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60個《資治通鑑》小故事(21—30),原文、譯文

二十一、安世議事

原文:

張安世自以父子封侯,在位太盛,乃辭祿,詔都內別藏張氏無名錢以百萬數。安世謹慎周密,每定大政,已決,輒移病出。聞有詔令,乃驚,使吏之丞相府問焉。自朝廷大臣,莫知其與議也。嘗有所薦,其人來謝,安世大恨,以為“舉賢達能,豈有私謝邪!”絕弗復為通。有郎功高不調,自言安世,安世應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執事何長短,而自言乎!”絕不許。已而郎果遷。安世自見父子尊顯,懷不自安,為子延壽求出補吏,上以為北地太守;歲餘,上閔安世年老,復徵延壽為左曹、太僕。

張安世自認為父子都被封侯,權位太盛,便向漢宣帝請求辭去俸祿。漢宣帝命大司農所屬都內衙門單獨為張安世收藏這筆無名錢,達到數百萬。張安世謹慎周密,每次與皇帝商議大事,決定後,他總是稱病退出。等聽到皇帝頒佈詔令後,再假裝大吃一驚,派人到丞相府去詢問。所以既使是朝廷大臣,無人知道他曾參與此事的決策。張安世曾向朝廷舉薦過一個人,此人前來道謝,張安世非常生氣,認為:“為國家舉薦賢能,難道可以私相酬謝嗎!”從此與此人絕交。有一位郎官功勞很大,卻沒有調升,自己去求張安世為他說話。張安世對他說道:“你的功勞很大,皇上是知道的,作人臣子的,怎麼能自說長短處!”堅決不答應他。不久,這位郎官果然升官了。張安世見自己父子地位尊顯,內心深感不安,便為兒子張延壽請求出任地方官。漢宣帝任命張延壽為北地太守。一年多後,漢宣帝憐恤張安世年老,又將張延壽調回朝廷,擔任左曹、太僕。

60個《資治通鑑》小故事(21—30),原文、譯文

二十二、廣受歸鄉

廣、受歸鄉里,日令其家賣金共具,請族人、故舊、賓客,與相娛樂。或勸廣以其金為子孫頗立產業者,廣曰:“吾豈老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今復增益之以為贏餘,但教子孫怠墮耳。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又此金者,聖主所以惠養老臣也,故樂與鄉黨、宗族共饗其賜,以盡吾餘日,不亦可乎!”於是族人悅服。

疏廣和疏受回到家鄉,每天都命家人變賣黃金,設擺宴席,請族人、舊友、賓客等一起取樂。有人勸疏廣用黃金為子孫購置一些產業,疏廣說:“我難道年邁昏庸,不顧子孫嗎!我想到,我家原本就有土地房屋,讓子孫們在上面勤勞耕作,就足夠供他們飲食穿戴,過與普通人同樣的生活。如今再要增加產業,使有盈餘,只會使子孫們懶惰懈怠。賢能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磨損他們的志氣;愚蠢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增加他們的過錯。況且富有的人是眾人怨恨的目標,我既然無法教化子孫,就不願增加他們的過錯而產生怨恨。再說這些金錢,乃是皇上用來恩養老臣的,所以我願與同鄉、同族的人共享皇上的恩賜,以度過我的餘生,不也很好嗎!”於是族人都心悅誠服。

二十三、貢禹進言

臣光曰:忠臣之事君也,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勸而遂。孝元踐位之初,虛心以問禹,禹宜先其所急,後其所緩。然則優遊不斷,讒佞用權,當時之大患也,而禹不以為言;恭謹節儉,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而言之,何哉!使禹之智足不以知,烏得為賢!知而不言,為罪愈大矣!

臣司馬光曰:忠臣侍奉君主,責求君主去做困難的事,那麼,容易的事用不著費大力氣便可以糾正;彌補君王的短缺,那麼他的長處不必勸勉就自然可以發揚。元帝剛剛即位,向貢禹虛心請教,貢禹應該把急事放在首要位置,把緩事擺在第二位。優柔寡斷,邪惡之輩掌權,是當時的大患,而貢禹不在這方面發言。謙恭謹慎、節約儉樸,是元帝一向所具有的品質,貢禹卻煞費苦心,提出建議。這是為什麼?假如他的智慧連這些都不知道,怎麼可稱賢能!假如他知道而不肯說,罪就更大了。

二十四、反側自安

耿純言於秀曰:“久守鉅鹿,士眾疲弊;不如及大兵精銳,進攻邯鄲,若王郎已誅,鉅鹿不戰自服矣。”秀從之。夏,四月,留將軍鄧滿守鉅鹿;進軍邯鄲,連戰,破之,郎乃使其諫大夫杜威請降。威雅稱郎實成帝遺體,秀曰:“設使成帝復生,天下不可得,況詐子輿者乎!”威請求萬戶侯,秀曰:“顧得全身可矣!”威怒而去。秀急攻之,二十餘日;五月,甲辰,郎少傅李立開門內漢兵,遂拔邯鄲。郎夜亡走,王霸追斬之。秀收郎文書,得吏民與郎交關謗毀者數千章;秀不省,會諸將軍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

耿純向劉秀建議:“我們長期圍守鉅鹿,官兵將會疲憊。不如趁大軍士氣旺盛進攻邯鄲,如果王郎被誅,鉅鹿用不著戰鬥自會服從。”劉秀採納。夏季,四月,劉秀留下將軍鄧滿繼續圍困鉅鹿。自率大軍向邯鄲挺進,連續戰鬥,打敗敵人。王郎於是派諫大夫杜威請求投降。杜威強調王郎確實是漢成帝劉驁的嫡親骨肉,劉秀說:“假使漢成帝復活,也不能得到天下,何況他的冒牌兒子?”杜威請求封王郎萬戶侯,劉秀說:“饒他不死已經夠了。”杜威大怒離去。劉秀髮動猛烈攻擊,歷時二十餘日。五日甲辰(初一),王郎少傅李立打開城門讓漢兵入內,於是邯鄲陷落。王郎乘夜逃走,王霸追捕擒獲,就地斬首。劉秀檢查王郎的文書,發現有自己的官吏與平民的奏章數千,奏章上除了向王郎表示效忠外,還有謗毀劉秀的內容。劉秀並不察看,他集合全體將領,用火燒燬奏章,說:“使背叛的人安心。”

60個《資治通鑑》小故事(21—30),原文、譯文

二十五、大樹將軍

秀部分吏卒各隸諸軍,士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大樹將軍者,偏將軍馮異也,為人謙退不伐,敕吏士非交戰受敵,常行諸營之後。每所止舍,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故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劉秀把新官兵分配給各將領。大家都說願屬大樹將軍。所謂大樹將軍是指偏將軍馮異。馮異為人謙遜退讓,不誇耀自己的才能、功勞,他命令他的部隊,除非跟敵人交戰或遭受敵人的攻擊,通常要排在別的部隊的後面。每到一個地方停留,當將領們坐在一起談論功勞時,馮異常常獨自躲到樹下。所以軍中稱他“大樹將軍”。

二十六、大才晚成

隗囂歸天水,復招聚其眾,興修故業,自稱西州上將軍。三輔士大夫避亂者多歸囂。囂傾身引接,為布衣交;以平陵範逡為師友,前涼州剌史河內鄭興為祭酒,茂陵申屠剛、杜林為治書,馬援為綏德將軍,楊廣、王遵、周宗及平襄行巡、阿陽王捷、長陵王元為大將軍,安陵班彪之屬為賓客,由此名震西州,聞于山東。馬援少時,以家用不足辭其兄況,欲就邊郡田牧。況曰:“汝大才,當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樸,且從所好。”遂之北地田牧。常謂賓客曰:“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有畜數千頭,谷數萬斛,既而嘆曰:“凡殖財產,貴其能賑施也,否則守錢虜耳!”乃盡散於親舊。聞隗囂好士,往從之。囂甚敬重,與決籌策。班彪,稚之子也。

隗囂回到天水,又招集部眾,重整舊時功業,自稱西州上將軍。三輔的士大夫為了避亂,大都歸附隗囂。隗囂熱誠接待,像平民一樣交為朋友。他任命平陵人範逡為師友,以前涼州刺史河內人鄭興為祭酒,以茂陵人申屠剛、杜林為治書,以馬援為綏德將軍,以楊廣、王遵、周宗以及平襄人行巡、阿陽人王捷、長陵人王元為大將軍,以安陵人班彪等為賓客,由此威名震動西方州郡,聞名於崤山以東。馬援年輕時,因家庭貧困,辭別哥哥馬況,準備到邊郡一帶種田放牧。馬況說:“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未雕琢的玉石拿給人看。權且按照你自己的意願,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吧。”於是馬援到北地種田放牧。他常對賓客們說:“大丈夫立志,窮困的時候應當更堅定,年老的時候應當更雄壯。”後來,他擁有數千頭牲畜,數萬斛糧食。不久又嘆息說:“增長財富,可貴之處在於能夠賑濟施捨,否則的話,不過是守財奴罷了!”於是把全部家產分送給親友故舊。得知隗囂禮賢下士,就去投奔他。隗囂十分敬重馬援,讓他參與籌劃決策。班彪是班的兒子。

二十六、貧賤糟糠

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圖之。”後弘被引見,帝令主坐屏風後,因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

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新近守寡,劉秀和她一塊兒評論朝臣,暗中察看她的心意。公主說:“宋弘的威儀容貌,道德氣度,群臣沒有人能趕得上他。”劉秀說:“我正計劃這件事。”不久宋弘被劉秀召見,劉秀事先讓公主坐在屏風後,然後對宋弘說:“諺語說‘地位高了換朋友,財富多了換妻子’,這符合人情吧?”宋弘說:“我聽說,貧賤時的朋友不能忘記;貧賤時的妻子不能分離。”劉秀回頭對公主說:“事情辦不成了!”

二十七、東隅桑榆

馮異與赤眉約期會戰,使壯士變服與赤眉同,伏於道側。旦日,赤眉使萬人攻異前部,異少出兵以救之;賊見勢弱,遂悉眾攻異,異乃縱兵大戰。日昃,賊氣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亂,赤眉不復識別,眾遂驚潰;追擊,大破之於崤底,降男女八萬人。帝降璽書勞異曰:“始雖垂翅回,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勳。”

馮異同赤眉軍定好日期會戰。他挑選精壯的士兵,讓他們改換服裝,穿戴和赤眉軍一樣,在路邊埋伏下來。第二天,赤眉派出一萬人攻擊馮異軍的前部,馮異出動少數軍隊救援。赤眉見馮異軍勢弱,於是全軍進攻馮異,馮異這才發兵同赤眉軍大戰。到太陽偏西,赤眉軍士氣衰落,路邊的伏兵突然殺出來,因衣服混雜,赤眉軍不能再辨別誰是自己人,於是驚恐潰散。馮異軍追擊,在崤底大敗赤眉軍,收降赤眉軍男女八萬人。劉秀下詔書慰勞馮異說:“你雖然開始時在回阪垂下翅膀,但最終能在澠池奮起雙翼。可以說早上在東方丟了東西,晚上在西方找回來。正在為你論功行賞,以報答你卓越的功勳。”

二十八、殺之亡膽

初,隗囂將安定高峻擁兵據高平第一,建威大將軍耿等圍之,一歲不拔。帝自將徵之,寇恂諫曰:“長安道里居中,應接近便,安定、隴西必懷震懼;此從容一處,可以制四方也。今士馬疲倦,方履險阻,非萬乘之固也。前年潁川,可為至戒。”帝不從,進幸。峻猶不下,帝遣寇恂往降之。恂奉璽書至第一,峻遣軍師皇甫文出謁,辭禮不屈;恂怒,將誅之。諸將諫曰:“高峻精兵萬人,率多強弩,西遮隴道,連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無乃不可乎?”恂不應,遂斬之,遣其副歸告峻曰:“軍師無禮,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開城門降。諸將皆賀,因曰:“敢問殺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計者也。今來,辭意不屈,必無降心。全之則文得其計,殺之亡其膽,是以降耳。”諸將皆曰:“非所及也!”

最初,隗囂的將領安定人高峻帶領軍隊據守高平縣第一城。建威大將軍耿等包圍該城,一年未能攻陷。劉秀準備親自征伐,寇恂勸告說:“長安的位置在洛陽和高平的中間,接應近便。陛下坐鎮長安,安定、隴西之人必定心中震恐。這樣,從容地呆在一處,就可以控制四方。現在人困馬乏,要到險阻的地方,對陛下是不安全的。去年潁川郡盜賊蜂起的往事,應當引以為大戒。”劉秀不聽。進軍到縣。高峻依然不降,劉秀派遣寇恂前往勸降。寇恂帶著劉秀的詔書到達第一城,高峻派遣軍師皇甫文出城拜見。皇甫文的言辭禮節毫不卑屈。寇恂大怒,準備誅殺。將領們勸阻說:“高峻有精兵一萬人,多半都是強弩射手,在西面堵塞隴道,連年不能攻下。現在準備招降高峻,卻反而屠戮他的來使,恐怕不行吧?”寇恂不答應,於是誅殺皇甫文。放他的副使回去。轉告高峻說:“軍師無禮,已經殺死了!要投降,趕快投降;不想投降,繼續堅守!”高峻驚慌恐懼,當天打開城門投降。將領們全都向寇恂祝賀,順便問他:“請教您,殺了他的使節而又能使他獻城投降,為什麼呢?”寇恂說:“皇甫文是高峻的心腹,是為高峻謀劃的智囊。這次前來,言辭態度強硬,肯定沒有歸降的意思。如果保全他則皇甫文的計策得逞,殺掉他則使高峻喪膽,所以高峻投降。”將領們全都歎服說:“您的智慧不是我們所能趕得上的!”

二十九、臣子之節

帝以睢陽令任延為武威太守,帝親見,戒之曰:“善事上官,無失名譽。”延對曰:“臣聞忠臣不和,和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節;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詔。”帝嘆息曰:“卿言是也!”

劉秀任命睢陽縣令任廷當武威太守。劉秀親自召見,告誡他說:“好好侍奉長官,不要丟掉名譽。”任延回答說:“我聽說忠誠的臣子與人不和睦,與人和睦的臣子不忠誠。履行正道,奉公守法,是臣子的節操。如果下級對上級隨聲附和,那不是陛下的福分。陛下說要好好侍奉長官,我不敢接受。”劉秀嘆息說:“你說得對呀!”

60個《資治通鑑》小故事(21—30),原文、譯文

三十、去甲敦儒

帝在兵間久,厭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自隴、蜀平後,非警急,未嘗復言軍旅。皇太子嘗問攻戰之事,帝曰:“昔衛靈公問陳,孔子不對。此非爾所及。”鄧禹、賈復知帝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眾京師,乃去甲兵,敦儒學。帝亦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職為過,遂罷左、右將軍官。耿等亦上大將軍、將軍印綬,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進,奉朝請。

劉秀在軍旅中時間很長,厭倦戰爭,而且知道天下百姓疲憊貧困,渴望休息。自從隴、蜀平定之後,除非有危險緊急的情況,未曾再談論軍事。皇太子曾向他請教打仗的事,劉秀說:“從前衛靈公請教戰爭的事,孔子不肯答覆。這不是你應該問的。”鄧禹、賈復知道劉秀決定放下武器,用禮樂教化進行統治,不願功臣們身在洛陽而擁有重兵,於是二人交出軍權,潛心研究儒家經典。劉秀也考慮到功臣們今後的去向,想保全他們的爵位和封地,不讓他們因為職務而有過失,於是撤銷左將軍、右將軍的官職。耿等也交出大將軍、將軍的印信綬帶,全都以侯爵的身份離開朝廷,回到自己的宅第。他們被加以特進之銜,定期參加朝會。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