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223篇原創文章,全文共5801字,配圖30幅,閱讀需要15分鐘。

因為前年誤打誤撞在菲律賓的潛水體驗,接觸了一些沉沒在水下的歷史遺蹟,尤其是與太平洋戰爭相關的軍艦和兵器,正好把戰史和旅遊這兩樁愛好聯繫在一起。(關於我的潛水經歷,可到同名公眾號搜索“水下艦隊”)

也因為這段經歷的緣故,認識了國內幾位潛水的大拿,他們既懂潛水又懂戰史,考證嚴謹,文字細膩,圖片清晰視角獨特,讀來如身臨其境,栩栩動人。

廣告時間結束,下面先介紹一下背景知識。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1. 特魯克環礁位於加羅林群島,南鄰赤道,東面是馬紹爾群島,是太平洋上難得的軍事基地

靠近赤道的中南太平洋加羅林群島上有一處特魯克環礁,在地理大發現之前,這裡只有捉魚吃的土著人。進入近代社會後,因為港大水深,利於防守而被開發成為大型軍事基地。一戰前,佔據此地的是德國人,戰後,作為戰勝國的日本“順理成章”地繼承了這份遺產,並且迅速將其進行了軍事化。據說,1937年的美國美女飛行家阿梅利亞·埃爾哈特在進行環球飛行時,也是因為“誤入”特魯克環礁,而被日本人捉住,並最終滅口!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2. 美國美女飛行家阿梅利亞·埃爾哈特和她的飛機,1937年在飛越太平洋時失蹤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特魯克一度成為聯合艦隊最重要的前進駐地,連山本五十六和“大和”號戰列艦都長期停泊於此,一面遙控指揮發生在所羅門群島的激戰,一面警戒美軍可能來自東方的進攻。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3. 1943年停泊在特魯克環礁的大和、武藏號兩艘超級戰列艦

但在1943年日本海航逐漸喪失空中力量後,特魯克變得越來越不安全。1944年初,時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豐田輔武大將下令從特魯克撤走了聯合艦隊的主力艦,但還是留下了300多架飛機保衛此地。同時該地仍有數十艘運輸船或潛艇。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4. 特魯克環礁的衛星圖,可見周圍一圈的珊瑚礁和中間圍住的火山島

1944年2月17-18日,重建而成的TF58開始以強大的海空力量橫掃日軍,在短短的兩天空襲裡,特魯克原先的365架飛機被打到只剩下個位數字仍能飛行,同時還有多達47艘艦船被送入海底,堪稱日本人的“珍珠港”。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5. 日據時期的特魯克環礁,注意對比名稱不同和軍事基地

不過特魯克戰役跟珍珠港不同的是,日本人已經全面落後,這個戰果並不出人意料,反而是珍珠港的偶然性很大,現實中能夠奏效已屬運氣爆棚!

正是這次大空襲,給特魯克環礁裡製造了大量的潛水資源,這些沉船如同凝固的歷史一樣,始終推動著說你應該做什麼什麼!歷史上對特魯克的空襲打擊不是本文的重要,由於潛水圈喜歡稱其為“楚克”,因此下面的文字也改用“楚克”指代特魯克。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6. 日本人的模型封面圖:特魯克環礁裡的聯合艦隊

下面的文字原作者為“邁邁”,是潛水圈和二戰史的跨界高手,本文轉載已得到授權。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楚克諸多沉船中一艘“平平無奇”的“網紅船”——“桑港丸”。

在楚克眾多的沉船中,“桑港丸”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C位出道,被諸多遠道而來的潛水員一而再、再而三的翻了牌子,沉迷其中而流連忘返,甚至成為眾多介紹楚克沉船書籍的封面大咖,不可謂不成功。但是如果單看歷史和數據,卻很難解釋這艘船爆紅的原因,畢竟在很多方面,桑港丸不過是艘“平平無奇”的小字輩。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7. “桑港丸”早期照片,來源:shanecurrie.id.au

說大小,“桑港丸”只是條全長117米,噸位5,831的客貨混裝船,與楚克動輒上萬噸的其他沉船來說,不過是中等身材;說歷史,這艘1919年下水的急造貨輪,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在澳洲和美國運送礦石、穀物,到戰爭開始時已經是半退休的狀態。二戰中被日本陸軍、海軍輪番徵用,負責在日本本土和“南海”海域運送軍用物資。和楚克沉船中那些曾經在大洋上聲名煊赫的豪華遊輪(“愛國丸”)、或者有指揮官親自坐鎮加持的艦隊旗艦(“平安丸”),甚或更過分的以戰俘身份反抗到底的反抗軍(“伯耆丸”)相比,真是平凡的一逼。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8. 油畫中的“桑港丸”同型貨船,來源:wrecksite.eu

“桑港丸”活著的時候平凡,沉沒的過程也乏善可陳。作為3120船團的一員,“桑港丸”從橫須賀出發途徑塞班,經歷了美國潛艇的輪番襲擾後毫髮無傷地在1944年2月5號到達了楚克,伴隨著他不多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因為船上有大批物資需要卸載,“桑港丸”沒能和船團一路在12號離開楚克,也就註定了後來悲催的結局。

“冰雹”行動第一天時,未被重視的“桑港丸”僅受輕傷,但是在隨後的18日,“桑港丸”被騰出手來的美軍俯衝轟炸機連續命中6枚500磅航彈,在一片大火中,結束了普通的一生。和自己給自己加戲,一言不合就剖腹自盡的“伊百六九”,或者沉起來千人一同“玉碎”的“愛國丸”不知道差到哪裡去了。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9. 在冰雹行動中進行防空機動的“桑港丸”,來源:美國海軍

唯一讓人感點興趣的,大概就是“桑港丸”這個怪怪的名字了。其實“桑港”就是“舊金山”(San Francisco)的日文翻譯,但為何一艘日本貨船會用美國的城市名字來命名……中間還是有段故事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後期,德國U艇的無限制潛艇戰擊沉了大量的協約國貨船,為了保證運力,歐美大撒鈔票,在全世界範圍內訂購船舶。當時的日本川崎重工以一種英國輪船的設計為基礎,以犧牲性能和耐久性為前提,研發出一種低成本,易建造,高載重的船型——“第一大福丸”型貨物船。其中第三十艘建造的“來福丸”更是在1918年創造了30天完成建造的世界紀錄。時至今日川崎重工還將來福丸當年建造的圖片放在網站上作為企業歷史進行宣傳。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10. 船臺上建造過程中的“來福丸”,來源:川崎重工網站

多說一句,1925年“來福丸”在北大西洋風暴中沉沒,38人遇難,這次船難成為“百慕大三角”神秘傳說中的一個代表性案例。

“第一大福丸”型商船一共建造70餘艘,不過只有20餘艘被出口到美國和歐洲,剩下的則由川崎汽船和國際汽船兩家公司買下用於貨運(仔細研究下兩家公司和川崎重工的股權關係,就會發現嚴重的交叉持股和關聯交易問題,讓職業病的筆者不禁懷疑這是川崎重工為了消化存貨而採取的手段)。本文的主角“桑港丸”,就是這70多艘貨船中的第41艘。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11. 川崎造船廠發行的股票,來源:NUMISMACLUB.COM

這70幾艘船的船名相當有趣。其中涉及美國日本鋼鐵船舶互換協議的十幾艘船,被統一不走心的命名為“Eastern + XX”,如Eastern Queen,Eastern Sun,East Wind,還有實在讓人想不明白的“Eastern Planet”。

另外一些則用了傳統的日本船名,土掉渣的一水是“慶福丸”、“智福丸”、“壽福丸”,當然也少不了剛剛所說的“來福丸”。最後一些跑國際航線的貨船則被賦予了高大上,國際化的船名,如“波特蘭丸”、“華盛頓丸”、“紐約丸”、“巴西丸”。這樣看來,“桑港丸”這個名字也就不太奇怪了吧。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12. “桑港丸”在勞埃德船級社的登記信息(1944年), 來源:勞埃德船舶登記冊(1944-1945)

關於“第一大福丸”型貨船,還有一段黑歷史。二戰期間,多艘徵用的大福丸型貨船被用於在東南亞、臺灣、朝鮮及日本本土間運送戰俘和勞工,由於惡劣的運送環境和因此帶來的極高死亡率,這些貨船被稱為“地獄船”(hell ship)。

關於涉及“地獄船”問題的本型船隻名單,請看文章結尾的小貼士

漂著的時候“平平無奇”,沉了以後“桑港丸”可就了不得了,在楚克的介紹文章中,“桑港丸”出鏡率極高,也被眾多的潛友評為楚克的“必去”潛點,雖然深度較其他沉船要深一些(50-60米),但也阻礙不了大隊潛水員的熱情。甚至這艘船在當地還有個響亮而壕氣的綽號——“百萬美元”!如此一艘“平平無奇”的沉船,是怎麼成楚克的“網紅船”呢?

“桑港丸”吸引人的地方是他的“內在美”……作為一艘裝滿戰爭物資的貨船,沒有轟轟烈烈的爆炸,所以絕大多數的貨物保存完好,加之所在水域能見度較好,使得“桑港丸”成了一艘水下的遺蹟博物館。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13. “桑港丸”潛點示位置

“桑港丸”沉船於1969年被雅克·伊夫·庫斯托發現,但當時並未引起注意(說了“平平無奇”吧),而後1973年在一次對楚克港的聲吶探測中被重新定位。潛水員通過上層建築中發現的船鐘確定了她的身份。“桑港丸”平躺在海底,上層建築深度大概在42米,甲板的深度約在50米,沉船底部則在64米。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14. “桑港丸”潛點示意圖,來源:Rod Macdonald

對“桑港丸”的潛水探索一般都是從船舯部開始,原來用於建造上層建築的木板已經腐朽,基本只剩下建築的骨架和支撐樑柱。從其間下潛至原來的主甲板,可以看到些船員的遺蹟,巨大的羅盤、望遠鏡、熱水器、被炸開的保險箱等。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船員個人物品,如廚具、瓷器的碎片、啤酒瓶以及藥瓶等。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15. “桑港丸”殘留的上層建築,來源: reddit.com, Straight_at_em

由船橋向前的第二貨艙口旁邊,堆疊著3輛95式輕戰車(輕型坦克),可以說是“桑港丸”最為知名的看點了。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16. “桑港丸”甲板上堆疊的95式輕戰車,來源:Dr Shane Curri

95式輕戰車是二戰中日本設計建造的“最成功”的輕型坦克(雖然大概就相當於其他國家的裝甲車水平),由三菱重工設計建造,車自重為6.7噸,戰鬥全重7.4噸,乘員3人(車長、駕駛員、機槍手),車長4.3米,車寬2.07米,車高2.28米,算得上是“小巧玲瓏”(車長大概與一輛甲殼蟲相當)。下圖可以通過人的尺寸大概對這臺坦克大小有些瞭解,(別忘了坦克兵是日本人,所以請自動腦補再減一號)。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17. 1945年日本投降後拍攝的95式輕戰車照片,來源:wikipedia

95式輕戰車上的主要武器是1門94式37毫米坦克炮,輔助武器是2挺仿捷克造的97式7.7毫米重機槍,可自動連發射擊,乘員需抵肩射擊。其中的1挺為前機槍,另1挺為炮塔後機槍,共攜彈3,000發。前機槍由機槍手操縱,炮塔後機槍由車長操縱。

95式輕戰車早期在中國戰場上被作為步兵支援坦克廣泛使用,由於中國軍隊匱乏火炮及反坦克設備,取得了一些戰果,後期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美軍優勢的裝甲力量及奢侈的單兵反坦克裝備,脆皮薄甲的95式則只能淪為任人宰割的對象。

在1949年開國大典時,我軍的坦克方隊裡,除了“功臣號”等幾輛日本97式中戰車外,大多還是95式輕戰車。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18. 開國大典上駛過天安門廣場的95式輕戰車,來源:新華社

這3輛坦克分佈在船的兩舷,其中兩輛pia在一起的95式輕戰車疊在右舷甲板的角落裡,頗讓人有種在看動物世界的感覺,這個奇怪的造型應該是空襲時炸彈的爆炸、或者是沉沒時的碰撞所造成的。

在這兩輛坦克旁邊,還停有一輛平板卡車,右輪卡在第二貨倉的隔板上,其餘的車身架在艙口蓋梁的上方。卡車的金屬車身已經腐蝕得差不多了,不過仍然能辨認出一個奇怪的箱狀裝置固定在卡車的車架上,由於損壞嚴重,基本難以分辨用途。經由翻閱潛水員的一些記錄,我們可以看出這輛卡車是一輛當時很常見的1.5噸級的五十鈴產94式卡車,有潛水員猜想這可能是一部改裝的救火車。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19. “桑港丸”甲板上的九四式卡車,來源:marinethemes.com

第三輛坦克停在船的左舷,一隻履帶已經懸空在甲板外,越過船舷可以看到一輛柴油拖拉機側翻在海床上,應該是爆炸時被拋入海中,抑或是沉沒時的震動把它掀翻了。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20. “桑港丸”左舷甲板上的95式輕戰車,來源:spotmydive.com

繼續向前就到了船的第二貨艙,可以看到裡面滿滿的都是軍需品。貨艙被隔成上下數層,上層首先能夠看到的就是另外兩輛安裝了油罐的94式卡車,在兩輛卡車中間還停放著幾輛用於運送航彈和魚雷的重型拖車。在上層貨倉中是大量的油罐、油管、成箱的彈藥、成堆的航空炸彈、幾部飛機引擎和成套的飛機起落架。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21. “桑港丸”貨艙中的航空發動機,來源:singledivers.com,Jerrymxz

在中層貨艙中,還有大量的木質貨箱、有些破損的箱子中可以看到裝箱的瓷器和填充物,其他一些箱子裡裝滿了防空炮彈,中層貨艙可以鑽入,但空間非常狹小,非常容易揚起漂浮物,潛水時如果想深入有一定難度。底層貨艙目前則無法到達,能看到更多的貨箱、重型機械以及油罐。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22. “桑港丸”的一號貨艙掠影,來源:Dr Shane Currie

在一號和二號貨艙中間,是一根在水中挺立了70幾年的桅杆,上面還有未脫落的線纜。一號貨艙是桑港丸的精華所在,一排排半球形海灘水雷,數百箱配套的旋入式觸發雷管、一卷卷的電纜線圈被堆放在貨艙的四周,多年來,楚克當地的漁民從沉船中偷走了數百枚這種水雷,以收集其中的高爆炸藥用來炸魚,現在剩下的水雷已經十不存一。配套的觸發式雷管最初每盒24個,每排六個,每盒四排。時至今日許多箱子已經腐爛成了塵埃,原來裝著的雷管一堆堆的散落在貨艙中。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23. “桑港丸”貨艙中的沙灘水雷,來源:Mike Gerken

潛水員可以在前方的兩個艙蓋橫樑之間一直下降到一號貨艙底部。在這裡可以看到數百個和上層同款的水雷,根據不同口徑分裝的的炮彈箱。黃銅的炮彈外殼並沒有連接彈頭。在貨艙的底部,還存放著多種不同尺寸的航彈,從32公斤的小型炸彈,到800公斤的大傢伙,都能找到。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24. “桑港丸”貨艙中的航空炸彈,來源:singledivers.com,Jerrymxz

雖然聽起來有些怪,不過“桑港丸”可謂一步一景,從一號貨艙出來,船艏的7.5釐米艦炮就安放在前甲板的平臺上,大概深度為43米。炮口指向左舷,海洋生物的層層覆蓋,使得這門老舊的火炮充滿了神秘感和莫名的吸引力。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25. “桑港丸”的船艏炮,來源:Becky Kagan Schott

該船的上層建築本來就比較簡單,經過炸彈和大火的掃蕩後,也沒剩下太多。船的煙囪和進氣口都基本塌陷了,由於原來的甲板已經基本腐爛一空,潛水員可以從空洞中進入船艙,拜訪船員的宿舍和當時的廚房。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26. “桑港丸”的引擎艙入口,來源:Mike Gerken

船後側的三號貨艙估計在船隻遇襲時已經完成了一部分的貨物裝卸,貨艙的上層看上去空空蕩蕩,但是隨著進一步的深入,我們可以看到另外兩輛卡車存放在貨艙底部,在三號貨艙的中層甲板上堆疊這一層層的彈藥箱,裡面裝滿了13毫米和25毫米的炮彈殼,其他的一些箱子中則滿滿的裝著手榴彈。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27. “桑港丸”貨倉中依舊完好的卡車,來源:Pinterest.com

三號和四號貨艙中間的桅杆也依然站立。

四號貨艙又是充滿了驚喜,三分之二的貨艙裝滿了魚雷彈體,而配套魚雷彈頭則裝在木箱中堆放在貨艙的前部。在中層和下層甲板中,更多的半球形水雷,深水炸彈,大型炮彈箱和防空彈藥箱,燃料桶讓人過足眼癮。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28. “桑港丸”貨倉中堆積的貨物,來源:Felipe Barrio

看到如今沉船上裝載著的貨物,我們大概可以想到日軍準備在楚克打一場怎樣的防禦戰,成百上千的水雷將被佈置在預計登陸的海灘上,以打擊登陸艇和可能的兩棲坦克,炮彈將用以加強島上的物資儲備,防空彈藥用來抵消美軍的空軍優勢,輕型坦克將被作為移動或固定火力點以壓制灘頭陣地。航空炸彈及魚雷將被用於打擊登陸艦隊。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29. 真實的歷史,TF58空襲特魯克環礁中的日艦,成果顯著,從此該地基本被放棄

如果美軍沒有在冰雹行動中擊沉了眾多像“桑港丸”這樣的輸送船,那麼楚克作為日本在南太平洋防線的心臟、日本“絕對防衛圈”鏈條上的重要堡壘,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可能會成為比硫磺島更為難啃的骨頭。

小貼士:

曾經擔任過戰俘運輸的“大福丸”型“地獄船”包括:“伯剌西爾丸”(Brazil Maru), “西里伯斯丸”(せれべす丸,Celebes Maru),“英蘭丸”(England Maru), “仏蘭西丸”(France Maru),“豐福丸”(Hofuku Maru),“長門丸”(Nagato Maru),“太平洋丸”(Pacific Maru),“新嘉坡丸”(Singapore Maru),“泰晤士丸”(ていむす丸,Thames Maru),“東福丸”(Tofuku Maru),“宇步丸”(Ube Maru)和“華盛頓丸”(Washington Maru)。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圖30. 作者“邁邁”的水下自拍

小寧多年潛水buddy之一
技術潛水愛好者✅
自由潛水愛好者✅
沉船潛水愛好者✅
二戰軍事史愛好者✅
水下拍攝與被拍攝愛好者✅✅

“燃燒的島群”是一個專注於太平洋戰爭和中日戰爭回顧的軍史網,首創於2000年5月,2005年至今論壇在線,2017年轉戰公眾號和自媒體平臺。本站力求依據翔實準確,點評角度獨到,不吹不黑不噴,已完成作品包括珍珠港11篇、中途島7篇、巨獸之亡12篇、制勝神器3篇等,歡迎新老朋友們持續關注。

發現水下的歷史:從草根到網紅的日本海軍輸送船“桑港丸”

掃描上方二維碼可直接關注,歡迎分享擴散,讓更多同好參與進來!

“燃燒的島群戰友會”微信群已經建立,需要加群的朋友加先加群管理員minshengluhao,然後通過邀請入群,這裡有你的同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