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黃朗:心有執念,實難釋懷


黃朗:心有執念,實難釋懷

塵土裝懷不可論,傷心夏凊與冬溫。首先祝讀到本篇的朋友們臘八快樂,很多時候明明讀過某些文字,卻對其毫無印象,見識過某些事蹟卻未必能記住人物。本篇就來聊聊黃朗,字文達。

黃朗是豫州沛郡人,算是曹操的老鄉之一,只是他在黃初年間才出仕,沒什麼機會和曹操交流。黃朗性格寬宏豁達,同時黃朗還有著遠大的志向。因為他的父親把生命都獻給了縣裡,黃朗有感於父親的奉獻精神,這才下定決心要苦學,隨著黃朗四處遊學,各郡縣也都知曉了他的名字,願意以禮相待。

“父為本縣卒,朗感其如此,抗志遊學,由是為方國及其郡士大夫所禮異”——《三國志·裴潛傳》註解

黃朗與王惠陽私交極好,這個王惠陽出身於兗州東平郡大族,兩人交情好到升堂拜母的地步。王惠陽雖然看似粗獷,但實際上內心十分細膩,能夠不在意黃朗的出身,對待黃朗的母親就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所以當時的人們認為他也屬於性情豁達的。


黃朗:心有執念,實難釋懷

黃朗是在曹丕時期才出仕的,黃朗從縣中長吏做起,本來黃朗要遷任長安令了,但不幸的是他母親在此時逝世,這就意味著黃朗的父母都逝去了,所以黃朗也做出了大多數人的選擇,不去赴任長安令,安心回家守喪。

“特與東平右姓王惠陽為碩交,惠陽親拜朗母於床下”——《三國志·裴潛傳》註解

等到黃朗丁憂歸來,他被任用為魏令,接下來歷任典農中郎將、涿郡太守,最終在魏明帝曹叡時期病逝。黃朗官至二千石,而王惠陽也不遑多讓,雖然黃朗沒能赴任長安令,但王惠陽替他出任了長安令,此外王惠陽還擔任了酒泉太守,大家都是一郡太守,同樣是二千石的官職。


黃朗:心有執念,實難釋懷

黃朗擔任“君長”時,因為父親的緣故,所以很忌諱呼喚縣裡的伍伯,但也不能因噎廢食,所以黃朗選擇直接叫伍伯的“姓字”,雖然讓人家憤懣不已,但黃朗就是不叫人家的官職。所謂“伍伯”也是縣裡的官吏之一,後來演變成“五百”或者“伍百”。

按理說“君長”在《三國志》中代指的都是那些外族首領,但放在這個語境下顯然不合適,所以只好認定為府君、縣長一類的稱呼,恰好黃朗也擔任過縣令、郡守。

“始朗為君長,自以父故,常忌不呼鈴下伍伯,而呼其姓字,至於忿怒,亦終不言”——《三國志·裴潛傳》註解

至於“姓字”就很好解釋了,比如任嘏之父任旌,他的表字是“子旟yú”,所以他的“姓字”是任子旟。徐庶在為友人報仇時就不肯吐露自己的姓字,邢顒、石德林、趙歧等人都在流亡過程中改換過姓字。但直呼姓字不應該會引起他人的不滿,像曹丕這樣直接叫何晏“假子”才容易結怨。

“寇到博昌,聞旌姓字,乃相謂曰:‘宿聞任子旟,天下賢人也。今雖作賊,那可入其鄉邪?’遂相帥而去。”——《三國志·王昶傳》註解

興許是黃朗之父曾擔任過伍伯,讓他對此久久不能釋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