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蘇軾與天下第三大行書(寒食帖)

北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因為“烏臺詩案”而被貶謫的蘇軾在黃州,度過了第三個寒食節,寫下了兩首五言古詩《寒食雨》

書寫《寒食雨》的《書黃州寒食詩卷》(簡稱《黃州寒食帖》或《寒食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被譽為繼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大行書”

釋文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帋。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譯文

自從我來到這清冷的黃州,過寒食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年年都盼陽春能稍稍留步,可東風象過客總不肯眷顧。今年的連綿雨偏下個不停,兩月來蕭瑟得如深秋光景。裹著衾聽說了海棠花雖開,冰雪魂胭脂痕與泥汙同在。這花季誰竟能暗地裡偷取,趁半夜蠻力士撬換了時序。我困於不幸如久病的少年,病好時已白頭又活得幾天。

春江水漫天傾要衝垮門戶,緊一陣慢一陣勢頭兒十足。我住的小草屋象是條漁舟,被衝進茫茫的水雲間飄流。廚房裡煮一鍋發黴的冬菜,破灶頭塞幾把沒幹的蘆柴。哪裡還記得起又到了寒食,忽看見老烏鴉嘴叼著冥紙。九重門深深鎖關緊了皇宮,萬里路迢迢隔祭不得祖宗。真想學阮步兵為末路痛哭,又豈甘如死灰不復再燃乎。

以下是寒食帖局部

勞駕把手機橫屏觀看

感興趣的朋友可搜完整視頻

蘇軾與天下第三大行書(寒食帖)


蘇軾與天下第三大行書(寒食帖)


蘇軾與天下第三大行書(寒食帖)

黃庭堅對蘇軾的書藝頗有見地,他在《寒食帖》後的題跋內容如下:

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這個題跋蘇軾應該是沒有機會看到了。這個時候是蘇軾在海南島的時期。由此判斷他們師生再也沒有見面的機會了,

黃庭堅於哲宗紹聖二年(1095)因修纂《神宗實錄》得罪朝廷,被貶黔州(今重慶彭水)。元符元年(1098)遷戎州(今四川宜賓)。元符三年(1100)得赦。據《寒食帖》卷後南宋張的題跋(約題於1180前後)得知,山谷是在得赦後,省其姑張氏於四川青神,受張浩(永安大夫,張的伯祖)之請,為其收藏的三件東坡書跡作跋,《寒食帖》即其中之一。張浩是山谷舊友,其父張公裕和山谷的舅舅李常(字公擇)為同僚,山谷因李常而結識張浩。張浩家族是現知《寒食帖》最早的收藏者。哲宗時期,東坡和山谷各自都處於逆境,但仍然有書信往來,並在書信中互通其他師友的消息 。

紹聖四年(1097),東坡謫徙儋州,元符三年(1100)獲赦,五月北歸,七月至廉州。九月初三日,山谷在給王蕃(字觀復)的書信中,抒發對於東坡還返的欣慰心情:“昔合浦吏貪,珠還交阯,及孟嘗政清,去珠復還。東坡胸中有百斛明珠。昔遷於儋耳,今還合浦,蓋天公之政清耶!”

山谷和東坡於同年獲赦,在東坡的家鄉四川得觀東坡書跡,睹物思人,山谷不禁落筆揮灑,字體大於東坡,氣勢明快,並且設想東坡既然北還,可能日後也有機會再見到舊作和自己的題跋,屆時,東坡將有怎樣的感受呢?這篇題跋,或可博東坡一粲。

蘇東坡在黃州時期,東坡肉,東坡肘子,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其中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寒食帖同年約七月作。

對傳統文化書法藝術感興趣的朋友可關注我,謝謝各位看官,

夜深了,朋友晚安,已亥臘月初十深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