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李叔同書法:字裡行間褪盡人間煙火

李叔同書法:字裡行間褪盡人間煙火

李叔同俗書 1918年8月之前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臨魏靈藏造像(早年)

這就是李叔同臨的《魏靈藏造像》

可以對比一下: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再來看一張《張猛龍碑》: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臨張猛龍碑(早年)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這也是李叔同早年寫的,比一比,還是很像!

李叔同出家以前臨摹過的,可不止有這麼點,《石鼓文》《嶧山刻石》《天發神讖碑》一系列的魏碑造像,唐宋名書家的各種墨跡,可以說樣樣都有,學什麼像什麼!

一度在上海的《太平洋報·畫報》霸屏,畫報,成了李叔同的個人書法連載。

可以說是融會了古今,兼用了方圓。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衛生金鏡四條屏(約1897)

篆書,學鄧石如,筆力健勁,氣勢沉著。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隸書四條屏(臨楊峴,1899)

隸書,學楊峴,方圓兼用,方筆稜峭,圓筆輕細。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復歸於嬰兒(1900年前後)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春鴻明月八言聯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一剪梅詞半首

大字楷書,線條粗重方硬,結體茂密開張,北碑之風躍然紙上。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薑母強太夫人墓誌銘(1918)

這是“俗書”時代的“絕筆”,明顯受到了鍾繇、二王的影響。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致徐耀廷札(1896)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節錄王次回問答詞卷(1899)

行書,學的是蘇軾黃庭堅,蘇的寬扁結體,黃的開張用筆,也是學了個十足十。

弘一法師 · 僧書 “弘一體” 1918年後

李叔同出家後,就變成了弘一法師,一個虔誠的律宗苦行僧!

他的書法,也開始一步步磨掉了鋒芒,洗淨了鉛華。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一法萬緣五言聯(1919)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即今若覓七言聯(1921)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佛號與蓮池大師偈語(1922)

這五年多(1918年秋—1923年),弘一還沒有走出“俗書”路子,北碑還是他書法的核心,《張猛龍碑》碑陰書法,帖學中的圓筆的運用,讓北碑方筆的剛猛,慢慢減輕。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佛號與慈照宗主法語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元妙葉禪師《十大礙行》(1927)

這四年(1924—1927),弘一在印光的啟發下,借鑑魏晉小楷,北碑風氣終於被徹底打破,楷書新風格開始悄然形成:平靜、沉穩而恬淡。

不過,這只是正經創作的時候,寫給朋友的信札可不是。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致某居士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致劉質平

筆飛墨舞,輕鬆自如,在佛門斂去的藝術家氣質,表露無疑。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具足大悲心(1929)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佛號(1930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一即文隨七言聯(1931)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廣大清淨七言聯(1932)

這一個五年(1928—1932),變法,探索,終於早期的“弘一體”成形了。面目雖已清晰,卻還左右搖擺:有時剛性猶在,有時一味恬靜。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如來普賢八言聯(1933)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佛號(1934)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詠淨峰寺》詩(1935)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華嚴宗大法師名號(1936)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極樂世界阿彌陀佛(1937)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唸佛救國六言聯(1938)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一心平等五言聯(1939)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閩南佛法四言聯(1940)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靈峰(蕅益)大師警訓(1941)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常獲恆塗五言聯(1942)

這十年(1933—1942),弘一書法成熟了,煙火氣一步步褪去,慢慢寫出了佛系的自我。書法風格極其統一,即使有,也只是豐腴到疏瘦的漸變。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遺囑(1942)

李叔同书法:字里行间褪尽人间烟火

悲欣交集——絕筆(19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