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橄欖核分類有多少種?怎麼盤?

星月菩提佛珠文玩吧


橄欖核的分類

一、按照形狀和大小

1、大核:也叫做單核,一般長度超過5CM,比較適合雕刻單件作品,價值很高。

2、小核:與單核相比,小核是很小的,市面上很少見,所以一般價格比較高。

3、中等核:大小中等的核子,一般寬度為1.7-1.9CM,長度在2.3-3.0CM,做為較為普通的橄欖核創作所用材料,一般用於創作羅漢頭、九龍戲珠、風景八仙手串等題材。這種類型的原料由於數量較多,市場價格也相對便宜。

4、怪核:就是形狀比較奇怪的橄欖核,如佛手,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品。

5、細長核:形態狹長,一般用來雕刻舟一類的題材。

6、圓核:形體通圓,就是最常見的雕刻十八羅漢的核,這類的橄欖核也較常見,也常用來製作素珠。

二、按照核筋分類

1、二花:通常此類核比較扁,是創意首選,此核料的產量非常有限;

2、三花:非常常見的橄欖核,表面三根筋,品種分佈很多;

3、四花:產量比較少,表面四筋分佈較均勻,通常用來雕刻羅漢;

4、多花:此類核也算怪核,很少見,都是可遇不可求,名家常尋。

三、按照核子的膚色肉色分類

1、黑:俗稱“烏金剛”,核子表層黑烏,深刻下去肉色偏紅,這種顏色的核子形成包漿快,一經把玩便會上色;

2、紅:俗稱“紅金剛”,表皮發紅,肉色稍紅;

3、金:俗稱“鐵圓核”,表皮金黃,質地嚴密,細膩堅實,雕琢打磨後閃耀發亮;

4、紫:俗稱“紫核”,表皮發紫,常見普通用料。

四、按照核子的存放時間分類

1、新核:指橄欖核採摘下來去皮後存放5年以內的。有部分行家認為新核不合適雕刻,因為核內水分沒有蒸發完,不穩定易裂,色澤不佳,但這方面問題都是見人見智,屬於過於糾結型的了,不管什麼核最重要的都是後期的保養。

2、陳核:也稱老核,指橄欖核採摘下來去皮後存放3-5年以上的。橄欖核存放時間長,不用把玩,核子顏色也會變紅,因此老核子雕刻出來的作品顏色比較紅。由於核子存放時間長了,內部也適應各種氣候的冷暖變化,因此不容易裂。但並不是所有的橄欖核存放時間越長越好,還要看核料本身的核質、成熟度、飽滿度。一個品質佳的核料放上三五年,對於資深核雕大師是如虎添翼。

橄欖核的把玩及注意事項

對於橄欖核雕作品,尤其是配件和手串,最好的保養方法就是多加把玩。

常用的把玩方法主要有七種:

一、推:將核子置於手臂上,慢慢的向前推動,至手臂發紅、發熱,可暫停一會兒,有加速血液循環之功效。

二、捋:主要針對的是念珠和手串,手持念珠或手串的一個核子,沿著手臂上下捋動。

三、掐:將核子置於手掌之中,然後用拇指和另外一個指頭用力捏壓。

四、捻:主要針對的是念珠和手串。用拇指和食指夾住其中的一枚核子,然後依次搓捻串線上的每一枚核子。

五、挼:將核子置於手掌中,然後做短促的揉搓。

六、搓:將核子放在手掌之中,然後緩緩地上下滾動。

七、搖:將核子握在手中,然後上下搖晃。

但在盤玩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如是新核,最好先盤玩1個月左右的時間,等核面出現包漿後,手串就不易乾裂了。

2.新核最忌風、水和高溫,所以在冬春季盤玩時,要做好相應的包養工作。尤其是在北方,由於氣候較乾燥,核子一旦保養不善,易出現開裂現象。

3.閒暇時,多把玩,這樣就較快的將核子盤出來。

4.夏天是最好的盤玩季節,一定不要錯過哦。

5.人身體油脂對於養橄欖核最佳。

6.平時不玩時,最好將手串置於密封的小布袋或塑料袋中,以免因風而裂。

7.如發現手串髒了,找一把柔軟的刷子,蘸點油輕輕的擦拭。

8.在盤玩的時候,不要過於用力擠壓或摩擦,以免造成核子變形或受損。

橄欖核雕作品在剛開始把玩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見水。橄欖核本不怕水,但沾水後內外乾溼不均肯定會裂。

(2)上油要少。不論什麼油,油內多少都含有水,油上得多水分自然就多。所以,需上油保養時,一滴兩滴就可以了。

(3)不要在乾燥環境內存放。橄欖核雕作品本身含有一定水分,在乾燥環境下,會造成本身的乾溼不均,從而引起乾裂。北方地區尤其要注意這點。例如:冬天有暖氣的房間、太陽暴曬、長時間吹風等等。

(4)“寧花勿裂”。在核雕作品的把玩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花”與“裂”的現象。“花”一般是油上得多引起的,“裂”一般是乾溼不均引起的。核雕作品“花”了後,在把玩的過程中會慢慢變淡甚至消失,對其價值的影響很小。核雕作品“裂”後,經過處理與保養後,雖然不會再裂,但也不會變小或消失,對其價值影響很大。


星月菩提佛珠文玩吧





老兵先生000


多刷,多盤,少沾水、注意最好不要用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