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豆瓣9.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可怖的集中營,他以為只是個農場。

屈辱的囚服,他以為只是條紋睡衣。

囚服上的編碼,他以為只是遊戲的代碼。

世界最乾淨的部分,都裝在了孩子的眼睛裡。

然而那些最見不得人的黑暗,也由孩子親自揭開。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由英國導演馬克·赫曼執導,改編自愛爾蘭作家約翰·伯恩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上映之後,無數觀眾給予了同一個評價: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因為它夠壓抑,夠殘酷,夠讓你心底發寒。

豆瓣9.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1.用兩個孩子的友誼,講述一個時代的悲哀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建立眾多集中營進行慘無人道的大規模屠殺及人體實驗,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清洗,所屠殺的猶太人近六百萬人次之多。

關於集中營的影視作品很多,其中不乏《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等優秀的作品。這部《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節奏最為平緩柔和,卻是最令人不能釋懷。

導演的鏡頭僅僅是從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一段純真的友誼,就連影片名,都用了條紋睡衣這樣無害的字眼,以至於在觀看之前,許多觀眾一度以為這是一部描寫親情和友情的溫情電影。

殊不知,孩子有多天真,現實就有多殘忍。

影片多處運用對比鮮明的拍攝鏡頭,兩個主角小孩——穿著精緻襯衫短褲的Bruno,和一身髒兮兮囚服的Shmuel,分別代表了德國納粹和集中營裡的猶太人。

Bruno的鏡頭,在陽光下奔跑穿過小樹林,隨心所欲地盪鞦韆,寬敞的大房子以及互相愛護的家庭成員,每一處都透露著上層階級的美好生活,整體色調陽光溫暖。

豆瓣9.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反觀Shmuel的鏡頭,在集中營裡被剃成光頭,灰頭土臉地做著苦力,隨處都是壓迫和危險,唯一的親人父親還不知所蹤,色調是一種壓抑的灰暗。

豆瓣9.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這樣的對比,正是導演的巧妙之處,兩個身份地位懸殊的孩子,隔著一張鐵絲網,成為了親密無間的朋友,後面的劇情發展自然就耐人尋味。

2.沒有一個暴力血腥的鏡頭,卻殘酷到極點

這是一部以集中營為題材的電影,但導演一直沒有點明這個事實。

在八歲孩子Bruno的眼中,自己家住在一所大房子裡,門外有一個巨大的農場,裡面的人們都穿著條紋睡衣每日勞作,而自己的父親在其中為大家提供優良的生活,一切都很好。

導演只是通過一些細節化的鏡頭,隱隱約約地,向成年的觀眾們,暗示這可怕的真相。農場的煙囪常常冒出難聞的黑煙,削土豆的雜役原本是個醫生,家裡的僕人總是莫名其妙失蹤……

除了Bruno,所有人都猜到了背後正在發生的黑暗事實,卻不知道導演何時捅破這層窗戶紙。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個暴力血腥的鏡頭,卻成功地揪住了觀眾的心,不下一絲猛料,反倒熬出了五味雜陳。

豆瓣9.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而電影的最後,導演終於捅破了窗戶紙,當Bruno想幫Shmuel找爸爸而走進“農場”,他穿上條紋睡衣,和Shmuel站在毒氣房中,鐵門外Bruno父親的怒吼和母親的哭泣,鐵門內猶太人無力的掙扎,都如利刃般直插觀眾的內心。

Bruno的結局已經不言而喻,更發人深思的是,那個集中營屬於Bruno的爸爸管轄,Bruno就相當於死在了他爸爸手上。這樣的設定是讓人無法接受的殘酷現實,卻也讓影片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納粹對猶太人的殘害,是害人也是害己。

3.如果Bruno沒有走進集中營,或者會是更殘酷的結局

Bruno有一個姐姐,青春爛漫卻又懵懂無比,她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侵蝕,她瘋狂迷戀納粹軍人,扔掉了過去珍愛的洋娃娃,相信所有猶太人都是魔鬼;Klert中尉為了表明決心,違心地痛打無辜的猶太僕人;甚至家庭教師也對Bruno說: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nice”的猶太人,那麼你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探險家了。

一條條紋睡衣,把身份的貴賤分隔開來。所有人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這樣的設定。

只有Bruno,還是例外。那雙單純的眼睛,看到的只是蔚藍的天空,搖擺的鞦韆,親愛的家人,集中營的小夥伴。那高高的電網後,是他嚮往的遊戲世界,他羨慕地對Shmuel說:“這不公平,我整日無所事事,你們卻可以盡情玩耍。”

豆瓣9.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他不明白為什麼“農場”裡的人會這麼奇怪,以前當醫生的現在卻成了削土豆的傭人,以前當鐘錶匠的卻要補靴子,他想象不到這些曾經有身份有地位的群體如今為什麼變了身份,他以為只是大人們做事沒有定性喜歡轉行罷了。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是壞人呀。”

Bruno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也只有Bruno這樣的年紀,能夠童言無忌地講出這種話。如果沒有發生意外,或許他會成長為姐姐一樣的人,擁護納粹集團,甚至成為父親一樣的納粹軍官,最後親手殺死那些穿著條紋睡衣的人們。

如若是這樣的結局,豈不是比他走進集中營還要糟糕一萬倍嗎?

4.孩子的眼中沒有死亡,任何人都有可能穿上那件條紋睡衣

有陰謀論者認為,是Shmuel故意引Bruno進入集中營而害死了他,甚至列舉了種種細節用以佐證。但我認為導演並沒有埋藏這樣的伏筆,影片開頭有一段字幕:

Childhood is measured out by sounds and smells and sights, before the dark hour of reason grows.

在黑暗的理性到來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聽覺、嗅覺以及視覺。

豆瓣9.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當Bruno換上條紋睡衣,鑽過鐵絲網,滿懷信心地開始他的冒險之旅,我的內心充斥著絕望。仔細想來,這是一種成年之後才能體會的絕望,是對死亡的恐懼,是洞悉背後陰謀之後的理性。最後站在毒氣室裡,手牽著手的Bruno和Shmuel,他們或許並不知道自己面對的就是死亡。

Bruno從未做錯過什麼,他不過是夢想著當一個冒險家卻又有些怯懦的小孩。

Shmuel也從未做錯過什麼,他只是出生在錯誤的時代,錯誤的地點。

在《美麗人生》中,猶太人Guido用遊戲的方式,包涵著自己的孩子。Bruno的父親自己身為納粹軍官,在集中營裡隨意的剝奪他人生命,卻也想要保護孩子的童真,不告訴他集中營的真相。雖然最後這種保護,反而讓Bruno一步步走向了死亡深淵。無論好壞對錯,沒有誰想讓孩子面對這殘忍的世界。

豆瓣9.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孩子的眼中,沒有囚服,有的只是條紋睡衣。

孩子的眼中,沒有集中營,有的只是可以去探險的有趣農場。

孩子的眼中,從來都沒有死亡,卻走向了死亡。

導演用這樣一個孩童的視角來處理反戰題材,平淡溫和的敘事鏡頭下,最後的悲劇收尾反而比其他電影更令人沉重。

豆瓣9.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無法再看第二遍的電影

無論你之前是什麼樣的人,在穿上這件條紋睡衣之後,都會變成一樣的人。

戰爭之下,無人能夠倖免。

唯有和平,如此珍貴。

這是《穿著條紋睡衣的男孩》用友誼和死亡告訴我們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