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曹魏的五位皇帝,為何只有曹丕和曹叡能壓制司馬懿家族?

淺色瀾海


曹丕即位時間220年,這一年曹丕33歲,司馬懿41歲。曹操新亡,曹魏的政權都還集中在曹氏手中,司馬懿畢竟是個外人,掌握的權利不可能太大,所以這時候力量還很弱小,像曹休,曹真這樣的老將還在,另有魏國五子良將的這座大山,這時候的司馬懿家族根本沒有實力來打擂臺,所以也談不上壓制,司馬家族只能是韜光養晦。

曹睿即位時間226年,這一年司馬懿47歲。曹睿在位期間雖然很多曹氏老將戰死,比如張郃。很多病死,比如曹真。再加上諸葛亮北伐戰爭,曹魏處於一個並不平穩的時期。由於需要去抵擋諸葛亮的北伐大軍,而這時能抵擋諸葛亮的唯有司馬懿,從而使司馬懿權利一步一步加大。

不過這時候的曹氏力量還是非常強大的,曹睿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政治家,特別善於玩弄平衡之道,他雖然給了司馬懿兵權,但也用曹爽在制衡著他,沒有讓一家獨大。

而曹睿臨終之時選擇了養子曹芳當繼承人,並且將他託付給了司馬懿,這無疑是把曹魏江山拱手送出,雖然不能把曹魏江山改姓司馬完全歸咎於曹睿,但這託孤誤人,也是重要原因。

曹芳即位時間239年,這一年司馬懿60歲,曹睿死前的託孤大臣是司馬懿和曹爽。而新帝即位,司馬懿就開啟了影帝級別的演技,對外裝出一副忠臣模樣,對於曹爽的步步緊逼,步步妥協退讓。讓曹爽這個草包以為天下無敵,之後就對司馬懿放鬆警惕,而且專橫霸道,欺壓曹芳孤兒寡母。

之後司馬懿抓住機會發動政變,其實在司馬懿請太后下詔發動政變的時候,太后其實是心甘情願的,只是在司馬懿殺死曹爽,誅殺曹爽全族後,撕下了偽裝的面具,這時候曹氏大權已經完全旁落,也沒有任何人有資格,有力量和他打擂臺了。很快把持朝政,做的比曹爽更徹底。

總結一下,司馬懿能夠奪權最大的優勢就是他比別人都能活。比他資格老的不是戰死就是老死,當最後一個還能和他打擂臺的曹爽被除掉後,已經沒有任何人能攔住他的步伐了。一個有資歷,有能力,有權利的大臣,這時候的皇帝憑什麼來阻攔他。





Phantom文先生


曹魏的五位皇帝,為啥只有曹丕、曹睿能壓制司馬懿家族?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情總是一步一步發展的,曹操死前,司馬懿是啥?建安二十三年(218),劉備親任總司令,率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部,猛攻漢中,這時的司馬懿剛由丞相府主簿(辦公室主任),升任軍司馬,品秩一千石,就是于禁最初的職位。曹操臨死安排後事,夏侯惇進入大門時,被董承、伏皇后等人的陰魂嚇昏,雖然司馬懿在場,但主要是曹洪等家族,就謀士看,賈詡、陳群等都在司馬懿之前,曹丕上臺後,以賈詡為太尉,華歆為司徒,王朗為司空。陳群、司馬懿都沒有進入三公九卿,因為資歷還太淺。



最敏感的軍權,曹丕沒有設置大將軍和驃騎將軍,最高軍職是車騎將軍,就是張飛那個最高軍職,這職位給了曹仁,次一級的衛將軍是曹洪。前、後、左、右將軍,分別是張遼、張郃、徐晃、朱靈。這朱靈要是許褚、典韋還在,估計是輪不到的。還有,就是那個襄樊之戰打臭的于禁,如果沒有投降關羽,應該是前將軍,不過,曹丕太厭惡于禁那時的表現了。 而且,這時曹氏、夏侯氏第二代,也已經迅速成長,優秀人才不少,比如,曹真此時任鎮西將軍,坐鎮關中;曹休任領軍將軍,不久晉升鎮南將軍。夏侯尚,時任中領軍,很快又升徵南將軍。另外,還有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懋等,都成了軍中翹楚。



試想,雖然司馬懿很受曹丕信任,但只是一個幹事的,軍政大權,全在人家曹氏宗族手裡,司馬懿能幹啥?連想都不敢想。



黃初七年(226)曹丕掛掉了,二十三歲的曹睿繼位。這時的司馬懿,身份有所不同,是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四位託孤大臣之一,但也是四位中最末一位。注意 :這時的曹睿,是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司馬懿所部最初只有五千人馬,到這年十二月,司馬懿指揮第一次作戰時,直接指揮的也就一萬多人,但司馬懿軍職成了驃騎大將軍,可以調動更多人馬。後來,明帝又加司馬懿“都督荊、豫二州諸軍事”。這時的司馬懿,與曹真、曹休實權接近,堪稱三巨頭之一,但從這時起,司馬懿也開始被攻擊、猜忌、受到懷疑。



魏明帝景初三年(239),曹芳繼位,小皇帝只有八歲,司馬懿第二次成為託孤重臣,這估計空前絕後,除司馬懿外,可能再找不到第二人。而這時候,曹仁、曹洪、夏侯兄弟,夏侯尚、曹真、曹休以及張遼、張郃、徐晃等,就是賈詡,也全都去世了,夏侯霸投了蜀國。一個八歲的小孩,託孤時還抱著司馬懿脖子撒嬌,可用的,能用的人都沒有了,魏明帝留給兒子的輔佐,是曹爽+司馬懿,可曹爽既不懂政治,也不懂軍事,資歷、能力都無法與司馬懿抗衡。看看曹爽都幹了些啥?



第一,心理失衡,軍事冒險。看到司馬懿帶兵,幹了些名堂,曹爽也心裡癢癢,召集狐朋狗友商議,鄧颺說,現在蜀國漢中是王平,這本來是咱魏將,沒啥名氣,跟以前趙雲、魏延等差的遠,如果出奇兵,收復漢中,甚至順勢滅蜀,不是不可能。到時您大將軍比他司馬懿,一點也不差。這麼一說,曹爽動了心。正始五年(244)正月,曹爽率八萬大軍伐蜀,走的駱穀道。



王平選定興勢山,作為主戰場,這裡據陽平關不遠。四月,魏軍到了山下,面對嚴陣以待的蜀軍,進一步都不可能。而魏軍後勤卻嚴重不足,而且,蜀大將軍費禕親率援兵,已經到達,蜀軍士氣大振,打得曹爽落荒而逃。曹爽率殘兵敗將“爭險苦戰,僅乃得過”,尤其是運輸隊,馱運物資的馬匹,“死失略盡”。



第二,膽大妄為,窮奢極欲。曹爽吃的、穿的、車馬都和皇帝一樣,家裡堆滿金銀財寶、珍奇古玩,曹爽還把先帝,就是曹睿當年的幾個女人👩,想方設法弄來,給自己當小妾。皇帝后宮總管名叫張當,這是個黃皓式人物,千方百計巴結曹爽,竟然把曹爽看上的一個叫石英的才人,以及十名後宮美女,偷偷送給了曹爽。



第三,縱容狐朋,放任狗黨。曹爽不僅僅自己胡作非為,還放任、縱容自己那些紈絝子弟,到處惹事生非,無所不為。比如何晏,把洛陽、野王兩地原屬於典農校尉管理的數百畝桑田,強行劃歸自己;只要自己看好的,不論是誰的,都往家裡搬運;還利用掌管組織工作,向各州各郡公開索取賄賂;曹爽還“作窟室,猗疏四周,數與晏等會其中,飲酒作樂”……。



第四,忠言逆耳,閉目塞聽。曹爽的倒行逆施,絕大多數人敢怒不敢言,但曹爽的弟弟曹曦,還算明白,看曹爽一味胡來,就勸說曹爽收斂,但曹爽根本不聽。在曹爽帶曹芳、兄弟,眾大臣一行,往高平陵時,曹曦、智囊桓範,都說不能兄弟幾人全去,應該留人在城裡,以防萬一,曹爽仍然自信地說“誰敢”? 不難看出,與其說是司馬懿發動政變,殺掉曹爽,不如說是曹爽自己葬送了自己,就連蔣濟、高柔、司馬懿弟弟司馬孚,這些衷心擁曹的人,當時都支持把曹爽拿下罷免(當然並不同意把曹爽幹掉)這樣的人誰能救贖?至於曹芳以後的曹髦、曹奐兩位,就不多說了,因為那已經大權旁落,自然無法鎮住人家了。(548)


流譽後


答:司馬懿也不是一步登天的,總是有發展過程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

此時的司馬懿羽翼豐滿,早就確定了在朝中的優勢地位,想扳倒他已經不可能了……曹爽的策略也不高明,沒有審時度勢,直接選擇最錯誤的方案,剝奪司馬權勢!導致高平陵之變。

“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矣,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這其實也怪不得曹叡,曹叡對司馬懿還是放心的信任,對司馬懿的制約應該由曹爽來完成,更不能操之過急,畢竟當時皇權還是穩固的,高平陵之變後,皇權進一步弱化了,這是司馬懿的高明之處。曹爽的問題!也是魏明帝曹叡的不慎………但都不是主要責任。

主要責任既不是曹叡,也不是曹爽!誰呢?我認為這個人就是陳群!他的《九品中正制》的貫徹,阻礙了優質人才的選拔,權臣過於集中強大,徹底毀掉了曹操創建的魏國江山。即使不是司馬懿,也是會產生張馬懿、李馬懿、王馬懿、趙馬懿的……


中行偃1


因為啊曹氏家族到了後期沒有有能耐的人了,根部壓不住司馬家族,再加上司馬家族的底蘊豐厚,影響力巨大,登高一呼就是一路諸侯。曹丕和曹叡他倆活著的時候,政局不是太穩,再加上曹操的班底還在,司馬懿起不來,畢竟跟隨曹操跟隨的太晚了,曹丕有乃父之風,非常厚黑,司馬懿不敢造次,但是到了曹叡這一代的時候曹氏宗親已經死了差不多了,快壓不住了但是司馬懿這個人非常的穩,覺得時機不對沒有反叛,但是諸葛亮的北上算是幫了司馬懿,因為當時的魏國有能力的人很少了,所以司馬懿當了大都督,然後一步一步掌權。

其實就算曹叡沒有把下一代皇帝交給司馬懿,司馬懿也會反,只不過讓司馬懿當託孤大臣不至於發生動盪罷了。

真正壓得住司馬懿的只有曹操和曹丕,曹叡算不上壓制。

歡迎大家點贊,關注。我是 緦念 感謝大家


媤念成癮


曹魏五位皇帝,曹丕和曹睿時期,因這兩位文帝與明帝,個人能力很強,聰慧過人,加上曹氏、夏厚家族擁有兵權,槍桿子裡出政權,是永恆的真理,之所以司馬家族不敢亂動,只有夾起尾巴做人,沒機會生反叛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