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打出組合拳 立案全覆蓋

“我們先後查處了伊克烏蘭鄉原鄉長截留草原獎補資金案、吉爾孟鄉原項目幹事貪汙扶貧資金案、沙柳河鎮興海村村幹部違規處置集體資產案,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4人,2018年立案數同比增長120%。”在近期召開的青海省紀檢監察機關“基層建設年”工作交流會上,來自剛察縣紀委監委的負責人介紹,“正是基層監督執紀執法一體化建設,打通了基層紀檢監察工作的‘任督二脈’。”

受自然條件影響,發現線索滯後、執紀辦案成本高等問題,長期以來制約著青海紀檢監察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加上基層紀檢監察干部編制有限、人員能力不足、職責發散,縣鄉紀檢監察工作普遍較弱。如何實現監督重心下移,打通監督和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成了一道難解的題。

從去年8月份開始,青海在全省範圍內明確提出並積極推進基層監督執紀執法一體化建設,走出了一條具有高原特色的探索創新之路。在縣一級,以縣紀委監委為主體,統籌整合管轄範圍內的紀檢監察力量,創新工作機制,讓監督與執紀執法力量貫通起來,一體推進,凝聚力量突出主責主業。“簡單來說,就是在統籌派駐力量、巡察力量的同時,探索片區協作模式,加快實現縣鄉紀檢監察的有機融合。”青海省監委委員馬應龍說。

大通縣打破單位壁壘,整合人員力量,探索建立派駐聯組模式:一方面將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收編統管,安排在縣紀委監委集中辦公;另一方面從縣直各部門抽調黨建、紀檢工作人員充實到紀檢監察組,一年一輪換,每個紀檢監察組保證有3至4人。同時將20個鄉鎮紀委分成4個協作片區,開展巡迴監督、交叉檢查、聯合審查調查信訪案件等工作,變“單兵作戰”為“集體會戰”。大通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紅旗說:“今年1至11月,全縣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33人,其中鄉鎮紀委立案32人,涉及18個鄉鎮,有力破解了鄉鎮‘零辦案’的局面。”

部分縣市區對直屬單位紀檢力量進行統籌,實行分期抽調、長期鍛鍊的方法,探索全員輪訓長效機制。針對調研中大家普遍反映的“紀檢業務不熟、能力不足,不知道該幹什麼、該怎麼幹”問題,許多縣區通過“以幹代訓、以案代訓、以老帶新”的方式,交擔子、壓任務,提高實戰能力,有效解決了人少事多、鄉鎮紀檢監察力量薄弱等短板。

甘德縣下貢麻鄉紀委書記旦正才旦作為抽調幹部,參加完縣紀委監委的專案組行動後,深有感觸,“在查辦過程中,縣紀委監委從信訪處置、案件初核、調查取證、定性量紀等關鍵環節入手,通過分析案情、講解案例,手把手指導,對我們今後開展工作幫助很大。”

據統計,通過推進基層監督執紀執法一體化建設,2018年,青海省44個縣市區首次實現立案全覆蓋,七成鄉鎮告別“零辦案”。

今年1至11月,各縣市區立案1027件、鄉鎮立案325件,同比分別上升49.5%、36%。“接下來,我們將切實發揮派駐機構、鄉鎮紀檢監察、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的聯動作用,打出組合拳,遏制‘微腐敗’,努力形成自上而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督執紀執法工作新格局。”青海省紀委副書記燕海茂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25日 1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