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四川最出名的特產有哪些?

何一聲笑


四川有名的美食特產很多,作為一個外地的吃客,感到有如下美食特有名:

川菜:川菜即四川菜餚,是中國特色傳統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中華料理集大成者。

川菜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一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享譽中外。四川省會成都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榮譽稱號。

近現代川菜興起於明朝和民國兩個時間段,並在新中國成立後得到創新發展。川菜以家常菜為主,高端菜為輔,取材多為日常百味,也不乏山珍海鮮。其特點在於紅味講究麻、辣、香,白味鹹鮮中仍帶點微辣。代表菜品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水煮魚、水煮肉片、夫妻肺片、辣子雞丁、麻婆豆腐、回鍋肉、東坡肘子和東坡肉等,其他經典菜品有:棒棒雞、泡椒鳳爪、燈影牛肉、廖排骨、口水雞、酸辣土豆絲、香辣蝦、尖椒炒牛肉、四川火鍋、麻辣香水魚、板栗燒雞、酸辣海蜇頭、辣子雞、香辣小龍蝦、椒麻浸鱸魚、麻辣鱔魚、麻辣牛柳等。

張飛牛肉:張飛牛肉產於四川省閬中市,是具有濃厚的四川風味的特產。張飛牛肉表面為棕紅色,切開後肉質紋絲緊密,不幹、不燥、不軟、不硬,食之鹹淡適口,宴席配餐,伴酒佐餐均宜。

張飛牛肉在清代乾隆年間就遠近馳名,已有二百年曆史。民國時期在成都“勸業會”上曾被評為“上等食品”,自此聲譽更佳。亦曾在40年代獲得成都工業協會優質產品銀獎,名揚川內外。因其外觀特徵為“表面墨黑內心紅亮”恰好和猛將張飛的形象相似,故稱“張飛牛肉”。剖其橫格,輕撕切面,如銀絲松針相聯,細細咀嚼,其味無窮。1998年獲中商部優質產品獎,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銅獎。

郫縣豆瓣:郫縣豆瓣,成都市郫都區(舊稱郫縣)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是中國頂尖調味料之一。它在選材與工藝上獨樹一幟,與眾不同。香味醇厚卻未加一點香料,色澤油潤卻未加任何油脂,全靠精細的加工技術和原料的優良而達到色、香、味俱佳的標準,具有辣味重、鮮紅油潤、辣椒塊大、回味香甜的特點,是川味食譜中常用的調味佳品,有“川菜之魂”之稱。其製作技藝列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劍門關豆腐:劍門關豆腐,也稱“劍門豆腐”,指的是四川省劍閣縣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劍門關生產的豆腐。劍門關鎮的豆腐以劍門山區礫岩油沙石土出產的黃豆為原料,使用來自劍門七十一峰的“劍泉”水,經浸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脫水等工序製成。劍門豆腐顏色雪白,細嫩鮮美,口感不澀,且有淡淡清香,並韌性極強。採用炒、炸、熘、燒、燉、蒸、氽、涼拌等烹調方法,可製作出200多個品種的菜餚。列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漢源花椒:漢源花椒歷史悠久,唐代列為貢品,故名“貢椒”。以其色澤丹紅,粒大油重,芳香濃郁、醇麻爽口,暢銷省內外,用鮮椒煉製的“黎紅牌”花椒油,84年榮獲省優質產品稱號,深受消費者歡迎。

漢源花椒經過上百代清溪地區椒農的選種繁育,氣更清、味更重、香更濃、麻上勁。2001年漢源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花椒之鄉”。2004年,巴蜀一絕的漢源花椒正式列入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2008年漢源花椒名列四川省“十佳地理標誌農產品”榜首,是雅安市唯一上榜的產品。

通江銀耳:通江銀耳,食用菌品種,中國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主產於四川省通江縣得名。通江是銀耳的發源地,“中國銀耳之鄉,通江銀耳以其獨到的質厚、肉嫩、易燉化和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及藥用價值而享譽海內外。

茂縣花椒:茂縣花椒栽培歷史悠久,質地優良,國內馳名。主栽“大紅袍”花椒是“西路花椒”代表品種,其果實以油重粒大、色澤紅亮、芳香濃郁、醇麻可口的獨特風味,在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茂縣花椒系川西北高原羌寨無公害自然綠色特產,是茂縣農業主要經濟收入。2010年12月31日,經國家質檢總局審定,決定對“茂縣花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二荊條辣椒:二荊條辣椒特點為:一是它煎油色澤紅亮,紅油能自動向盤邊濺射上爬,口感辣度適中,味香。二是椒角細長,椒尖有“J”形彎鉤,椒果外形美觀、晶 瑩碧綠。三是辣椒果皮和胎座中含有辣椒素,是辣味的來源,辣椒素含量的多少因品種而不同,一般含量約17%—27%。二荊條辣椒高達27%以上,每100 克鮮椒中含胡蘿蔔素1.56毫克和抗壞血酸105毫克,較一般蔬菜含量高。長勢強,分枝多,果實長條錐形,微彎,40%以上尖端有溝,成熟系深紅色,光澤好,單果重5-8 克,較耐熱,香辣可口,辣味適度,油分重。含豐富的維生素 c、蛋白質、胡蘿蔔素、脂肪油、紅色素、辣椒鹼,揮發油、鈣、磷、鐵、抗血酸等人體必須的營養元素和物質。

蒙頂茶:蒙頂茶是中國傳統綠茶,產於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產地全年平均氣溫14.5℃,年降水量2000~2200mm,常細雨濛濛、煙霞滿山。這種生態環境,能減弱太陽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有利於茶葉中合氮物質的形成。其外湯色碧清微黃,清澈明亮,滋味鮮爽,濃郁回甜。

相傳西漢時,甘露普惠妙濟大師吳理真,“攜靈茗之種,植於五峰之中”。吳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樹。茶樹“高不盈尺,不生不滅,迥異尋常”,久飲該茶,有益脾胃,能延年益壽,故有“仙茶”之譽。

青城山老臘肉:青城山老臘肉是四川成都都江堰市青城山名菜,以肉源綠色、製作工藝傳承歷史悠久、肉味鮮美、可長時間存放等特點深受中外遊客青睞。青城山老臘肉外觀呈黑黃色,層次分明、肉皮金黃,具有光澤,瘦肉外觀呈黑紅色,切開呈玫瑰色。香味濃郁,入口清香,回味悠長。食用方法多樣且方便,可蒸、可炒、可燉湯。

瀘州桂圓:瀘州桂圓 ,又名龍眼。主要產自中國四川瀘州。主要品種有大烏圓、廣眼、石硤三種引。瀘州桂圓以肉厚鮮嫩、色澤晶瑩、果汁香甜、風味雋美,富含糖份和多種維生素而享有盛譽。屬於常綠喬木,能夠加工成桂圓肉。

瀘州桂圓,有著輝煌的歷史。據史書記載,瀘州桂圓栽培史不下2000年,可上溯到漢代。西晉文學家左思《蜀都賦》所言"旁 挺龍目(即龍眼),側生荔枝,布綠葉之萋萋,紹朱實之離離。"即言及瀘州桂圓。而張壩桂圓林,至少可追溯至清代"湖廣填四川"時,已有兩百年左右的歷史。

內江蜜餞:內江蜜餞,又名“煮貨”,四川省內江特產,有40餘個品種,60多個花色。成品形態多樣,味道各異,保糖保汁,滋潤化渣,香甜可口,入口生津。紅桔、金錢桔蜜餞,形圓體扁,邊成菊瓣,色似琥珀,味含桔香。什錦蜜餞,集桔餅、櫻桃、天冬、棗子等多種蜜餞於一盒。清咸豐乙卯年(1855年),名師鍾銓源於內江城內開設“銓源號”蜜餞鋪,名揚於外。

內江蜜餞它素以“色澤透明,飽糖飽水,滋潤化渣,味美香甜”的獨特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內江蜜餞早在唐代,就被列為皇家貢果,至今久負盛名,經久不衰!產品形態多樣,味道各異,保糖保汁、滋潤化渣,香甜可口,入口生津。

南溪豆腐乾:南溪豆腐乾是四川南溪縣傳統名吃,始於清光緒年間。將優質大豆水磨提取豆漿後煮漿、過濾、點漿、蹲腦、破腦、上榨、加壓成型、白胚冷卻、白胚造型、過鹼、清洗、烘烤、殺菌。根據不同風味,添加醬油、八角、山奈、胡椒、丁香、茴香、桂皮、香果、紅寇、白寇等三十餘種配料滷製後排酸;烘烤、冷卻後拌料調味;真空包裝、高溫、高壓殺菌、化驗。外包裝後成品出廠。其質地密實、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鹹淡適口、易於消化、老少皆宜。主要有五香味、麻辣味、雞汁味等。

蒲江米花糖:蒲江米花糖是川西平原廣大群眾所喜愛的一種食品,為四川特色小吃,是蜀鄉老字號之一。蒲江曾以產米花糖出名,蒲江米花糖相傳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在清代已有製作。《蒲江縣誌》記載:建國前,各糖果糕點作坊在生產米花糖時,為競相博名各有創新。其中尤以城關的“聚香村”、“榮吉祥”、“永和號”和壽安鎮的“同鑫號”產品為佳。民國10年(1921)年,蒲江米花糖即已馳名。

蒲江米花糖又名豬油米花,舊時俗稱谷花,是民間在春節期間祭祀祖先的供品和走親訪友的年貨禮品。谷花是用糯米經發酵、砂炒等膨化過程做成的熟食品。

渠縣黃花:黃花,又名金針菜,是觀賞、食用和醫用為一身的著名三棲花卉。據說人們遇到多大的愁只要吃了黃花,就會煙消雲散詳細介紹歷代文人墨客和醫學家都為黃花下了讚美的詩句。如蘇軾對黃花之容形寫照:“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明代醫學家李明珍在《本草綱目》中對黃花的功效作了高度的評價,謂其具有安神、醒腦、增智、寬胸、美顏、養血、解毒、清熱、除寒、通乳之功效。民間常把黃花與木耳、猴頭菌齊頭並列為席上珍品。渠縣黃花曾在曼谷舉辦的“93中國優質農產品及科技成果設備展”上榮獲金獎其特產七蕊黃花為全國黃花上品。2003年渠縣黃花被省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和標準化安全農作物產量居四川省之首,屬國家出口免檢產品,2007年渠縣被命名為“中國黃花之鄉”。

青川黑木耳:青川黑木耳——青川縣特產,木耳又稱黑木耳,雲耳,木蛾,黑菜,榆耳。青川黑木耳由於其具有:滋潤強壯,清肺益氣,補血活血,鎮靜止痛等功效,黑木耳有潤肺和清滌胃腸的作用,它也是紡織工人和礦山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被國家定為“黑木耳質標”。


競舟江上


四川的特產:

1、宜賓五糧液;

2、成都特產閬中張飛牛肉;

3、成都特產蒲江米花糖;

4、成都特產蜀繡;

5、成都特產蜀箋;

還有一些,燻臘腸、醃老臘肉、臘排骨,重慶火鍋底料等。



Mister小新


說到四川特產,估計很多胖友和壹周君一樣最先想到的是臘肉臘腸和火鍋底料。

提到臘肉,人們不約而同地便想到了四川,這足以見得四川臘肉的典型性。四川臘肉是一個很龐大的家族,四川境內不同地區城市有不同的風格,其中著名的有北川臘肉、青城山老臘肉、青川臘肉。


壹周君身邊去成都遊玩的朋友,大都會帶火鍋底料返程。不過壹周君更想打包回家的,是郫縣豆瓣。這個調味品界的神器,絕對是你在廚房中施展才華的利器。郫縣豆瓣是四川的三大名瓣,依據名氣來論資排輩,郫縣豆瓣絕對登頂。

前有臘肉,後有張飛牛肉。張飛牛肉,棕紅色的肉質是它最明顯的特徵,其是閬中市的特產,早在乾隆年間就已經聞名,關於它的起源甚至想過去延伸到了三國時代。說到這裡胖友們一定心裡有個問題,那就是它和張飛的關係。張飛牛肉的名字,是後人起的,只是坊間流傳的關於牛肉與張飛的故事有不少。



自貢冷吃兔,顯然是自貢的特產,但讓其代表四川特產也夠分量。自貢冷吃兔距今的歷史也有百餘年,在自貢、富順、榮縣一帶都是最傳統的民間美食。自貢地區產兔,兔肉品質好,外加上其他地區的專長香料、辣椒等,比如茂文花椒,高溫油炒過後香極了,即使兔兔再可愛,你也抵擋不住它的美味。


中國四大板鴨之一的建昌板鴨,產於四川省德昌縣。生態放養填肥後的建昌鴨是建昌板鴨的原材料,這就給了這款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高起點,再經過傳統工藝醃製、風乾,是理想的伴手禮。


武漢壹周


推薦一:三大炮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區傳統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於在拋扔糯米糰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出“當、當、當”的響聲,分為“鐵炮”,“火炮”,“槍炮”,故名總稱“三大炮”。

來成都旅行,常規景點快窄巷子、錦裡、洛帶古鎮都很容易見到三大炮。坦率來說,本地人現在消費這個的不算多(我們一般都買價格更實在的餈粑吃),不過這也算一個有趣的四川小吃。玩的過程比較有趣,來成都旅行還是值得一試的。

三大炮香甜可口、甜而不膩、容易化渣,也適合搭配茶類作為茶點食用。喜歡甜口和餈粑鬆軟化渣口感的小夥伴不容錯過。

推薦二:麻辣兔頭

麻辣兔頭是四川成都特色名小吃之一,鮮香味美,口感極佳。製作原料主要有速凍鮮兔頭、幹辣椒、姜塊、精煉油等。

兔兔那麼可愛,加多點辣椒更加好吃。成都人喜吃兔頭,其中以雙流老媽兔頭特別出名。餐館、夜市、小攤、滷菜店都隨處可以看到這道美食,可見兔頭的巨大魅力。常見的有麻辣味和五香味兩種,不過要想感受最成都味道的兔頭還是推薦試試麻辣味吧。兔頭沒啥肉,主要也是吃個味道,但是這個過程卻十分的享受。不少店家都準備打包服務,甚至可以抽真空,外地吃貨有口福咯。另外啃兔腦殼在四川部分地區有特殊的意思,外地的小夥伴不妨猜一猜?

推薦三:糖油果子

糖油果子舊時在成都花會上最盛,因許多人都拿著用竹籤串著的糖油果子邊吃邊走,賞花看燈,於是便形成了花會上的又一飲食景觀。糖油果子味甜皮脆,酥香內軟而不膩是其特色及風味。

街邊小檔比較容易看到糖油果子,一般也就只賣這一種產品。看糖油果子炸制過程是個不錯的享受。

選擇哪一家購買糖油果子差別不算特別大,但是趁熱吃口感絕對一流。又甜又香又酥又脆的口感簡直讓人慾罷不能。雖說這是炸貨,但是沒有很多油炸食品的油膩感,反正我一次來上三串也不會膩。

推薦四:冰粉

冰粉是起源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的一道著名小吃,近年在多地流行,是著名的夏季小吃。冰涼香甜,嫩滑爽口,生津解暑,清涼降火。

火鍋的盛行也將這道地道的四川小吃傳到了外地,夏日消暑或者搭配火鍋都是絕配。我一河北的外地朋友,每次來成都去吃火鍋都要點三碗冰粉。冰粉做法雖然簡單,但是要做的好還是挺難的。首先就是要控制冰粉的軟硬程度,太軟不成形,太硬嚼不動。其次配料的搭配也很講究,傳統的基本只加紅糖水調味,後來有店家加入葡萄乾、花生、山楂片、芝麻等配料,現在越來越複雜,醪糟、小湯圓、桂花、西瓜等各類配料。

我自己還是特別推崇這類只有紅糖作為配料的冰粉,簡單純粹。沒有其他香料的影響更加能還原冰粉本身的味道,簡直是夏日消暑的最佳搭配。

推薦五:涼麵

涼麵又稱冷麵,也稱“過水麵”,源於唐朝 ,是指涼吃的麵條,主要食材有面條、蔬菜,配料有辣椒油、鹽、味精等,但各地的涼麵做法不同,因此做法和食材也有所不同,特別適合夏天食用。

涼麵算是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的一道小吃,當然四川也有。四川的涼麵當然是麻辣為為主,不少店家也會添加味精、白糖進行提味,最後加入適量香蔥。涼麵本身的要求不高,重要的是能調配出味道出眾的那一勺油辣子。所有的四川涼麵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上圖這類雞絲涼麵,雞肉的加入增加了涼麵豐腴的感官體驗。

當然,也有普通的涼麵,味道也很不錯。夏天不想吃飯,來一份涼麵簡直絕配。喜歡吃酸的朋友適當加上一點保寧醋,這搭配覺得讓你舒坦。

推薦六:涼粉

涼粉是一種食物,主要原材料是涼粉草、大米、紅薯和豌豆,以醬油、醋、辣椒油而食,清涼爽滑,為夏季風味食品。使用方式多樣,四川主要以涼拌為主,夏日佐餐配酒的妙品。

四川人很鍾愛吃涼粉,特別是炎熱的夏季,佐酒配餐都是絕妙的搭配。川內涼粉品類較多,主要原料有紅薯和豌豆兩大不同類型。張老二涼粉、川北涼粉、傷心涼粉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上圖就是著名的傷心涼粉,吃了就知道為啥叫這名字咯。

和涼麵類似,考驗一家店的涼粉好不好吃,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勺紅油。川菜的涼拌菜中,大部分的手藝都靠的是這一勺紅油。能接受麻辣口味的化,涼粉必然是你的心頭好。

川內小範圍也流行這類豌豆粉做的涼粉,成都不算常見,川東部分地區比較流行。由於採用了一種特殊的璇子進行分割,涼粉比較細長同時能更大面積的接觸紅油。這類涼粉特別入味,搭配鍋盔吃的化更是一絕。

推薦七:擔擔麵

擔擔麵是成都傳統麵食小吃,源於挑夫們在街頭挑著擔擔賣面而得名。擔擔麵是將麵粉擀製成麵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肉末而成。麵條細薄,肉香四溢,鹹鮮微辣,十分入味。

基本上所有的川菜館都會有這道小吃,做法上可能略有不同。但是不重要,好吃就行。辣油的香氣和肉臊的香氣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吃就停不了口。

擔擔麵的調料比較重口,典型的重油重料風格。吃擔擔麵的經驗就是一定要拌勻,吃的時候麵條和肉臊要搭配著吃,肉臊和辣椒油的豐腴感可以很好的融入麵條,吃完後不剩調料是最理想的狀態。

推薦八:缽缽雞

缽缽雞是一種四川傳統名小吃,屬於川菜系。從清代流傳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以陶器缽盛放配以麻辣為主的佐料,加上多種調料的去骨雞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鮮香,甜鹹適中的特色。

缽缽雞也是一道頗有名氣的四川食物,可以作為小吃和其他食物完美配搭,也可以作為主食食用。常見的有麻辣味和藤椒味兩種。

一般比較常見的都是這種穿好的缽缽雞,自行拿取後配合蘸碟食用。也有不少缽缽雞店是自己選擇好後給你去掉籤子,現場給你配料。深度吃貨往往會選擇一些重口味的吃法,比如缽缽雞配幹辣椒蘸碟。

推薦九:抄手

抄手是四川對餛飩的稱呼,是一道四川街頭隨處可見的小吃。以麵皮包肉餡,煮熟後加清湯、紅油和其它調料即可食用。此種小吃柔嫩鮮美,湯汁微辣濃香。

四川人將餛飩叫做抄手,常見的主要有清湯抄手(帶湯白味)、紅湯抄手(帶湯麻辣味)、紅油抄手(不帶湯麻辣味)。清湯的主要是品嚐菌湯帶出來的鮮味,但是在無辣不歡的四川,辣味的紅湯抄手和紅油抄手更受歡迎。

名氣很大的龍抄手不推薦,本地人基本不怎麼光顧。反而是一些街頭小店的味道更能彰顯抄手街頭小吃的真正本色。

推薦十:蛋烘糕

蛋烘糕,四川成都著名的傳統小吃,始於清代。清道光廿三年,成都文廟街石室書院旁一位姓師的老漢從小孩辦“姑姑筵”中得到啟發,遂用雞蛋、發酵過的麵粉加適量紅糖調勻,在平鍋上烘煎而成。

來成都後我就迷上了蛋烘糕,然後就不能自拔。平底鍋的烘煎釋放出了雞蛋+麵粉的香味,同時正反兩面體現出脆香和鬆軟兩種口感。我是比較喜歡煎得稍微有點過的感覺,能更好的激發出蛋烘糕的脆香。

麵粉裡面加入的糖類物質奠定了蛋烘糕的甜味,然而厲害之處就是蛋烘糕夾的內容是千變萬化的,你可以搭配甜口的,也可以搭配鹹口的。我最喜歡的幾種搭配包括肉鬆、草莓果醬、土豆絲和酸豇豆。這種吃法很上癮,光是不同的組合搭配都能讓你在蛋烘糕攤面前考慮良久。

推薦十一:酥肉

酥肉是一道特色傳統名菜,香酥爽口、肥而不膩,在中國各地較為常見。川渝地區盛行搭配火鍋食用。

川渝地區火鍋店必備的一道小吃,可直接食用也可放入火鍋中煮食。兩種吃法兩種不同體驗,多數人更偏好直接食用,體現酥肉的香酥感覺。川渝地區一般會搭配辣椒麵食用,喜歡清淡口的化可以不加辣椒麵。

推薦十二:紅油餃子

餃子是中國傳統食物。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餃子是算很出名的北方食物,但是四川人照樣玩出了不一樣的精彩。

北方的餃子是真的不錯,我自己也特別喜歡。但是四川也有不錯的餃子,比如紅油餃子。著名的如鍾水餃就是這類,紅油餃子鮮甜香辣一應俱全。這種餃子和北方餃子差異較大,最大的特點就是入口會有比較明顯的甜味,同時餃子中只有豬肉未添加蔬菜。

推薦十三:甜水麵

甜水麵是成都很有名的特色小吃。麵條較粗入口有嚼勁,入口又甜又辣,十分特別。

地道的成都小吃不算多,但是甜水麵絕對佔有重要一席。這是一道兩級分化特別嚴重的四川小吃,喜歡的特別喜歡,討厭的特別討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與很奇特的甜辣味,沒錯,就是又甜又辣。同時甜水麵也是川渝地區少有帶明顯嚼勁的麵條種類。

推薦十四:涼糕

涼糕是四川宜賓的一款傳統特色小吃。其味美香甜沙軟,食之清爽可口,還有解毒排膿、利水消腫、清熱去溼、健脾止瀉的功效。主要原料為大米、井水、紅糖。

又是一款消夏必備的小吃,以宜賓葡萄井涼糕最為出名。特點綿扎細嫩、入口清爽、回味香甜。前段時間地震對葡萄井有所影響,不少吃貨也對涼糕特別關注。涼糕的食材和做法談不上精緻,但是吃上一次後基本你就會喜歡上。

推薦十五:豆花

豆腐腦一道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常與豆腐花、豆花混用,依據各地口味不同,北方多愛鹹食,而南方則偏愛甜味。川渝地區豆花種類繁多,都叫豆花但是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豆花在川渝地區種類繁多,不同地區的可能都叫豆花,但是東西不太一樣。上面展示的是蘸碟的豆花,豆花可以接近豆腐腦比較嫩,也可以接近豆腐形態比較老。主要味道是靠蘸碟提味,富順蘸碟豆花名氣較大。

此外比較常見的還有這種類似豆腐腦的豆花產品,可以自己添加牛肉、饊子等配料。成都名小吃小譚豆花就是這個類型。

四川也算南方,豆花的字典裡面肯定也會有甜口的存在。不過在成都除了甜品店外,能吃到甜口的豆花店子不多。

此外大名鼎鼎的瀘州酸菜豆花又是另外一種東西了,基本上可以理解成豆腐湯鍋。一大鍋清湯食材,搭配較老的豆花,然後蘸碟食用。覺得火鍋太重口,或者冬天想暖暖身子的話吃這個是個不錯的選擇。

推薦十六:鍋盔

鍋盔又叫鍋魁、幹饃,是陝西省關中地區以及甘肅省武威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地方傳統風味麵食小吃。川渝地區改良後也較為流行,不過和北方的鍋盔差異較大。

鍋盔雖然是北方食物,但是在四川依舊可以看到其身影。不過四川的鍋盔和北方的鍋盔差異較大,甚至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川內的鍋盔比較常見的分兩種,一種是上圖所示的類型,先煎後烘,麵餅本身帶肉同時煎制過程種需加油,這類鍋盔香脆略油似蔥油餅,常見的軍屯鍋盔就是這一類。

另外一類就是鍋盔,這類鍋盔和北方的鍋盔做法類似。風格樸實粗狂,但是川人開創性的將鍋盔剖開加入涼粉,兩者的配合堪稱完美。南充喜好這吃法,操作手法接近肉夾饃。

推薦十七:醪糟湯圓

醪糟湯圓是特色傳統名點,節日食俗。屬於甜品點心菜譜之一,以湯圓為製作主料,醪糟湯圓的烹飪技巧以煮菜為主,口味屬於甜味。

醪糟湯圓是川渝地區的叫法,更普遍的叫法應該是酒釀小丸子。喜愛甜口的人的心頭好,搭配火鍋也是一流。天冷的時候喝上一碗暖胃暖心,解油膩也有不錯的效果。

推薦十八:烤兔

手撕烤兔,作為四川的傳統小吃,麻辣鮮香五味俱全,一直是傳統佐餐下酒的妙品。

烤兔相對其他小吃來說可能名氣沒那麼大,但是確實我特別喜歡的一個小吃。比較傳統的做法都是將兔子烤好後手撕,然後加入香料拌勻。一盤又香又辣又脆的烤兔就可以開吃咯,搭配啤酒簡直是夏日夜宵的神品。

推薦十九:葉兒粑

葉兒粑,是四川地區特色傳統小吃。川西農家清明節、川南春節的傳統食品。製作葉兒粑選料考究,工藝精細,具有色綠形美、細軟爽口的特點。

四川地區傳統小吃,本地人來說可能談不上多喜歡。但是偶爾吃一下會覺得特別不錯,相對來說老年人對葉兒粑的喜愛程度偏高。估計也和葉兒粑細軟爽口的特點有很大關係,來四川的話推薦試一試。

推薦二十:肥腸粉

腸粉是四川省成都市眾多地方傳統名小吃中最有特色的品種之一,主要材料有紅薯粉,輔料有肥腸、菜子油、乾紅辣椒花椒等。肥腸粉麻辣鮮爽,色紅味美,配上特色的拌肥腸既可作為小吃品味,也可權作特色一餐。

川渝地區都有吃粉的習慣,重慶的酸辣粉名氣頗大,到了成都與之對應的就是肥腸粉。相比之下肥腸粉的油腥感更重,而酸辣粉更清爽。不管怎麼說,吃一碗肥腸粉確實是不少成都人的心頭好,當然,點餐的時候記得一定要加一根節子。


啷叔扯淡


四川,一個有著“天府之國”美稱的省份,物產豐富,地傑人靈。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它悠久的歷史繁衍出了許多獨具特色的特色小吃,當然主要的味就體現在它的“麻辣”上,除此外還有甜辣,剛入口的甜,後勁非常強烈的辣(四川冷麵)太深刻的體驗了。

要說這裡最出名的特產有哪些呢?(就我個人體驗,每次都帶的)

郫縣豆瓣

它是成都市郫都區特產,是中國頂尖調味料之一。做川菜的標配,具有辣味重、鮮紅油潤、辣椒塊大、回味香甜的特點,有“川菜之魂”之稱。


自貢冷吃兔

每次去成都,都有真空包裝打包帶2份,非常好吃,吃起來介於雞肉和豬肉之間

張飛牛肉

產於四川省閬中市,是非常具有濃厚的四川風味的特產。張飛牛肉表面為棕紅色,切開後肉質紋絲緊密,不幹、不燥、不軟、不硬,伴酒佐餐均宜。

因其外觀特徵為“表面墨黑內心紅亮”恰好和猛將張飛的形象相似,故稱“張飛牛肉”。

它分小袋裝和大包裝2種。



農家香腸、臘肉

四川人,家家戶戶都會自己製作臘腸、臘肉,味道特別好吃



蜀錦蜀繡

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蜀繡,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非常精美,十分適合作為禮物

(其他三種:蘇繡、湘繡、粵繡)




以上我講述的幾種,在全國也都很出名,其中的張飛牛肉、自貢冷吃兔、蜀繡每次都會作為伴手禮帶回(說的不全,只挑選了幾個講了下,但我認為這幾樣都是很值得的特產,歡迎大家補充你認為的最出名的四川特產喲!)

想要了解更多國內外的旅遊勝地和當地的美食,可以添加關注➕“食與行的萌熊”🐻,一起發現旅途中的美景和美食!


食與行的萌萌熊


四川的特產還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四川特產包括蜀繡、纏絲兔、臘肉、郫縣豆瓣、川酒、蜀錦、四川泡菜、竹葉青茶、苴卻硯、渠縣黃花等等,供大家參考





趣味說人生


四川位於我國西南內陸地區,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到四川旅遊,享受了美景的同時,必不可少需要購買的四川特產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第一,火鍋底料包。眾所周知,四川是火鍋之城,愛吃辣、好吃辣,尤以火鍋最出名,來到四川必不可少要吃上一頓四川火鍋,道一句“巴適得很”,這麼好吃的火鍋底料怎麼能不帶回家給親朋好友品嚐一番呢。

第二,郫縣豆瓣醬。四川人做菜喜歡放豆瓣醬,豆瓣又以郫縣豆瓣最為出名,川菜做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郫縣豆瓣功勞不小。郫縣豆瓣始創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郫縣豆瓣有辣味重、鮮紅油潤、辣椒塊大、回味香甜的特點,是川味食譜中常用的調味佳品,被譽為“川菜之魂”。

第三,蜀錦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與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一起,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錦。如今,蜀錦作為成都歷史文化的一種遺存,不再是尋常百姓的必備物,而成為成都對外饋贈的一種珍品。





風食旅


老川東燈影牛肉絲-

四川達州著名的特色小吃,因肉片薄而寬、可以透過燈影、有民間皮影戲之效果而得名,已有100多年曆史。

色澤紅亮,清脆爽口;肉質勁道,絲絲堅挺。

-江津米花糖-

江津米花糖歷史悠久,是重慶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經10餘道工序精工製成。產品潔白晶瑩,香甜酥脆,爽口化渣,甜而不膩,營養豐富,有滋陰補腎、開胃健脾等功效。

-蕎鄉人家苦蕎茶-

苦蕎茶是將苦蕎麥種子篩選、烘烤製成的飲品。蕎鄉人家苦蕎茶麥香濃郁,有涼血消腫,美容養顏,抗衰老,清脂減肥的功效,是最健康的茶飲。

-舌戲自煮火鍋-

四川火鍋,以麻,辣,鮮,香著稱,他來源於民間,昇華於廟堂。舌戲自煮火鍋秉承了四川火鍋的麻辣鮮香,重點是,只要一杯冷水,不開火不開電就能吃到正宗的四川火鍋。

-山真美竹蓀-

竹蓀是菌中的皇后,肉質脆嫩爽口,食味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

-夾江豆豉-

豆豉是中國傳統特色發酵豆製品調味料。夾江豆豉通過土壇發酵,醇香濃郁,色鮮美味。拌菜拌麵拌飯都可以,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了~

-長明牛筋-

嫩滑肥潤、Q彈入味道。優質的牛筋配合傳統滷、燉工藝,超入味讓你過足嘴癮。

-江油肥腸-

紅燒肥腸是四川江油市的一道漢族傳統佳餚。色澤黃亮,味道香醇,柔嫩可口,肥而不膩,令人望而生津,下飯喝酒爽口開胃。

-哈哥兔肉-

哈哥兔肉是將新鮮的兔肉洗淨後,去骨,加入特製調料醃製。再經過晾、烘、炒等工序煉就。

-張飛牛肉-

張飛牛肉產於四川省閬中市,是具有濃厚的四川風味的特產。表面為棕紅色,切開後肉質紋絲緊密,不幹、不燥、不軟、不硬,食之鹹淡適口。

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喜歡的特產


灣沚網


天府之國四川,美食、美景、美酒、美人,如果用一個字概括四川特產,那呆爸告訴你:四川特產美!

四川美食特產:犛牛肉乾,比內蒙的牛肉乾不遑多讓,吃過就很難忘。成都酸辣粉、夫妻肺片、四川麻辣火鍋每一道美食都讓人唇齒留香,大快朵頤,所謂食在四川。

四川美景也無需贅述,少不入川已經讓人慾罷不能。

四川美酒作為城市特產,更是馳名中外,五糧液、郎酒、國窖等等,在國際上更是中國特產。

四川特產美女,也是不需要多說,春熙路走一走,盡收眼底。








呆爸學廚


四川的特產很多,分土特產如菌類,筍類,茶葉,豆瓣類,川菜十分出名。各種小吃類如,涼粉,核桃餅,擔擔麵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