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經濟學人》曾把非洲稱為“沒有希望的大陸”,可過去6年非洲平均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圈中位居第1


文 | 劉怡

世界的中心在哪裡?

打開任何一本最常見的全球地圖冊,似乎都足以回答這個看似無聊的問題。南北極點永遠被標註在地圖上下兩側的正中央,藍色的太平洋佔據了視線中心最醒目的位置,圍繞它分佈著歐亞大陸和北美洲這兩座人口稠密的浮島。赤道下方的空間中,以澳大利亞這塊孤零零的陸地最為扎眼。非洲和南美洲被擠到了左右兩側的角落裡,其輪廓因為地球曲率發生了變形。

但沒有人關心它們:一幅以北半球高度緊湊的“世界島”作為中心的地圖,恰好符合我們對16世紀以來全球歷史的一般印象。在這幅圖景裡,非洲是邊緣,是受支配者。

如果我告訴你,只需要換一種繪圖方法,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就會被完全顛覆呢?

1569年,弗蘭德地理學家墨卡託發佈了第一份按照正軸等角圓柱投影法繪製的世界地圖。在這張202釐米長、124釐米寬的矩形圖像上,非洲佔據了醒目的中央位置,並且相當合情合理:作為一個橫亙在赤道之上的龐然大物,非洲與南北兩極距離相等,擁有全世界最溫熱的氣候以及最豐富的物種特徵。沿著東非大裂谷的延伸,我們可以描畫出人類祖先由近及遠遷徙的路線圖,並且第一次正視這塊漂浮著的大陸的實際面積。

如果再進一步告訴你,今天的非洲已經是全世界人口第二多(13.07億人)的大洲,並且它在過去6年裡的平均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圈中位居第一呢?你還會堅持它僅僅是世界地圖中的一個邊緣板塊嗎?

《經濟學人》曾把非洲稱為“沒有希望的大陸”,可過去6年非洲平均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圈中位居第1

近年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來到非洲從事基礎設施項目和企業工作。| 視覺中國供圖


非洲作為重要新興市場的崛起,是過去25年全球經濟發生的最富戲劇性的變化之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際主流媒體關於非洲事務的典型報道還是“黑鷹墜落於摩加迪沙”、“盧旺達大屠殺”以及“安哥拉內戰”。1995年,7.19億非洲人在全球名義GDP總量中僅僅貢獻1.2%的份額,在世界貿易額中的佔比是2%。當時《經濟學人》雜誌把那裡稱為“沒有希望的大陸”,它似乎已經要被除它以外的世界徹底拋棄。

但到了今天,非洲諸國已經連續10年實現平均幅度超過5.5%的GDP增長,54個國家中有25個基本實現了民主化轉軌。南非的通信業、盧旺達和摩洛哥的旅遊業以及尼日利亞的出口農產品在世界舞臺上都擁有了一席之地,在內羅畢、拉各斯和基加利興起了人稱“草原硅谷”的IT產業群。就連過去被視為全球貧困問題“黑洞”的撒哈拉以南地區,在2007年之後的經濟增速也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呈現出迅猛的追趕勢頭。

《經濟學人》曾把非洲稱為“沒有希望的大陸”,可過去6年非洲平均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圈中位居第1

南非索韋託小鎮上的中產階級青年 | 視覺中國 供圖


同樣身為新興市場國家的中國,在非洲經濟的崛起進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2018年,中國和非洲實現雙邊貿易額2042億美元,中國連續十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據商務部透露,目前中國在整個非洲設立的各類企業已經超過3700家,對非洲全行業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60億美元。

從工礦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再到服務業升級,今天非洲的幾乎每一個經濟部門都不乏中國資本和中國企業家的身影。在國內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已經放緩的今天,非洲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走出去”的橋頭堡,也是最新的創業熱土。

《經濟學人》曾把非洲稱為“沒有希望的大陸”,可過去6年非洲平均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圈中位居第1

面對蓬勃興起的非洲,很多中國商人已經不滿足僅僅是貿易往來,而是直接去非洲創業。| 黃宇 攝


當然,將可能性變為現實,其間需要經歷種種始料未及的考驗。非洲國家驚人的人口增長率、貧富差距過於懸殊的狀況以及底子更差的基礎設施,天然地決定了過去20多年在中國已經應驗的成功商業模式未必能原樣複製。歐美資本在部分高利潤行業已經搶佔先機的現實,也意味著初來乍到的中國企業必須與經驗更豐富的對手展開競爭。更重要的還有破除以往我們腦海中對非洲形成的刻板偏見——關於當地人民的真實需求,關於他們的社會習俗以及組織觀念,甚至關於他們對幸福的定義。在此前提下,商業活動才有成功的可能。

與過去我們腦海中非洲“遠隔萬里,音訊不通”的印象不同,中國和非洲的經濟淵源,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以前。60年代,華商資本以香港為起點、大舉進入剛剛獲得獨立的西南非洲諸國;他們在當地奠定的勞動密性產業基礎,至今仍發揮著價值重大的作用。新中國對東非一系列國家的物資和基礎設施援助,則在當地建立了關於這個東亞大國的最初概念。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紡織品、假髮、電器等廉價日用消費品為代表的“中國製造”商品大量湧入非洲,在中非兩地都造就了一個數量可觀的外貿商人群體,經歷了種種沉浮。

《經濟學人》曾把非洲稱為“沒有希望的大陸”,可過去6年非洲平均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圈中位居第1

埃塞俄比亞,華堅鞋廠流水線上的女工。| 黃宇 攝


到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接近結束的今天,踏上非洲這塊熱土的中國創業者,已經是50年中的第三代人。和曾經滄海的前輩們相比,他們是一群接受過更好教育、更通曉全球資本運行規則的新牌手,既不乏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奮鬥精神,又更懂得藉助“時”與“勢”的力量。

跟隨著他們的腳步,我們進入非洲三個資源稟賦與歷史條件差異顯著的國家:西非第一大經濟體尼日利亞,傳統經濟強國南非,東方新興勢力埃塞俄比亞,去記錄不同背景、不同行業的中國創業者在當地打拼的故事。他們未必已經成為估值可觀的“獨角獸”或者行業領頭羊,但都對非洲的前景懷抱信心,尤其相信自己可以在這一波增長浪潮中佔據一席之地。

《經濟學人》曾把非洲稱為“沒有希望的大陸”,可過去6年非洲平均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圈中位居第1

從吉馬工業園來培訓的埃塞工人參加晨訓,中方和埃方幹部一起領跑。| 黃宇 攝


於是,我們記錄下這樣的故事:畢業於美國名校商學院的年輕企業家和半文盲的尼日利亞司機專注地討論業務問題,擁堵嚴重的泥濘道路通往成片出現的新廠房,本地知名的商業銀行開始僱用中國籍高管。來到非洲的中國人都被這片土地所改變,也開始嘗試參與改變非洲。

一位初創醫療企業負責人告訴我:“我們所認為的非洲人的‘懶散懈怠’,並不是所謂民族性,而是一種面對殘酷現實時的無力感:貧富差距實在太大,努力又有何用?但如果你在企業內部建立了一套相對公平的考核制度,本地員工是會很珍惜工作機會的。”

《經濟學人》曾把非洲稱為“沒有希望的大陸”,可過去6年非洲平均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圈中位居第1

尼日利亞拉各斯街頭的一處小黃巴停靠站,售票員和本地工會成員正在等待晚高峰的乘客到來。| 李亞楠 攝


就在我走出拉各斯機場的第二天,11月14日,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抵達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出席了在當地舉行的第一屆尼日利亞數字經濟峰會。馬雲在致辭中表示,他在非洲創業者身上看到了20年前的自己,“希望今天出生在非洲,重新開始我20年前的旅程”。尼日利亞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以及2億人口的可觀市場,也令他“倍感興奮”。他相信中國創新經濟的經驗會對尼日利亞有所幫助,並樂於投入其中。

從東亞到西非,故事顯然才剛剛開始。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

新刊【非洲誘惑】

  • 非洲誘惑:中國人創業考察(劉怡)
  • 非洲為何吸引中國?(謝九)
  • 尼日利亞:沒有“地圖”的國度(劉怡)
  • 南非創業的危與機(黃子懿)
  • 影視拍攝勝地:到南非拍片去(黃子懿)
  • 中國工廠入埃塞記(張從志)
  • 傳音:“非洲手機之王”的誕生(張從志)
  • 人口“井噴”的大陸(邢海洋)
  • 時事:伊麗莎白·沃倫:理想家還是投機者?(徐菁菁)
  • 調查:抑鬱少女:被忽視的青春(李秀莉)
  • 藝術:厲檳源:在風暴裡感受風(薛芃)
  • 電視:《奇遇人生》:用紀錄片的方式拍綜藝(宋詩婷)
  • 邢海洋:“破淨”成了常態
  • 卜鍵:報喜城
  • 張斌:60萬棵樹,以歐洲盃的名義
  • 宋曉軍:再說埃斯珀“最擔心的事”

更多精彩報道詳見本期新刊,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經濟學人》曾把非洲稱為“沒有希望的大陸”,可過去6年非洲平均GDP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圈中位居第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