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非領導職務可否晉升領導職務?該怎麼做?

足已己知


非領導職務當然可以晉升領導職務了,同級非領導職務和領導職務晉升上一級領導職務的條件是相同的。

非領導職務是現行的公務員職務序列,從廳級以下設置非領導職務,包括巡視員、副巡視員、調研員、副調研員、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科員、辦事員,分別對應各級領導職務。非領導職務提拔為上級領導職務與同級領導職務提拔為上級領導職務要求的條件基本上是相同的。比如,副科級領導職務提拔為正科級領導職務需要任副科級領導職務滿兩年時間,副主任科員提拔為正科級領導職務也需要任副主任科員滿兩年時間,要求的任職年限是完全一樣的。

不過下個月新公務員法就要執行了,新公務員法執行以後就沒有非領導職務的說法了,而是改為了領導職務和職級。職級也是從廳級以下設置,包括一級巡視員、二級巡視員、一至四級調研員、一至四級主任科員、一二級科員,其實就是把之前科級和處級的兩個層次分成了四個層次。

新公務員法執行以後,職級也是可以晉升為領導職務的,並且晉升領導職務比晉升非領導職務所用的時間還要短。比如,二級主任科員晉升為四級調研員需要4年時間,而二級主任科員晉升為副處級領導職務只需要3年時間。

總之,不論現在的非領導職務還是新公務員法執行後的職級,都是可以晉升為領導職務的,程序領導職務晉升辦法相同。

歡迎關注中省直遴選,有問題歡迎隨時交流。


中省直遴選


當前各地都在開展職級並行工作,這次職級並行的整體安排是什麼,非領導職務如何對待,是不是可以享受晉升級別的最新待遇呢?今天我們試著分析一下。

職級並行分兩步,非領導職務參與套轉工作

這次職級並行的整體步驟有兩步,第一步是級別套轉,第二步是級別晉升。按照各地的實施方案來看,套轉的人員範圍是在職的公務員且必須是非領導職務人員。各地對級別對應關係作出了明確規定,副主任科員對應四級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對應二級主任科員,副調研員對應四級調研員,調研員對應二級調研員,副巡視員對應二級巡視員,巡視員對應一級巡視員。這個步驟有嚴格的規定限制,必須是按照現任職務進行套轉,而且必須經過組織部門審批同意後方可實施。

非領導職務套轉結束後,最多可以晉升兩個級別

非領導職務能不能晉升,主要看單位的級別職數和本人的任職年限。加速單位是縣處級單位,單位的編織有10人,按照職級並行的比例規定,這個單位可以設定一至四級調研員2名,一至四級主任科員6名,其中,一二級調研員1名,一二級主任科員3名。如果公務員在這個職數的範圍內,兩年年限可以晉升一個級別,最多隻能晉升兩個級別,剩下的任職年限歸零。

非領導職務可能面臨競爭,不一定順利晉升級別

還是以10人的編制單位為例,假如原先有3個領導職務,那麼,這3個領導也需要參加級別晉升的工作。這裡就存在一個競爭的問題,非領導職務的人員需要與領導同臺競爭,如果名額有限,到底先給領導晉升級別,還是先給非領導職務人員晉升級別,很大程度上考驗領導的管理能力。一般情況下,如果非領導職務人員已經佔用了四級或者二級的級別待遇,等於是已經佔用了單位的指標,從這一點來說,非領導職務人員,可以享受優先晉升的待遇。領導職務人員需要再等待級別空缺。

總結:1,職級並行分套轉和首次晉升兩個步驟。2,領導不參與套轉,非領導職務參與套轉。3,非領導職務人員優先晉升,可以享受比領導職務更高的級別待遇。


史海心


首先科普以下非領導職務的概念,根據公務法規定,非領導職務由下而上分為辦事員、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調研員、調研員、副巡視員、巡視員。到省部級就沒有非領導職務了。

作為縣以下機關,非領導職務晉升為領導職務還是很容易的。比如一個鄉鎮政府的副主任科員,在副鄉鎮長確位時,一般會優先改任為副鄉鎮長。但從副主任科員提拔為鄉鎮長几乎沒有可能,一般要經過副書記這個級別。局機關的副主任科員也是這樣,改成副局長也很容易的,但改任局長的幾乎沒有。在縣政府層面,因為縣級對應的非領導職務為調研員、副調研員,按照公務員法的規定,縣級政府不設調研員、副調研員職務。有些縣級政府就配備副縣級幹部,為非領導職務。在副縣長等實職缺位時也是優先從這寫副縣級幹部改任。至於市級、省級直屬廳、局的情況和縣級基本相似。一般都是由科員升任副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改任副科長,副科長升任主任科員。主任科員改任科長,科長再升任副調研員等等。在我國幹部基本都是逐級提拔。在非領導職務和領導職務之間來回轉換,越換級別越高。



安靖律師


只要在各種條件都滿足的前提下,是可以按照層級晉升為實職領導的。

非領導職務與實職領導的差別。

非領導職務和實職領導是公職序列的常見崗位形式,二者之間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非領導職務相當於低了實職領導半格,具體區別我簡答和大家說一下:

  • 1.二者手中權力不同。

實職領導的權力更大一些,而非領導職務則沒有什麼權力,僅僅是級別在那而已,在具體的安排和分工上來說,廳級以下非領導職務只享受待遇和薪酬,沒有權利;廳級以上的非領導職務,成為了一個單位的領導後,分管的工作都不算主要工作。

  • 2.二者承擔責任不同。

正是因為手中沒有職權,相對的承擔的風險和責任也都要小於同職級的實職領導。到了一定級別後,在班子的排位上也列在最後,開各種會議的時候僅僅是列席,並不存在發表意見的情況。所以,在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也不承擔相應主要責任。當然,有了功勞也不會領取大功勞。

  • 3.薪酬待遇有所區別。

實職和虛職領導即便是職級相同,二者由於風險和承擔責任不同,相應的薪酬也不一樣。在具體執行上各地區、各系統、各單位的具體要求和標準有所不同,差異大小也不同。我們單位的同職級實職領導比虛職領導高15%。別的單位我不太清楚。

在選拔任用上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非領導職務與實職領導都是在同一個職級框架內發展晉升的,只要滿足在前一職級有足夠的任職年限,符合選任崗位的具體要求和標準,既可以進入考察程序。所以,非領導職務轉為實職領導也是很普通的事情,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丁Bar不是銀


可以。

非領導職務:是指《公務員法》規定的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調研員、調研員、副巡視員、巡視員六個職務,分別對應副科級、科級、副處級、處級、副廳級、廳級。關於巡視員和調研員,我在另一個問答中提到過,有興趣可以翻翻看。

領導職數問題:非領導職務,過去一直是臨退休人員為了解決待遇,或者是調離實職,騰出崗位,因而任命的。這些年以來,組織部門對超職數配備領導幹部問題管得非常嚴格,再加上機構編制部門控編減編,機構減少,人員編制減少,相應的,領導職數也越來越少,提拔任用的職位越來越少,許多人提拔之後沒有崗位,只好先行提拔為非領導職務,等有空缺崗位之後,慢慢過渡為領導職位。

非領導職務與領導職務在級別和提拔條件上沒有區別。因此,非領導職務晉升為領導職務,擔任實職,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其條件和幹部考察任用條件一樣,擔任同一級別實職,和新提拔人員區別是平級調動。如果擔任實職的同時級別上一個臺階,比如副主任科員擔任正科級領導職務,只要在非領導職務上幹滿規定的兩年或者是三年,就可以,不需要轉到領導職務。如果在基層,也算基層工作經驗。

兩種例外:

1、如果年齡問題,擔任的非領導職務,一般不會提拔到領導職務。

2、還有一種情況,過去聘用制幹部提拔為領導職務,現在規定不能擔任實職,調整為非領導職務的,不能再擔任領導職務。


職言管語


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是公務員序列的兩種崗位形式。領導職務是實職,非領導職務是虛職,兩者之間是可以轉換的,但是因為編制職數和年齡限制,在具體實施中,路較窄,有些職級並沒有轉換晉升操作性。

比如鄉鎮一級政府,領導職務分為鄉鎮長、副鄉鎮長。非領導職務分為一、二、三、四級主任科員、科員、辦事員。

鄉鎮長可轉換為黨委書記,到縣直機關局任常務副局長、書記、局長,由於職數和年齡限制,晉升四級調研員可能性很小,絕大部分正科領導職務,52歲後轉換為不佔職數的正科級幹部(二線)。

副鄉鎮長可晉升為副書記,縣直機關副局長,二級主任科員。

一級主任科員,由於編制職數及年齡限制,沒有晉升的可操作性,只有到50歲以後轉為二線的正科級幹部。

二級主任科員,如果年鈴偏小,可晉升正科待遇的副鄉鎮長、副書記,一級主任科員。

三級主任科員,可晉升副鄉鎮長、副書記,二級主任科員

四級主任科員,可晉升科技副鄉鎮長,副鄉鎮長,三級主任科員。

除嚴格的幹部任職規定外,人們普遍認可的任職相互轉換的慣例也很重要。





龍泉居士abc


回答這個問題前,有必要把非領導職務和領導職務概念理清楚。

在公務員體系中,所謂非領導職務,主要是指級別待遇,從小到大設有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調研員、調研員、副巡視員、巡視員六個等級,層次主要在廳級以下,部級幹部是沒有非領導職務設置的。

領導職務,通俗的講是指具體的領導崗位,大致有鄉科級副職、鄉科級正職、縣處級副職、縣處級正職、廳局級副職、廳局級正職、省部級副職、省部級正職、國家級副職、國家級正職。

那麼,非領導職務可以晉升領導職務嗎?答案是肯定。

如果是轉任,只要有崗位即可。比如說從副主任科員轉任副科長,副調研員轉任副局長或者副縣長,副巡視員轉讓副廳長或副市長,只要領導想用你,立馬就可以轉,基本沒有什麼時間限制。

而如果是要從非領導職務提任領導職務,就比較難了。根據領導幹部任用條例,提任領導職務,由副職提任正職的,應當在副職崗位工作兩年以上,由下級正職提任上級副職的,應當在下級正職崗位工作三年以上。如果是非領導職務,如晉升調研員職務,應當任縣處級副職領導職務或者副調研員四年以上;晉升副調研員職務,應當任鄉科級正職領導職務或者主任科員四年以上; 晉升主任科員職務,應當任鄉科級副職領導職務或者副主任科員三年以上; 晉升副主任科員職務,應當任科員三年以上; 晉升科員職務,應當任辦事員三年以上。

在小公入職公務員以來,印象中,從非領導職務提拔為領導職務的,還沒有遇到過。舉個例子,你現在是副主任科員,如果是提拔為主任科員,只要滿三年即可,而如果想一步到位提拔為科長,屬於破格提拔了,像這種情況,就很少見。

總的來說,非領導職務轉為領導職務,在行政體系裡很常見,但具體情況與個人能力和人際關係有關,也不能一概而論。有的人隔兩三年就跳一跳,有的人二三十年都在一個位子上打轉,這些就不是條條款款所能解釋的了。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非領導職務與領導職務是當前公務員隊伍當中的兩種形式,也稱之為虛職領導和實職領導。

非領導職務是指在待遇上享受領導的級別待遇,不具有行政領導職能,比如:辦事員、科員、正副主任科員、正副調研員、正副巡視員等。領導職務是指即享受領導的級別與待遇,又可以履行行政領導職能,比如:鄉鎮長、縣長、市長等。

在非領導職務和領導職務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非領導職務可以晉升為領導崗位,領導職務也可以退出獲得非領導職務。

當前非領導職務晉升為領導職務的最主要途徑就是提拔,這需要非領導職務的人在德能勤績廉方面表現突出,既要得到領導的賞識,又得得到下屬的支持,當然我們要突出前者的重要性。在非領導職務的提拔中,也要特別注意人際實力的發揮,這個方法可以讓很多人進入走上領導崗位的快速路。

綜合來講,非領導職務晉升為領導職務,是對一個人的考驗,也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公務員考試、體制內問題答疑。

東愛雨小公


霧裡看花,嶺南觀察借您一雙慧眼!非領導職務晉升領導職務,一般來講是有具體規定和流程的,下面穿插的截圖就是具體的制度,但是也有三種特殊的情況,是不一定要參照這些規定的,主要是三種情況。



一是臨危受命!實際上,在哪一個地區或者部門都會出現應急情況,例如原先關鍵崗位上的技術型領導,因工作意外或其他不可抗力而無法勝任工作,這個時候單位裡面有技術資質的非領導職務人員就可以頂上,暫時代理和負責相關領導崗位工作;以及其他重要任務,經上級部門指定認為要抽調專人完成的,這種情況下非領導職務也能當成領導來用,這並不違規,但是事後還是得補走相關流程。


二是部門升級,有高配的職務。高配的做法,是因為地方發展需要,或者說某個部門增加了新職能,這個時候比如說原先只是正科級的單位,一把手可以按照副處級來配套,那麼原先在一些崗位上履行領導職務卻不是當領導的人,就可以先頂上去當現職領導,不過後期特別是現在高配的做法也慢慢取消了。


三是按照上面規定的流程來走,對應的話,可以說副主任科員按照流程去競爭上崗,然後競選現職副科級職務,還有一種就是單位部門的級別比較高,比如說省廳局級單位,因為編制多和建制高,那麼則主任科員就不需要去競爭現職正科級領導職務,而可以參加競爭上崗,直接競爭副處級領導職務。



亞北農產品


非領導職務有巡視員,調研員,主任科員,相對應廳級,處級和科級幹部。對於非領導職務是否可以晉升領導職務,答案是可以的,而且很常見。


在基層公務員擔任非領導職務就代表基本是退休前的準備了,或者只是簡單提升待遇,要是在想提拔就很難了。比如我們局裡面原來局長在退休前先退二線,任主任科員。還有我單位有兩個副主任科員名額,但是隻是簡單提升了待遇而對以後仕途沒有任何幫助。

但是外省市一級,非領導職務往往是提拔前的預兆。比如我們市局原領導在擔任副局長時,先是組織考察上任調研員,過了不長時間擔任市局局長,明眼人都能看到這種操作。



所以非領導職務是可以提拔到領導崗位的,在中省市都有這種操作。但在基層一般不會發生。最後祝你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