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手裡有二十萬,是理財還是存定期?

祥舊縣戶81


題主的這個問題,難以給具體的答案,因為對你的個人財務狀況瞭解太少。

但是我講述這兩種選擇的優缺點,供你參考:

存定存零風險

把錢存在銀行,且50萬以內,受到到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本金是百分之百的安全。

理財會面臨本金受損的風險。當然我們可以選擇,風險比較低的理財產品,比如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

如果題主比較看重資金的安全性,我們可以把全部或大部分錢,存在銀行。

理財可以獲得高收益

我們可以通過理財,提高收益,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抵禦通貨膨脹。但是,銀行定存短期收益不高,只有在一線小銀行,存5年,年化收益5%左右。

如果題主有學習的理財的意願和行動,我覺得可以嘗試把一半的錢用來理財,先從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開始,然後逐漸追求高收益,投資較高風險的金融產品。

定存流動性好

定存雖然有期限限制,但是多數都可以提前取出,只是收益降低,本金不會受損。

部分理財產品,有投資期限,是不能提前取出的。所以在流動性上,不如定存。

上述提及的貨幣基金、股票等是比較靈活的金融產品,流動性較好。保險、銀行理財產品等,就是有固定的期限。

因此,我們在安排這筆錢的時候,要考慮未來什麼時候會用這筆錢?如果這筆錢幾十年後才用,那我們可以存款或理財時間更長一些,賺取更多的收益。


六司令說理財


說一下我的親身經歷,我以前買過很多次理財產品,從櫃檯辦理、雙錄櫃檯辦理、網上辦理,每次辦理我的心裡總是不太舒服,因為我都看見銀行那裡有條提醒,理財非存款,投資需謹慎,心裡面就有種恐慌感,現在好啦!我把所有理財產品全續回來了,本金利息一分不少的拿到了,現在理財利息也降了,我就存大額存款了,利息4.125%,就算銀行倒閒我的錢都能要回來!不再象以前一樣在恐慌中過日子了。真爽!


我就愛吹牛


手裡有20萬,我的做法是一定會理財的,因為我並不希望自己以後的生活一成不變,可以預期,我希望生活當中出現黑天鵝事件,即使出現的概率很小,總歸也是個念想不是?

我在大學畢業後,可以選擇去當老師,也可以選擇其它出路,但是因為對老師這條路太熟了,我有很多親朋好友是從事這個職業,所以在我看來,這樣的人生簡直可以一眼望到頭,最後我沒有選擇這條路,而是南下打工去了。

當然在打工的過程當中也碰到過許多挫折,有時候想想還是當老師好,能平穩一點,也不用受那麼多鳥氣。但是也說不上後悔,因為以我的性格,當老師也會有很多的內心戲,會有很多的不滿,結果也不見得會好。

所以在我看來,要怎麼選擇是要看個人的,如果你覺得平穩好,拿著可以預期的收益就夠了,那你就存定期,如果你想要生活當中多一點變數和可能性,那就理財。

不過我可以告訴你一個概率,你把20萬用來買一隻成長性比較好的指數基金,90%的可能會給你帶來比存定期高得多的收益。

好多人為安全付出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不安全。尤其在你瞭解理財以後,理財的安全性幾乎可以等同於定期存款。

人們往往是因為不瞭解才害怕,但人們又往往不願意花時間去了解,這才是很多人選擇定期存款的真正理由。


關注文英成長空間,我會伴你閱讀更多投資理財經典,打造富人思維,訓練自己對財富的洞察力,抓住身邊發財的機會。


文英成長空間


二十萬多也不多,少也不少,如果個人有20萬現金在手的話,我認為肯定還是以理財為主。

首先存定期,收益肯定沒有理財高,雖然理財產品的風險較高,但是如果只是買銀行理財產品,相對來說,風險和收益都還適中。

最後,銀行理財的起點現在都是一萬塊,可以分散購買不同的銀行理財產品,降低風險,實現投資收益。

以上!


鄧行長


我會選擇理財。存定期雖說是一種保險的手段,但是收益太慢了,20萬永遠都是20萬。所以我的建議去理財,讓錢生錢!

如何選擇理財

手裡有20萬的話,應該多選擇幾款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1、比如說置地,尤其是農村的地,買上幾畝,這個土地只會升值不會貶值的;

2、投資黃金,金條也是不會貶值的,一種穩健的投資手段;

3、找理財公司,投資一些股票,證券什麼的,雖然風險就比較大了,但是收益快,利潤也大。


比特幣強勢上漲,破10000可期

比特幣在昨日創出新高之後,回踩了8800美金的位置,進一步鞏固了8800美金的支撐力度。回踩之後,整體上的上漲趨勢不變,日內回到9100美金的位置高位震盪。後市短期預計8800美金-9200美金調整,多次回踩8800美金不破則繼續上攻9500美金以及10000美金的高度。


目前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熊轉牛市後,挖礦收益節節攀升,一片向好。市場上礦機一機難求,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現貨也到了200多元/T。這時候沒有機器的礦機廠商推出180元左右9月底後的“期貨”礦機喊單,價格開的比現貨便宜二三十元,能效OK,十分誘人。這讓很多礦工陷入兩難的處境,有經驗的礦工也在納悶兒,價格不錯啊,等期貨礦機豈不是更安全實惠?到底是選擇高20多元每T的現貨礦機,還是選擇未來期貨呢?這20-30元每T的差價到底值不值得我們等待?

市面主流買得到的現貨礦機芯動T2T-30T,日前市場單T價格在210元左右,根據6月18日的行情,用豐水期電價按照0.26元/度來算,日淨收益為51.94元,單T淨收益為1.73元/天。如果用T2T-30T礦機早挖一個月,單T成本就已節省了51.94元;早挖兩個月,單T成本節省了103.8元;到9月底其他期貨礦機交付時,T2T-30T礦機單T成本已節省155.7元,相對目前期貨20-30元差價,現貨礦機明顯呈現出價格優勢,3個月後每T實際到手價其實不到60元,更重要的是挖到了看漲的幣。所以別說20元的差價,就算100元的差價,顯然也是現貨礦機更實惠。

總結來說,同樣是一T, 時間不一樣,收益不一樣,風險也不一樣,成本也是不一樣的。同樣是1T,此1T非彼1T,時間成本有時候比礦機成本更重要。現在礦機行情緊俏,一機難求,收益率高,風險低,持續多久不知道,算進時間成本價格現在其實並不貴,20-30元差價那簡直不是事,訂到貨的都是贏家!機會轉瞬即逝。 只有快速把握時機,算清楚時間成本,才能搶佔收益高峰。


礦圈小可愛


目前來看,存定期或許更好一些。

存定期屬於存款保障高,而且有20萬元可以辦理大額存單業務,一般相關理財利率會比基準利率上漲40%到50%。

比如農行的相關大額存單業務,三年期定期存款,就能夠達到接近4%的收益率。按照存款保險制度的要求,50萬元以內是有存款保險的。即使銀行倒閉,也照賠不誤。


購買理財產品,確實很多收益率比4%高,但那也是說的漂亮話。根據我們央行資管新規的要求,理財產品不再要求保本保收益。也就是說我們購買理財產品有虧本的可能。

雖然有一種不虧本的理財產品,叫做結構性存款,但是它的收益也是浮動的,從2%到4%上下。

當然,前提是你不急用這筆錢的情況下。如果沒幾天就用了,那麼相應的理財利率或者存款利率都會降低不少,一個月的大額存單存款年化利率只有1.63%。


不過,我們家庭的資產配置,最好還是有一部分用於獲取高收益的投資產品比較好,比如股票、基金等等。不過一般不要超過家庭財產總額度的30%,這才是家庭財產的合理配置。


暖心人社


今天是2018年12月29日,不管是理財還是買大額存單,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都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獲得相對高收益。那麼在目前的行情下,建議購買銀行理財或者定期存款,收益率比大額存單要高不少。

1.大額存單最近收益率在4.18%左右,並不算太高。

雖然大額存單當前收益率比平時高了不少,但通過對比發現,大部分銀行大額存單3年收益率在4.18%左右,與自身比還不錯,但橫向對比其他產品,則一般般。

2.年底銀行定期存款和理財產品收益率高達5.5%左右,非常不錯。

因為銀行需要在年底衝量,所以會努力提高自己的產品收益率以獲得更多的資金和用戶。不少銀行的定期存款和理財產品收益率達到了5.5%左右,可以考慮購買。

3.其他投資建議:P2P和基金定投。

P2P是近年興起的創新型投資理財產品,但由於魚龍混雜,造成了很多用戶損失本金的情況,在國家監管日趨嚴格後,P2P正在走向規範。P2P收益在10%左右,但風險比較大,需要有一定投資理財知識才能更好的避免踩坑。

基金定投是我比較推薦的一種方式,尤其在當下,可以選擇指數型基金定投,3-5年看,收益率會超過10%。

回到樓主問題,若在銀行大額存單和定期存款、理財選,建議選後者。對於其他理財方式,也可以考慮,但前提是確保本金安全!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操盤近百億P2P平臺實現零逾期零壞賬,資深金融人士。 如果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感謝支持。


大南山伯爵


20萬的閒錢個人還是建議優先考慮理財產品,根據自己的風險接受能力是衡量一系列的中低風險理財產品,因為大額存單相對於當前的熱門銀行理財產品而言,利率上是不佔任何優勢的只是單純的在安全性上有著一定的優勢。


但是別忘了,只要在正規的銀行或者網絡金融平臺購買的理財產品它的安全性係數也是非常高的一個水平。以當前的大額存單為例,一年期以內的大額存單它的利率維持在2.8%附近,三年期的利率可以穩定在4%左右。

而反觀當前的理財產品,尤其是一些商業銀行推出的系列理財產品。理財門檻在5萬到10萬元左右,一年期的利潤就可以穩定在4.5%以上同樣支持所謂的剛性兌換,甚至有一部分理財產品可以提前支付利息。



所以總的來講20萬元已經滿足了絕大部分銀行對於大額存單的起步門檻,但是從當前的普遍市場投資回報率和投資方向來看,正規渠道發行的系列理財產品回報率和安全性等綜合優勢上是超過大額存單的。


晴天財經閣


如果手裡有20萬閒錢,是買理財還是大額存單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看看自己的風險偏好,因為理財目前無保本的了,是有風險的,而大額存單雖然保本基本無風險,收益可能要比理財低一些。


投資上有個悖論,高收益、低風險、高流動性這三者不可能同時滿足。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這個原理同樣適用於理財和大額存單。至於買哪個,應該看自己是哪一類的投資者?是激進型、穩健型還是謹慎型的。下面我們根據根據各種情況逐一分析。

1、激進型投資者,建議10萬買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5萬買指數基金,5萬買結構性存款

股票大家都瞭解,自不多說。如果選股能力不強,又想獲得高收益,建議買主動權益類基金。根據中國銀行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主動權益基金平均上漲33.89%,而同期上證綜指上漲16.49%,主動權益基金遠遠跑贏了上證綜指。

10萬買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是為了博得高收益,當然風險也高。5萬買指數基金,5萬買結構性存款,這兩者收益比股票低,當然風險也要低,這樣的組合,較好地兼顧了收益和風險。

2、穩健型投資者,建議15萬買指數基金,5萬買結構性存款

穩健型投資者能承受中等風險,指數基金是個比較好的選擇。從歷史數據看,指數基金年收益率達7-10%,堅持定投的話,收益是很可觀的,非常適合長期投資。

結構性存款是在銀行保本理財收益被叫停後,銀行為了留住客戶,開發出來的新品種。需要注意的是,結構性存款並不是真的存款,它的收益率不僅取決於存款利率,還與掛鉤的資產價格有關係,所以結構性存款是有風險的。但是,整體上來說,結構性存款風險是比較低的,至少保本基本無問題。目前,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率大概在4%左右,有的銀行最高的達4.5%以上。


3、謹慎型投資者,建議20萬全部買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的優點很多,首先,大額存單屬於存款的一種,和銀行存款一樣,受存款保險保護,50萬以下基本是無風險的;其次,大額存單要比同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高很多;第三,大額存單流動性很好,可以轉讓、質押,可以中途贖回;而且是靠檔計息的,很靈活;最後,大額存單可以按月付息,更加便利了存款人。

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9月份大額存單3年期平均利率是4.150%,5年期平均利率是4.541%。買5年期還是非常划算的,收益穩定,風險幾乎沒有。

總結:20萬閒錢如何理財,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投資如同談戀愛,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李中東


  理財種類有很多,比如投資各種定期理財、購買各種各樣基金、直接投資債券或股票和投資期權期指期貨等投資。

  而定期存款只有存入銀行或信用社,只是期限和利率不一樣罷了,獲得的是固定利率。

  其實理財是包括銀行存定期的,這不能剝離出來。如果剝離出來,那麼閣下的意思就可能是存定期還是買銀行理財?

  如果僅是存定期和買銀行理財這兩種選擇的話,那麼更建議將至20萬對半分,10萬存入吸收存款較難的小型銀行,比如有一些銀行五年定存利率可高達5.5%。

  而將剩餘的10萬購買銀行自產自銷5萬或10萬起投的銀行理財,銀行理財屬於權益資產投資,沒有固定的收益率,只有預期收益率,但實際收益率跟預期收益率相差不遠,可以放心購買。同時銀行理財期限較短,一般為一年,如果預計某年需要用到資金那還可以不買,以作它用,而年化收益率一般在5%以上。

  如果閣下說的理財是包括其他形式的理財的話,那麼是不建議投資浮動收益波動較大的投資產品,比如混合基金,股票基金、指數基金或股票等波動性較大的權益資產投資。因為閣下用存款利率來做對比,那麼說明閣下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差,不希望本金受到損失,應當屬於保守型投資者。而波動性較大的權益資產投資隨時都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虧損。

  如投資波動性較大的權益資產,那麼一旦較大的虧損,比如虧損20%,那你可能出現心神不安焦慮等症狀,從而影響工作影響生活,這是非常沒有必要的。投資應當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並不是要毀掉一個人美好的生活。

  對保守型投資者,要分散式投資的話,更建議多樣的投資這些理財產品:銀行定期存款、5萬10萬起投的銀行理財、銀行或第三方平臺代銷的1千起投的定期理財、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P2P理財中的大平臺提供收益率低於6%(大膽一點的可到8%)的項目,以及少量資產投資于波動性較小的債券基金。

  可能有人會建議定投指數型基金,但筆者並不建議保守型投資者投資指數型基金。雖然從長期來看(可能10年或20年)投資指數基金是賺錢的,但其三年或五年內都可能存在較大的回撤。比如2014年或2015年開始定投指數型基金,不管是哪一隻指數基金,到如今起碼要虧損20%。

  如果三年或五年未獲利,還要虧損20%,而且還要繼續投入,這無疑對保守型投資者來說是非常大的打擊,可能會承受不起,從而導致虧本賣出,或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如五年投資定期或銀行理財,以5%的收益,不算複利的情況下收益是25%,再加上虧損的20%,那相當於要虧損45%,保守型投資者不一定能承受得起。

  所以,別人說好的投資方式,對自己來說並不一定是好的,要看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保守型投資者的話就不要過多去折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