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鄧尼茨的“狼群”戰術為何會葬身大西洋?

王不二說史


二戰爆發之前,希特勒對德國的海軍發展沒有給予充分重視,所以德國海軍面對英國海軍在總體實力上的絕對優勢(特別是在大型水面艦只方面),

顯然無法與之打一場日德蘭海戰那樣的堂堂之陣,於是便使出了其“殺手鐧”——潛艇破襲戰。

卡爾·馮·鄧尼茨海軍上將,這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的潛艇艇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司令,曾經在英國的戰俘營中潛心“鑽研”過潛艇的海上破襲戰術,不但是當時德軍中首屈一指的潛艇戰專家,還是法西斯主義的強烈信仰者和希特勒的狂熱擁護者。此時希特勒也正需要藉助他的力量來對付英美海軍,企圖通過無限制潛艇戰來破壞盟國的海洋運輸。他對這位被稱作“希特勒青年”的鄧尼茨始終信任有加,而鄧尼茨本人幾十年潛心研究的潛艇戰理論,現在終於有了一展身手的舞臺。

儘管德國的戰爭機器在高速運轉,開戰之初,鄧尼茨手中卻只有57艘作戰潛艇,但卻立即在大西洋的航線上大打出手。他賴以成名的“狼群戰術”是由潛艇夜間水面攻擊理論進一步發展而來的,

就是在對方船隊可能經過的航線上橫向展開一隊潛艇,如果有一艘潛艇發現了敵蹤,立即跟著它走,同時通知其他的潛艇集合到一起,並駛向前方等候,以便在夜間發動襲擊。

這種新戰術果然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海狼狂潮”,將一根致命的絞索越來越緊地套在了大英帝國的頭上。

對於德國在大西洋上的“狼群”攻擊,盟軍方面,特別是作為島國的英國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大西洋交通線是英美的命脈,沒有大規模的海洋運輸,兩國就不能在歐洲戰區進行持久的戰爭,因此英美在自己的軍事計劃中把取得大西洋戰區的制海權當作最主要的任務之一。於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西洋反潛戰又迅速展開。

但在最初,英國人對於這種“狼群戰術”顯然缺乏有效的對付辦法,

德國“狼群”在大西洋興風作浪,盟國船員一度將北大西洋稱為“恐怖的黑窟”,僅1939年9月到1941年6月間,盟軍被擊沉的各種船隻總噸位就達760萬噸,以至於丘吉爾大聲疾呼:盟軍要聯合起來進行“大西洋之戰”。

1942年初,德國的“狼群”損失開始劇增,這已經給了鄧尼茨次警告。損失的原因在於德國在東線戰場吃緊,大批兵力東調,使得盟軍能夠騰出手來集中力量進行反潛作戰。很快,盟軍就改裝和建造了大批經濟實惠的護航航空母艦,一艘艘護航航空母艦開始遊獵大西洋。同時,英國人發明的高頻定向設備和分米波雷達也給德國潛艇以嚴重威脅,鄧尼茨的“狼群”第一次遇到了真正的剋星。

但德國“狼群”在局部地區仍能造成優勢,

到1943年初,已使盟國損失的各種船隻總噸位又增加了1000萬噸,鄧尼茨為此付出了155艘潛艇的代價。這對於法西斯德國海軍來說,是一個不可彌補的損失,在希特勒開始進犯蘇聯之後,大西洋已成為次要戰區,德國不可能再給該戰區調撥大量的兵力兵器,鄧尼茨很難得到補充,這使他已預感到大事不妙。他所率的“狼群”看來是在劫難逃。

1943年後,大西洋戰局急轉而下,盟國的空中兵力在大西洋地區的迅速增加,尤其是大量護航航空母艦的參戰,大西洋海域的漏洞被填補了。“狼群戰術”已不再有用武之地,鄧尼茨再狡猾,也是迴天無力,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德國所有潛艇於5月之後全部灰溜溜地撤出北大西洋。到這時,鄧尼茨知道德國輸掉的不僅僅是”大西洋之戰”,而且也輸掉了整個戰爭。


秦皇唐宗


希特勒看中他的忠心本來,按照丘吉爾的意思,鄧尼茨這個新總統和他組建的臨時政府是可以被承認的,然而蘇聯人對此不滿。1945年5月23日,鄧尼茨和臨時政府的成員們被逮捕,一位美國將軍問鄧尼茨還有什麼話要說,鄧尼茨說:“每一句話都是多餘的。”1945年冬,在牢房裡接受審判的鄧尼茨才知道,自己被希特勒選為繼承人是納粹軍備、軍需及軍火部部長施佩爾的推薦。那是在4月23日,施佩爾從德國北部飛往柏林,向希特勒告別,當時,希特勒正在起草遺囑,施佩爾推薦了鄧尼茨為接班人。縱觀當時樹倒猢猻散的第三帝國,除了鄧尼茨,希特勒再也挑不出別的繼承者了。戈林和希姆萊與盟軍私下接觸,在希特勒看來是嚴重的背叛;宣傳部長戈培爾和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都是文人,沒有統率軍隊的能力。和鄧尼茨猜想的不同,希特勒是想讓德國繼續戰鬥。陸軍將領們一向和希特勒不和,又不執行希特勒的“焦土政策”;而鄧尼茨,有威望、有能力、沒有參與此前的政治鬥爭,最重要的一點是——忠心。證明鄧尼茨忠心的例子有很多,他的兩個兒子作為海軍軍官都在二戰中陣亡。儘管他實質上從未加入過納粹黨,但是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質納粹黨章,因此他認為自己是納粹榮譽黨員。在紐倫堡審判中,鄧尼茨被判處10年監禁,在西柏林的施潘道監獄服刑期間,鄧尼茨被人描述為“毫不後悔,滿懷憎恨地做著體操和閱讀書籍”。英國記者評論道:“海軍元帥鄧尼茨一直沒有後悔的表現,他仍然是施潘道最危險的人物。”1956年10月1日,鄧尼茨被釋放,居住在德國北部的一個村子裡。1980年12月24日,鄧尼茨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9歲,是納粹德國27名元帥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柚子愛攝影


在戰爭中,我唯一擔憂的就是潛艇的威脅……對我來說,這方面的戰鬥,要比英倫本島的空中決戰更加令人擔憂心。

這句話是二戰時英國首相丘吉爾說的,他口中的潛艇的威脅,指的就是德國在鄧尼茨指揮下所進行的“狼群”戰術。

德國潛艇教父鄧尼茨

鄧尼茨被稱為德國潛艇教父前,就已經是一個海軍老將了,他於1891年出生在普魯士一個貴族家庭,19歲就加入了德國海軍,只是剛開始的時候還不在潛艇部隊編制,而是海上作戰部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鄧尼茨從輕巡洋艦調往潛艇部隊。在那裡他找到了奮鬥目標,他認為潛艇才是殺手鐧。

1918年,鄧尼茨任UB68號潛艇艇長,在地中海戰區執行任務。他與當時的潛艇指揮官施泰因鮑爾共同研究出潛艇的新戰術,即將傳統的白天作戰改為夜間作戰,潛艇在夜色下的保護躲過敵方驅逐艦,攻擊商船。

同年,鄧尼茨就被俘了。原因並不是這個新戰術不好,而是鄧尼茨指揮潛艇剛擊毀一艘商船準備撤離時,潛艇突然不受控制地跑到了海面上。年輕有為的鄧尼茨又不想殉國,於是就投降了。

狼群戰術的誕生

鄧尼茨很有野心,他被關押在戰俘營時就一直在琢磨新戰術。所以等一戰結束後鄧尼茨很快得到了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元帥的賞識,並且成為了潛艇部隊的指揮官。


一戰後潛艇在歐洲各國的地位就如同二戰時航母在日本的重視程度,日本更熱衷於大和艦,而歐洲各國當時更看重水上軍艦。

當然這和潛艇的使用情況也有關,當時的潛艇有這樣幾點問題:

  • 水下航速過低
  • 潛航時間短
  • 火力弱
  • 視野狹窄

這樣幾點問題,導致潛艇的實戰價值並不高。潛艇如果在水面攻擊,就暴露在護航軍艦的視野範圍內,而且還沒軍艦跑的快,所以想逃都難。而如果是在水下攻擊,魚雷命中率又進一步降低,又由於體積問題,攜帶的魚雷也極少,不能像軍艦那樣。更致命的是,當時英國已經裝備了可以探測水下潛艇的聲吶。

但鄧尼茨有自己的想法,雖然當時二戰還沒打響,鄧尼茨卻早就做好了準備。他認為德國是內陸國家,想要穿越重重阻礙才能到大西洋和英國幹架,幹壞了回來修也非常麻煩,而潛艇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只要用潛艇切斷英國的航線,英國就成了死島。

基於這個目標,鄧尼茨認為應該打擊商船,而不是所謂的敵方軍艦,當然他也有點不要臉,也不管不能攻擊商船的條約,幹就完事了。

  • 水下航速低,潛航時間短,那就多數時間在水上航行,等接近目標再下沉
  • 火力弱,水下攻擊命中率低,那就避開護衛艦再打商船,打完一艘就跑
  • 至於潛艇怎麼避開護衛艦,可以堂而皇之的趁著夜色從水上接近,如果護衛艦用探照燈正好暴露自己。

鄧尼茨可以說是把潛艇作戰計劃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但這還不能稱為“狼群”戰術,因為還得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數量龐大。


狼群戰術的試驗

鄧尼茨拍腦子想出這個狼群戰術後,他是煞費苦心,要滿足潛艇體積小,續航能力大,速度快的要求,他試驗多次最後確定了排水量在500噸最合適。新的潛艇配備了4個魚雷發射管,一次裝載12-14枚魚雷,水中航速每小時16海里,20秒即可完全潛入海中。

鄧尼茨通過計算,認為德國需要300艘潛艇,即可使英國的海上運輸完全切斷。這樣100艘作戰,100艘休整,100艘往返,保證了持續作戰能力。

然而,他們的元首希特勒卻不這麼認為, 希特勒更青睞大型水面戰艦,對潛艇的事情並不上心,導致二戰開始時,鄧尼茨也只有57艘潛艇。

狼群戰術大顯身手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荷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9月3日英國即對德宣戰,在海上對德國進行封鎖。

可是英國剛放出狠話,大刀早已飢渴難耐的鄧尼茨把商船雅典娜號送入了海底,隨後又穿過層層警戒潛入英國斯卡帕灣基地,把戰列艦皇家橡樹幹沒了。到次年3月份,大概擊沉了200多艘軍艦和商船,戰績斐然。

大顯身手的鄧尼茨也榮譽加身,晉升為海軍上將,就任潛水艦隊總司令。

之後隨著德國領土的不斷擴張,潛艇部隊也在大西洋肆意妄為,這才有了開頭丘吉爾所說的話。

盟軍的反制

為了制住這個囂張的不行的德國潛艇,英美海軍開始全力實施反潛作戰。隨著強大的護衛艦隊的建立,嚴密的空中、海上監視網的形成,特別是用於反潛作戰的新型雷達和新型深水炸彈投入實戰,德國潛艇的損失慘重。


鄧尼茨為此又搞了使用通氣管的潛艇,但是建造受到了盟軍轟炸,直到1945年4月才正式服役。這日子,已經是一言難盡了。

鄧尼茨本人的結局

雖然鄧尼茨發明的狼群戰術不再起作用,但他的官運卻絲毫不受影響,他於1943年出任海軍總司令,又晉升海軍元帥。希特勒自殺前,就那爛攤子,還制定了鄧尼茨做繼承人。於是鄧尼茨當了3個星期的元首。

1945年5月8日,鄧尼茨在停戰協議上籤上了自己的名字。並被判處10年監禁,1956年才出獄,閒賦在家直到1980年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