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袁紹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為何最終還是敗了?有一個致命的原因

人們常常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在辦事過程中,如果機會來了不好好抓住,輕易錯過,反過來就可能使自己受到損失。成大事者應該有一個良好的決斷能力,如果遇事畏畏縮縮,猶豫不決,那麼就會失去成功的好時機。

袁紹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為何最終還是敗了?有一個致命的原因

就像打仗一樣,在雙方費盡周折後,雙方都在根據對方的行動不停地調整,不停地改變策略。雙方都在神經緊繃著,等待著對方的失策,等待著戰局優勢倒向己方,而一旦獲勝的機會來到,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把握,而不能放之離開。戰局瞬息萬變,一旦抓住機會就會對戰局產生十分關鍵的影響。而如果機會到來,卻猶豫不決,當斷不斷,最終會錯過大好時機,從而導致失敗,勝利最終會與之失之交臂。

戰國時期,“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禮賢下士,非常有威望。黃歇身為世家子弟,足智多謀,能文善武,因而深受楚國國君的器重,他曾經擔任楚國令尹一職,掌握著楚國的軍政大權。

袁紹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為何最終還是敗了?有一個致命的原因

在黃歇掌權期間,他手下有個叫作朱英的門客,勸他及早把另外一個實力派人物李園除掉。朱英認為,李園為人心狠手辣,如果春申君不及早動手的話,就很有可能反被他殺害。然而,春申君認為李園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劣跡,並且他是楚國王妃的親戚,因此猶豫不決,遲遲沒有接受這個建議。後來,春申君果然被李園派來的刺客殺死。

就是因為春申君沒有聽從門客的意見,猶豫不決,當斷不斷,最終得到了一個被刺殺的下場。因此我們做事情時一定要果斷,如果遇事猶豫不決,貽誤了時機,到頭來只會讓自己承受惡果。

袁紹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為何最終還是敗了?有一個致命的原因

其實,在中國的歷史上,像春申君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三國時期的袁紹也是這樣一個典型。

袁紹出身於豪門世家,他聚集了一大批的戰將謀士,並且兵強馬壯,形成了一個實力強大的集團,且擁有著非常有利的形勢。但是袁紹卻有一個特別大的毛病,那就是優柔寡斷,多謀少決。在觀察他對劉備的表現時,就能看出他優柔寡斷的致命傷,這最終讓他一敗塗地。

袁紹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為何最終還是敗了?有一個致命的原因

在白馬之戰中,當袁紹聽說他的手下大將顏良被一位赤臉長鬚、手持大刀的勇將殺死以後勃然大怒,他的謀土沮授也建議他儘早除去劉備。

於是袁紹指著劉備說道:“你的兄弟殺了我手下大將,你是他的主公,自然你們就是一夥的,這件事情你們肯定早有預謀,我留著你還有什麼用呢?”接著命令士兵把劉備推出去斬首。

劉備卻不慌不忙地說道:“天下相貌一樣的人有很多,難道只要赤臉長鬚的人就都是關羽嗎?您為什麼不去弄清楚呢?”

袁紹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為何最終還是敗了?有一個致命的原因


袁紹聽了劉備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立即改變了主意,並反過頭來責怪沮授說:“我如果誤聽了你的話,那就殺錯好人了。”於是仍然請劉備坐在營帳中,一起商量如何為顏良報仇

過了一段時間,袁紹的手下郭圖、審配又進來向袁紹彙報,說關羽把袁紹的另外一員大將文丑也給殺了,請求袁紹把劉備殺了,而劉備還裝作不知道。

連損失了手下兩員猛將,袁紹非常生氣,氣急敗壞地對劉備說:“大耳賊,你竟然敢如此對我?”於是再次喝令手下把劉備推出去砍頭。


袁紹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為何最終還是敗了?有一個致命的原因

劉備再次辯解說:“曹操一向忌恨我劉備,現在他知道我在您這裡,擔心我幫助您對付他,因此就故意派我的兄弟殺了您的兩位將軍。您知道這件事情以後一定會十分生氣,這樣勢必會殺了我以解心頭之恨。這是曹操的借刀殺人之計,目的就是借您的手除掉我,我希望您能夠多多考慮一下,以免中了曹操的奸計。

袁紹聽了劉備的話後,又反過來把手下人訓斥了一番,說道:“劉備的話非常的有道理,你們這些人差點讓我失去了應有的英明,我幾乎殺害了賢士,這是多麼的昏庸啊。”袁紹兩次想殺劉備,都因為劉備的一番話而放棄了。劉備固然機敏,但袁紹優柔寡斷、缺乏主見的性格特點卻更為主要的原因。


袁紹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為何最終還是敗了?有一個致命的原因


機遇是捉摸不定的,人們總期望機遇垂青自己。然而機遇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的。只有自己努力去尋找機遇,機遇才會更加垂青我們。而且當我們遇見機遇時,就定要積極的採取行動,去努力把握。機會就擺在那兒,我們卻前怕狼後怕虎,猶豫不決,以致機會從眼前飛走,這樣的事例經常發生在我們身上或身邊,這正是由於我們不敢相信自己也能借機遇而一下成功,對自己缺乏足夠的信心,所以在機會唾手可得時,也不敢利用機會,讓自己成功。

成功者都是善於抓住機遇的人,雖然他們有時難免也會犯錯誤,但是他們比起那些做事猶豫的人要強很多,而他們取得成功的幾率也比優柔寡斷的人要大得多。

袁紹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為何最終還是敗了?有一個致命的原因

俗話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面對良機,就應該當機立斷,迅速出擊,否則不僅機會一旦錯過就來不及了,還會受到不必要的損失,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遇見機會的時候就一定要果斷抓住,而不可猶豫不決,畏畏縮縮。

在做一件事之前思考一下是應該的,但是如果過於猶豫不決就顯得非常不好了。做事時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缺乏應有的勇氣,當斷不斷,那麼事情就不會很好地被完成了,甚至事情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因而,我們做事時一定要果斷,該下決斷的時候一定要果斷,千萬不可拖拖拉拉,瞻前顧後,這樣會失去大好的機會,當斷不斷,最終會反受其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