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揭祕唐人臨死左手道德經,右手金剛經,作為人生歸宿和信仰的總結

《金剛經》對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極為深刻,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金剛經》與儒家的《論語》,道家的《道德經》並稱宗經寶典。


揭秘唐人臨死左手道德經,右手金剛經,作為人生歸宿和信仰的總結


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唐玄宗!這貨一手開創了開元盛世,將唐帝國推向了巔峰!就是太過好色,奪了兒子的媳婦,中國四大美女中的楊玉環,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暢想。

揭秘唐人臨死左手道德經,右手金剛經,作為人生歸宿和信仰的總結

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如此描寫。“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揭秘唐人臨死左手道德經,右手金剛經,作為人生歸宿和信仰的總結


這貨一系列的政策失誤,導致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唐朝從此一蹶不振。唐玄宗推行三教並重,要求三教推薦典籍,他親自注釋,頒行天下!儒教推《孝經》,道家推《道德經》,佛教推《金剛經》。可見這貨的文化修為,和心中的企望。這貨的野心太大,挑戰的課題太難!不過留下另一個習俗,唐人臨死左手一本《道德經》,右手一本《金剛經》,作為人生歸宿和信仰的總結。

揭秘唐人臨死左手道德經,右手金剛經,作為人生歸宿和信仰的總結


今天就說說《金剛經》那點事,最傳奇的一段故事,禪宗六祖慧能聽了一遍《金剛經》開悟了!這不失為,一種高明的推廣手段。傳說金剛最為剛硬,百鍊不消,用來比喻大智慧,斷除人的貪念惡習,破除妄念,到達彼岸,得以解脫,這本書禪意濃烈。

唐代高僧玄奘翻譯了600卷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九會金剛般若,被視為般若類的經典總綱。般若類理論是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關於大乘佛教的理論,在佛教內部依然是有爭議的,不過對普通人來說,那都不是事,中國文化傳統最牛的內涵,就是實用主義。

揭秘唐人臨死左手道德經,右手金剛經,作為人生歸宿和信仰的總結


《金剛經》最牛的版本,出自鳩摩羅什而非大唐玄奘。是他將佛經翻譯的流暢優雅!但是,並非我們現在看到的《金剛經》,原本沒有分章分品。到了梁武帝時代,昭明太子蕭統再一次優化了《金剛經》。這不是一個個案,歷代高手都對《金剛經》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優化,從梵語到古拙的中土文字翻譯,最後到行文流暢,很難想象原來的意思是什麼了。

《金剛經》出現在什麼時期?很難確認了,最可信的說法,在大乘佛教出現之前!是這本書的出現,奠定了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性空幻有”“破相掃執”的認知模式和思維方式,解決了佛教關於“知”的解讀。

在印度大乘佛教信徒反對部派佛教“實有”的理論而建立的。佛祖離世後,佛教僧團處於分裂的狀態,很多釋迦族的修行者,被打擊,不得不破戒反俗。原因很簡單,名利兩個字,誰都逃不離。

揭秘唐人臨死左手道德經,右手金剛經,作為人生歸宿和信仰的總結


佛法在印度不行了,唯一的出路是東傳,經由絲綢之路的河西走廊,《金剛經》來到了中土,不斷的在改版修正,不完成本土化,就沒法推廣,前前後後一共有六個譯本。不得不說,《金剛經》進入中土的時機非常好,魏晉玄學興起,貴族層普遍嗑藥,追求虛無縹緲的,超越世俗的快感。《金剛經》與玄學相通互證,歷經波折,和信徒的努力,從唐玄宗頒佈《御注金剛般若經》到明成祖編撰《金剛經集註》,《金剛經》得到了中土的上層社會普遍認可和推崇。

揭秘唐人臨死左手道德經,右手金剛經,作為人生歸宿和信仰的總結


社會底層人對《金剛經》的認知,是用來祈福避禍的!有些僧俗人士從來不讀《金剛經》,因為不認字!但並不能妨礙他們對《金剛經》的熱情。他們把《金剛經》變成了法寶,不斷地收集和編撰信徒奉持《金剛經》,而獲得的功德報應故事,並且編撰成書。證明《金剛經》具有延壽、治病、生子、登科、辟邪、脫難、如願等功能。敦煌莫高窟裡出土的佛教文獻,足以證明這一點。《金剛經》博大精深,對知行合一理論的探索中,獨有建樹!最有意思的是,可以滿足不同社會人群的應用需求。

在人類文化歷史上,有一個普遍的現象,智者創造了經典,就是為了破除荒誕的陋習,可是經典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的被扭曲,每一個人都想把自己的認知加進去,最後,就成了一個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