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八旗旗主王爺的權力,到底有多大,為何能夠壓制軍機大臣和珅?

我是一個小書蟲


八旗之制是清朝的基礎性制度,在初期為女真(滿人)奪取天下發揮了關鍵作用,入關之後,在統治中原、維護皇權中依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八旗制度也經歷了多次變革。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努爾哈赤為了便於管理部眾,建立四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萬曆四十二年(1614),又增設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八旗制度正式建立。到了皇太極時,又創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滿蒙漢八旗共二十四旗構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體,但是滿八旗地位最為崇高。

早期,滿八旗的旗主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擔任,各旗旗主憑藉其身份地位不同而權力有所不同。到了皇太極稱帝后,極力打壓其他旗主,加強自己的權力。到了順治帝時期,隨著多爾袞的去世,對八旗作了重大調整,天子親自統轄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其他五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由親王統帶,由此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因為八旗多派往地方,而旗主又是一旗之首領,中央的很多政策要通過旗主才能下達,所以旗主的勢力很大。


老照片


要說乾隆皇帝時期的和珅到底有多大的權勢,從嘉慶的身上最能體會得到,就在乾隆成為太上皇的三年時間裡,嘉慶不知道受到了多大的委屈,所以在乾隆剛死不久,直接就把和珅給斬殺了。但是就在和珅權勢最為滔天之時,卻依然被八旗的旗主給壓制,要知道此時的和珅可是軍機大臣呀,為何還幹不過一個小小的八旗旗主呢?

也許是滿清本身就是個遊牧民族的原因吧,在他們入主中原之後,為了能更好的控制整個天下,就把規矩二字看的特別重。

畢竟整個滿族一共才多少人,要管理整個天下這麼多的漢族,所以規矩才是他們的主要手段。

這些所謂的規矩其實也就是奴性手段而已,當時的八旗可是入主中原的主力,為了讓這支主力一直壓制在所有人的身上。

所以就規定了旗主屬於主子,而旗主手下的所有人都是奴才。

當然了很多人的地位並非一成不變,很多所謂的奴才一步步的爬到了高位。

比如說和珅就是如此,雖然在本旗旗主的下面,和珅只是相當於一個奴才的身份,可是人家被乾隆賞識呀,所以一路平步青雲成為了大清數一數二的實力派人物。

在朝堂之上,哪怕嘉慶皇帝也要看和珅的臉色,畢竟此時的和珅相當於乾隆的傳聲筒,從某種方面來說代表了乾隆,只要乾隆一天不死,和珅的這張虎皮就能一直這麼撐下去。

當然了和珅的權力再大,也要對嘉慶皇帝恭恭敬敬,因為和珅只是一個奴才而已,同樣的道理,當和珅遇到自己這一旗的旗主之時,也要對其鞠躬行禮。

因為這就是規矩,就是大清朝能夠入主中原時的根本,雖說此時的滿族人已經比之前超出了數倍的人口,可是在以億為單位的漢人面前,只能算個渣渣。

所以這個規矩依然要堅定的實行下去,只要滿族的人口數沒有超過漢族,這樣的規矩就會一直流傳到最後。

可能這樣說大家不是很好的理解,如果用我們古代的家族制度來形容的話,或許就好理解了。

比如說在古代家族當中,不論族裡的子弟們有多大的成就,哪怕在朝中達到了丞相的位置,可是你回到自己的家族當中,依然要給族長行禮,這就是所謂的禮數。

別看和珅在朝中隻手遮天,可是當他回到家中的時候,自己依然只是自己這一旗的一員而已,在所謂的旗主制度當中,自己並非旗主,所以依然要給自己這一旗的旗主行禮。

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就以為是旗主在壓制和珅,其實是大家誤會了而已,就好像身為兒子永遠要向自己的父親低頭一樣,因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

只是滿清把這種傳統直接給整成了制度,就是為了防止滿清被漢族超越。

其實這也是另一種所謂的虎皮而已,但凡旗主的腦子沒有被門給夾住,一般來說不會得罪朝中的重臣,畢竟裝一次還行,一直這麼裝的話,很容易被人打到連母親也不認識的地步。

所以我們看到的被壓制,也只是普通的禮儀而已,如果不是為了大局觀,或許和珅連話都不帶給自己這一旗的旗說的,畢竟在真正的身份地位當中,所謂的旗主算個什麼,和珅分分鐘就能讓對方直接消失在自己的眼前。


虎頭山小妖




首先,我們看一下清朝的八旗制度。明朝統治的末期,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起義,建立了著名的後金政權。面對龐大的明朝,由於雙方的力量懸殊,為了更好的作戰。努爾哈赤把部眾分為了黃白紅藍4個旗。後來,隨著勢力的擴大,逐步形成了八旗制度。分別是正紅旗、正白旗、正藍旗、正黃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每個旗都有旗主,這些旗主由於立下了赫赫戰功,基本上都是親王或者郡王。



按照努爾哈赤事留下了的規矩,國家事務需要由大汗(皇帝)和八位旗主共同商議決定。這就是八王議政制度,這個制度讓後來的康熙、雍正等皇帝非常頭疼。 為了遏制旗主王爺議政的權力,雍正皇帝建立了軍機處,從而架空了八王議政制度。其實早在康熙皇帝時期,剛剛親政的康熙皇帝已經開始想辦法了。由於清朝入關時間不長,康熙皇帝不敢貿然廢黜旗主王爺。但康熙皇帝建立了都統制度,每個旗都有一位都統。都統由皇帝任命,屬於從一品的高官。從這個時候開始,皇帝已經開始逐步分割旗主的權力。



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末期,都統已經負責各個旗的大部分事務,旗主成了空架子,根本沒有多少實際權力。而且由於國家進入安寧時期,戰爭越來越少,一些旗主不一定是王爺,爵位開始慢慢下降。但是,旗主對本旗人的影響沒有立刻消失。 按照清朝的規矩,旗主和普通旗人都是世襲的。除非被開除旗籍,否則世世代代都是旗奴,見到旗主以後必須請安。哪怕旗主已經家道中落,而旗奴封侯拜相也必須請安。和珅是乾隆後期的第一權臣,兼任了40多個官職,可以說是權勢滔天,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



和珅是鑲紅旗的旗奴,而金大煙袋是鑲紅旗的旗主。見到旗主,和珅不得不下跪請安:“奴才和珅叩見老主子。”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松筠是道光皇帝的寵臣,而且也是軍機大臣。松筠的旗主去世以後,旗主家裡人立刻給松筠送信,讓松筠穿上孝服在大門口迎接客人。松筠雖然非常生氣,但一點辦法都沒有。 所以說,進入清朝統治中期以後,旗主的實際權力並不大,但對旗奴仍有很大的印象力。但僅僅對自己的旗奴有用,例如阿桂,如果金大煙袋訓斥阿桂,阿桂可以立刻頂回去。因為阿桂是正藍旗的,鑲紅旗的旗主管不到。至於劉墉、紀曉嵐、王傑等漢臣高官,旗主們無權使用。



其實進入清朝統治的末期,八旗制度也在逐步瓦解,旗主和旗奴的關係出現了變化。旗奴不再受制於旗主,旗主反而需要昔日旗奴的照顧。在影視劇中,屢屢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高級貴族以外,就連一般的貴族也和普通的富家翁沒有什麼區別。 我們總結一下旗主的歷史,在清朝入關的初期,旗主基本上都是王爺,而且戰功赫赫,擁有一定的實權。但從清朝中期開始,旗主不一定能擁有王爵,而且權力被逐步架空。



進入清朝統治後期,旗主僅僅成了名義上的高級貴族。清朝滅亡以後,八旗制度徹底崩潰,旗主喪失了所有的影響力。按照一位軍閥的話說“現在,什麼王爺、貝勒都沒有槍桿子好使。”這句話反應了當時的真實情況,進入北洋軍閥時期以後,清朝貴族的權力陡轉之下,就連當年的王爺們也開始謹小慎微的過日子。有的王公貴族甚至開始變賣家當,因為自己沒有任何收入來源。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設立的滿清基本制度,一開始的時候只有紅、白、黃、藍四旗。萬曆四十三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由此確立了八旗制度。所有滿族成員均分編入某一旗下,世代不變!每個旗都是生產、行政和軍事為一體的獨立組織形式,每一旗的最高長官就是該旗旗主。清初時,旗主權力非常大,基本上也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他們的地位僅次於皇帝,而當時的皇帝其實就是最大的旗主。清初的軍國大事,皇帝是需要和其他旗主共同商議的,由此也形成了清初“八王議政”的政治體系,當時各旗旗主相當於今天的國家常委。

不過後來滿清入主中原後,皇權和旗權對立越來越明顯,清初的各皇帝都在不斷的削弱旗主的權力,到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則徹底將帝國的權力核心轉移!到了乾隆後期旗主基本已經沒有權力,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榮譽稱號。但是根據規定,各旗的人民不管是什麼地位,見到旗主都必須以下跪扣頭的方式來打招呼。但這也僅限於自己所屬旗的旗主,對於其他旗的旗主則不用,這也是為什麼官大如和珅見到他的旗主也得跪下說句“奴才給老主子請安。”


假如牆有記憶


首先,我們看一下清朝的八旗制度。

別是正紅旗、正白旗、正藍旗、正黃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每個旗都有旗主,這些旗主由於立下了赫赫戰功,基本上都是親王或者郡王。按照努爾哈赤事留下了的規矩,國家事務需要由大汗(皇帝)和八位旗主共同商議決定。這就是八王議政制度,這個制度讓後來的康熙、雍正等皇帝非常頭疼。

八旗分別掌握在皇帝和各旗旗主手中,旗主擁有很大的權力。後來清朝皇帝為了集中皇權,設置了都統這個職位,將原本旗主手中的大部分權力都劃歸到了都統名下,而都統受皇帝任命,所以八旗的權力實際上全部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和珅是在升任御前大臣後,補鑲藍旗滿洲都統。

說白了,前期的八旗旗主不但是是王爺,是皇親國戚,同時是有實實在在的軍功,實實在在的權利的!

雖說後期權利被剝奪了,但是身份在哪,即便和珅這種已經做到手握實權的八旗都統,但是在清制下,見到自家旗主,你還是奴才,你是要行禮的。

和珅後期如此位高權重,但是祖宗的規矩,他是萬萬不敢違逆的,如此高高在上權臣,還要向一個已經沒落的沒有實權的名義上的主子行禮。

真真的就像吃蒼蠅一樣,很噁心,可不就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兩份回鍋肉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一集是和珅見到了金大煙袋,這個金大煙袋非常不給和珅面子,和珅也不敢和金大煙袋做對,而和珅當時擔任軍機大臣以及領侍衛內大臣等很多職位,權傾朝野,但是為什麼和珅見了金大煙袋就跟“孫子見了爺爺”一樣呢?

一、簡述“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是女真族人(滿族)創造的一種軍政合一、兵民一體的政治組織形式。八旗人在戰時為兵,閒時務農,八旗一共分為八個旗,分別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同時八旗還分為,滿洲八旗、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每一個旗都是相對獨立的一種政治體制,八旗中各有自己的旗主、大臣、軍隊、屬民以及土地財產。

八旗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為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這三旗的旗主是清朝皇帝,下五旗為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正紅旗、鑲紅旗,這五旗的旗主均為皇室宗親來擔任旗主,而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不在皇帝和宗室管轄範圍(隨著時間的發展,皇帝有時也會任命宗室同時管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也可以說“三旗合一”)。

二、旗主和所轄旗人之間的關係是“主子”和“奴才”

八旗作為滿洲最基本的政治軍事制度,在清朝前期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這其中旗主是所在旗的最高長官,旗內所有的大臣以及旗人都是旗主的奴僕。

(旗人老照片)

旗人也分屬人和包衣,屬人指的就是“正身旗人”,一般來說就是自由民身份,包含宗室和功臣,這些人是八旗的主要組成部分,包衣指的就是奴僕,有滿洲平民犯罪後,屬人身份改為包衣,或者是之前滿洲人俘虜的其他民族的人,而包衣是專門服務旗主以及旗下各首領的人的一種稱謂,雖然在旗裡包衣的地位很低,但是包衣一樣可以做官,甚至可以位列三公。

上三旗的旗主是皇帝,他的包衣身份也高,因為封建社會,皇帝是天下人的主子,可是在下五旗就不是這樣了,儘管有包衣做了大官,位列三公,可是見到了旗主或者在籍的主子也得三叩九拜,這是規矩,所以很多包衣終其一生最大的榮譽並非封侯拜相,而是解除包衣籍,能夠堂堂正正的做人。

旗主和屬人、包衣的關係就是“主子”和“奴才”,他們之間是有著絕對的尊卑之分的。

三、八旗旗主的權力很大嗎?八旗都統又是幹什麼的?

在早期的清朝,八旗旗主的權力很大,他們參與議政,並且是作為滿洲主要的軍事力量的而存在,八旗在清早期就是政權的支柱,所以旗主都是功勳顯著的宗室人員,他們有著對本旗所有人的支配權和生殺大權,所有旗下人口、財產等都是旗主的私產,這也是皇帝為了拉攏各旗而賦予各旗旗主的極高權力。

可是隨著清朝入關之後,皇帝和八旗旗主的親密關係也就逐漸宣告結束了,皇帝考慮到八旗制度已經不再適合統治,為了加強和集中皇權,就設立了“八旗都統衙門”,八旗中每一旗的旗務、軍事訓練以及民務都由八旗都統管理,八旗都統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官職是從一品,同時在雍正年間還成立了軍機處,專門處理軍務大事,這樣八旗旗主參與議政的權利也被剝奪了。

總結:

任命八旗都統說明清朝皇帝已經不再僅僅管理上三旗,而是宣佈對八旗進行直接管理,此後的旗主,雖然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已經沒有了實權。

電視劇是作為文學作品而對歷史進行演繹的,所以並不可信以為真,和珅的身份應該是屬人,屬於正身旗人,他見到了金大煙袋,規矩是要有的,那就是三叩九拜,但是要論權力,八旗旗主可不能和和珅相比,換句話說,在朝堂之上八旗旗主要對和珅絕對的尊敬,這是出於公,如果換做是朝堂之下,那麼和珅作為旗內人,見到旗主是必須要行禮的。

旗主也不傻,筆者認為真實地歷史情況是旗主絕對不可能讓和珅當街下跪行禮的,雖說旗內有老規矩,但是和珅位極人臣,手握大權,旗主也不想得罪他,反而還要求和珅辦事,怎麼可能讓他下跪呢。

說句題外話,紀曉嵐根本就沒有和和珅進行過鬥爭,第一、乾隆朝跨度61年,二人歲數相差很大,紀曉嵐年長和珅25歲;第二、紀曉嵐根本不具備同和珅鬥爭的資本。真正歷史上同和珅進行過鬥爭的大臣阿桂、王傑,而並非紀曉嵐。



鴻涵先生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有這麼一個片段:

西北發生叛亂,乾隆派遣和珅前往平叛,沒想到和珅因為輕敵,剛到前線就打了敗仗,鬱悶的和珅待著杜小月和莫愁前往蘭州城解悶,不曾想一進酒樓就遇到了一個自稱金大煙袋的人,兩人發生了衝突。

和珅與金大煙袋經過一番鬥法之後,金大煙袋撩起了自己的上衣,露出了裡面的黃帶子,久經官場的和珅一看,黃帶子,那可是皇室宗親的配置。

不過,區區一個黃帶子,其實和珅還是不在意的,和珅久居京城,一般有點能量的皇室成員自然認識,看來這個金大煙袋不過是遠房的皇族成員了,再加上彼時的和珅權勢炙手可熱,也不太虛這個金大煙袋。但是金大煙袋很快就透露出自己祖上曾是滿洲正紅旗的旗主,世襲的鐵帽子王,雖然如今王爵丟了,但是旗主的身份是改變不了的。而和珅恰巧就是正紅旗出身,面對老主子,不管此時官位再高,也得老老實實的聽話,被金大煙袋送到蘭州監獄,在馬桶旁鎖了三天。

這個片段,自然是電視劇中虛構的場景,真實的歷史上並不太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到了乾隆時代,八旗旗主的權力基本上被架空的差不多,光剩下一個空殼。而那是的和珅,正是深德乾隆寵愛,身居多個要職,即便是一般的皇子在和珅面前,也不會太囂張。

不過,要是再往前推一推,即雍正之前,八旗旗主王爺的權力那可是相當大的。

努爾哈赤創立了八旗制度,讓自己的子侄擔任八旗旗主,這個時候的八旗旗主,對自己所屬的旗擁有絕對的權力。而且這些旗主王爺們還能參政議政,是為八王議政制度,在一定程度瓜分了皇權。

這種八王議政的制度,一直持續雍正時期。雍正繼位之時,八阿哥就曾聯合一些議政王進行逼宮,差點就把雍正拉下寶座。

經歷了逼宮事件之後,雍正深感這些旗主王爺的權力過大,決定消除弱這些王爺的權力。雍正成立了軍機處,將八王議政的制度廢除。

而從順治開始,就不斷的將皇族直系成員進行分封,將原本集中在旗主手中的佐領(旗的組成單位)不斷分散,到了道光時期,旗主手中基本沒幾個佐領。而且在康熙時期,康熙在每個旗設置了都統,去協助旗主管理八旗,進一步架空了旗主。

經過歷代君主的不斷削弱,到了乾隆年間,旗主基本沒啥實際權力了。

最後,再閒話幾句。金大煙袋說自己祖上曾是正紅旗旗主,又是世襲的鐵帽子王。歷史上,正紅旗的旗主屬於代善一脈,而代善一脈又世襲禮親王。結合金大煙袋說到的王爵被擼,我們大體上可猜測,金大煙袋應該屬於代善之子滿達海這一系。


小鎮月明


導讀:和珅富可敵國,他和八旗王爺比起來誰權利更大?老龍帶您走進歷史品味歷史!


《八旗》:滿清根基,國之柱石

起源:八旗剛開始只是滿人的狩獵組織,隨著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他將八旗上升為一種軍事社會制度。由他和七位子侄各掌握一旗,實行以旗統軍、以旗統民”,做到每個旗主掌管各旗行政、經濟及家族組織,以此作為和大明王朝爭奪天下資本。




發展:在八旗制度下,清軍很好的集結優勢兵力,打開了山海關大門,進入中原地區。為了穩固政局,清朝統治者把八旗派到全國各地進行駐防,給與他們很大自主權,這雖然皇太極等人能夠把控中原地區,但也讓八旗旗主手中的軍事力量不斷強大。

老龍:八旗王爺是皇室貴族,手握八旗子弟兵,和珅只是文臣之首,再厲害也是臣子!

八旗旗主世襲傳承,與皇權關係越來越遠

傳承:在八旗中,除了正黃、鑲黃兩旗由清皇帝直接統領外,其他都是世襲制的傳承下來,這六旗的旗主從開始與努爾哈赤的兄弟、叔侄關係,到乾隆之後血緣親疏關係已經遠了不少。但八旗參與朝政最終決策的制度,一直傳承下來,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清朝統治者皇權威嚴、執行力。

制約:在這種情況下,從雍正開始設立軍機處,將朝廷中自己心腹納入國家軍事、政治決策體系中來,通過他們把政令頒發出去,從而規避八旗對皇權的干預。在這過程中,軍機處的權力越來越大,作為皇權的代言人,在其中任職的官員地位也是水漲創高。

老龍:軍機大臣只能傳達主子的意見,而八旗王爺是皇帝都有忌憚的人,和珅和他們比起來沒有什麼優勢!

和珅:出身八旗,遇父低一輩

國之根本:雍正帝說過“八旗滿洲 ,乃我朝之根本,根本不可不固”,這就是說八旗制度在清朝相當於憲法,牢不可破。而和珅為滿洲正紅旗人,雖然和珅深受乾隆喜愛,任了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等數十個職務,自己的兒子還娶了乾隆的女兒,算得上皇親國戚,但這些一遇到正紅旗的旗主,那麼就把和珅打回了原形,作為旗奴他只有下跪請安的份了啊。



老龍:不過根據八旗制度規定,和珅只是受制於正紅旗,對其他旗主卻不必在乎,不受他們的管轄限制。但八旗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和珅縱然是軍機大臣也要退舍三分。

夏慈史


這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的劇情吧?金大煙袋憑藉著自己的八旗旗主身份好好整治了和珅一番。

但是電視劇無法代表歷史,特別是《鐵齒銅牙紀曉嵐》這樣一部虛構歷史劇,其情節很多都經不起歷史的推敲。乾隆時期的旗主王爺雖然地位超然,但卻無法壓制軍機大臣和珅,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

和珅的權力範圍

雍正皇帝為了加強皇權而設立了統管軍政大事的“中樞權力機構”——軍機處。

和珅身為乾隆朝的軍機大臣,有代君處理大清朝軍國政務的特權, 外省官員呈給皇帝的奏事摺子必須事先經過軍機處的處理才能被皇帝批閱,因此和珅的權力極大,有偷天換日,斗轉星移的權力。

除此之外,和珅還曾兼任刑部尚書——管理大清刑法;吏部尚書——管理清朝大小官員;內閣學士——尚書房議事權;內務府總管——管理乾隆的金庫;理藩院尚書——管理蒙、藏、回等少數民族的事物;戶部尚書——管理大清朝的國庫以及各種稅務;九門提督——管理京畿的防務問題已經步軍衙門和豐臺大營。

試問,除乾隆皇帝、孝聖憲皇后這娘倆之外,放眼當時大清朝還能找出任何一個比和珅實際權力大的人嗎? 電視劇裡紀曉嵐根本沒資格與和珅叫板。

旗主王爺的沒落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統治時期,旗主王爺的權力、地位幾乎除皇帝之外無人可比。

比如清朝歷史中著名的旗主王爺多爾袞、多鐸、代善等等,這一時期的旗主王爺有軍權、政權、議事權甚至有左右大清朝政局的權力,但在順治皇帝執政時期,為了避免旗主王爺的權力過大,順治皇帝將八旗旗主的權力大幅度削弱,上三旗加下一旗由皇帝統管,每一位八旗旗主手中的兵力幾乎不超過“兩旗”。

康熙、雍正兩位雄主更是接連打壓滿八旗旗主手中的權力。滿八旗除了設立“旗主”之外,還另設立一位“副旗主”,而副旗主多為漢人。換言之“副旗主”便是皇帝安插在旗主王爺身邊的臥底。

到了乾隆朝,八旗旗主們早已經不復當年的雄風,沒有乾隆的懿旨,旗主王爺甚至不能隨意出京,只能老老實實的蹲在北京城。舉個例子,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弟弟弘晝,手中掌握著正白、鑲黃二旗,算的上是乾隆朝中最為受寵的親王,但弘晝的權力依然受到和珅的限制。

正白、鑲黃二旗的軍餉由戶部管理,戶部歸和珅管;正白、鑲黃二旗的人事安排由吏部管理,吏部歸和珅管;

最關鍵的是,和珅身兼八旗都統和各省駐防將軍二職,有權利插手正白、鑲黃二旗的各項事物。

試問旗主王爺如何壓制軍機大臣, 不同的朝代,其政治環境也有所不同,如果把軍機大臣和珅,放在皇太極執政時期,多爾袞和代善兩位旗主王爺能把和珅吊起來揍,但在乾隆執政時期,旗主王爺則無法起到壓制和珅的作用。

當然了《鐵齒銅牙紀曉嵐》中,代善的後人“金大煙袋”讓和珅下跪的一幕,這個其實到沒什麼。

金大煙袋是代善的後裔,代善在八旗入關時便是正紅旗的旗主,而和珅的祖上是正紅旗的兵丁。按照清朝的規矩來講,金大煙袋是和珅的老主子,清朝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便是旗下人見到老主子必須三跪九叩,哪怕老主子當街要飯,旗下人也要 行跪拜禮。所以和珅跪金大煙袋並不吃虧,但是並不代表金大煙袋的權力比和珅大。後面將和珅關到蘭州大牢守尿桶的情節,顯然有些過分了。

不過話說回來,電視劇編劇也沒有太誇張,他還是給出了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當時的和珅主要是沒有亮明身份,這才吃了個啞巴虧。如果當時和珅是以和中堂的身份出現,金大煙袋也沒法拿他怎樣。


白話歷史君


八旗旗主王爺的權力到底有多大?為什麼能夠對抗軍機大臣?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必須要了解這兩個職位到底是幹嘛的,江湖小曉生跟大家一起來看看。



第一,什麼是八旗旗主。

努爾哈赤原先還沒有一統遼東的時候,只有幾個小部落臣服於他。所以並沒有什麼八旗之說,可是薩爾滸大戰時期,努爾哈赤已經成為了遼東第一號人物,強大的葉赫家族也即將被他吞併,這個時候八旗的作用就很明顯了。部落太多,軍隊也比較容易分散,為了加強軍隊的建制,努爾哈赤發明了八旗制度。這種制度很明顯,就是為了方便他管理軍隊的。而軍隊不能輕易交給外人來管理,所以這八旗的旗主,基本都是努爾哈赤本人的子侄。到了皇太極時期,他建立了帝國,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他必須要收攏八旗旗主的權力,所以對八旗旗主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打壓。



多爾袞和順治皇帝時期,八旗旗主依舊擔當重要職責,不過已經做出了部分調整,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是皇帝親自做旗主,而下五旗則是親王統領。康熙年間,由於康熙皇帝本人的能力過於突出,所以皇權達到了歷史巔峰,八旗制度基本就名存實亡了,這些旗主王爺們也都放馬南山,根本就不帶兵打仗了。因為皇帝自己統領天下兵馬,他手底下有一套班子,根本不需要老祖宗傳下來的這種制度。不過八旗旗主王爺們手裡還是有一點兵馬的,只是保證自己安全用的,也算是給滿人留一條退路。



第二,什麼是軍機大臣。

如果在雍正之前,你看到這個詞,那麼一定是後人杜撰的。因為軍機大臣這個職位是雍正首創的。跟明朝所創立的內閣大臣一樣,軍機大臣也是分等級的,首席軍機大臣跟內閣首輔是相同的,只不過此刻的皇權要更加強大。當時西北戰亂,為了及時處理西北戰報,雍正不得不再故宮的一個小屋子裡設立了這個軍機處,一個領導班子長期在這裡工作,也就形成了這麼一個圈子。他們對軍政大事,有參政議政的權力,但是決定權,始終還是在皇帝手裡。看似非常榮耀,其實伴君如伴虎,而且沒有絕對的權力,是一個風險比較高的職業。如果沒有張廷玉這種老謀深算的大腦,是很難駕馭這種高危職業的。



第三,八旗旗主王爺和軍機大臣,誰的權力大?

說老實話,這兩種職業的權力在雍正年間都不算大。八旗旗主在努爾哈赤時期,屬於巔峰時期,每一位旗主手底下至少擁有上萬軍隊,旗主王爺是國家領導人之一,屬於核心集團成員。到了康熙時期,八旗旗主王爺簡直就是一個擺設,他們一直都在關外駐守,很少有機會會來紫禁城,而且他們手裡的軍隊不過幾千人,沒有什麼殺傷力。那個時候滿人已經奪取了天下,所以他們也過上了好日子,並不需要打打殺殺的了。雍正年間的旗主王爺基本跟康熙年間一樣,沒什麼實權。



軍機處的軍機大臣們,其實權力也是相對的。他們對皇帝有建議權,當然有時候也有表決權,可是他們沒有決定權。所有的權力都在皇帝一個人手裡,而且軍機處大臣的官銜時高時低,並不統一。皇帝信任誰,說不定第二天就把你拉進來一起討論,不信任你的時候,第二天你就可以不用來上班了。所以他們手裡並沒有實實在在的權力,跟旗主王爺相比,那還要差一些,畢竟沒有那些人自在。不過他們所掌管的是全國性的事務,對國家負有較大責任。旗主王爺只需要管理好自己本旗的事務就行了。



第四,旗主王爺對抗軍機大臣背後的原因。

其實光靠幾個旗主王爺,壓根就不可能對抗得了軍機大臣。在《雍正王朝》中,旗主王爺們入京以後,每個人帶了一千人馬,這都不夠九門提督收拾的,真正讓他們能夠雄起的,是他們順便接管了豐臺大營。這裡可是有好幾萬人馬,可以在關鍵時刻作為機動部隊。而且九門提督隆科多此刻也已經被八爺黨的人收買,有如此龐大的力量作為支撐。不要說對抗軍機大臣,連皇帝他們都敢懟。

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懟皇帝了,最後被皇帝絕殺了。他們不知道的是,皇權在那個年代確實是不容質疑的最高權力。因為皇帝支配整個國家的資源,不是八旗旗主王爺的眼界所能看到的。

總結:旗主王爺和軍機大臣,都是時代的產物,都是為皇權服務的。

旗主王爺和軍機大臣,說到底都是時代的產物。努爾哈赤為了方便自己領導軍隊,所以發明了旗主王爺,雍正皇帝為了鞏固皇權,所以發明了軍機大臣。

江湖小曉生認為,這兩種職業之間,其實沒有絕對的權力高低,要看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背後的人到底是誰。一切都是為了皇權服務,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是皇權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