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熊孩子”伸手就搶,女兒的做法讓母親憋出內傷,眾人:教得好

相信許多人都見過不少“熊孩子”,責備一頓顯得大人跟小孩子計較,放任不管又氣不過,那麼應該怎麼做呢?其實,如果你家有個小孩子,

讓他解決,結果將會大快人心,“熊孩子”的父母也將啞口無言。

“熊孩子”伸手就搶,女兒的做法讓母親憋出內傷,眾人:教得好

“熊孩子”伸手就搶,女兒的做法讓母親憋出內傷,眾人:教得好

子軒週末帶著女兒去吃自助餐,因為是週末的原因,人比較多,母女二人就選擇了一處靠角落的地方,不巧的是,鄰桌正好帶著一個跟子軒女兒差不多大的小男孩。

女兒最愛吃這裡的奶油蛋糕,因為吃的人少,所以每次就擺出來5塊,吃完在上,而不像其他熱門食物總是滿滿的。

當女兒拿了兩塊小蛋糕後,鄰桌的小男孩被奶油所吸引,目不轉睛的盯著蛋糕,在子軒猶豫要不要給小男孩一塊時,小男孩突然掙脫他媽媽的手,過來伸手就搶,就在子軒一臉發懵的時候,女兒拿著筷子,用力的把他的手敲了回去。

“哇”的一聲,這個男孩子的哭聲讓周圍的人都把目光匯聚在這裡。只聽到這位母親說:“幹嘛呀你們,一個破蛋糕至於跟小孩子認真嗎,還動手打我孩子。

子軒剛想說話時,只見她女兒搶先說道:“阿姨,您想吃就直說啊,幹嘛讓您家孩子過來給您搶呢?是不是覺得面對我這麼一個小孩子下不去手啊,來,這塊給你,別讓他過來搶食物了,就跟古代天橋下的乞丐一樣。”說著,女兒把蛋糕遞給這位母親。

“你說什麼呢,你這小孩子說話怎麼沒根沒據,動手打人不說,還在這瞎說八道。”

那您跟我計較什麼,一句話至於跟小孩子認真嗎?”子軒聽完非常想笑,但又覺得此時不合適,差點憋出內傷。而這句似曾相識的話讓這位媽媽瞬間臉紅,沒多久便帶孩子走了。

周圍人不住地稱讚道:教得好。子軒看著女兒想:在解決這種問題時,女兒出面解決效果更好。

“熊孩子”伸手就搶,女兒的做法讓母親憋出內傷,眾人:教得好

“熊孩子”被人厭惡,家長的教育方式需要改良,讓孩子擺脫“熊孩子”

1)首先別做“熊家長”

有句話大家都聽過,“熊孩子”必然會有“熊家長”,孩子之所以這麼不顧及他人,都是因為自己父母在後面撐腰。如果孩子遇到嫌棄、遇到指責,只需要跑到家長背後大聲哭一頓,家長就會過來不分青紅皂白指責其他人一番,這無疑對孩子起到了反向作用。

2)讓孩子學會獨立解決

“熊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找到給自己撐腰的人,因為有人給自己撐腰,所以不怕天不怕地。這需要改正,孩子在遇到問題後,首先不應該想到求助,而是自救,用自己的方法與雙手去幫助自己,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脫離父母的保護。

3)讓孩子承擔責任

做對事需要獎勵,而做錯事就要接受懲罰。很多家長喜歡用“孩子還小”來淡化懲罰機制,從而使孩子對錯誤視而不見,因為沒有懲罰措施,所以孩子認為這件事無關輕重,下次在遇到同類型的事仍不會吃教訓,違背了父母最初的用意。

“熊孩子”伸手就搶,女兒的做法讓母親憋出內傷,眾人:教得好

寫在最後

每一位“熊孩子”都是父母造出來的,同樣身為白紙的孩子,有些孩子彬彬有禮,尊重他人,贏得大人們的喜愛。而有些孩子囂張跋扈,看不起別人,被大人們所厭惡。所以孩子的秉性重在父母的教育,想讓孩子被人笑臉相對嗎?那就別當“熊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