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女人生完孩子要陪伴孩子多久才能上班?為什麼?

冬天快到了


從嬰兒心理發展的規律來說,媽媽最好能陪伴孩子直到3歲。但現實情況貌似並不允許。

現實情況不允許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七條 

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難產的,增加產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

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

一般規定:
  • 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
  • 難產,增加產假15天;
  • 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
  • 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
  • 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
  • 晚育產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省計劃生育條例規定。

可見,在法律上各省規定都是從3個月~5個月左右,最長的是廣東,約6個月。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講,在女職員生產完越快返回職場越好。

但實際上,孩子確實需要母親的陪伴,至少6個月,最好是36個月(即3歲左右)。

從嬰幼兒心理發展情況而言

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就在接受著分離(與母親身體的分離),這個過程對胎兒對母親來說都很痛苦,但對於嬰兒而言,真正通過的分離是與母親心理上的分離。

與媽媽的心理分離是一生中最關鍵的分離,這個分離處理好了,形成成熟分離的狀態,那麼就可以為孩子學會享受親密,同時享受距離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每一個懼怕親密或懼怕距離的成年人,他們的問題幾乎百分百可以回溯到與媽媽的心理分離時的問題上(拒絕分離以及單純分離);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專家瑪格麗特馬勒將3歲前的新生兒分成三個階段:

  • 正常自閉期:0~1個月。這個階段的孩子處於“自閉”的階段,他就彷彿仍然在母體裡一樣,對外界興致缺缺,吃飽睡,睡飽吃。


  • 正常共生期:2~6個月。此時孩子仍然將媽媽和自己視為一體,他們也進入到了全能自戀的時期。此時孩子認為自己全世界,媽媽是自己的一部分,而這個世界只有他是掌權者。

事實也是如此,此時的孩子只要一哭就會被滿足,家長、尤其是媽媽也理應在此時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因為他們的需求只是維持他們的生命:餓了、尿溼了、不舒服了。

  • 分離期:6個月~36個月。嬰兒逐漸意識到,媽媽是媽媽,自己是自己。

分離期是非常微妙、複雜而且多變的心理過程。處理好了,不但是孩子成功渡過分離期,對母親來說也是一樣。畢竟分離是雙方的。如果分離失敗,就有可能會造成戀母/戀子情節,以及眾多其他的心理缺陷。

馬勒把分離期分為4個階段:身體分化期、實踐期、和解期和個性期。

身體分化期:6~10個月,嬰兒從身體上意識到,媽媽是另一個獨立的人。

實踐期:10~16個月,孩子會走了,他真正開始探索這個世界,他開始了時間他的“權力”,即他的全能自戀被外放了,他會覺得自己非常強大。

和解期:16~24個月,實踐期通常會讓孩子備受挫折,這很簡單,他認為自己全能,但實際上他仍然很弱小,這種理想和現實的衝突,會讓孩子更膽小,同時也更依賴母親。在他看來那麼困難的事情,媽媽輕而易舉就做到了,媽媽是那麼強大。

他們渴望獨立,但又發現離開了媽媽無法獨立,此時對媽媽是“又愛有恨”。這也試試“恐怖的兩歲”形成的原因。

個性期:24~36個月,這是最重要的時期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歲定八十。如果在這個時期,媽媽既積極又尊重幼兒自己探索的需要,而且一直保持這個形象,孩子就會認同媽媽,並進而形成主動、積極探索的特質。

此時,孩子雖然已經從心理上與媽媽實現了分離,但其實,孩子在以媽媽對他的行為為榜樣在塑造自己。


從心理學,孩子的心理發展角度而言,媽媽能在孩子3歲左右再去工作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淅爸育兒記


我是二胎媽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1.這個問題,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孩子三歲前最好能陪在孩子身邊,因為孩子1-3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性格的最佳時期。老人言三歲看大,六歲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

2.現在很多年輕媽媽都有自己的工作,懷孕了也還在上班,產後的產假過後依然還要回崗位上班,這裡說一下我的個人經歷,我懷大寶的時候就是在職上班的,後來生了大寶後產假結束就回崗了,雖然早晚都能回家看到寶寶,晚上也是我帶著寶寶睡覺的。可是我現在也非常後悔,為什麼呢?

3.因為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我大寶嚴重缺乏安全感,有看我拍視頻的人都知道,我拍了一條視頻就是說我大寶沒有安全感這個事情的。在去年之前我大寶真的是一頦也不能離開媽媽,特別粘媽媽,帶他出去完,如果他眼睛一會功夫沒看到我,都會不停的找我,根本沒法自己玩,更不會找小夥伴一起玩,沒看到媽媽就跟丟了魂一樣,會非常著急的哭了,一個四歲多的人都還不會自己找玩伴,還粘媽媽。後來我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很嚴重,是嚴重的沒有安全感,自卑。所以我去年開始就經常陪著他,帶他各種補習班,帶他到戶外玩。今年這種情況好多了。

所以我現在二寶出生半年了,我就做一些兼職補貼家庭開銷,為的就是能一直陪著寶寶,不讓他走大寶的路。雖然我大寶有爺爺奶奶帶,但是隔代帶小孩總是有些不盡人意的,不知道你們家庭會不會,反正我家就是老人太疼愛孫子,會把孩子寵得無法無天,獨立能力遠不如父母自己帶的。

除非必要,真的不建議丟下孩子去全職,可以做一些兼職,少賺點錢。多陪點孩子。不然真的會後悔,會讓你花更多的精力和金錢改回來的。


蓉子生活錄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有一個心態的轉變:

懷孕前:孩子隨緣,能玩兩年先玩兩年

懷孕中:寶寶出生就送到爺爺奶奶那裡,和老公繼續二人世界,努力打拼等孩子上幼兒園再回來

生產後:寶寶一定要媽媽親自帶!三歲前的親密育兒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生完孩子多久上班?

3歲。今年過完年送寶寶去託班,9月份就要上幼兒園了。我也開始著手工作了。

為什麼?

選擇在寶寶3歲前自己帶娃是因為:

1.3歲之前的寶寶,是最需要照料和看護

2.想怎麼帶娃我自己說了算;

3.在3歲以前,我全心投入照顧寶寶,陪伴她,並且儘可能地啟蒙;

4.避免和長輩發生“隔代教養”的教育衝突,維護家庭和諧;

5.參與寶寶的“第一次”,第一次爬,第一次站,第一次走,第一次叫媽媽,這些將是我之後美好的回憶。



櫻桃麻麻育兒日記


作為媽媽,其實都想陪伴孩子越久越好。

想想十年前,我生完老大四個月就上班了。但作為一個常年出差的我,竟然扛到了孩子快兩歲才開始出差,為此還在領導辦公室哭的一塌糊塗。

那到底生完孩子多久可以上班呢?

我覺得,要從媽媽的實際情況來看。

擁有穩定工作的,休完產假就上班

如果你有一份工作,不是萬不得已,不要盲目的辭職,休完產假上班就好了。

我知道這對於媽媽很難,其實我當時四個月產假,孩子白天我去上班的。但除了上班的正常時間,我一分鐘都不多呆,跑回家陪孩子。

其實,孩子3個月後,除了媽媽,還會有其他熟悉的扶養人,比如家裡的老人或者阿姨。

從認知上來說,也開始逐漸明白了客體永存,媽媽走了還會回來。

這時候,只要我們在家時候,多陪伴孩子就好了。

如果要離開孩子上班怎麼辦?

大城市整天回不來或者早出晚歸的,或者有些媽媽是把孩子放在老家的老人看護的,這種分開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可以的話,選擇就近租住房子過度,或者暫時調整工作等,1歲以內長時間與媽媽分開對孩子的認知和成長會有一定的損傷。



已經因為生娃全職的,最多不超過2歲

如果是全職媽媽,終日陪伴孩子也不要超過2歲。

孩子2歲後開始進入新的認知階段,社交能力也有新的發展,如果只跟著媽媽,語言呀、自理能力呀、社交能力這些都會受到一定限制。

可以選擇上托育園,早教班或者直接上幼兒園(有不少幼兒園有小小班)。

這樣的好處是,孩子在需要發展能力時,進入到了適當的環境,有更多的人一起學習和適應各種情況,比媽媽單獨帶好。

因為2歲也是第一個叛逆期,作為媽媽能平心靜氣平衡好規矩和愛的,也是鳳毛麟角。這時候就是和距離產生美的交往形式。每天各自行事,然後固定時間親子時光加深情感。



上不上班,陪伴都要高質量

很早時候看過一本書《再忙也要做個好媽媽》,一個職場女強人媽媽如何通過便當、生活間隙給孩子提供高質量陪伴的。

有的媽媽,雖然上班,但和孩子的陪伴高頻,高質,孩子聰慧、與媽媽情感好,長大也能聽從媽媽的建議。

有的媽媽,雖然全職,但因為各種壓力碎碎念,孩子由衷反感,不願和媽媽一起,以至於長大就要逃離。

其實,作為媽媽,我們要做的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與需要的扶持和引導,而不是管理和指示。只要孩子內心感覺愛很充盈就足夠了。


嫻聊成長


我是一名全職媽媽,目前已經全職陪伴孩子2年了。我認為這個陪伴時間不是固定的。如果你家有人帶孩子,你休完產假就回去上班唄。如果沒人帶孩子,那你就只能等孩子上了幼兒園,才有可能出去上班。目前沒有科學研究表明,媽媽必須在家陪孩子多久,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只能說,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成長確實是好的。

我有個很要好的同學,她生完孩子,陪了孩子1年,1年後孩子斷了母乳,她就回北京上班了。孩子就放在老家媽媽那裡。當然這種把小孩子放老家的,我覺得不是情非得已,不要這樣做,對孩子成長不是特別好。

還有我之前的同事,她生完孩子休完產假就上班了,當時我們公司差不多也就是120天的產假,她結束產假就如期上班了。然後她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一居室,一個月5000塊,可以說租金不低了,她就是為了每天下班能早點到家。而且住得近,她還可以中午下班回去給孩子喂個奶。她家小閨女我們見過,特別可愛,現在得有4歲了,人見人愛,很活潑。

所以,女人生完孩子到底要陪伴孩子多久才可以上班,是沒有固定答案的。我這邊給寶媽的建議就是:如果能找到合適、放心的人幫忙照看孩子,一定要及時回去上班。只要下班回到家,能拿出時間和孩子共處、陪伴就可以。孩子一樣會成長得很好,不用非得給自己規定,並非“天天和孩子呆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陪孩子。


~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格格鬥愛baby)

格格鬥愛baby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我家兩個孩子,基本都是我自己全職帶的。如果條件允許,建議寶媽多抽時間陪伴孩子。至少也要到上幼兒園年齡才能上班。

孩子說:阿姨,你找誰?

我先生的大姐,當時生完孩子在九江工作。把孩子送給在贛州生活的奶奶帶。因為工作忙,平時很少去看孩子。難得國慶長假有空看孩子。誰知剛到門口,女兒就問大姐:阿姨,你找誰?。大姐當時內心有說不出的痛,當天就帶孩子回了九江。她覺得再辛苦再累,也沒有自己的孩子叫自己阿姨難過。

我家的大寶

09年和先生吵架,我一個人回廣州發展。後來兩歲的大寶很吵,我就把他帶在身邊,當時我父親在幫忙帶孩子。我上班的時間,工作還行,但是基本三天一小跑,五天一大跑都是去醫院。最後,孩子肺炎住院一週。父親經常勸我不要折騰了,上班辛苦,掙的錢還不夠給孩子看病。現在回想那段時光,真是後悔自己的任性。

寶媽至少陪伴孩子到上幼兒園

孩子三歲前,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寶媽的陪伴至關重要。寶媽會用心思做各種輔食和水果,讓孩子身體吃的棒棒的。三歲前,孩子內心安全感不足,而且孩子這時間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特別強烈。寶媽多引導和陪伴,孩子能學習更多的知識。寶媽在身邊,會堅持親子閱讀,這樣孩子的性格更開朗和活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孩子三歲前陪老人睡,對孩子的健康很不利。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有免費實用的音頻親子課程和中醫育兒方法,有需要的請關注私信。 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書霞育兒說


“李姥姥話育兒”分享:

關於陪伴孩子多久這個話題,其實並沒有標準的答案,我在老大的時候只陪到孩子4個月就去上班了,可是到老二的時候,因為也有了一些經濟基礎,老公也開始有了自己的事業,所以我才能有時間去陪伴女兒成長,所以等到女兒上了幼兒園之後我才開始上班。相比較兩個孩子的陪伴時間,看出對孩子造成了一些不同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

【1】孩子的安全感會有所不同

像我家兒子雖然已經長到12歲了,但是經常會問我:“媽媽,你愛不愛我?”這樣的話題,以期待我回答令他滿意的答案。不難看出沒有陪伴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其實也是有不少的影響和傷害。兒子從小跟著姥姥一起回了老家,等到4歲半的時候才回到和媽媽一起的城市,所以孩子的不安全感也是非常明顯的。如果媽媽們需要著急上班,一定要和孩子晚上生活在一起,這樣良好的親子陪伴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請媽媽們一定要重視。

【2】培養的孩子會更加優秀

經過媽媽長期陪伴的孩子會更加優秀一些,因為媽媽的陪伴會讓孩子更加愉悅,而且能夠非常平和的去接受這個世界的很多事情對於媽媽的影響,孩子也會一併的接受,對於孩子的能力提升,媽媽也會更加重視,刻意的去培養,所以我家小女兒在兩歲左右經常會受到大家的表揚和稱讚,基本上沒有可怕兩歲的這一習慣問題,其實和我長期的陪伴以及能力的培養都有密切的關係。

【3】孩子會擁有很多良好的習慣

在我帶女兒的整個過程中,我會非常重視孩子成長的各個黃金期,而且非常堅持,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吃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參與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中,鍛鍊孩子自己的能力,在上幼兒園的過程中也很好的適應,並沒有過多的焦慮和苦惱,相信這和媽媽帶娃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4】孩子的性格會活潑開朗

跟媽媽一起長大的孩子性格也會比較活潑開朗一些,而且愛說愛笑,特別願意和別的孩子交朋友,經常會樂於分享自己的食物。在成長的過程中,明顯的感覺女兒的性格會比較開朗一些,而且非常樂於和別人溝通,相信這和媽媽在身旁給孩子做出的明確示範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5】孩子會更快的融入集體

在和小朋友一起玩兒的時候,我家女兒也是比較快的,能夠融入到集體當中,比如上幼兒園以後孩子也有一大部分很好的小朋友,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也懂得謙讓,會和小朋友互動,相信這和媽媽在旁邊的陪伴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通過以上的分享就是想和所有的媽媽們交流一下,如果自己家庭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能夠陪伴孩子的成長,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對於孩子能力的提升以及階段性的成長和培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孩子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比較優秀一些,性格也會比較樂觀開朗。

歡迎關注:李姥姥話育兒,每天更新育兒乾貨,分享帶娃妙招,與您一起攜手育兒路!

李姥姥話育兒



佳佳的生活日記


這個時間因人而異吧!沒有一個準確的界限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真的無法彌補。可是如果家庭環境不允許。還不是得出去上班。我原本條件還可以。懷孕時候就有恃無恐的辭職了。養胎。15個月之前都自己帶。從懷到生。25個月沒上班,不僅老本空了,還負債累累。

孩子多大,在媽媽眼裡永遠是孩子,我多想再陪他。可是真的沒辦法。

有人說,省著點花,可是我就這麼一個孩子,我就算是不鋪張浪費我也不能摳摳搜搜的吧!

我的原則就是。這個東西,我可以不給你買。但絕不是買不起。

言歸正傳,帶多久出去上班,根據家庭環境定。不要太教條


十四少2017


這個問題很現實也很糾結,歸根結底就是看經濟能力。誰不想天天陪伴孩子,就我個人而言,上班不得已,上班我都內心愧疚,對不起寶寶。那也沒辦法啊。好在我是做瑜伽教練的,白天上課走,下課就回家,時間比較寬裕還能掙些錢。再加上老人看孩子問題太多了,我媽幫我看孩子,老挑我對象毛病。要是婆婆看孩子,我又看不上她。只能自我調節了,說多了全是傷心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