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 《半月談》點贊台州 丨 一座可以“洗肺”和“靜心”的城市

這是一座山明水秀的山海城市,

一座可以“洗肺”和“靜心”的城市

——東海之濱的浙江台州

《半月談》點贊台州 丨 一座可以“洗肺”和“靜心”的城市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這是唐朝詩人李白神往的天台山;

浙東唐詩之路

1000多年前,唐朝400多位詩人慕名到過天台山,李白、王維、孟浩然、杜甫都在其間,他們以歌詠志、借景抒情,拋下巍巍詩篇,留下一條彪炳史冊的“詩歌長廊”——浙東唐詩之路。

沿著這條詩路,可踏上“山、海、經、佛、城、硐”的詩畫之旅。幽谷、飛瀑、清泉、花草……這些長滿詩意的台州山水,在文人騷客的歌賦中流彩生情。

台州因天台山而得名。

“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矣”,這是晉代文學家孫綽筆下的天台山;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這是唐朝詩人李白神往的天台山;

“台山能有諸山之美……故遊台山不遊諸山可也”,是清代學者潘耒印象中的天台山。

與天台山一樣,神仙居又是一人間勝境。

在北宋皇帝宋真宗眼中,這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之宅。”神仙居由此得名。雲海、日出、觀音峰、火山流紋岩……恰似山水畫卷,恍如人間仙境。

在人間煙火裡,神仙居猶如一位超凡脫俗的絕塵女子,或拈花微笑,或雲中祈福,或月下修禪;洗滌著心靈,淨化著時光,入選“中國十大詩意地標”。

神仙居,“兼有天台之幽深、雁蕩之奇絕”,一山一水、一崖一洞、一石一峰不類他山,是火山地質學的天然博物館。

《半月談》點贊台州 丨 一座可以“洗肺”和“靜心”的城市

浙江台州神仙居雲霧如仙境

溫嶺 方山

方山是台州溫嶺的地理座標,堪稱南非桌山的姐妹山。長嶼硐天被譽為“天下第一硐”,硐中有硐、硐硐相連,硐內有世界第一的巖硐音樂廳和亞洲唯一的石文化博物館,雖為人造,宛若天成。

方山—長嶼硐天是世界地質公園,為中國石文化的瑰寶。

“海上仙子國,邂逅寄孤蓬”

這是文天祥吟詠的桃渚勝景。這是一座“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港灣城市,一座懷揣夢想、激情燃燒的城市。

《半月談》點贊台州 丨 一座可以“洗肺”和“靜心”的城市

溫嶺 方山

台州向海而生,自北向南分佈著三門灣、台州灣、樂清灣。一方島嶼、一處港灣、一串帆影、一聲漁歌……鋪陳開一幅幅歷史、自然、人文的美麗畫卷。

台州的島

“東海明珠”大陳島,奇礁白浪、高天闊海,是大陳島墾荒精神孕育地;

蛇蟠島,中國首個海盜主題洞窟景區;

“東海翡翠”大鹿島,是巖雕藝術之島。

水是台州城市的底色。

在臺州,有水的地方就有鄉愁。

在仙居綠道,見證最美家鄉河的嬗變;

在漩門灣溼地,記取鷗鷺的翻飛;

在永寧公園,喚醒夢裡水鄉;

在臨海靈湖,放飛古城的白鴿……

城水相依、人水相親,

一幅不可複製、滋養台州的“清明上河圖”。

這是一座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的文化名城

這裡有萬年下湯文化的孕育、千年和合文化的浸潤;有從三國東吳船隊首航臺灣走來的海洋文化、明朝戚繼光抵禦倭寇走來的古城文化;有從解放一江山島、亭旁起義走來的紅色文化,從民營經濟先發走來的創新文化……

天台山國清寺、桐柏宮的鐘聲,是一曲“佛宗道源”的吟唱、和合文化的迴響,寒山、拾得在這裡由僧化為“和合二聖”。

這裡還有劉阮遇仙傳說、濟公傳說……原汁原味的台州文化經過歲月雕刻,登上了中國文化精神的高地。

台州之名始於唐朝,傳統文化記憶悠遠而綿長。三門祭冬,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奔放的大奏鼓、粗獷的黃沙獅子、婉約的台州亂彈、清麗的臨海詞調、絢爛的臺繡、剔透的翻簧、玲瓏的無骨花燈……這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枝獨秀、相映生輝。

在臺州美食中,海鮮的味道最讓人回味

海中的魚蝦、灘塗裡的螃蟹、礁石上的貝殼,在臺州人的小烹大治中完成了“一灣海產鮮千年”的蛻變。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魚米之鄉的台州,一年四季花果飄香,是中國著名的楊梅之鄉、蜜橘之鄉、枇杷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