時科學地添加輔食。在寶寶乳牙萌出後,適當的給他吃一些粗硬的食物,如麵包幹、水果條等,這樣可以使寶寶頜骨得到鍛鍊刺激,可以預防牙齒排解不整齊。


丁媽親子時光


寶寶出牙會發燒嗎?家長應該怎麼做?

寶寶出牙有早有晚,有的寶寶四個月就出牙了,有的寶寶十個月還沒有出牙,孩子出牙有早有晚。當然每個孩子的身體狀況不一樣,有的孩子出牙會發燒,但是有的孩子出牙也不會發燒。

我家孩子出牙的比較早,四個多月就出牙了,當時覺得很神奇,孩子竟然這麼早就出牙了。而且我孩子出牙,沒有發燒,也沒有任何不適,就是順其自然的出牙了。

有一個孩子和我家孩子同齡,他出牙比較晚,大概是九個月的時候才出牙。他媽媽說,出牙前幾天孩子經常哭鬧,表現的不耐煩,特別急躁。後面孩子發燒了,帶去醫院看醫生,醫生說這是正常的,就是因為孩子長牙不舒服,導致哭鬧,最後導致發燒。

所以寶寶出牙會發燒嗎?

答案不一定,有寶寶的會發燒,有寶寶的不會發燒。

那麼寶寶出牙的時候,我們家長應該做什麼:

第一,觀察孩子的口腔。

乳牙快萌出時,冒牙的位置會有輕微的紅腫,就像竹筍出土一樣。這時我們要觀察寶寶的情緒,寶寶是否哭鬧、不耐煩、急躁,這期間要多給寶寶喝水,並且安護寶寶的情緒。

第二,觀察孩子是否發燒。

可以摸摸孩子的背部,有沒有很燙,看孩子的臉是不是有潮紅,或者用溫度計測量寶寶的體溫是否正常。如果發現寶寶是低燒,多給孩子喝水,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溫度超過38.5°,建議帶去醫院檢查看看是不是出牙引起的發燒。

第三,孩子出牙家長要耐心照顧。

孩子會流口水、不舒服、哭鬧、急躁等,家長要多給孩子喝水,適當的給孩子補充更多營養,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第四,出牙後睡前清潔口腔

寶寶出牙後,就要及時清潔寶寶的口腔了,特別是晚上喝奶後,讓孩子喝點水後再讓孩子睡覺,這樣可以幫助寶寶清潔口腔,好的牙齒才會有好的身體。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有豐富的育兒知識和實踐經驗,需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的寶媽可以關注我,期待與你,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一月愛八月


我家寶寶和鄰居家的寶寶相關不到一個月,所以兩個孩子很多生長髮育是同步性是比較大的。

我們家的寶寶在五個月就冒出第一顆牙齒,而且是無聲無息的,我們都沒太感覺到,好像睡了一覺第二天就發現孩子的口腔裡面長出了牙齒,之後的每一顆牙齒,她都沒有太大的問題,沒有發燒,沒有腹瀉,甚至餵母乳時也沒有把我的乳房咬得血肉模糊,感覺自己的寶寶真的太懂事了太痛她媽媽了。

而鄰居家的孩子每次長牙都是驚天動地的,先是發燒,有時還會有點腹瀉,而且人也不想吃東西,或者喝母乳時不喝就用媽媽的乳房來磨牙。總之真是的一個存在感很強的寶寶。

所以你說寶寶長牙會不會發燒,真的是因寶寶而異。這就像是寶寶找預防針一樣,有些寶寶逢打預計針必發燒,而有時寶寶的打了預防針去一點事都沒有。

而寶寶長牙發燒主要是牙齒突破牙齦時是一種損傷,有損傷就有可能引發發燒。一般低燒的話家長注意護理多喝水就可以了。

還要注意的是長牙的孩子喜歡咬東西,只要是到孩子嘴巴里的東西儘量是乾淨的衛生的,減少孩子出現腹瀉的風險。

菁媽,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四棲生物,家有菁妞,各平臺原創作者,希望給焦慮的媽媽們一點支持和幫助。

菁媽育兒


這個我感觸很深很深,我媽也經常說我家娃不一樣,一長牙就低燒,她都沒遇到過,唉……

我家娃出牙遲,一週歲了才出第一顆牙齒,發了三天低燒,我家娃很乖,但是低燒難受啊,不哭鬧,就是睡覺會哼哼的,難受。之後平均一月出兩顆牙,那真是不發燒我都不習慣了,每月打疫苗都是一拖再拖的。

等到娃十七個月這樣,長牙就不發燒了,愛咬東西,食慾什麼的也正常,剛出新牙那幾天我都是煮些流食給他吃,不發燒我很欣慰。

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我家寶寶確實是這種情況,每次低燒都物理降溫,夜裡都起來給他擦幾遍身體,有時候身邊的人也會不理解,沒辦法,誰都沒有當媽的清楚,娃也不想這樣吧,好在都熬了過來。

寶媽也細心觀察寶寶出牙情況,出牙時盡喂量流食,寶寶會舒服一些。


沐淋羽裳


看情況,鄰居家的寶寶出牙時就發燒了,出一個,低燒一次。我家二寶和大寶出牙時沒有發燒。不知道是不是用了的偏方有效。偏方就是在寶寶出生一百天時,用韭菜(綠色的)揉出汁,擦寶寶的牙肉。我是用自己家種的韭菜。各位信就可以試試,請別噴。說明了是偏方啊!


垚焱11997276


寶寶出牙期有的寶寶會發燒的,有的也會拉肚子的,如果發燒嚴重的話還是要帶去看醫生比較穩妥。不過知道是因為出牙而引起發燒的話自己心裡有底了就不會那麼的擔憂,只觀察他的精神狀態好溫度不超過39就好啦。我家小孫子每長一顆牙都會發燒的。有一次整整發燒一個星期,不過溫度不高,沒給他吃藥!


冰點130013186


答: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寶寶在出牙期,確實會有一些異常表現,或者說是出牙的症狀,發燒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牙齒在破出牙齦的時候,如果寶寶的口腔衛生不太好,牙齦就很容易發炎,加上小寶寶們抵抗力普遍比較差,是有可能會引起發燒的。

但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會發燒,也不是每次出牙都會伴隨著發燒,需要因人而異。

同時,就算是因為出牙導致的發燒,一般也都是中低燒,不會出現高燒。寶寶體溫會比平時高一點,幾乎不會超過38℃,而且還會自行消退,不用特殊處理更不用吃藥,和我們平時說的那種發燒不太一樣。有的心大的爸媽甚至都沒發現寶寶有點低燒。

除了發燒,寶寶出牙期間還會有其他症狀,比如口水會比平時多、會很煩躁、睡覺不安穩、更會啃咬東西甚至咬爸媽。

不管是哪種症狀,爸媽都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可以用紗布或手指牙刷蘸點溫水,早晚輕輕擦拭寶寶的牙齦和牙床;吃完奶或吃完輔食後,可以適當讓寶寶喝幾口溫開水,來清潔一下口腔。

鑑於寶寶們出牙期間很容易逮啥咬啥,寶媽一定要確保寶寶的物品及玩具是乾淨衛生的,以免引起感染,就有可能讓寶寶發燒或者出現腸胃問題。

當然了,如果寶寶發燒後體溫比較高,屬於中高燒了,同時還伴有精神萎靡、食慾不振、嗜睡等情況,那就很可能不僅僅是出牙引起的發燒,還是要去醫院看看。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會的。出牙時的發燒大多數屬於低熱,只要體溫不超過3 8 ℃,且精神好、食慾佳,就無需特殊處理,一般會自行恢復正常。

大部分寶寶乳牙會在4-10個月開始萌出,寶寶出牙時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寶寶會比平時更容易哭鬧,流口水,甚至呢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部分寶寶還會出現發燒,那麼寶寶在出牙期都有哪些表現呢?

1.口水多 。長牙時會刺激牙齦神經,從而引起唾液腺分泌增加。有些寶寶口周的皮膚不斷受到口水的浸泡,可能會長出皮疹甚至粗糙皸裂。

護理:可以準備一塊柔軟的紗布,用蘸溫水的軟毛巾擦去口水,擦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輕柔,避免擦破皮膚引起感染。

2.牙齦不適。牙齒萌出時對牙齦神經造成刺激,寶寶的牙齦會有些不適,比如牙齦癢、牙齦疼痛等,甚至有些寶寶從咬自己的小手,到咬媽媽的乳頭,咬家人的肩膀。因為用力咬才能釋放牙齦內部的壓力,讓他感到舒服一些。

護理:每天用紗布蘸點冷水輕輕擦拭寶寶的牙齦。或給寶寶咬一些冰凍過的牙咬膠。

3.發燒。有些寶寶在出牙階段會出現發燒的現象。這是牙齒穿出口腔黏膜過程中,所引起的正常生理反應。

護理:只要寶寶的體溫沒有超過38.5度,而且精神好、食慾旺盛,就無需特殊處理,讓寶寶多喝些溫水就行;如果體溫超過38.5℃,並伴隨寶寶煩躁等不適,可在家給寶寶服用退燒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家長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寶寶的發燒都歸因於長牙。如果寶寶發燒高於3 8.5℃以上,並伴有煩躁、哭鬧、拒奶等現象,則應及時就診。

4.煩躁易怒。乳牙慢慢頂出牙齦時,疼痛可能會加劇,寶寶會出現啼哭、煩躁不安等症狀。

護理:一般只要讓寶寶咬磨牙棒,轉移其注意力,通常會安靜下來。另外,還可以在寶寶出牙時給他做臉部按摩,以放鬆臉部肌肉,也可起達到較好的效果。

5.胃口變差。長牙的寶寶在餵奶時常變得浮躁不定。他可能因為很想塞個東西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但一旦開始吸奶又會因為吸吮的動作而使牙床疼痛,這會讓寶寶拒絕食物。

護理:因為牙齦腫痛,可給寶寶一些涼爽的食物。吃奶瓶的寶寶可以適當把奶嘴孔調大,以容易喝到又不嗆奶為適宜,實在不願意吮吸,可以改為用杯子或勺子喝。

6.睡眠可能受到影響。萌牙影響睡眠的情況最容易發生在長牙和磨牙時,疼痛會讓寶寶突然在夜間醒來,這時不要急著哄他或餵食,看看他自己能否安定下來。

護理:這樣的情況並不會持續很久,請家長保持耐心,採用上述方法,儘可能地安撫寶寶。

寶寶乳牙萌出後,一定要注意乳牙的清潔,家長要按時給寶寶刷牙,用柔軟刷毛的牙刷給寶寶刷牙,並且要用牙膏,三歲以內米粒大小,三歲以上黃豆大小。


兒科醫生鮑秀蘭


寶寶長牙真的會發燒嗎?

寶寶長牙期間可能會發燒,但寶寶長牙與發燒沒有必然關係。乳牙萌出前幾天寶寶可能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如哭鬧、口涎增多、喜歡咬手指和硬的東西、睡眠不好、食慾減退等表現,有的還有低熱、輕度腹瀉、局部牙齦可能充血、腫大。而吃、咬手指或亂吃東西的行為很容易造成發燒腹瀉等疾病,所以寶寶長牙時要特別注意衛生狀況。

其實,乳牙萌出是每位寶寶成長的過程之一,而長牙時因為一些生理的因素產生髮燒症狀,只要爸媽掌握寶寶發燒的程度輕重,多留意與警覺,發現異常時立即送醫,就能讓寶寶順利度過這個必經的成長過程。

寶寶長牙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1、從0歲開始幫寶寶養成清潔口腔的好習慣。最好堅持每次喝完奶都給寶寶清潔口腔,以紗布清洗或給寶寶用清水漱口均可。

2、出牙一般是不疼的,但有些寶寶會感到不舒服和煩躁。爸媽可以用乾淨的手指或溼潤的紗布,放入孩子的口中磨擦牙齦,這樣會對他有所幫助。

3、嬰幼兒出牙時,可能會有煩躁不安、睡眠不穩、口角流涎、牙床疼痛等不適感,從而哭鬧不休。這時媽媽應該多抱抱寶寶,以母乳餵養,給予更多的安慰。

4、出牙前2個月左右,寶寶會流口水,局部牙齦發白或紅腫,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應給小兒戴上頸圍,用柔軟溼潤的毛巾輕拭口角、面頰、下巴等處。

牙齒萌出時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孩子牙齒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在個體差異的範圍內,就是正常的。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學漢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件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件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更多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

笨點點


寶寶長牙期間,會出現發燒、拉肚子、咬東西、流口水、牙齦腫脹、睡覺不安穩、腹瀉各種症狀。

雖然寶寶長牙時會有發燒症狀,但是不一定發燒就與長牙有關係。


孩子長牙為什麼容易發燒?

孩子長牙齒時會發燒,主要原因是由於在長牙期間,牙齒萌出的過程中,會損傷牙齦,產生傷口,平時孩子又愛咬東西,啃玩具,一旦不注意這些清潔就容易導致傷口發炎而引起發熱、發燒的情況。

孩子長牙發燒,家長應該怎麼辦?

【1】對於孩子來說,一定要注意口腔的衛生清潔,這樣才可以儘量避免長牙發燒的情況。早、晚各用棉籤沾生理鹽水擦拭孩子的舌苔和牙床有助於減少細菌滋生,多給孩子喝一些溫開水。

【2】不要讓孩子咬手指、咬玩具,玩具和餐具都要定期的煮沸消毒,這樣才可以保持口腔清潔。

【3】長牙期間不要給孩子吃容易上火的甜食和輔食,要保持清淡的飲食習慣,這樣才有助於儘量減少發燒的情況。

【4】如果寶寶發燒,溫度在38.5度以下,你可以用溫水幫寶寶擦拭,用抗熱貼敷額頭來降溫,也可以讓寶寶喝湯,使寶寶多出汗,尿也會更多,這樣可以帶走一些熱量。也要注意不要給寶寶穿太多,注意散熱,室內要注意通風。當溫度超過38.5度時,可以服用退熱藥。因為牙齒需要更多的鈣,因此還需要積極補充鈣和維生素D,以增加身體的鈣儲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