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從字帖中學到書法家的筆法?

葉昌輝


如何從字帖中學到書法家的筆法?這個問題很好,也是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關心的。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方面探討:一是,什麼是筆法?二是,如何學習書法家的筆法?

什麼是筆法?

如果只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就是用筆書寫點畫、文字時的運筆方法,諸如:中鋒、側鋒、偏鋒、露鋒、藏鋒、回鋒、衄鋒、挫鋒、裹鋒、絞鋒、逆鋒、順鋒等,其他還有提、按、轉、折、輕、重、疾、澀、駐筆、連帶、曲直、方圓、內擫、外拓、擒縱等等。

這麼一說有沒有被嚇到,這麼多的筆法怎麼學啊?

筆法雖多、繁複異常,然各種筆法自有其途,蓋書家、書體之不同,則筆法不同也。前人曰:“作書貴用中鋒”,如理解成“筆筆中鋒”則謬之千里。寫篆籀之書,或許要筆筆中鋒,若各家書體具是筆筆中鋒,則其所書呆板拘謹、毫無生氣可言。

如何習得字帖之中書家之筆法?

若想習得名家法帖之筆法,惟臨帖也,別無它法。趙孟頫說過:“學書當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意。”

剛開始臨帖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形似,只有形似了,你才能領悟到古人筆法的運用。如果你寫下來點畫的形質都不對,說明你的筆法錯了。臨帖的時候,把自己當成字帖中的書法家,觀察。琢磨他是如何起筆的,下筆之後如何行筆的,收筆的時候又是怎麼收筆的,轉折之處是放筆還是圓筆,如何用筆才能有這樣的效果等等。

好比上圖的顏真卿的《勤禮碑》,畫紅線的轉折之處和畫藍線的轉折處,筆法處理就不一樣,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自己多試試,就能體悟到了。

臨帖的時候,如果筆法不對,一是你寫不出字帖中點畫的形質,二是你會感覺運筆不舒服。例如上面這個是孫過庭《書譜》中的幾個字,其中畫紅線的轉折處用筆,我的理解就是他是使用翻筆才會有這樣的效果,翻筆之後還是中鋒用筆。藍線的轉折處,則是行筆到達位置之後折筆向下,這個時候如果不用折筆用翻筆就會很不舒服的感覺。

臨帖不是一味地臨,一定要和讀帖結合起來。通過反覆地玩味、讀帖、琢磨,把自己想象成古人,想象書家的筆是如何在紙上展現出來這麼美妙的作品。

另外我們要注意的是,有些字帖是碑刻拓印下來的,碑刻字帖會在刻碑時失去一些真實地筆跡,這個時候我們要“透過刀鋒看筆鋒”。結合古代書家的一些墨跡作品,來互相參考,或者是同時期的其他書家的墨跡作品,來研究他們的筆法。

趙孟頫說過:“用筆千古不易”,我們明白書法家的筆法是如何使用的之後,還要通過大量的練習,讓自己掌握這種筆法,這才等於學會。


翰墨今香


“筆法”又稱“用筆”、“運筆”,是書法學習和創作的關鍵。

人們很難給筆法一個確切的定義,通常概括為:“用筆可作廣義和狹義的兩種解釋。

廣義的是指使用毛筆的方法,狹義的是指字中點畫的寫法。”

千百年來,人們的審美習慣認為:

具有質感與力度的點畫是富有藝術魅力的。

質感,即點畫給人的形狀感覺。

力度,則是指點畫深入紙內凝重沉實的感覺。

那麼,具有質感與力度的點畫是如何實現的呢?

歷代書法作品,以字體論有篆、隸、楷、行、草之分,以書體論有鍾、王、顏、柳等之別,其用筆均遵循一個共同的原則:中鋒用筆。

(中鋒用筆就是筆鋒在運行中處在點畫中間,墨汁由筆鋒注入紙面後,向兩邊洇化,中間濃而兩邊淡,使線條呈現力體感。)

如何做到中鋒用筆?

其要求為:

首先執筆要正,執筆正,鋒自然正。

其次注意提按頓挫的運用。

在書寫中,一經落筆運行,筆鋒就會偏向運行的反方向,此時若不加調整就直接轉向,則會出現偏鋒。因此,在轉折處必須調整筆鋒。

提按,提是提起筆桿,靠毛筆自身的彈性使筆鋒回覆到正中的位置;按是在提的基礎上,按下筆鋒,轉向寫下的筆畫。提按是保證中鋒運筆的重要手段。

頓挫,頓挫動作彷彿蓋印,需要向四面轉動用力,在轉動中使筆鋒得以調整,復歸到垂直位置。

總之,用筆的關鍵是用鋒,用鋒的要求是對中鋒的把握,而把握中鋒,提按頓挫是至關重要的。

依照以上要點進行科學的練習,掌握所臨範帖的書家筆法將不再難事。


書法有云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如何從字帖中學到書法家的筆法,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弄懂了再去臨摹,一定會如虎添翼。通常來說,書法家的筆法之妙體現在起筆、行筆、收筆、提按、轉折、變化等方面。

下面我以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書譜》中的三個字為例,來具體講解說明:


1、夫字

如圖,這個字的筆法主要是中鋒用筆,無一處側鋒。橫畫起筆以一點落筆,調整筆鋒向右行筆,第二筆露鋒入紙,顯得很輕盈,最後收筆向下引,與下一個字相呼應。


2、怪字

如圖,這一個字中鋒、側鋒並用,顯得筆法更加豐富、變化多姿。豎畫起筆用側鋒,形成一個刀切面,乾淨利落;偏鋒向下,形成墨色一邊濃一邊淡的效果;第二筆起筆以點入紙,行筆到右邊時有三處提按變化,而不是沒有變化的線條。


3、極字

這一個字也是中鋒、側鋒並用,寫得非常精彩。第三筆起筆用側鋒,右邊一撇的收筆處也用側鋒掃出,如果是用中鋒出尖,則會顯得油滑;最精彩算最後一橫畫,先重按後輕提,中間形成“竹節”一般的變化,這在《書譜》中常見,稱為“節筆”。


通過這三個字的講解,麓風軒將如何從字帖中去學書法家筆法的基本技巧已經分享出來,希望讀者朋友們用心體會,定會有所悟、有所得。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這個問題太難說清楚了,筆法相傳自晉唐之後就失傳了,N多書家探索至今,但幾乎無人能觸摸到其精髓,同樣一本碑帖,仁見仁,智見智,就個人自學體會而言,接觸書法藝術也有段時間了,各種乾貨理論、視頻也看了不少,但收穫不大,甚至更迷茫,有些可以借鑑,但更多的是要學書者自己去探索古法,光靠拿來主義是行不通,在書道上也走不遠的,至於究竟什麼是筆法?我也不明白,各種資料講解分析,從各種角度幾何數理來闡述,說得玄之又玄,然而並沒幾人能達到傳說中的高度,幾乎是以現代的審美觀來研究,而得出的結論,依此書寫的作品的表現力丶神韻符合當今的美學,況且藝術具有時效性的特點也決定了遺留下的神品極難複製,只能望洋興嘆,也只有欣賞,這也是書法這種藝術魅力令人神往,頂禮膜拜,使很多人去研究去探尋學習的根本。不請自來,一家之言,相互交流。






An風的軌跡


首先,你得有一支好筆。文房四寶,相互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