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你有一筆資金,你會選擇創業還是炒股,為什麼?經過一輪創業的我,選擇了股票?

本道慢生活


如果可以選擇我絕對不會選擇炒股這條路 作為一個11年的老股民 我勸你千萬不要炒股 太難熬了 十年啊 真金白銀的進去 學會了經驗 克服了人性 這就是一種折磨 一種煉獄 我勸所有人都不要進入股市 除非你能戰勝你自己 戰勝人性


我願為你顛沛流離1


有資金,選擇創業還是炒股,我就選擇了炒股。如果我選擇了創業,估計現在的財務壓力山大。

15年牛市,我實現了財務自由之後,也考慮了創業:第一,是買門店,自己乾點啥,比如當時選擇了家裝市場;第二,選擇投資同學的制碳廠,一起經營;第三,選擇開一個苗鋪,做花卉種植;第四,選擇還是炒股。

當時,我考察了有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時間裡,股票投資也逐步下降。錢閒置的時間也比較久。通過考察和與很多做生意的朋友聊天,去了解當地的生意和經營,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不能做:任何一個生意,除去店面投資,比如買店,裝修,更多的是貨源,然後鋪貨,而鋪貨,才是資金投入最大的,一個不小心,就成為庫存,讓錢從“活錢”變成“死錢”。至於僱傭的人工成本,相對來說還是小錢。

再回過頭幾年來看,經常考察的店面沒買,但是,現有的業主買去控制非常高,總是掛著“轉讓”“空鋪待租”,從控制時間來看,基本上是虧的——貸款利息都無法支付。而從其他比如同學的碳廠,現在也已經關閉倒閉,同學欠了一屁股債,還經常問我借錢週轉,比如還欠款和信用卡套現。

反之,當我逐步考察清楚,決心還是以投資股票為主之後,逐步做了幾次大波段,比如,16年到17年做了當時的亨通光電,歐菲光,以及17-18年主做了當時的華友鈷業。盈利基本上非常穩定,每年都能達到50%(投入資金部分,沒有全部投入),而19年初,頭條創業者群裡我就發過群消息,當時的信維通信,深南電路,我買入時才19和80元,後來分別以30和125元左右賣出。這個應該是我這幾年投入本金佔全部資產比例最高的一次,也是完成了50%盈利就撤出了本金,只留下盈利部分繼續投資。在5月前後,我連盈利部分都撤出,只留下100萬左右尋找盤感機會。

從我親身感受來看,如果我投入創業,虧的是本金的大部分或者全部,而投入股票投資,按照我謹慎和嚴格挖掘基本面的操作習慣,賺錢是大概率的,賺多少則往往取決於我的目標設定。完成目標之後就撤出,基本上不太理會賣出後是否繼續上漲或者下跌。而假設投資失敗,我買的的公司基本上是行業藍籌,最多也就虧個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十左右,對比創業,或者做生意,虧的則是大部分的本金和鋪貨留下的庫存無法變現。

而投資,如果你謹慎,成熟,不會痴迷於炒作和追逐熱點,會更加關注產業的行業機會,如果你足夠謹慎和研究深刻,往往贏面非常大——忽視題材熱點,忽視炒作和莊股。


屠龍刀fei0598


我認為炒股比創業還要難。選擇創業要好於炒股。

我年輕時也做過批發生意。絕大多數批發商就是賺個生活費。還不如一些白領收入高。只有極個別的批發商賺了大錢。創業雖然很難但是還是有規律可循,還是有成功的可能性。很多人創業都成功了,只是收入不高而已。我周圍很多朋友開小飯店、進小工廠、小麵包店都幹了五六年以上,都賺到了一些錢。

但是如果你炒股,炒個五六年下來十有八九都是虧錢。炒股的成功率要低於創業成功率。很明顯,炒股能賺到1000萬的人,肯定要少於創業能賺到1000萬的人。

炒股比創業困難的地方在於炒股並沒有什麼規律可循。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方向和指引你前進的正確路途。一切都要自己從頭摸索。市面上絕大多數的講投資的理論都是錯的。進入股市非常容易誤入歧途。這個與創業做實業完全不同。

創業無論是經商還是科研,一般都會有方向,都會有一些相對透明公開的一些資料。可以讓你去努力和學習。可以使你採用相對應的策略。

但股市不一樣。股市是一個信息相對不完整的地方。任何人找不到完整的信息。人們只能在信息相對不確定的條件下做出正確的選擇才可以。

所以在股市中更易犯錯,做反思更困難。

建議還是創業吧。炒股並不適合所有人。


孟可的思想空間


如果我有一筆資金,我會選擇炒股,而不會選擇創業,但不管怎麼選擇,最終的目的就是賺錢,就是把這筆資金越滾越大。

我的創業史

我創業是在2012年之時,也是我剛出社會工作的第四年,自己存了20多萬。那個時候我和我一個同學,我同學是從事美容美髮行業的,他比較懂行,邀請我跟他合作開一個美容美髮的經銷商。

結果我拿出了20多萬和他合資開了一家經銷商,買了一臺小貨車專門送貨的,其餘資金都是為了買各種產品。因為這個需要存貨的,我們兩個人的資金都壓在貨裡面去了。


然後兩個人每天出去跑業務,跑了兩個月業務之後,才知道這行並非這麼容易做起來,各店面都已經被大企業給壟斷了,每個月的產品都是由他們供應。而我們想要從中再度把市場打進去,只能給各店面老闆各種優惠,甚至有些免費給他們使用產品。

我們堅持一年零1個月,實在熬不下去了,只能撤掉認虧了,存貨直接當做垃圾處理,帶著十幾萬的債務離開了經銷商的創業之路。

經歷過創業的人都知道,現在社會想要創業成功沒這麼容易,95%的人都是失敗而告終。由於這些種種因素,讓我根本沒有創業的想法了,還是繼續走我的金融之路。

為什麼有一筆資金我會選擇炒股?

人一生誰都有發財夢,但每個人的發財夢都是不同的,有人想要創業,做老闆發財。而有些人就是想要投資,通過投資發財,而我是屬於後者。

因為我嘗試過創業,我知道我有幾斤幾兩,我覺得自己非常不實業做生意,也知道創業並不這麼容易,從而才激發我投資的動力,讓我內心更加堅定需要通過投資來發家致富。



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我認為我的方向是對的,我現在的專業就是金融業,當然炒股也是必備的投資。別說我炒股有多牛,我股齡12年了,讀書時代開始炒股,在12年裡面我是賺錢的,我最初5000元開始炒股的。在2015年牛市賺到了房子車子的錢,這些就是我炒股最驕傲的戰績,看的到的成果,感覺我對股市越來越感興趣了。

有句話這樣說的,興趣產品動力,既然我對股市感興趣,有錢肯定要拿進股市投資,更何況我又是金融專業,肯定要把錢投資到金融產品,投資金融產品就是成我這一輩子的事業。

總之我有創業失敗的教訓,我不會再度輕易去創業;我對金融投資有濃厚的興趣,我肯定會跟隨興趣深入研究金融,當然包括股市,這就是我有一筆錢不會選擇創業,而是選擇炒股的真正原因。


老金財經


恰好我這十來年的時間經歷了創業失敗,目前這幾年正處於職業炒股狀態,說說我的選擇的理由。

大概14年前,還在知名房地產公司上班的我選擇了辭職創業,開設了文化傳媒公司,主營企業營銷策劃。

失敗原因一,年紀輕,心智很不成熟,眼高手低。比如看不上一單幾千塊賺千把塊的生意,只想做幾萬十萬以上的,其實初創公司只要有單子,只要有利潤都應該盡力做好,鍛鍊隊伍,保持現金流。

失敗原因二,沒有特別明顯的核心競爭力,當發現當時的業務在市場上無法快速,穩定,持續收穫新業務時,開始焦慮,動搖,不知不覺產生了放棄的念頭。

失敗原因三,企業創業是對人全方位能力的要求,經營一段時間下來發現,財務會計知識自己一無所知,人員管理完全茫然,業務談判也是不善言談的我很難提高的,打擊了信心,也沒有接下來快速想辦法解決這些短板,也就導致了創業失敗。

最後,企業運營的生命線是現金流的持續流入,當我當時無法持續增加新業務的時候,創業開始時候準備的資金又並不充足,導致人員工資,房租,供應商貨款和壓力一一壓過來,沒有積極去尋求股權或者債權融資增強企業發展後勁,最後選擇了放棄。

幾年後,上班了兩三年開始選擇了股票。選擇股票的最大原因是我讀大學時候就特別喜歡財經和股票,興趣是驅動人進步的最大動力。

剛開始選擇了在證券公司上班,開始是負責客戶營銷,為了增強能力看了很多證券書籍,參加各種考試,考過了證券從業考試和證券投資分析,然後就在營業部給客戶週末講課。這樣對於股市的認識就很快得到了提升,知道從一個宏觀的角度分析經濟形勢,分析管理層對於股市的政策,選擇發展向好的行業為先,再自上而下的選擇優質企業。這條路可能看起來理所應當,但是避免了很多散戶一開始就從小道消息,聽人介紹買股票的錯誤路徑。

我認為要想在股市長期生存和獲利,擁有獨立思考和價值判斷是最重要的能力。選擇優質企業和股票的能力,很多時候是人與人之間投資收益差異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就是交易策略和交易規則,擁有適合自己的交易體系是別人無法給你的,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在不斷增多的交易時間和次數後來完善。

相對而言,擁有足夠多的投資資金在股市而言還不是最重要的。擁有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和交易模式是賺錢的關鍵,也就是說能在行情好的時候賺錢,行情不好的時候控制資金回撤,在比較大級別的股市調整時候抱住利潤和本金,才是在股市長期生存和發展的關鍵。這是我經歷了好多次再短期內快速賺錢,但是在隨後的指數調整期回吐利潤甚至虧損本金的經歷後得到的教訓。

2015年牛市至今,我和朋友組建了投資公司,又經歷了各種投資收益的大起大落和市場動盪帶來的團隊變化,現在已經能夠平靜的面對,保持核心合作伙伴的共同進步,制定了非常穩健,保守的複利增長投資策略,終於有把握說,在接下來的投資生涯上我能行穩致遠,把投資作為下半生的機會和事業,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的我,自信可以獲得財務自由和想要的人生。


蔣生的投資筆記


千萬千萬千萬不能去炒股,為什麼呢,因為當你買進一隻股票後,就變為被動的一方,任由被股市裡所謂的敢死隊,主力,莊家,機構控制,因為它們的資金量是非常非常的龐大,大到不可想象!

也不要想,哎呀,我乾脆放長線得了,先不說中石油這支票10年間都被打在山腳下,如果你真的是想來股市裡賺錢的,必須果斷決策!很多人都知道高拋低吸,波段操作這道理,但能跟隨到主力每時每刻的動機嗎?

因為被所謂的主力機構所控制,它們拿不到一定的籌碼,沒這麼容易讓股價上漲,反正有一句話:一入市,深似海,拿不到籌碼,就一直用波段高點出貨,到它們完成這個波段出貨時,如果你說拿長線,可能你自己就虧掉個30-50%了,這時能不慌?而它們只是虧點手續費罷了

可能我說得太多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炒股不炒股不炒股,股市我們不約!!!

相信你聽過一句說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當你買入一隻股票時,小散的個人信息,呵呵,是會被看到的,一舉一動都會,呵呵,這裡就不多說哈!

另外炒股是會很影響生活質量滴!尤其是熊市時期,真要炒也不能借錢炒,祝大家生活愉快,天天手裡的金股每天漲個不停!


海外視頻製作者


我本身在股市摸爬滾打了十幾年,所以如果有一筆資金,我會選擇炒股。我認為這個問題還是分為兩部分回答為好。

先來回答我自己的選擇。為什麼選擇炒股呢?一則是因為我在股市的時間很長、經驗很足、理論過硬,所以這是我在股市的基礎,就算股市為高風險市場,對於多年來的實踐,真正造成的風險也是有限的。

二則,現在的股市一些上市公司不管是從優質程度還是從估值水平,都是很不錯的選擇,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好的機遇。可能很多讀者認為,股市的高風險並不是認為就能客觀解決的。確實如此,但是如果有了一筆資金,獲得更多的股息收入,而現在估值足夠低,那麼機遇性也就遠大於風險性,失敗的概率其實是很低的。

再來回答對於普通投資者的選擇,我認為更多投資者選擇創業更為合適。其實,要現在對比創業的成功率,其實比炒股的成功率高不了多少。但是,為何傾向於普通投資者選擇創業呢?因為,對於股市的不可控制性風險,創業的風險要可控得多。

創業要有著選品、入行、管理、執行等等步驟,這個過程如果嚴格按照一定成功的經驗來尋,那麼成功的概率也就會提升不少。或者說,可以選擇加盟的方式,利用其它優質的管理經驗來升高自己的創業成功率。而股市中,更多的是騙局,而小白入市可能面對的就是種種的騙局,對比創業,創業的道路反而可控性高上一籌。

當然,最合適的選擇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並非炒股與創業,而是將一筆資金進行理財獲得穩定的利息收入,並且只做中低風險等級對於本金風險性低的理財。這樣也就能長長久久的獲得利息收入,不管是穩定性還是收益性方面,我認為都是最為合適的選擇。


厚金說


必然是選擇炒股,為什麼?因為我通過炒股,兩年時間,資金穩步上漲,快實現翻倍了。

賺錢只是一方面的原因,還有更多理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學到知識更多

在股市裡面炒股,學到的知識更多,很多人不認可,那就是大錯特錯,你不知道5G是什麼,5G產業鏈有哪些,核心技術是什麼,你怎麼才能買到5G的龍頭個股?你不知道量子通信,你怎麼投資這個版塊?你不知道無人駕駛的,你怎麼知道里面核心技術是什麼?等等!你創業只能學到於創業相關的東西,而炒股不一樣了,除了學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下能通曉人性的弱點與博

弈。

壓力小

炒股其實壓力挺小的,當然前提是資金都是自己的,不是通過其他途徑來的,如果是自己的錢炒股,其實壓力很小的,但是創業就不一樣,創業需要對公司負責,對股東負責,對員工負責,對用戶負責,而且每個月的開銷很大,公司各種費用,員工的工資和醫社保等等,每個月都是不小的一筆開支,而炒股就不一樣了,一個吃飽,全家不餓,根本就不用想其他事情,壓力小的多

時間自由

炒股之後,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以前我也工作過,也創業過,基本上自己生活的時間太少了,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上,而且上班的時候想請假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炒股之後,自由時間太充實了,特別是在掌握炒股技巧之後,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了,而且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睡到幾點都可以,如果是做中長線投資的,根本就不用每天盯盤,定投或者是波段操作更加容易實現資金穩健的複利增長,如果你有一筆資金在手,這筆資金當然不能太少,如只有10萬元,一年翻一倍也就10萬元,沒有太大的意義,還不如上班。當你有一筆可觀的資金之後,選擇炒股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你多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來投資自己,讓你出去看看世界,多出去走動,多陪陪家人,多完美的生活!

總結

如果是我,肯定是選擇炒股,因為我在股市賺到錢了,這個就是真理,贏家決定一切,個人認為,炒股和創業其實差不多,但是炒股整體來說,各方面都要好很多。

歡迎有不同看法的朋友進行交流!


大寶的股事


這個問題問的真是好,我就是拿著一筆資金,打算創業,實體生意也不是很景氣,當時股票非常低迷但是預測幾個月後股票將會有一波大行情,沒錯就是大盤2440的前幾個月,我考慮了好多天要不要把錢全部投股票博一博,就是博st凡谷當時3-3.5的價格眼看5G大趨勢勢不可擋,考慮好久最終覺得搞點正事可能穩靠一點,不心甘情願將錢投進門店不出幾個月血虧,我現在體會就是什麼投資都是投資只要能達到投資預期收益,投資合法,錢投那兒都無所謂,不一定非要侷限在哪一個領域


鋼鐵戰土A


如果是手中有一筆資金,在創業和炒股之間做選擇,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是否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說到“日本股神”是川銀藏成為股票交易者的過程,是經歷了十幾年的摸爬滾打,幾經波折的。

其實大多數後來在炒股方面取得了不錯成績的股民,都有過工作或創業經歷,而且多數做的應該還行,這與炒股一樣,炒股是需要用心鑽研的,炒股過程中也會經歷很多的心理上的歷練,有了社會閱歷、成熟了,在炒股的時候也可能避免栽大跟頭。


同為投資,要注重政策的方向和自我的優勢

  • 無論是創業還是炒股,都是不簡單的,如果只是做做那沒什麼,大不了錢搭進去,如果要做點成績,就需要花心思了。

  • 前兩年跟一個朋友聊天時說到他有幾套房子準備賣掉一部分,原因是國家對房地產、炒房的態度,使得他不認為短期還有好的上升空間。同樣的,現在大眾創業,有政策的扶持,不過,需要注意這個創業大潮下,成功者的比例也是很低的。炒股的話雖然市場一直在完善,但是現在的市場環境,個人通過一己之力想要在這裡長期穩定獲利,可能就更難了。

  • 還有就是自身的優勢,創業的話有一技之長或者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可能會比追著現在市場的熱潮去投入普遍認為能賺到錢的行業要更有把握。炒股這個事情不是一口吃個胖子的,出來前期的基礎學習、技術經驗總結,後期還得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不斷提升自己,而前期更多的可以利用業餘時間來積累,而不是什麼都不會就直接放棄所有投入股市了。

最後,創業和炒股投資都有較高風險,一定得慎重的考慮,如果還年輕,兩者都去嘗試下也未嘗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