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大雪節氣來了,農村俗語“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有何道理?

新大風歌


今年的大雪節氣發生在2019年12月7日,也就是明天,明天是農曆冬月十二,大雪節氣對於冬天來說,意味著徹底的寒冷,小雪節氣寒潮冷空氣尚且處在頻繁南下的階段,到了大雪節氣,各地氣溫開始持續下降,雨雪天氣增多。而且大雪節氣15天后就是冬至節氣,冬至也是“數九天”的開始,是進入一年中最冷一個階段的開始。

這裡要說明,大雪節氣中的“大雪”是一個氣象名詞,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下大雪,而“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中的雪是現實意義上的下雪,那麼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呢?

原則上來講,這句俗語是古人在農業文明時代,經過千百年觀察總結出的經驗,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對於氣候變化和農業生產確實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參考價值很強。

在大雪節氣之前的小雪節氣來臨時,爺爺就跟我們說“小雪不見雪,大雪滿天飛”,說小雪節氣沒有降雪,可能大雪節氣會迎來大雪滿天飛。今年小雪節氣阿冰老家是大晴天,明天就要迎來大雪節氣,看看明天的天氣真如老輩人說的這樣,會有大雪滿天飛。

不夠如果大雪節氣下大雪,對於農作物的生長大於卻是有很大的好處。“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這句俗語就是根據大雪節氣氣候變化來預測未來莊稼收成情況的。

首先大雪節氣來臨,氣溫將顯著下降,這個時候若下一場大雪,對於莊稼來說,無疑是給田地鋪上了一層白色的“棉被”,能夠對莊稼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尤其在阿冰河北老家,冬季種植冬小麥,有一層大雪保護,能夠防止小麥因為寒冷造成的損失。

另一方面,大雪覆蓋田地,莊稼地裡的害蟲、蟲卵等就可以被凍死,這對於開春之後的小麥等莊稼會有很好的增收作用。並且莊稼覆蓋白雪,到了春暖花開,白雪融化,又能夠很好的滋潤莊稼生長髮育。

正是站在這種現實意義上來考慮,所以“大雪兆豐年”是一句很有道理的俗語。

但是大雪節氣不降雪的話,意味著冬天該冷的時候不冷,氣候反常,可能會是一個暖冬。而在我們北方地區,暖冬往往會使整個冬季都乾旱少雨雪,莊稼地裡的小麥等農作用得不到白雪的保護,也沒有充分的水分滋潤,生長會受到限制。更擔心的是,在土壤中過冬的病蟲害和蟲卵等不會被凍死,到了開春,害蟲危害莊稼,糧食收成有損失,可不就是“無雪要遭殃”嗎。

所以說這句俗語在農業生產上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過現在全球氣候變暖,各地氣候變化莫測,有時候天氣預報都不能準確預知,所以這些老俗語更多的作為參考就好,不要過於較真。


李阿冰


大雪節氣來了,農村俗語“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有何道理?

今日是大雪,而今年大雪飄飄的到來,又比2018年來的稍晚了一些。這是為何呢?就拿我們這邊來說,在大雪的節氣裡,並沒有看到“雪花飄飄”,相反的是今天的大雪節氣,特別的暖和。how matters stand!這大雪的日子不下雪,這以後的天氣會如何呢?而農村俗語“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有沒有道理呢?李子來回答:


“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這句俗語的背景

在古時候,由於科學技術落後,老百姓沒有去上工的地方,而田地就是古時候勞動人民的生存保證。所以說老百姓是靠地吃飯的,但是來說“人要靠田,田要靠雨”,雨水對地裡的莊稼是非常重要的,當遇到天災洪澇的時候,老百姓地裡的莊稼會減產,甚至顆粒無收,而這樣的情況對農民們在來年是否填飽肚子都成問題。

如果一年中,氣候是非常適宜,而天又豐調雨順,這對老百姓來說就是豐年,他們也是慶祝今年豐收的日子。如果一年中,天氣反覆無常,雨水又不及時,而老百姓們,在今年沒有獲得豐收,連吃飽都成問題,所以這對老百姓來說,是遭殃的一年。而古代勞動人民認為,在大雪這一天,天氣是否下雪關係著來年的豐收,因此就出現了“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的背景。但是真實的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為什麼說“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

農村俗語說的好“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筆者認為這句話一點也不差,因為該冷的時候,一定要冷的,該下雪的時候,下雪會利於莊稼的正常生長的:

1、大雪下雪有利於土壤的保暖,而且還積水利田。

在下大雪後,在人們看來是比較冷的,但是對於農作物來說卻是好事一件。就拿麥子來說吧,下雪以後地裡麥子的旱情解決了,而在大雪的封蓋下,麥子就好像蓋上了一層棉被一樣,其下面的麥根被大雪覆蓋在下面,有利於小麥的越冬。當春天寒潮過後,麥田裡的水分也充分的留在了地裡,這樣有也利於麥子在後續生長的。

下大雪後一些地裡的害蟲也被凍死。在下雪的時候,雖然土地裡的溫度上來了,一些害蟲不會被凍死。但是在來年雪化以後,為了化雪,地裡因為吸收熱量,而這時地裡就異常寒冷,從而把地裡的一些害蟲給凍死。因此農諺裡害蟲就有了這樣一說:“過冬容易過春難,害蟲難過春亡關”。

2、“大雪不下雪,會有倒春寒”,而倒春寒會影響來年莊稼的生長。

古人俗語裡這樣說過“大雪不凍,會有倒春寒”。根據農諺說,在大雪的時候如果是非常暖和不下雪,那麼寒冷的日子就會在後面,特別是在春季三四月份的日子,那時候的氣候是反覆無常的,而一些倒春寒現象就頻頻的發生。

而倒春寒對農民們有多大的影響呢?就拿2018年的三四月份來說吧,一股倒春寒冷空氣在三四月份把大部分產區的蘋果花給凍死,而在2018年的秋季全國的蘋果出現了減產,在減產後2019年5月份就出現了天價蘋果。所以來說,這倒春寒不僅影響著農民,也影響著消費者。所以就出現了“大雪不凍,會有倒春寒”。而倒春寒的到來,對人們來說也是比較不利的。

總上來說

按照農村俗語來說“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古人們在歷經了千百年的生活才得出的寶貴經驗。但是按照現在科學依據來說,這句農村俗語有這偏差,科學認為大雪的到來,天氣是否冷暖是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在作祟,至於明年的倒春寒現象,現在不能預測的。所以來說,至於這句農村俗語是否有道理呢?大家來討論。


李子說農


相信很多人以前就聽過這樣一句話“瑞雪兆豐年”,意思六七說在冬天下雪的話,就預示著來年就一定是豐收的年份,不用擔心,來年的收成不好的問題。民間傳著,這句俗語就成了“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以前不太懂這句俗語其中的道理,但後面上學以後就慢慢懂了,這句俗語前半句是具有科學道理的,後半部分就太絕對了,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冬天的時候,溫度都是非常低的,莊稼如果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就很容易被凍死,但如果被大學蓋住的話,反而會因為雪下的溫度而存活,莊稼的根系得以存活,到了來年春天,小麥就可以活下來,這是第一個點;第二是因為有些地方乾旱的話,大雪消融形成的水,能夠很好的補充莊稼的水份,保證了莊稼的降水充足;第三是因為雪的積壓能夠保證小麥有足夠的空氣,正是基於以上三點,才能說“瑞雪兆豐年”,同理如果不下雪的話,小麥就不能及時獲取水份,根系會被凍傷,會造成減產。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通過人工給小麥補水的方式,可以保證即使不下雪,小麥生長也能獲得正常的水量,所以現在說“無雪遭殃”就會有點片面了。“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你是如何看待這句俗語的呢?





豫N小夥


這句話大家所理解的意思就是,今年冬天下了大雪,明年就會有大豐收。農民對這句話有不同的解釋,聽了我的回答你會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先給大家認識一下農作物小麥,小麥是我北方人的主要食物,它的種植是每年的十月份播種到第二年的六月份成熟收割。這中間要過一個漫長的冬天,小麥要在這整個冬天儲存能量第二年才會長勢良好高產豐收,然而冬天又是我北方下雪的季節。

在北方,大雪能給土地帶來豐富的營養和水分,對農民而言,冬天雪下的越大越好雪下的越大,意味著來年有一個好的收成,對於農民來說沒有什麼比大豐收更有期盼的事情了。如果冬天沒有下雪或者雪下的不夠大的話。農民心裡就會沒有底。

對於大家來說,瑞雪兆豐年,是一句美好寓意的話向象徵著以後的日子會更好。

然而對於農民的我們來說,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這句話的意義對我們農民來說,前者是第二年會有一個好的收成大家都會笑的合不攏嘴會有好的日子等著我們。如果是後者可想而知農民沒了收成會怎樣…

瑞雪兆豐年,吳雪要遭殃。這句話大概意思就是這樣。


有彈性的溫柔


瑞雪兆豐年的意思就是,如果今年冬季下大雪來年的莊家會大豐收,和:小麥冬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是一個意思。無雪要遭殃的意思是:如果冬季不下雪來年春天地裡會幹旱,農民伯伯就要早早的澆地,莊家收成不好,人也跟著受罪,雖說打春了但是也很冷,所以說無雪要遭殃。




民工彪哥


這個問題我的三農領域師友回答一定很好!我以為大雪節氣,該是下雪紛飛的景象。錯過了這個季節,農田小麥得不到有效的覆蓋,降水量太少,農民就真是:‘’乾巴巴過一冬了‘’。來年麥子減產。病蟲🐛害沒被凍死,春天就迅速繁殖,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其實我最關心的是大家身體好好得,開春不染疾病!




傑敏740


●今天是大雪節氣,對雪的期盼格外多了一點,畢竟瑞雪兆豐年。雖然大雪節氣中的雪並不是指下雪,但下雪已經成為冬天標誌性的象徵,沒有了雪似乎就少了樂趣。

有雪的樂趣咱先不說,該冷不冷,會有許多的病害繼續生存,不光光對於莊稼而言是災難,就是對我們人類來說,許多細菌凍不死也難纏的很。

早晨看了看灰濛濛的天氣,還夢想能有一場大雪應景呢,如今來看,小雪不見雪,大雪依然沒有雪,雪依然在路上和夢裡。


●農村俗語“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的意思是什麼?

這句俗語說的是節氣與降雪的關係。大雪是仲冬的開始,這個節氣本來應是封地封河的寒冷時候,已經到了下大雪的時候。這裡的大雪不是指下雪量,而是指下雪的可能性。

下雪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來年莊稼有好收成,但是不下雪就遭殃的說法也失去了當初的意義。畢竟社會的發展已經擺脫了農業的束縛,農業也擺脫了靠天吃飯的生活。如今,泱泱大國,我們的糧食問題早已經解決,即使無雪斷了收成,在世界的大循環中,我們也有能力吃上飯。

大雪無雪,潛在的害處還是令人惴惴惶恐。在汙染加重情況下,暖冬現象的出現對於人類造成極大地挑戰,不說冰川融化,就是面對的持續乾旱,也需要人類的智慧來解決。其它,比如吃水問題,比如氣候問題,也非常棘手,人類與大自然和諧發展的路程上任重道遠。


●“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的民間俗語漸漸失去了參考作用,反應了社會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同時,從流傳千古的農諺過時的尷尬中,人類也得到了最昂貴的啟示,那就是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應注意對氣候的保護。朋友,您說對嗎?


流水無聲


今天是2019年12月7號,也就是大雪的節氣到來了,一旦大學的節氣到來,也就是說天上可以飛飛洋洋灑灑的下大雪了,天氣也就會變得非常的寒冷。俗話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這就看出小學和大學的節氣的寒冷的程度,特別對於東北地區現在已經是白雪皚皚,可以說大地已經被厚厚的積雪所覆蓋。業正有了北國風光,千里冰霜,萬里雪飄的美麗景色。其實我國的24節氣的一些俗語,對於我國的農業生產指導有很好的作用,更能夠提醒農民是什麼節氣的,該幹什麼農活,也方便了農民的基本的生活。



大雪節氣是我國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21個節氣,也可以說大雪節氣的到來,正式的說明了我國進入了隆冬的季節,儘管還沒有到三九嚴寒天的數九天氣,但是也給人們有一個寒冷的感覺,至少人們基本上穿上了棉襖棉褲。特別對於鄉下的農村人而言,大學節氣的到來,人們不願意在外出活動,基本上在家裡圍著火爐取暖。當然對於大雪的節氣有好多農村俗語,比如題主所說的“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其實這句話說的非常的有道理,主要是說明了雪對於冬季的農業生產的好處。



大雪的節氣裡如果有大雪落下的話,對於農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好處,下上厚厚的大雪,能夠使得冬季的農作物像蓋了一層厚厚的白色的被子,不但能夠抵禦寒冷的北風,而且還能夠使得農作物有保溫保溼的效果。正像農村俗語所說的“今年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就把大雪落在地內,落在莊稼的上面就像給莊家有了厚厚的棉被一樣,能夠安全的躍動。這也就是瑞雪兆豐年的說法。



對於大雪的節氣裡不下雪,也就使得整個冬天似乎出現了乾旱的狀況,特別即將迎來的就是冬至的這一個寒冷的節氣。一旦到了冬至以後,就開始進入了寒冷的數九天氣,俗話說“冬天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一九二九不算九,三九四九冰上走”等等,就說明了控制過後天氣更加寒冷,如果說在大學裡沒有下大雪,使得農作物沒有蓋上,厚厚的白雪作為被子來保暖,在寒冷的冬天裡溫度非常的低,就會使得農作物的小苗子有可能會被凍死的現象。低溫對於農業生產有非常大的損失,特別是寒冷的冬季的溫度更是特別的低,造成糧食減產那也是必須的。這就出現了無雪要遭殃的說法。



總之,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大雪的節氣裡,如果下大雪的話,的確對於冬季種植的農作物非常的有利,就像在寒冷的冬天裡蓋上了厚厚的白色的被子一樣保暖保溼。如果說在寒冷的冬季沒有雪花飛舞,就像去年東北地區有效的降雪非常的少,導致了今年乾旱的狀況非常嚴重,當然後期當時收割的黃金時期也出現了雨水比較多的現象,但是也耽誤了糧食的生長收成。這也正應了另一句農村俗語“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無雪明年旱”,所以對於“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說的確實有道理,這也是祖祖輩輩農村老人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經驗總結得出來的這一句俗語,對於農業生產和農民的生活,的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三農一姐


大雪未見雪,

我卻為雪歌。

寒冬隨風至,

灑銀布原野。

扮靚松竹翠,

點綴梅花潔。

三陽開泰來,

五福臨門樂。

瑞雪兆豐年,

祥瑞昌祖國!




步蘭香407


大雪的來臨,一般都在數九寒天,這個時候對於人們來說,早已用上棉衣棉被。莊稼也是一樣,如果這個時候下雪,越冬作物油菜、小麥,等於是蓋上了一床厚厚的被子,起到保暖作用,有利於安全越冬。

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時,冰天雪地,早晚氣溫驟降到冰點以下,對於地下害蟲的越冬蟲卵,有一定的殺傷力,有利於來年的豐收。

大雪對於旺長的小麥油菜來說,又能起到控旺作用。大雪的鎮壓對於冬前早苔的油菜和撥節小麥,能起到矮化壯苗,促使其發棵分櫱作用,為壯苗奪豐收打下基礎。

所以農村有“瑞雪兆豐年”一說,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