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漫·議|“爛尾井”爛在哪?

漫·議|“爛尾井”爛在哪?

花了4000多萬元的專項資金,用於三個鄉鎮、將近三萬畝集體土地的整理項目,其中包括農田、道路、機井灌溉等等。然而,建成六年,這裡的數百眼機井因沒有通電成了擺設,成為失能井、爛尾井,一直無法正常使用。

失能井、爛尾井產生的根源就在於某些部門、幹部失能,既缺乏幹事創業的責任和擔當,也喪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表現。當下,在項目建設領域,一些地方熱衷於打造領導“可視範圍”內的項目工程,而不考慮客觀實際,“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對這樣的情況,紀檢監察機關要及時梳理責任鏈條並嚴厲追責,該調整崗位的調整崗位,該免職的免職,該處分的處分,以嚴肅問責倒逼黨員幹部轉作風改作風。

孟亞生/文 王成喜/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