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高通5G那麼強,為什麼只賣芯片,不建基站?

古情濃意



題主這個標題有點引戰哦。肯定會有很多不清楚情況的人會說:哈?高通5G哪裡強了?明明華為才是5G最強好麼!如果我們從目前看見的所謂5G專利數據來說的話,確實華為的5G專利是全球最多的,但是!我們也要分清楚有多少專利是核心專利,有多少專利是非核心專利。至少說從使用場景來看,華為的polar碼只拿到了eMBB一種場景的編碼方案,而其它場景的編碼方案是採用高通推出的編碼方案。換句人話就是說:高通的5G方案比華為的5G方案有更多的應用場景。

那麼應用場景多你就是老大了?當然不是啦!你手裡面有專利,但是拿不出成熟的可以配套的解決方案,那麼專利也只不過是一紙文書而已。高通的編碼方案雖然應用場景最多,但是華為這種掌握了整個端到端通訊行業解決方案的廠商,才能真正將方案做成產品最終推向市場。換句話就是說:華為會向高通繳納相應的專利使用費,但是高通也必須要把專利給到華為使用才能賺到錢,雙方互贏互利。正如任正非說的:要感謝美國企業,是我們的老師,向他們學習到很多。

為什麼華為會成為目前看來5G技術最成熟的企業?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5G這個東西無非是換一個5G手機的問題。對,為什麼用5G的話需要換成5G手機而不是換個電話卡啥的。因為手機內部的基帶芯片更換了。基帶芯片是負責解碼手機信號的部件,沒有基帶芯片,手機就無法跟基站進行數據交換,也就更平板電腦沒什麼區別,只能通過Wi-Fi網絡聯網而不能鏈接移動網絡。那麼目前全球已經發布的手機5G基帶廠商:華為、高通、三星、聯發科這麼四家,而真正開始大規模量產開賣的只有華為一家,高通最快要到明年1月開始出貨。

對於運營商來說,升級5G這個東西就不單單是換一個芯片的問題了。主要涉及到升級基站和承載核心網兩大問題。基站這個東西或多或少大家都明白,負責與手機之間實現數據交換;而承載的核心網這個東西,就好比是一根水管,本來是給100戶人供水,現在一下子要給10000人供水,你就只能增大水管才行。5G組網方式有兩種:一種是NSA組網,基於目前4G基站升級,鋪設速度快,但是核心網依舊是4G網絡,還是會有延遲等現象;另一種是SA組網,從頭開始鋪設真的5G基站和核心網,耗時耗力,但是速度和延遲都大大提升。

那麼華為這家企業,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掌握了從基帶到核心網整個鏈條5G網絡建設的企業,當然後面諾基亞、愛立信這些企業都會追上來,但是至少現在華為在5G方面領先了1-2年,就是這麼頂!那麼華為的優勢不僅僅只是可以生產設備,更重要的是華為的“售後服務”,全球十幾萬名工程師上門安裝,高素質手把手服務,全球24小時技術指導,這種服務對於運營商來說省時省心,這樣的人才積累也不是其它企業想做就可以做的。

為什麼高通不去做基站方面的事情?

單單從成本來說就應該知道,至少涉及到製造業的事情,不在中國的企業很難做,因為中國企業總是能夠將生產成本降到最低,這是製造業大國的集群優勢。高通這樣的企業,即便想做基站,也需要來中國找供應商,累!更何況,高通人家壓根就看不上賣產品,全球到處做售後這樣的業務......

高通作為全球最早開始研發手機通訊標準的企業之一,目前依舊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通訊專利企業。2G時代全球標準有兩個:CDMA和GSM,而CDMA就是高通手中的,但當時GSM更受歡迎;到了3G時代,高通全面爆發,CDMA成為3G網絡唯一的標準,即便有後面的WCDMA和TD-SCDMA,都是以CDMA標準為核心的,高通一家獨大;到了4G時代,LTE成為唯一標準,而高通控制的OFDM是LTE網絡的核心技術,於是乎高通又成為了全球贏家。目前5G網絡,雖然華為產業鏈最成熟,但是標準的應用場景來說,還是高通最廣......

在普通消費者眼中,高通就是一個賣芯片的企業,小米、OV這些廠商也只能使用高通的芯片,因為華為和蘋果的不公開賣,三星的功耗又經常翻車,聯發科之前性能不給力。但是高通不僅僅是賣你芯片這麼簡單,他是要收取專利使用費的......每臺手機售價的5%......嗯,你沒看錯,不是一個固定的金額,而是一個固定的比例。只要你使用高通芯片,那麼你每賣出一臺手機就要繳納收入的5%......5%什麼概念?小米、OV這些品牌純利潤都沒有5%......高通就是這樣躺著數錢的,做什麼基站?累不累?



我們只需要知道,其實有時候表面上看著落魄的企業,背地裡不知道什麼賺錢的手段呢。然而人們只是願意去相信他們相信的東西。


PM宋先生


我是上岸的你,通訊行業經商十年,經營2家手機店,代理的是中國電信的業務,很高興能回答我熟悉的問題,下面我就你提出的這個問題說說我的觀點。

儘管高通5G技術強悍,但是僅侷限於專利研發領域,它的製造實力並不強。而手機廠商的製造實力則更強,比如我國的華為,擁有數十年的基站設計製造能力,而高通在這方面幾乎空白。

事實上,基站設計製造和5G專利研發相關性並不強,所以要高通跨界做基站,沒有長時間的積累很難成功。

基站除了製造外,還要安裝,所以人工是一項非常高的成本。在發達地區的人工成本明顯更高,所以高通這一點的優勢,自然也就不如華為了。而從安裝基站的效率來說,有數據顯示華為得到很多客戶的一致認可。

因此,對於高通來說,自然也就不太想做基站設備了。

過去一部華為、三星、小米、魅族、OPPO、 vivo的手機,都要給高通不少的專利授權費。擁有5G技術的高通,相比起躺著賺專利費而言,安裝製造基站是辛苦錢,遠沒有收授權費那麼舒服。所以也就很容易理解,高通其實並不太想做基站。

高通效益主要來自兩部分

5G基站通信芯片如果使用高通專利,必須付專利費。全球的手機廠家使用高通芯片,就要給高通專利費,實際上是享有使用權付出的費用。可以說高通站在了產業鏈的頂端。

二是手機基帶芯片出售

很多廠家討厭高通,但也拿高通沒有辦法,因為人家有超過13萬多項專利,站在技術的頂端,擁有定價權。

在這個問題上合作共贏是最好的選擇,高通想取代華為,沒有強大完善的製造業支撐,華為想取代高通,也沒有雄厚的科技創新力量支撐。有競爭又有合作,各自向各自的優勢方向發展,而不能取長補短,弄成高不成低不就。

任正非說:我們華為小基站一裝,就解決了西方大農村的網絡問題。確實這就是華為的優勢,華為能把5G和微波方面做到世界前列,就不是一般企業可以超越的,這也就是華為基站可以做好的原因。

總結:高通並不是沒有能力建設基站,而是從3G時代開始,高通就堅持不生產設備,只提供芯片和技術的經營模式,而且這樣的模式的利潤還更多一些。

感謝您的認可和閱讀,喜歡我的內容記得點贊。


上岸的你


高通作為美國企業,多年來一直專注於上游產業,而芯片設計屬於絕對的上游產業鏈,而賣手機和建基站都屬於下游產業鏈,何況高通本身就是一個芯片設計和專利方,而不是通訊運營商,只靠賣芯片和專利就可以發大財。

不管是製造手機還是建設基站,都是非常消耗人工的產業,而美國的人工費太高了,做這些下游產業非常不實惠,如果高通介入也會影響高通的利潤率,其實高通連芯片製造都得交給三星或者臺積電來搞定,自己只管芯片設計就行了,專業化強而且利潤率極高,非常適合美國企業的實際情況。

高通同樣在5G時代有更多的利潤可賺,不僅僅是賣芯片賺錢,每部用了高通芯片的手機還需要繳納一筆授權費,所以高通真正的利潤不是從基站上面來獲取。其次是它的企業形象在全球也是根深蒂固,處於領先的地位,也不需要像華為一樣目前還需要擴大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地位,所以說高通也不需要通過建立基站來擴大影響力。


嘟嘟聊數碼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早期的高通其實是生產基站、也生產手機的,不過後來都被高通賣掉了,現在的高通,沒有生產基站的能力,而且它也“不敢"生產基站和手機。

早期的高通,是生產基站和手機的。

2G時代,GSM是全球被最廣泛部署的移動通信制式,全球的通信業的眼光都聚焦在TDMA上。

高通在從軍方獲得了CDMA專利之後,通過自主研發和一些非技術的手段,基本上壟斷了CDMA技術的專利。

完成了技術的壟斷之後,高通開始在國內大力的推廣CDMA這個制式。由於在高通之前,整個通信業並不看好CDMA這個制式,高通也不得不自己生產基站設備,自己生產CDMA手機。

高通的CDMA手機當初賣的還是不錯的。

為了在全球推廣CDMA制式,最終高通放棄了基站生產以及手機生產。

高通的CDMA在國內獲得了成功之後,開始計劃在全球推廣這個制式,也得到了美國的通信業以及政府的支持。

不過,高通在歐洲和日本推廣CDMA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問題。當時由於主要的CDMA專利、芯片的生產,主要是壟斷在高通的手中的。高通在歐洲力推自己的CDMA,但是當時的歐洲巨頭都沒有生產CDMA基站的能力。在日本推廣自己的CDMA制式的時候,日本的手機廠家認為高通也在生產CDMA手機,可能會在和自己的手機發生競爭的時候,通過芯片和專利等手段來卡自己的脖子。

當時的高通高層分析了自己的收入,發現他的主要的收入和利潤是來自於CDMA的專利授權和芯片銷售,手機和基站並沒有給自己帶來什麼利潤,反而還是處於虧損的狀態,最終高通將自己的基站生產業務賣給了歐洲的通信業巨頭愛立信,把自己的手機業務賣給了日本的京瓷。最終高通也就變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以專利授權和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的企業。

現在的高通,沒有技術能力生產基站,而且即使是可以生產,它也不敢生產。

3G時代,由於高通掌握了CDMA的核心專利,所以對整個通信業收取鉅額的專利費,也被稱為"高通稅"。

高通稅使得整個通信業都對高通非常不滿,也就有了LTE的去高通化。雖然高通在不斷的吹噓自己是4G專利的領導者,但是實際上在整個LTE的標準必要專利之中,高通是沒有什麼話語權的,只不過是4G終端必須兼容2/3G,而3G之中高通的專利是佔據了核心專利的。

3G時代,隨著中國通信業的崛起,整個通信業開始了價格戰的血腥廝殺,通信業裡的一大批巨頭,包括摩托羅拉移動、西門子通信、朗訊科技、北電網絡、阿爾卡特等都紛紛的破產、倒閉、被收購,最終形成了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四強分立的格局。

可以說,現在高通如果再次進入基站生產的領域,也無法立足,破產是唯一的結局。

而且,高通之所以可以肆無忌憚的收取專利費,也是由於高通沒有手機、基站等設備的生產,這個有點兒象"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現在高通的3G專利已經開始過期了,專利的保護也就是20年。高通在4G、5G的標準必要專利之中並沒有佔據什麼明顯領先的優勢,在這種局面之下,如果高通開始生產基站和手機,那些擁有大量專利的巨頭們,會非常樂意的去收取高通的專利費的,3G時代的高通稅大家還都記得呢。

總而言之,高通為了推廣自己的CDMA制式而放棄了手機和基站的生產,同時也正是由於高通不生產手機和基站才能收取到這麼多的專利費,現在高通是沒有能力生產基站,而且如果高通開始生產基站的話,它也就收不到什麼專利費了,這樣反而是利潤會嚴重的下降。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其實高通不是造不出通信基站,而是它現在不製造通信基站了,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在2G時代,高通也是通信製造業企業,當年的高通開發從芯片、終端產品到網絡設備、測試設備等一系列的產品。

在2G時代,CDMA並不被通信業看好,而高通基本上通過授權、收購、研發等一系列手段,基本上集齊了CDMA全部的專利,對於CDMA技術整體壟斷。

高通一致致力於全球推廣CDMA,拓展CDMA。也使用了合作開發、生產等方式和一些通信業企業合作,基本上通過各種努力,讓美國的大部分運營商和製造業企業使用了CDMA技術。

高通在全球推廣CDMA技術中遇到了很多阻力,也在這個背景下,高通放棄了手機生產、以及設備生產,從此不再生產基站設備。

高通在全球推廣CDMA技術,其實並不是很順利。只有韓國是自願的使用了CDMA技術,而中國則是作為加入WTO的條件,在美國政府的強力支持下,CDMA才被聯通接收。但是在歐洲和日本的CDMA推廣中,也是和歐洲的ETSI(歐洲通信標準協會)有一系列的爭鬥的。

而且,在早期的高通公司,各條戰線出擊,高通的系統和手機業務都不怎麼賺錢,在歐洲和歐洲的巨頭愛立信達成了一系列的CDMA協議之後,便把自己的CDMA系統部門賣給了愛立信公司,而且也把自己的手機業務賣給了日本的京瓷公司。

在這之後,高通就開始全力研發和生產CDMA芯片,以及相關的軟件。

高通不生產設備,也可以把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放在設計創新上,並可以針對市場的反饋及時的向客戶提供產品。

高通不是不能生產基站設備,而是提供芯片和技術的經營模式的利潤還更多一些。


微末數碼


嗯,有沒有聽過一句話?術業有專攻!華為能研發高端芯片,可華為的芯片是由臺積電代工,阿里巴巴是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可阿里沒在上面開一家網店,而是由全國千千萬萬的網店組成!同樣的邏輯,高通在芯片方面很厲害,但未必就能造出基站了!

高通為何不自建基站?

或許對於很多朋友來說,高通有技術,又有錢,為什麼就不能自己造基站呢?從高通的主營業務中來看,並沒有基站製造這一塊的,也就是說明了高通在這一點上並不是它的強項!現在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簡單說來,你只做你擅長的就好,你要是像什麼都壟斷,不給別人活路,就等同於斷送自己活路!

再著,就算是高通有想自建基站的雄心,那也不是一天兩天都能成事的!萬丈高樓平地起,就像華為能造芯片也是積累了這麼多年。再說了,如果競爭對手不犯錯,或者說競爭對手做的好好的,高通入局,真的有機會別現有的玩家玩的更好嗎?我看也未必!

從賺錢的角度來看,出賣技術是最有收益的,“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公司正在發展下一代網絡和手機,但是他們忽略了一點,技術提供者才是全球最賺錢的生意"

高通眼下的困局

不可否認,高通是4G時代的王者!但現在進入5G時代了,華為這個強大對手出現在高通的面前。高通未來不僅要面臨和華為激烈的競爭,還要想辦法如何保住蘋果公司這個大客戶,雖然說蘋果將會因為採用高通5G基帶而支付高通40億美金,但蘋果已下了決心未來要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

所以說,現在高通是內憂外患!高通現在需要解決的是如何保持住自己的核心優勢,而不是想著搞多元化!如果說自己的主業不掙錢了,等於說多元化就要失敗了!

綜合以上分析來看,高通可能也想自建基站,但大環境不允許!這也是高通的無奈!


春公子


從題主的問題中可以看出,題主高看了高通在5G技術上的實力,同時也不瞭解高通的發家歷史,如能明白這些就不會出現當前這個問題了!

1、先說高通5G技術並不強:這裡說高通5G技術不強倒不是說它技術真的很弱,只是相對華為來說。目前在整個5G技術領域高通和華為的差距比較明顯,具體我們可以從兩塊數據來說。

一是5G基帶性能高通整體推進速度慢於華為,至少有半年時間差。華為巴龍5000性能和高通X55性能相當,但是X55商用太慢了,至今為能全面出貨。同時在SoC 5G基帶上,高通前期也只是上在了中端7系列芯片上,沒整合旗艦芯片。

二是5G必要專利技術這塊上高通落後很多,下圖是2019年外媒根據IPlytics數據製作的5G必要專利數統計表(截至2019年9月),華為排名第一5G必要專利數量達到了3325件,而高通僅僅是排在第七位,專利數量僅為華為的三分之一,這個排名可以說是相當低了,也不如韓國企業。

2、基站是辛苦錢,高通已經習慣躺著賺錢

當年高通手中曾經有手機業務,但是為了更好的賺錢他們把手機業務整體出售了,隨後專心做起來了手機芯片,同時搞出了一套完整的授權專利售賣模式,開始了正真的躺著賺錢。

相比較而言,通信領域基站這種活完全是苦活累活髒活了,賺的錢遠不如高通自己賣專利賣手機芯片多。你看看華為如今的營收比例,通信業務營收已經不如消費業務了,這說明全球這塊業務是已經見頂陷入瓶頸。

況且對高通來說,如今進入基站這個領域,他將面臨強勁的競爭對手,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哪個都不是善茬,這四家現在霸佔了全球通信市場,高通如果進入怕是得燒很多錢才能打開市場,並且還不一定能成功。

此外,你也要知道通信領域和運營商合作,並不是光給個基站就行的,你得有一整套的方案,類似華為現在能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解決方案,高通現在有什麼?什麼都沒有!一切都需要從頭幹起。

與其進入這種激烈競爭的行業,還不如把精力放在手機芯片上,多搞點5G專利然後授權拿專利費更舒服。

Lscssh科技官觀點:

因此,未來的高通是不可能進這種領域的,除非他自己是不想活了,想早點讓自己歇菜,那倒是有可能進入這個領域競爭的。

最後再提一點,美國企業在5G方面現在就是落後了,不要再以為高通5G很強了。



Lscssh科技官


儘管高通5G技術強悍,但是僅侷限於專利研發領域,它的製造實力並不強。而華為的製造實力則更強,它擁有數十年的基站設計製造能力,而高通在這方面幾乎空白。事實上,基站設計製造和5G專利研發相關性並不強,所以要高通跨界做華為的基站,沒有長時間的積累很難成功。

另一方面,基站除了製造外,還要安裝,所以人工是一項非常高的成本。在發達地區的人工成本明顯更高,所以高通這一點的優勢,自然也就不如華為了。而從安裝基站的效率來說,有數據顯示華為得到很多客戶的一致認可。因此,對於高通來說,它自然也就不太想做基站設備了。

過去一部華為三星小米魅族OPPO vivo的手機,都要給高通不少的專利授權費。擁有5G技術的高鐵,相比起躺著賺專利費而言,安裝製造基站是辛苦錢,遠沒有收授權費那麼舒服。所以也就很容易理解,高通其實並不太想做基站了。

還有就是高通公司專注於芯片的研發和生產,把一方面做精做強遠比把精力分散要好的多!


勞伯爵


芯片不一樣。移動設備使用的芯片和基站使用的芯片還是不同的,而且高通從一開始就主要做的是消費級別的芯片,並未涉足真正的通信領域的硬件設計,應該說更偏向於終端和邊緣,而非雲端處理。

高通芯片之所以強也都是集中在邊緣設備上,如果高通能夠研發出通信領域基站和運營商合作的話,美國會更加抵制華為。


榻榻米的榻榻


1.業務越多,精力越分散,越不容易專業

2.實體成本高,又不做運營商,建基站好玩還是好看?

3.硬件是高通額核心競爭力,放棄核心做邊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