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三明市“四个突出”推动开发区招商取得新突破

  今年来,三明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发展的“一号工程”, 通过创新招商方式、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等举措,推动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开发区发展和招商引资叠加效应。1-11月,全市新签约产业项目838个,总投资1032.84亿元,其中502个项目落在开发区,总投资717.4亿元,约占70%。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主战场、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

  一、突出领导带头,高位推动招商。

  一是抓带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起点、高效率、高层次谋划招商引资,亲自带队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福州等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参与招商推介、项目洽谈,带动各经济开发区“一把手”招商。1-11月,全市党政“一把手”带队开展招商活动311场(次),签约项目374个,总投资813.6亿元。二是抓攻坚。出台《三明市重点产业招商引资专项工作方案》,谋划各开发区重点招商项目100个、签约或落地项目51个,以及策划组织开展粤港澳、闽西南、“9.8”、京津冀、长三角等九场招商对接活动,加强项目攻坚和重点区域招商。截至目前,51个重点招商项目,有18个项目已经开工落地,21个项目已签约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召开的8场招商专场对接活动共签约项目166个、总投资429.8亿元。三是抓推动。制定“五比五晒”招商引资考评办法,从招商项目开工率、新增签约产业项目数等方面对各开发区进行考评。每月召开“五比五晒”项目竞赛协调会,对全市开发区招商引资情况进行分析,协调解决问题,三明经济开发区台氟科技含氟精细化工项目、明溪经济开发区科顺防水新材料项目、沙县金沙园智能天华注塑机项目等一批5亿元以上项目顺利落地开发区。

  二、突出政策引领,整合资源力量。

  一是出台招商激励政策。出台《三明市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奖励办法》,对引荐三明市域外的投资者来三明投资符合市重点发展产业项目,每个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奖励,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政策实施以来,已有社会人士、企业法人、招商中介机构为开发区提供招商线索30余条。二是发挥驻外机构作用。制定《三明市驻外招商联络组工作方案》,组建驻外招商联络组,分别常驻北京、上海、深圳、福州、厦门,开展驻点招商工作,发挥驻外办事机构、异地三明商会、招商顾问为开发区招商的服务作用,形成良好联动效应。今年来,市驻外机构协助完成厦洽会、京津冀、珠三角等专场招商对接活动,协助开发区对接项目50多个、提供招商线索20多条。三是开展园区二次招商。按照“一地一策、一企一议”的原则,针对经营不善、效益不好的项目,进行土地盘活。对部分闲置厂房、设备、土地等资源,通过制定标准厂房招商手册、发布招商信息、租金减免等措施,吸引一批项目入驻。今年来,全市各类园区盘活闲置厂房102.6万平方米,引进项目146个,为园区实现存量土地再利用、再升值创造良好局面。

  三、突出协同发展,推动园区共建。

  一是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在三明、厦门分别召开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商务协作(三明·厦门)座谈会,围绕开发区合作、协同招商、产销对接、贸易通关等,深化与厦门市商务局合作。11月,市政府办牵头,市商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和市县联办开发区等部门,赴厦门、漳州、泉州、龙岩学习考察开发区体制管理经验,策划合作项目。二是推进山海共建园区。推进集美(清流)共建产业园、龙海泰宁产业园区、明溪鲤城山海协作共建的汽配产业园、泉港宁化共建的华侨经济开发区等平台建设,依托良好生态资源优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扶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目前,三明市引进闽西南协作项目159项,总投资256亿元。三是加强园区产业和招商合作。今年“9.8”厦洽会,与泉州市装备制造协会签订《共建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协议》、与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服务中心签订《关于开展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协同招商合作协议》。目前梅列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已签约合同项目18个,意向签约2个,预计投资约30亿元,6家企业已办理完营业执照,明年初有望开工建设。

  四、突出搭建平台,优化招商服务。

  一是加强招商联动。市商务局发挥好开发区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开发区协同招商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建立开发区重点招商项目库、客商资源库,组织开发区参加赴港澳开展投资促进活动,推动资源共享、项目互通有无。二是夯实招商基础。围绕市委做实“四篇文章”部署,对全市投资环境和开发区布局、资源、产业、重点项目等进行梳理,重新制作《投资指南》、《招商项目册》、《招商引资政策汇编》、《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宣传片,建立《投资三明》微信公众号,为开发区招商提供服务。三是营造招商氛围。每月编印《招商引资简报》对全市各级各部门的招商好经验、好做法和开展的重点招商对接活动进行宣传,做好招商信息汇总通报,营造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三明市将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开发区活力,高质量实施“走出去”“请进来”,争取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在开发区,为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