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番茄設施栽培易發生哪些生理障害?如何防止?

桂南瑩姐


番茄的生理性病害主要有畸形果、日燒病、裂果、空洞果、筋腐病、臍腐病、卷葉病等,接下來就一個一個瞭解這種病害的表現症狀和如何防治。

畸形果症狀表現:

果實形狀不規則,出現瘤狀果、尖嘴果等。

發病原因:

發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花芽分化及發育時期,溫度低,發育不良;施肥過多,特別是氮含量較多,營養積累過多,花芽細胞分裂過旺,導致果實不規則。

防治辦法:

在育苗期間,溫度不宜過低。施肥過程中,營養要適宜,少施氮肥,另外,如果發現畸形果,要及時摘除。

日燒病症狀表現:

番茄日燒病是番茄生理性病害,多發生在果實上,形成日燒果。尤其是露地栽培或種植密度比較稀疏的大棚內,病害尤其常見。

發病原因:

發病原因和光照強度有關係,一般來說,受直射光照射,果實向陽面出現大塊褪綠變白的病斑,與周圍健全組織界限比較明顯,病斑部後期變幹、革質狀、變薄、組織壞死。

防治辦法:

目前來說,防治日燒病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注意合理密植,栽培密度不官過小,同時要適時、適度整枝打杈,使莖葉相互掩蔽,避免果實受陽光直射;在播種時,為避免日燒病的發生,一般採取南北行播種,當夏天陽光直射,溫室、大棚溫度過高時,要及時通風、促使葉面果面溫度下降,或及時灌水,降低植株體溫。要注意溼度,避免溼度過大。

裂果症狀表現:

裂果是番茄常見的生理病害,果實表皮出現裂口,主要有放射狀裂果、環狀裂果以及條狀裂果等,也有不規則的側面裂果和裂皮。裂果的出現不能降低了番茄的品質,還降低了商品性,影響貯藏和運輸,並且容易感染病蟲害,引起果實腐爛。

發病原因:

發生裂果的原因,是在發育期間,遇到高溫、強光照、乾旱或暴雨等異常氣候,使果肉與果皮組織的生長速度不同步,造成裂果。

防治辦法:

不同的番茄品種,對裂果的抗性差異比較大,一般小果型品種比大果型品種抗裂,紅果型品種比粉果型品種抗裂,尤其是春季露地裁培,番茄在採收期正是高溫多雨的季節,環境條件很容易引起裂果。目前,防治裂果的措施主要有加強肥水管理,合理施肥,增強果皮堅實度:控制好土壤水分,避免強光下澆水,避免果實受強光照射。

芽枯病症狀表現:

芽枯病是番茄常見的病害之一,主要發生在夏秋保護地的生產過程中,尤其是高溫天氣多的年份,發生嚴重。植株一旦染病,幼芽會逐漸枯死,被害部長出皮層包被,在芽枯處形成一線形或“Y”字形縫隙,有時邊緣不整齊。

發病原因:

該病害為生理性病害,主要由高溫引起。主要在當期發生,原因是中午放風不及時,高溫燙傷了幼芽生長點,使莖受傷而引起。定植後控水嚴重地塊發病重。

防治辦法:

使用遮陽網覆蓋,防止高溫危害;及時放風,棚溫控制在35℃以下;適當蹲苗,發現植株萎蔫及時澆水。

空洞果症狀表現:

果皮與果肉之間有空洞,果實不飽滿,表面有稜溝。

發病原因:

在開花時遇到低溫等異常氣候,不能正常受精;使用生長激素濃度過高;幼果期溫度過高,後期營養跟不上。

防治辦法:

在番茄開花期要嚴格控制溫度;採用人工授粉或雄蜂輔助授粉;加強肥水管理,採用配方施肥技術。

筋腐病症狀表現:

這是果實膨大期的一種生理病害,果面上出觀局部褐變,果面凹凸不平,病果果心變硬或果肉變褐,維管束變褐不轉紅,失去商品價值。

發病原因:

在果實膨大期,光照不足和積溫不夠;土壤黏重板結、根系發育不良;氮肥過多、缺鉀等因素造成。

防治辦法:

改善環境條件,提高管理水平,注意提高溫度和增加光照;避免偏施氮肥,尤其是一次性施用速效氮肥不要過多;多施有機肥,增強土壤通透性。

臍腐病症狀表現:

臍腐病主要危害幼果,果實臍部腐爛,變為黑褐色,病果提早變紅,但沒有商品價值。

發病原因:

土壤缺鈣,尤其是沙質土壤,更容易缺鈣;生長期間,水分變化不均,供應失常

防治辦法:

採用地膜覆蓋技術,避免土壤水分流失,保持水分穩定;不要施過量的化肥,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卷葉病症狀表現:

卷葉的原因各有不同,表現也不盡相同,低溫卷葉表現為葉片暗綠無光澤,葉背向上反捲,葉緣枯乾甚至整片枯死;高溫卷葉表現為葉片內卷,呈圓筒形,葉緣呈燒傷狀;水分失調卷葉,表現為葉色正常,但葉片不平,皺縮。

發病原因:

低溫卷葉的原因是定植後氣溫長時間過低;高溫卷葉的原因是夏季棚室內溫度長期過高,發生高溫危害;水分失調卷葉的原因是溫度變化較快,光合作用強,如果土壤過幹或過溼,蒸騰作用與光合作用不同步,就會出現卷葉。

防治辦法:

定植前進行低溫鍛鍊;葉面噴水降溫,棚室加蓋遮陽網;確保土壤水分充足適量,適時降低溫度。

小結:選擇抗病害強的品種來栽培,結合天氣情況做好田間的水肥管理,常下地觀察一但發現有生理病害表現症狀及時採用以上方法進行防治,希望以上的解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川妹莎啦


番茄美味可口,營養豐富,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蔬菜之一,同時番茄也是我國栽培面積較廣的一類農作物。那麼番茄設施栽培易發生哪些生理病害?我們又該如何防治呢?

通常情況下,番茄常見的生理病害有畸形果,紋裂果,空洞果等等。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瞭解一下。

  • 畸形果

症狀表現

番茄果實呈現橢圓形、尖嘴形或者其他不規則形狀。


發生原因

(1)營養過剩。如果在番茄的苗期和花芽分化期,過多地澆水、偏施氮肥導致營養過剩,就會使花芽過度分化,形成畸形花芽,結出的果實多為桃形、瘤形等不正常果實。

(2)氣溫偏低。如果在番茄的花芽分化期遇到連續5~6度的低夜溫或者白天連續低於20度的低溫天氣,也會導致花芽分化異常,產生畸形花,形成畸形果。

(3)激素濃度大。有的菜農在番茄的膨大期,往往使用高濃度的膨大劑,或者其他生長調節劑等激素,致使果實發育異常,易形成尖嘴果。

防止措施

(1)選用良種。因地制宜,選擇抗逆性強、對低溫不敏感的優良品種。

(2)苗期保溫。在番茄的苗期,尤其是2~4片真葉展開期的溫度不能連續低於12度,以利於促進秧苗健壯生長。

(3)肥水管理。適當控制肥水,以免秧苗徒長。尤其是在花芽分化期,不要偏施氮肥,做到氮、磷、鉀以及微肥合理配施。同時適時適量澆水,做到干時不缺水,雨時不積水。

(4)疏落畸形花。發現畸形花時應儘早摘除,尤其是各花序的第一朵花容易產生畸形花,可在點花前將其疏掉。

(5)控制激素用量。在使用生長調節劑時,要在第一穗花序中有50%的花開放時進行蘸花處理,時間應在上午8~10時和下午3~5時為宜,調節劑濃度不可過高,也不要重複點花。

  • 紋裂果

症狀表現

一般以果蒂為中心,在附近果面上發生同心圓狀的細微裂紋,嚴重時呈環狀、放射狀或條狀向果實頂肩部開裂。


發生原因

(1)番茄品種。裂果與品種的關係較大,一般情況下,果皮薄的品種易發生裂紋。

(2)久旱遇水。如果持久乾旱後突遇降雨,或者大水灌溉,致使土壤水分急劇變化,那麼已經老化的果皮與正在生長的果肉不能同步膨大就會產生裂紋。

(3)晝夜溫差大。晝夜溫差大時也可導致裂果,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溫室大棚內晝夜溫差過大,超過番茄自身對溫度的適應能力,發生裂果現象。

防止措施

(1)品種選擇。一般果皮厚、果形圓、中小型果不易發生裂果,因此,優先選擇這類番茄品種。

(2)合理澆水。保持土壤溼潤,避免忽幹忽溼,儘量不要大水漫灌,雨後及時做好清溝排水、降溼工作。

(3)溫度控制。冬季夜間注意保溫,尤其是大棚通風口更要注意;夏季搭設遮陽網,防止太陽直射,溫度過高。以此減小溫差過大導致裂果。

(4)田間管理。深耕土壤,促進根系深扎,以緩衝土壤水分的急劇變化;同時多施有機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鈣肥、鋅肥和硼肥等微肥。比如噴灑0.5%氯化鈣溶液,或0.1%硫酸鋅溶液。

  • 空洞果

症狀表現

番茄果實胚座發育不良,與果壁間產生分離,果實不飽滿,通俗講就是果實內有空洞現象。外觀多為稜狀鼓起,不圓潤,不周正。

發生原因

(1)受精不良。花粉形成時遇到高溫、低溫或光照不足,致使花粉數量少且質量低,不能正常受精,種子形成過程中所產生的果膠物質少,果實內部發育不完全而形成空腔。

(2)管理不當。在果實生長髮育期,溫度偏高或者氮肥使用過量;在管理後期,肥水供應又不足,使得植株生長衰弱。

(3)激素使用方法錯誤。在使用生長調節劑時,用藥濃度過大或重複蘸花,又或者過多地用生長素處理未成熟的花蕾。

防止措施

(1)品種選擇。多心室或早熟小果型的優良品種可避免空洞果的發生。

(2)溫度控制。苗期2~4片真葉展開期的溫度不能連續低於12度,開花期避免35度以上的高溫對受精過程產生危害,結果期白天溫度不可過高,且要光照充足。

(3)正確蘸花用藥。第一花序有一半以上開花時開始用生長素蘸花,不可過早,蘸花三天後如見子房開始膨大,說明果實已經坐住,應及時選留3~4個果,其餘花果全部疏掉,以保證養分的集中供應,防止因營養不良產生空洞果。此外,藥液濃度不可過高,避免重複蘸花和高溫下蘸花。

(4)輔助授粉。花粉形成時可以採用蜜蜂授粉或用震動器輔助授粉,促進受精正常與果實發育。

結語:在番茄的栽培過程中,一旦發生上述生理性障礙,結出不正常的果實,一般是很難防治的,因為果實已經形成,不可逆轉。我們只有從源頭上開始,從品種選擇、肥水管理、溫度控制等環節加強田間管理,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理性病害,也才能儘可能地達到高產優質的目標。

【我是秦農視野,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可進入我的主頁免費學習瀏覽更多農業知識,你們的轉發及留言,就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支持!】


秦農視野


答:番茄設施栽培常見的生理病有【臍腐病】、【筋腐病】、【空洞果】、【裂果】、【畸形果】、【日燒果】、【生理性卷葉等】。

下面我來分享一下,番茄生理障礙的發生原因與防止辦法。希望對大家有用,請望下看。

第一、【臍腐病】。

(1):“臍腐病”主要是由於結果期鈣肥供應不足造成的。鈣肥供應不足可能是由於土壤營養不良造成的。也可能是由於土壤乾旱或氮肥過多或土壤溫度過低造成的。

(2):可採用如下措施防治“臍腐病”土壤中施入消石灰或過磷酸鈣作基肥;追肥時要避免一次性施用氮肥過多而影響鈣的吸收;定植後勤中耕,促進根系對鈣的吸收;及時疏花疏果,減輕果實對鈣的爭奪;坐果後30天內,是果實吸收鈣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要保證鈣的供應,可葉面噴施1%過磷酸鈣或0.1%氯化鈣,能有效減輕“臍腐病”的發生。

第二、【筋腐病】。

(1):“筋腐病”在果實膨大時主要是由於施肥不當,如氮、磷、鉀比例失調,氮肥過多,缺鉀或氮肥過多又遇高溫等,均會造成果實內維管束及周圍組織褐變或果皮硬化。

(2):可用以下措施防治。

生產中可通過選用抗病品種,改善環境條件,提高管理水平,實行配方施肥等方法來防止“筋腐病”的發生。

第三、【空洞果】。

(1):“空洞果”典型的“空洞果”往往比正常的果大而輕,果實有明顯的空腔。“空洞果”的形成是由於花期授粉受精不良或果實發育期養分不足造成的。

(2):

可採用如下措施防治。生產中選擇心室數多的品種,不易產生“空洞果”;同時,生長期間加強肥水管理,使植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發展;正確使用生長調節劑進行保花保果處理措施,均可防止“空洞果”的發生。

第四、【裂果】。

(1):“裂果”主要是結果期水分供應不均勻造成的,如蹲苗結束後馬上澆大水或果實膨大期忽幹忽溼等,都會造成番茄“裂果”。

(2):為防止“裂果”的發生,除選擇不宜開裂的品種外,管理上應注意均勻供水,避免忽幹忽溼,特別應防止久旱後過溼。植株調整時,把花序安排在架內側, 靠自身葉片遮光,避免陽光直射果面而造成果皮老化。

第五、【畸形果】。

(1):“畸形果”造成番茄“畸形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個:☆

1;花芽分化、授粉受精期遇低溫;☆2;開花期使用激素不當或濃度過大;☆3;水分供應不均勻。

(2):為防止“畸形果”的發生,應加強育苗期的溫光水肥管理,特別是在花芽分化期,尤其是第一花序分化期,即發芽後25~30天,具2~3片真時,要防止溫度過高或過低;開花結果期合理施肥,使花器得到正常生長髮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防止分化出多心皮及形成帶狀扁形花而發育成“畸形果”。

此外,使用生長調節劑保花保果時,要嚴格掌握濃度和處理時間。

第六、【日燒果】。

(1):“日燒果”發生“日燒果”的原因是,果實受陽光直射部分果皮溫度過高而被灼傷,表面幹縮變硬,果肉壞死,變成褐色塊狀。番茄定植過稀、整枝打杈過重、摘葉過多,是造成“日燒果”的重要原因。天氣乾旱、土壤缺水或雨後暴晴,都易加重“日燒果”。

(2):為防止“日燒果”的發生,番茄定植時需合理密植,適時適度地整枝、打杈,果實上方應留葉片遮光;搭架時,儘量將果穗安排在番茄架的內側,使果實不受陽光直射。

第七、【生理性卷葉】。

(1):“生理性卷葉”,主要表現為番茄小葉縱向向上捲曲,嚴重時整株所有葉片均捲成筒狀。番茄“生理性卷葉”是植株在乾旱缺水條件下,為減少蒸騰面積而引發的一種生理性保護作用。另外,過度整枝也可引起下部葉片大量卷葉。

(2):為防止“生理性卷葉的發生”,生產中應均勻灌水,避免土壤過幹過溼;設施栽培中要及時放風,避免溫度過高。當生理性缺水導致卷葉發生後,應及時降溫、灌水,短時間病情即可緩解。同時,要注意適時、適度整枝打杈。

以上答覆希望能幫到廣大的番茄種植戶們。同時歡迎朋友們留言,一起交流學習。謝謝!


贛鄱農事通


番茄設施栽培時,如果管理不好,是很容發生生理性病害的。番茄生理性病害很多,包括葉子的生理病害和果實的生理病害。

葉子的生理病害

  • 症狀 也就是番茄的生理性卷葉。番茄全株葉片都會卷葉,葉片包捲成筒狀。這要與番茄的病毒性卷葉區分開來,病毒性卷葉葉片扭曲,向上彎卷。一定要分清楚。
  • 發病原因 高溫乾旱、強光照、打杈太早、定植時傷根出現病害。
  • 防治措施 及時澆水,遮蔭,給番茄打杈要適期,不要太早,加強通風。病害引起的要根據病因積極治療。

果實的生理病害

(1)空洞果

  • 症狀 空洞果比正常的果實大而輕。外觀上稜角分明,非常像多角的帽子。切開可看到,裡面沒有番茄籽和籽上的膠狀物,存在明顯的空腔。
  • 發病原因 花期花芽分化不良,氮肥施用過多,蘸花操作不好。
  • 防治措施 加強管理,使植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發展。做好溫度、光照的調控,使番茄果實正常發育;第一穗花芽分化後,要避免遇到持續的10℃以下低溫;開花期,白天要避免遇到35℃以上高溫,促進胎座正常發育。摘心不要過早。用藥液蘸花時,藥液的濃度要合適,蘸花的量不要過多,不要重複蘸花。

(2)頂腐病

  • 症狀 果實臍部腐爛,變為褐色,果面凹陷,病果提早轉紅。
  • 發病原因 植株缺鈣,結果期間水肥供應失常。
  • 防治措施 化肥少用,多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環境;要避免土壤溫溼度突然升高或降低;葉面噴施鈣肥;番茄從剛開花開始,噴施番茄高鈣王葉面肥補鈣,追施鈣肥。

(3)畸形果

  • 症狀 分為頂裂型和橫裂型。
  • 發病原因 是由於花芽發育時,不良條件抑制了鈣元素向花的運轉造成的。
  • 防治措施 加強水肥管理和設施內的溫度環境管理,避免生長過程中氮肥用量過大。幼苗出心葉後,要嚴格調控溫度,促進花芽分化正常進行,要防止連續低溫,乾旱時澆水,葉面也噴些水。

(4)裂果

  • 症狀 分為環狀裂果和放射狀裂果。
  • 發病原因 果實生長前期土壤乾旱,果實生長慢,當遇到澆水或大雨,果肉細胞迅速膨大,果皮不能相應增長,引起裂果。
  • 防治措施 選種不易裂果的品種,增施有機肥,合理澆水,供大要均勻,不要等旱了再澆。也要避免果實受到強光照射。

(5)筋腐病

  • 症狀 果實膨大期間,果面上出現褐變,果面凹凸不平,果肉僵硬,出現壞死斑塊。切開可見果皮內有茶褐色條狀壞死,果心變硬或變褐壞死。
  • 發病原因 果期光照不足。過施氮肥,土壤氧氣含量低,土壤透氣性差。
  • 防治措施 栽培過程中加強光照,和合理施用氮肥。中耕增加土壤含氧量和透氣性。增施有機肥,10-15天噴施一次葉面肥。

(6)硬皮果

  • 症狀 果面產生塊狀木栓化褐色斑塊,嚴重的斑塊連成一片,併產生深淺不一的裂紋,最後發病部位果皮變硬。
  • 發病原因 土壤含酸或含鹼過多。澆水不均衡,植株缺硼。
  • 防治方法 增施有機肥;解決土壤酸化和鹼化問題。均衡澆水,不要過幹或過溼,影響對硼的吸收。缺硼可葉面噴施0.2%的硼砂溶,7天噴一次,連噴2~3次。

(7)日燒病

  • 症狀 番茄果實表面出現白色日曬斑。
  • 發病原因 高溫季節,陽光直接照到番茄果實上,引起的番茄燒傷。
  • 防治方法 種植要保持一定的密度。當陽光過強時,用遮陽網進行遮蔭,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果實。還可以在果穗上方保留幾片葉片進行遮蔭。

總之,番茄生理性病害的發生與水、肥、溫度和平時的管理有很大關係。我們只要做到,澆水均衡,多施有機肥,適量施化肥。加強栽培管理。可很大程度上避免生理性病害。


逸風三農


番茄是我們熟悉的一種蔬菜,它既可以用來做菜吃,也可以像水果一樣吃,在種植番茄的過程中,用設施進行栽培的番茄,有時會發生一些生理性病害,這時我們應及時的進行相應的防治,減少病害的發生,提高番茄的產量和品質。番茄設施栽培中一般比較常見的生理性病害有臍腐病、空洞果、日燒病、筋腐病、裂果、畸形果、生理性卷葉等。



番茄臍腐病

1、發病原因:番茄臍腐病一般是在番茄結果期時鈣肥不足引起的,當種植的番茄進入結果期時,如果土壤中的養分不足,缺少鈣肥時,一般就會出現番茄臍腐病。

2、防治方法:在種植番茄時,可以施入過磷酸鈣用來作基肥,同時,在給番茄進行追肥時,要掌握好氮肥的施用量,一次不能施的過多,應避免氮肥過多而影響鈣的吸收。



在番茄開花結果期時,應進行適當的疏花疏果,減少鈣的消耗,在番茄坐果後的28天內,這個階段的番茄吸收鈣比較多的一個時期,所以,在這個階段時,應及時的進行補充鈣肥,也可進行葉面噴施1%的過磷酸鈣,這樣番茄就不會因為缺鈣而出現臍腐病,及時的進行補充鈣肥,有利於番茄的生長,提高番茄的產量和品質。



番茄筋腐病

1、發病原因:番茄筋腐病一般是番茄在果實膨大期時,由於施肥不當引起的,番茄在膨大期時,如果這個階段施的氮肥過多,磷、鉀肥過少,這時就會出現氮、磷、鉀肥的比例不平衡,一般這種情況會出現番茄筋腐病的發生。

2、防治方法:在種植番茄的過程中,應選用抗病能力強的優質品種來種植,在番茄的生長過程中,應做好田間管理,在進行施肥時,應增施優質的有機肥,合理的進行氮磷鉀配合施用,這樣一般會減少番茄筋腐病的發生。



番茄空洞果

1、發病原因:番茄空洞果一般是番茄在花期時授粉不良或者是番茄果實在生長髮育期時養分不足引起的,番茄空洞果從外觀上看一般都會比正常的番茄果實大,重量一般也會比正常的番茄輕。

2、防治方法:在種植番茄時,在番茄的生長過程中,應加強肥水方面的管理,讓番茄植株有充足的養分,這樣番茄就可以更好的生長和發育,同時,番茄在開花結果期時,應做好番茄的保花保果管理,這樣一般就會減少番茄空洞果的發生。



番茄畸形果

1、發病原因:番茄畸形果的發病原因有這3點,一是番茄在發芽分化和授粉期時遇到低溫天氣,二是番茄在開花期時使用生長調節劑不當,三是在番茄的生長過程中,土壤中的水分供應不均勻,像這3種情況,一般是會發生番茄畸形果的。

2、防治方法:在種植番茄的過程中,應做好苗期時的肥水管理和溫度光照方面的管理,在番茄發芽後的28天左右時,幼苗有2~3片真葉的時候,這個階段應做好苗期時溫度的管理,防止溫度過高或過低。

在番茄進行開花結果期時,這時應進行合理的施肥,及時的給番茄植株補充養分,在使用生長調節劑時,應掌握好濃度和使用時間,這樣一般就會減少番茄畸形果的發生。



番茄裂果

1、發病原因:番茄裂果一般是番茄在結果期的時候,水分供應不均勻引起的,好番茄在果實膨大的時候,這時田間有時幹、有時溼的,像這樣澆水不均勻的,一般是會出現番茄裂果的。

2、防治方法:在種植番茄時,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情況,可以進行選擇不容易開裂番茄的品種來種植。在番茄的生長過程中,應進行均勻的澆水,避免忽幹忽溼的現象,防止久旱後過溼和防止陽光直接照在果皮上,這樣一般就會減少番茄的裂果現象。



番茄日燒果

1、發病原因:番茄日燒果發病的原因一般是番茄果實被陽光直接照在果皮上溫度過高而引起的,發生這種病害的番茄,它的表面幹縮變硬,還有就是在番茄的生長過程中,整枝打杈和摘葉過多,種植的比較稀的,像這幾種情況,一般會出現番茄日燒果的現象。

2、防治方法:在種植番茄的過程中,在進行番茄定植時,應合理的密植,在管理的過程中,應適時整枝、打杈,番茄果實的上方一般是要留有葉片用來遮擋陽光的,避免陽光直接照在番茄果實上,這樣一般就會減少番茄日燒果的發生。



番茄生理性卷葉

1、發病原因:番茄生理性卷葉發病的原因一般是番茄植株在乾旱缺水而引起的,或者是過度的整枝後引起的。

2、防治方法:在種植番茄的過程中,印合理的進行澆水避免土壤過幹過溼,設施栽培的,應進行適當的通風透氣,避免棚內溫度過高。當種植的番茄發生缺水而導致的卷葉時,這時應及時的進行降溫和灌水,發病初期時一般可以緩解,一般這樣就會減少番茄生理性卷葉的發生。



總結:種植番茄時,釆用設施栽培,為了減少番茄生理性病害的發生,在番茄的生長過程中,應做好設施內的溫度和溼度的調節,水分和養分的管理,適時澆水、合理的配合施肥,同時,做好番茄植株的調整和光照方面的管理,這樣一般就會減少番茄生理性病害的發生,同時還可以提高番茄的產量和品質。


農友君


題主的問題很給力!現在正是初冬時節,也正是反季節種植番茄需要注意防止生理性病害的關鍵時刻。番茄設施栽培易發生哪些生理性障害?如何防治?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個問題。

番茄畸形花

⊙症狀表現

1、多柱頭花。每個子房上有2——4個雌蕊,具有多個柱頭,所結果實為多頭果。

2、雌蕊帶化。此種畸形花雌蕊更多,並且排列成扁柱狀或帶狀。如不及時摘除,往往結出畸形果。

3、重瓣花。花器嚴重畸形,擁有多個花柱,散生、帶化或聚集在一起,同時擁有多套圍生的雄蕊,花瓣也比正常花要多,整個花朵就像是多朵番茄花雜亂無章地聚集到了一起。此類花朵所結出的果實為嚴重畸形果。

4、還有一種畸形花,會結出頂裂果。

⊙形成原因

番茄畸形花,主要是花芽分化期夜間溫度低和氮肥過多所致。花芽分化,尤其是第1花序上的花,在花芽分化時夜溫低於15℃,容易形成畸形花。另外,強光、營養過剩,尤其是偏施氮肥,也容易形成畸形花。

⊙防治方法

花芽分化期間,苗床溫度白天控制在24——25℃,夜間15——17℃。生長期間保證光照充足,溫度適宜,避免土壤過幹或過溼。抑制番茄徒長。科學施肥,確保苗床氮肥充足,但並不過多,並且磷、鉀肥和鈣、硼肥等供應適量。

需要注意的是,採用降溫尤其是夜間降溫抑制番茄植株徒長時,如果溫度過低,在抑制徒長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畸形花。控制棚室番茄徒長最好的方式是“稍控溫,多控水”。

番茄拉鍊果

⊙症狀表現

從果實的果蒂到果臍部,有一條或多條木栓化彌合線,彌合線褐色並且木栓化,果實會從彌合線的位置開裂。隨著果實的膨大,木栓化部分嚴重開裂,彌合線上產生橫向裂口,狀如拉鍊。

⊙形成原因

棚室番茄在花芽分化和發育過程中,幼苗遭遇5——7℃低溫,引起低溫障礙,雄花不能從子房上分離出來,開花時雄蕊的花絲貼在子房上,開花後果實開始膨大時把雄蕊花絲嵌在果實裡面,在果實側面上形成彌合線,不能彌合處形成開裂。苗期高溫,苗床過密,營養缺乏,後期也容易出現拉鍊果。

番茄花期使用生長調節劑噴花,如果誤噴到番茄植株的生長點上,番茄的葉片變細,隨後發生拉鍊果的幾率會有所增加。

⊙防治方法

低溫季節育苗,白天保持20℃以上,夜間保持10℃以上。控制育苗期間的氮肥用量和澆水,避免氮肥過量和澆水過多出現拉鍊果。高溫季節,番茄幼苗生長快,過於擁擠會影響光合作用,應注意間苗,增加透光面積。定植後噴花時注意避開生長點。

番茄莖裂

⊙症狀表現

番茄莖裂主要發生在高溫期間番茄的莖節上,開裂的莖易從開裂處折斷。通常在番茄定植20——30天后發生,發生部位一般在番茄植株的第2和第3果穗的著生處附近。裂縫輕微時,發病植株腋芽處出現裂縫,形成裂痕,呈豎“一”字縱溝或“Y”字形縫隙。有時伴有黃色流膠,分枝內部變褐色。

有時在發病初期,開裂莖表皮部分壞死變褐,扭曲,7——14天后節間出現縱溝凹陷,莖開裂,內部變褐,邊緣不整齊,嚴重時,分枝位置的縱溝凹陷成洞,甚至穿透莖形成中空,內部褐色,導致新生側枝和果穗枯死。腋芽處有時也會出現,並因此導致生長點壞死,由此產生多分枝向上長的情況。

⊙形成原因

直接原因是番茄植株缺硼、缺鈣,也有研究分析認為,可能與高溫、高氮和乾旱有關。

⊙防治方法

選擇節間伸長容易、均勻的番茄品種;合理施肥,將氮、磷、鉀配合施用,避免氮肥過多,注意鈣、硼微量元素的使用。必要時用0.1——0.2%的硼砂溶液+新高脂膜800倍液葉面追肥,7——10天1次,連續2——3次,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避免乾旱,合理補水;露地高溫時,考慮灌水或噴水降溫。保護地注意放風,務必使棚室溫度不超過35℃,必要時使用遮陽物遮陽降溫;注意植株調整,發現裂莖時,培養新的結果果穗。

番茄黃鏽葉

⊙症狀表現

症狀從植株小葉基部向葉緣擴展,最初葉片正面略發黃,葉脈之間出現黃斑,邊緣不明顯,大小不一致。隨後黃斑上出現褐斑,鐵鏽色,逐漸擴展,病部枯死。嚴重地塊葉面黃斑連片,並伴有輕微皺縮,症狀略似於斑萎病毒病。

病斑背面葉脈附近的葉肉會呈現紫褐色壞死狀。症狀從下部葉片向上發展,葉片黃化壞死,壞死部分紫褐色,色如鐵鏽。

⊙形成原因

番茄黃鏽葉在番茄棚室栽培中出現,主要原因是多年連作引起。一方面多年連作,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鹽化程度加重,使番茄根系生長不良,根量少,幾乎沒有根毛,顏色深,或者是變褐壞死,根皮易剝落。再一方面是多年連作,使番茄產生“自毒作用”,根系分泌毒素,自己殺死自己。番茄自己分泌的毒素使自身葉片黃化和變褐壞死。

⊙防治方法

減少化肥用量,充分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或改用黃腐酸或氨基酸衝施肥、生物菌肥,並摻入葉面肥或甲殼素。施用衝施肥時摻入生根劑,或單獨使用生根劑灌根,促進根系發育。

定植前放線開溝,建造秸稈反應堆。溝寬50釐米,間距90釐米,深20——25釐米,開溝後鋪玉米秸稈,之後撒菌肥,1個300平方米的棚室每溝使用菌肥150克,每1千克菌肥摻拌麥麩30公斤撒施。最後蓋土澆水。次日後取兩側畦埂土壤堆到埋有秸稈的畦溝上做成高畦,再從高畦中間剷土做成雙高壟,用於定植番茄。有實踐證實,此方法可以更好地規避番茄黃鏽葉的發生。

番茄生理性卷葉

⊙症狀表現

葉片縱向上卷,輕者僅葉緣稍微向上捲曲,重者捲成筒狀,葉片變厚、變硬、變脆。輕者僅下部或中部葉片捲曲,重者全株捲曲。有時田間零星發病,有時普遍發生。

卷葉不僅影響番茄葉片蒸騰作用和氣體交換,還會嚴重影響光合作用。輕者使果實變小,重者使番茄植株代謝失常,營養積累減少,坐果率降低,果實畸形,品質下降,產量銳減。

⊙形成原因

番茄生理性卷葉主要是由於高溫、強光、生理乾旱引發的。番茄葉片大而多、蒸騰作用旺盛,在高溫、強光條件下,番茄根系的吸水量彌補不了蒸騰作用的損失,造成植株體內水分虧缺。致使番茄葉片萎蔫或捲曲。

在番茄果實膨大期,尤其在土壤缺水或番茄植株受傷、根系受損時,番茄卷葉會嚴重發生。高溫時中午灌水,暴雨後突然放晴,植株調整不當,氮肥施用過多,土壤缺鐵、缺錳等微量元素,使用激素不當等,也容易誘發番茄發生生理性卷葉。

⊙防治方法

棚室番茄在高溫、強光條件下逐漸加大放風量,但不要著急。對乾旱造成的卷葉可在田間噴水和澆水。高溫季節利用遮陽網遮陽降溫。在番茄生長期內合理澆水,保持土壤含水量80%左右,避開中午澆水。發現缺乏營養元素時,可通過根外追肥措施補救,對植株調整時要掌握技術要領,科學操作。

番茄低溫冷害

⊙症狀表現

1、葉片。扭曲,葉肉褪綠壞死。一些耐低溫能力比較差的品種,受害初期葉片中肋隆起呈駝峰狀,隨後整個葉片嚴重皺縮、扭曲。觀察番茄整株葉片表現同樣的症狀,只是輕重程度不同。有些情況下,番茄葉片從葉緣開始顏色變淡、變黃,並沿葉脈之間葉肉向內部發展,表現黃綠斑駁症狀。或葉緣黃化,或出現不規則白斑,或呈現脈間白色條紋,或葉片表現水燙狀。

2、植株。長期低溫下,處於同樣環境下的番茄植株會顯現相同的症狀。低溫使番茄根系生長不良,吸收能力變差,導致地上部分萎蔫。當低溫讓番茄無法忍受時,就會出現大片葉片乾枯的現象。

3、花。花梗和萼片出現褐斑,嚴重時結出畸形果。

4、果實。果面出現黃色斑,不規則形,果實變形甚至軟化。

⊙形成原因

溫室佈局、結構不合理,建造標準低,保溫性能差。溫室佈局過於緊密,前後室間距小,會造成遮光,處於溫室後排的番茄會時常處於較低的溫度水平下。

⊙防治方法

請專業人士建造,或諮詢專業人士後自己建造半地下高標準溫室,以土牆提高棚室保溫性能。寒冷季節,預報降溫或寒流來襲時,注意利用保溫物品,及時在棚室外部加蓋保溫材料。棚室內部覆蓋二層保溫幕,或者考慮使用紅外燈等為棚室加溫。

番茄高溫障礙

⊙症狀表現

1、幼苗。遭遇高溫,脈間葉肉壞死,形成不規則白斑。

2、葉片。在遇到持續30℃左右的高溫時,葉片上會出現細碎的褐色斑,葉片背面症狀不明顯。溼潤環境下,高溫導致葉片扭曲。乾燥時葉綠素減少,葉緣焦枯,整個葉片褪綠,之後變黃壞死。

3、花。花期抗高溫能力差,在極端高溫下易乾枯。

4、果實。首先萼片乾枯,之後果皮會壞死,呈革質狀,從臍部開始,似臍腐病。之後症狀向果蒂部擴展,直至整個果實皺縮,果皮呈白色,似水燙狀。

⊙形成原因

番茄雖然喜溫喜光,但經過長期馴化栽培,已不能忍受極端高溫。白天溫度超過30℃,夜間溫度超過25℃,表現為生長遲緩,影響結果。超過40℃,生長停頓,超過45℃,莖、葉等會被灼傷。土壤乾旱可加重病害。

防治方法

遇高溫,超過30℃時棚室要及時放風,放風時應當先小後大,頂部先通風,隨後下部通風。一般春季棚室內溫度在自然環境下15℃以上時,應當晝夜放風。當陽光過強,室內外溫差過大,又不便放風降溫時,或者是經過放風不能降到合適溫度時,就要使用遮陽網遮陽,減弱太陽輻射。噴施葉面肥提高番茄植株對強光和高溫的忍耐力。高溫時注意補水,保持合理的土壤溼度。一般澆水需要避開中午,選擇清晨或傍晚。

後話

番茄棚室栽培,容易發生的生理性病害很多。要想從根本上規避和防治好各類生理性病害,重要的就是要掌握相應知識,一步步從基礎,從細處入手,按科學栽培和管理要求紮紮實實地一步步走。沒有捷徑,也走不得捷徑。

以上就是關於題主“番茄設施栽培易發生哪些生理性障害?如何防治”的回答。如有什麼疑問和不同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關注我的頭條號

“鄉村螢火蟲”,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持!


鄉村螢火蟲


番茄又名西紅柿、洋柿子、番柿,是溫室和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番茄適應性廣,栽培容易,產量高且營養豐富,尤以富含維生素C和多種礦質營養而著稱。

病蟲害及其防治

臍腐病

1、病 徵:幼果頂部先呈暗綠色水浸狀,逐漸發展為黑褐色溼潤凹陷的革質化病斑, 該部組織壞死深達果實內部,果型變為扁平,且提早著色。病斑上有時 生黴,這是第二次寄生。

2、防治法:本病為生理病,即因土壤中缺乏鈣質(石灰)、或土壤中雖有鈣質,但因 其他原因致使不能吸收而發病。

(1)、選用抗病品種。

(2)、整地前酌量全面施用石灰後翻混入土中。

(3)、灌水宜均勻,不使土壤過幹過溼。

(4)、化學肥料尤其氮肥和鉀肥不可一時施用過多,以免抑制鈣質的吸收。

(5)、有發病跡象時,速用氯化鈣0..5%水溶液在開花結果部位行葉面噴施。氯化鈣

不可混入農藥噴施。

(6)、發病果及早摘去。

缺硼症

1、病 徵:頂芽呈畸形或二芽對稱並列發生,生長停滯,近頂芽附近節間變短, 莖部縱裂成空洞,裂面變黑褐色,結果稀少,且果形不正。

2、防治法:

(1)、多施有機質肥料作基肥。

(2)、每10公畝施用硼砂1~2公斤作基肥。

(3)、發病時用硼砂0.5水溶液行葉面噴施,隔5~7天一次,連續2~3次。

青枯病

1、病 徵:初時嫩稍開始失水凋萎,青枯而死,橫切莖基部,導管變褐色。將病 株地際部以小刀斜切,置於裝滿水的試管中,可見白濁色分泌物由切口處不停 湧出,並沉降於底部,本病如由根部侵入時,部份根部變褐色腐爛。高溫土壤 多溼時及地下水高時,排水不良之低溼地發病激烈。

2、防除法:本病菌由根、莖、葉傷口侵入。

(1)、選用抗病品種,如神力、金剛、金剛二號等。

(2)、和水稻或豆科作物輪栽。

(3)、避開在高溫多溼期生育。

(4)、選排水佳良和地下水較低之地栽種,並作單行式狹高畦,注意排水。

(5)、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至8.0左右。

(6)、秋作小苗定植,生育期避免傷根。

(7)、高溫期畦面敷草,以防土溫升高。

(8)、發病時拔除病株燒掉,停止灌水,使土壤偏於乾燥,畦面畦溝撒施消石灰。

病毒病

1、病\t徵:葉片皺縮變小,或細狹呈披針狀甚至針狀,或葉色呈濃淡不勻的黃綠 斑點,生育停滯,結果稀少,果型和質量都變劣。

2、防除法:

(1)、注意栽培管理,使植株生長強健。

(2)、種子用第三磷酸鈉20%液浸種20分鐘水洗後播種,並輪栽以預防菸草嵌紋病

毒病(TMV)。

(3)、防治蚜蟲、浮塵子等,並清除雜草,以防傳染胡瓜嵌紋病毒病(CMV)。

(4)、病株待田間操作完畢後拔除燒掉。

西紅柿夜蛾

用50%二氯松乳劑或58%乃力松乳劑加水1,000倍,或50%馬拉松乳劑或50%加保 利可溼性粉劑加水500倍,或90%納乃得可溼性粉劑加水3,000倍噴射,採收前四天停 止噴藥。

茄螟

幼蟲蛀食嫩梢或蛀食果實,被蛀食的嫩梢上部凋枯,被害果有蟲糞排出,防治 法請參照西紅柿夜蛾。西紅柿葉面有毛茸,藥液不易噴上,故應加展著劑以增加擴散力 和粘著力。

三農開拓者


一、什麼是生理性病害?

所謂生理性病害,是指植物由於不良物理或者化學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因其不具有傳播性,又叫非侵染性病害。

1、畸形果

表現症狀:番茄生長髮育過程中,由於各種不適環境條件引發番茄生理障礙,使果實發育不能保持其品種特有的果型。出現扁形果、蒜瓣果、指形瘤狀果及漏籽果實等畸形變異。

發生原因:在花芽分化及開花期遭遇長時間低溫;偏施氮肥,營養生長過旺,磷鉀肥不足,不能滿足正常膨果;以及花期缺硼,授粉受精不良均可導致果實畸形;

防治措施:

(1)合理控制溫度,防止出現10℃以下的低溫,可合理安排栽培茬次,或採用棚室栽培的方式進行種植等。

(2)加強肥水管理,保證田間底肥充足,花期適當補充硼肥,促進開花及授粉受精。膨果期結合灌水,合理追肥,勿偏施氮肥,應適當增施磷鉀肥,滿足番茄正常生長所需的養分。

(3)正確使用調節劑,保花保果時,處理時期及用藥濃度要適宜,且應根據當時氣候條件和品種特性,靈活調整。

2、日灼病

表現症狀:發病部位為果實的向陽面,尤其是果肩部,發生時期為轉色期,果實由紅色逐漸褪色變白,繼而形成黃褐色斑塊,發病部位出現褶皺,病斑凹陷,幹縮變硬,果肉呈褐色。溼度較大時,病斑易受病菌侵染,長出黑黴或腐爛。

發生原因:

露地番茄雨後驟晴,葉片剪除過重或打頂過早,太陽曝曬植株,引起果實表面灼傷。保護地番茄因光照太強、棚溫急劇上升,也會引發日灼病。果實膨大期天氣乾旱,土壤缺水,果實受強光照射,致使果實表皮局部溫度過高,部分組織因高溫灼傷壞死。

防治措施:

(1)加強肥水管理,提高土壤保水能力。膨果期適當增施磷鉀肥,補充金科德硅肥,提高植株抗旱能力及果實韌性。

(2)加強栽培管理,夏茬適當遮蔭。棚室栽培加強通風以及使用遮陽網,降溫排溼,防止高溫強光。

(3)加強田間管理,綁蔓時注意調整莖蔓方向,使果穗隱蔽在葉片或支架內,避免陽光直射。摘心時,最後一穗果實上面留2~3片葉,對果實起遮陰保護作用。

3、裂果症

表現症狀:番茄裂果可分橫向裂果和縱向裂果兩種類型:縱向裂果以果蒂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縱向深裂,開始於膨果期,在果蒂附近產生微細的縱向裂紋,轉色期裂痕加深;橫向裂果以果蒂為圓心,呈橫向淺裂,一般在果實成熟前出現。

發生原因:番茄裂果主要是由於水分失調以及膨果期營養元素不足導致。在膨果期或果實轉色期,遇到高溫、乾旱、烈日和驟雨等情況,果皮生長與果肉組織膨長速度不同步,導致果實膨壓增大,從而出現裂果現象。

防治措施:

(1)選栽果皮較厚、抗裂性較強的品種。

(2)改良土壤,深翻土地,增強土壤保水力與透水力,使用金科德硅肥促進根系生長,緩衝土壤水分帶來的劇烈變化。

(3)加強田間管理。合理灌溉,使田間土壤保持溼潤,果實膨大期,澆水要均勻,防止土壤忽幹忽溼,雨前土壤不宜過幹,雨後及時排水。合理密植,科學整枝,使果實隱蔽在枝葉間,減少陽光直曬。

(4)及時採收,適期補肥。

4、生理性卷葉

表現症狀:番茄採收前或採收期,第1果穗以下葉片稍卷,逐漸發展成全株葉片呈筒狀,變脆,使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或果實直接暴露於陽光下,影響膨果,或引發日灼病。

發生原因:主要與土壤含水量以及日常管理有關。當氣溫高或田間缺水時,番茄葉片氣孔關閉,引起葉片向上捲縮,出現生理性卷葉。

防治措施:

(1)培育壯苗:定植前保證底肥充足,定植後合理追肥。

(2)改良土壤,增強土壤保水性;控制施用氮肥,增施金科德硅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3)合理控水:土壤乾旱及時澆水,地溫過高忌澆水;或採用地膜覆蓋,保持適宜的土壤溼度。

(4)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保證透風透光良好,及時整枝打叉,避免植株旺長。

衝施:畝用5kg金科德有機硅衝施肥,自緩苗後,初花期、初果期各衝一次(共2次),與氮磷鉀肥料交替使用,使用金科德有機硅衝施肥後,下次沖水或者衝施大量元素肥料,即間隔使用。

1、促進根系生長,增加根容量

2、節間短,防徒長

3、提高花粉活力,開花結果多

4、增加表皮硬度,果實抗碰,防裂果,保鮮期延長7-15天,口感好

葉面噴灑:使用金科德有機硅葉面肥,

1、苗期:金科德有機硅葉面肥30ml兌一噴壺(30斤水), 7—10天噴一次,噴2次。

2、生長期:金科德有機硅葉面肥50ml兌一噴壺(30斤水),7—10天噴一次,連續噴4-6次。

3、徒長期:金科德有機硅葉面肥80ml兌一噴壺(30斤水),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


農業老徐


番茄又稱西紅柿這裡不需要太多的介紹了,它是蔬菜中比較高頻率的出現的餐桌上的一種大眾果蔬,大家們一年四季都少不了的番茄雞蛋的主要材料,那麼擁有這麼龐大市場的西紅柿如何管理和防治呢?

一、選地

西紅柿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不高,有一定的光照時間的水田都可以種植西紅柿。但是為了保證後期穩定的產量和品質,最好是有一定的通風條件,但是不能處在風口的地段,土壤肥沃,土質疏鬆,周圍水源充足、地勢平坦,坡度不能過大的種植環境最合適。而且雖然西紅柿喜歡溼潤的環境,但是耐澇能力很差,所以選地也要注意排水條件良好的地段最為合適。

二、整地

如果選地環境比較溼潤的話,建議土層翻耕短淺一些;如果是乾旱的環境需要深翻土地,更有利於西紅柿的根系生長。每塊種植地的寬度合理控制在一米左右,做成長方形的分部狀,方便後期的管理和採摘工作。根據種植密度合理做好排水渠道工作,如果濃密可以多開幾條排水渠道,如果稀疏的話少開一些排水渠道。

三、種植

西紅柿定植前要先進行育種工作,一般育種幼苗生長期在45天左右,幼苗長度達到15釐米左右就可以移苗定植了。在定植過程中株間距保持在45釐米左右,如果是比較大株的品種的話可以把株間距合理增加到55釐米左右。定植過程中注意根系要全部覆蓋在土壤中,最後稍微壓實周邊土壤就可以了

四、肥水管理

在定苗之前需要施入底肥配合幼苗的生長的,一般底肥是以125克左右的農家肥配合8克左右的磷鉀肥。初次追肥時間可以放在開花期進行,然後可以在果實的生長期進行第二次的追肥,記得追肥的頻率隨時西紅柿生長的時間逐漸縮短。第一次採收之後的追肥要變的更加頻繁,可以在它每次的開花期、結果期、膨大期這三個時間段都進行追肥工作,來保證後期植株所需要的養分能量。一般情況下是在定苗後一週左右的的時間可以進行第一次灌溉工作,這次園中土壤要溼透,能夠使植株充分的吸收到水分,在澆水過程中順著根部開始澆水,讓根系充分吸收水分。後期在澆水的話要根據土壤中的乾溼度情況來進行,一般情況下兩週左右要澆水一次。但是在植株的結果期要把澆水頻率提高一些,給果實足夠的水分供應。

五、病蟲害防治

西紅柿在幼苗期生命力是比較脆弱的,一旦度過了幼苗期它的野蠻生長能力卻超乎想象。對於西紅柿的幼苗期可以多一些照料,一般西紅柿常見的病蟲害也無非是白粉病、葉黴、蚜蟲等。比如白粉病發病初期可以及時摘下病葉,可以用煙燻劑或者粉塵劑防止。一般是提倡預防為主,比如可以在育種之前對種子做好消毒工作,提前把種子放在55度左右的溫水中防治半小時左右或者加入5%的鹽酸浸泡8個小時左右,在撈出晾乾進行催芽,也可以減少後期病蟲害威脅的發生。

當然對於快要成熟的西紅柿如果光照太強、溫度太高,要在十一點到下午三點的時候要遮蔭,對於西紅柿的如何種植和防護就分享到這裡,小夥伴們有更好的方法和技術可以在下方留言。





楊小夥愛中國


避免偏施N肥;清潔棚膜,增加光照;多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並在果期增施K肥;不得大水漫灌。 臍腐,增施腐熟有機肥;防止土壤太平尤其夏季;避免忽幹忽溼;避免K肥施用過量。落花落果,及時授粉,掌握適宜時間;保證正常生長的溫、溼度;避免偏施N肥,導致營養生長過旺。裂果,均衡供水,不得忽幹忽溼,合理開放風口;適時採收,深耕土地,多施基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