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歐陽中石:作字無需童子功

【作字無需童子功】

現在有一些人對書法有一點點點畏懼,認為練書法都要有童子功,要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學書法真的需要童子功嗎?半路出家能不能學好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一個人從小就練習書法,那他太了不起了,他太幸福了,但是,畢竟這樣的人不多。其實,一個人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書法都不晚,什麼時候開始學都可以。

孔老夫子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

就拿我來說吧,我小時侯跟老師也學過,也練過,但真正被人承認還是我老了以後。很多人都因為小時候沒有學,都在後悔,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什麼時候開始學都不晚,什麼時候接觸書法都可以,半路出家能學好者大有人在。

歐陽中石:作字無需童子功

在這裡,我還想多說一句話,有人會說,有基礎更好呀。但是,我卻認為有基礎不一定是好事。你一定覺得我這句話沒道理,那讓我分析一下這其中的道理。比如說,我要蓋個二層樓,打好了基礎,而且基礎打得十分好。我現在改主意了,準備蓋到五層樓,014那麼原來的基礎怎麼辦?你是把這個基礎刨掉再重建呢,還是在這個基礎上再繼續累加基礎呢?這裡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如果是給二層樓打的基礎,要蓋到五層,它原來的地基不就淺了嗎?所以,原來的基礎必須得剷除,並重新蓋。由此可見,有沒有基礎不是問題,大家從現在開始學習都來得及。

上面說道:“作字無需童子功,半路出家也能有所成就。”那麼,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學好,還是有一些人天生就適合寫書法呢?

歐陽中石:作字無需童子功

我認為學習書法,肯定要靠一定的天斌,當然,這種天賦有高有低。不過,不要把天賦看得太重要,經過學習,我們也會彌補一些先天的不足。換言之,後天的學習態度更為重要。那麼,什麼樣的態度能夠有助於我們去練好書法呢?我覺得要抱著這樣一種誠實的態度,要用功、用心,不要自己欺騙自己。有人每天寫,覺得自已很用功了,但是依然寫不好。因為他沒有用心。用心比用功更重要。所以,我覺得要發揮後天能力,這點比依靠天賦更有意義。

我自己就是一個真實的例子,大家從我的經歷可以看出,我並不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人。我小學讀的是私塾,每天到了下午就是寫字,寫完了大字寫小字,寫完了小字再寫大字,你想不寫都不可以。所以沒有什麼感情因素在裡面,也談不上願意不願意、喜歡不喜歡的。應該說,我讀小學時對寫字並沒有表現出很大的興趣,但它是必修課,必須得學。而且,小時候的規矩就是學什麼都要學好。學寫字,字就要寫好;學珠算,算盤就要打好;只要是學校規一定的都要學好。我小時候寫的字就一般水平,算不上拔尖。

歐陽中石:作字無需童子功

歐陽中石:作字無需童子功

歐陽中石:作字無需童子功

我讀小學的時候正是抗戰時期,城裡不能居住,我們都躲到鄉下去。鄉下沒有學堂只有私塾,我就進了私塾。那時候整天就是讀《論語)、背《孟子》什麼的,先生從來不講解,就是讓我們背。後來長大了,我才發現多深的問題都在其中,多淺的問題也都在其中,真是受益匪淺!所以說那時是少無大志。後來我從鄉下回到城裡的洋學堂讀書,見什麼都喜歡,看什麼都新鮮,什麼都想學,絕對是見異思遷,等上了大學オ落實了專業。一上大學,老師就要我們建立專業思想,要學一行愛一行,可是到了我們畢業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要建立轉業思想,因為當時沒這麼多地方需要教邏輯的,所以我們必須轉業。我師從金嶽霖先生,學的是邏輯學,可我現在已經不教哲學了,我在教中國書法文化。所以說,這也算是不務正業了。

雖然我從小開始學習書法,但是讀小學、中學到大學期間我都不是班上寫得最好的人。我原來的小學同學,都認為我不是個會寫字的人。前段時間,我們幾個北京大學的同學見面,他們也說我的字當初不是最好的。我能夠後來居上,靠的就是不斷學習。很早以前,我跟武巖法師學過寫字,後來,我跟吳玉茹學習,才知道這裡邊學問很大。吳先生跟我講了很多關於字體、筆法的理論,所以我才開始動腦筋鑽研一些問題,很有收穫。不僅僅跟老師學,我在學生身上也學到了不少知識。和同學上課的時候,我也要認真考慮怎麼才能把字寫好。一句話,我學書法是半路出家,沒上過科班,但是,我唯一感到自豪的是我善於學習,我善於跟考師學習,跟學生學習,跟生活學習。我在北大學的是邏輯專業,我就用一些邏輯的辦法提高學習書法的效率。所謂是一法通,萬法通。

歐陽中石:作字無需童子功

歐陽中石:作字無需童子功

歐陽中石:作字無需童子功

歐陽中石:作字無需童子功

歐陽中石:作字無需童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