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些常見病本來可以在基層醫院解決,為什麼還是會有那麼多的患者看病首選大醫院?

急診老狼


如果加大高端醫院收費,不知道會不會解決大醫院人滿為患問題?窮人寧願吃糠咽菜,衣食住行都可以選擇廉價,所以不會去過多抱怨生活中的高端消費,而有病擠到大醫院,卻抱怨醫療費高昂,矛盾不?人民寧願幾十元買個手機塑料殼,不會覺得貴,而同樣價位的藥品卻會嫌貴,一百萬買一套房子覺得值得,但同樣的錢看病會覺得貴,為什麼?因為看病是一次性消費,所以人民看不到它貴的價值,但是卻把命看得比什麼都寶貴,矛盾不?


棄醫的從商者


這種現象在我們這邊尤其普遍,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基層醫院和大醫院的距離比較近,或者說在某一區域內可提供選擇的大醫院比較多,患者因為方便所以會去。拿我們這個地方為例,因為離北京很近,所以有些人生了病直接去北京看,北京的好醫院真的是太多了。

第二是實力差距,在同一個區域內可供選擇的高級別醫院比較多,老百姓肯定願意去技術水平更高的醫院治病。還是以我們這邊為例,因為離北京城區也就一個小時的車程,所以有些病人得了腦血管病直接選擇去天壇、宣武,心臟病只要不是太重的有些人就直接去了安貞、阜外,骨折的有的都不來基層醫院,直接去積水潭醫院。實話實說,雖然在地裡位置上我們離得很近,但是在醫療技術上確實離北京的大醫院差了很多。

第三是心態問題,有些患者對基層醫院不信任,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一些患者本人或者家屬以前在基層醫院看過病,因為沒能取得期待的效果,所以偏執地認為基層醫院什麼病也看不了,只會把病耽誤了,有了病不願意再在基層醫院治療,直接去三甲醫院。

最後一點是信任問題,這也是一個很普遍的原因。同樣一種病,基層醫院的治療和大醫院的治療可能沒什麼太大區別,但是老百姓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和認識,用了兩天藥不見好他就會認為是你的技術有問題,但是到了知名三甲醫院可能用的也是差不多的藥,又用了兩天病好了患者就更加堅定了這種想法。實際上這就像吃饅頭一樣,頭一口和第二口吃進去沒吃飽,到了第四、五口吃飽了,有的人就會認為是因為最後的兩口饅頭填飽了肚子。


急診醫生老趙


一些常見病本來可以在基層醫院解決,但很多患者看病還是首選大醫院,其中的原因比較複雜。

首先,說明現在人們經濟條件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溫飽問題解決了,生活奔小康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吃穿用不用愁,就開始關注、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了。大醫院看病花的錢畢竟比小醫院要多。以前溫飽問題沒解決,吃不飽,穿不暖,有多少人願意小病去大醫院治療?

第二、病人對身體健康狀況的重視。大醫院管理規範,醫生水平高,設備先進,去大醫院看病花錢買個放心。小醫院條件差,醫生水平低,醫療設備落後,病人擔心在小醫院看病會被誤診、漏診。現代人比以前的人更惜命。畢竟條件好了,誰都想多活幾年。

第三、醫保保障水平提高了。現在絕大部分人都有公費醫療、城鎮居民醫保、職工醫保或新農合,可以報銷部分、大部分費用,少數人甚至可以報銷全部費用。個人負擔的部分相對較少。去大醫院看病自己能負擔得起,經濟上不存在什麼問題。

第四、子女在大城市,看病同時看望子女。現在年輕一代,80後、90後、00後的年輕人都在向大城市流動。大城市醫療資源豐富、大醫院比較集中,去大城市大醫院看病一是兒女要求父母去大醫院診治,二是看病同時可以看望兒女,三是萬一需要住院,在大城市工作的兒女也便於探視。

第五、交通便捷,方便就醫。現在的交通太便捷、太方便了,尤其是高鐵。去城市大醫院看病與在當地小醫院看病花的時間差不了多少。很多家庭都有小汽車,去幾十公里、幾百公里外的大醫院都不是問題。

第六、網上掛號、醫保異地聯網結算等大大方便了病人去大醫院就醫。


大健康踐行者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一名三級醫院的影像診斷醫師,您這個問題提的特別好,這個現象在我們目前的醫療環境下普遍存在,折射出我們醫療行業存在的問題。

越大的醫院越是人滿為患,都爭先恐後的去,掛不上號的就想法去黃牛手裡買,不管怎麼樣,都要在大醫院看病;反觀基層醫療機構,門可羅雀,偌大的診室,看不到幾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我們的患者都是大病、重病嗎?我們的基層醫院水平就診斷特別差嗎?我們現有的醫療制度還有改進的空間嗎?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去反思,去改進,去想辦法提高我們群眾就醫的幸福感。

去大醫院看過病的人估計都會覺得看病難!為什麼?因為到哪,哪都是常常的在排隊的人群,辦卡、掛號、就診、取藥、做檢查,哪一項都需要排隊,整個看完病下來,一天可能就過去了,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排隊,等結果,真正和醫生溝通的時間可能就那麼幾分鐘,你說病人的就診幸福指數能高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嗎?

我是影像醫生,在日常的工作中,所寫的報告裡面,80%都是常見病、多發病,真正的大病、重病很少。我們病友同志們可能覺得只有大醫院的醫生、機器才是最好的,哪怕是合作醫療少報,也得在大醫院治療;他們對於基層醫院的醫生、器械都抱有懷疑的態度。


只要是正規醫院,裡面的醫生都是醫學專業出身,有資格給你看病、開處方的大夫,都是經過了3-5年醫學專業培訓,經過了含金量很高的職業醫師考試,都是合格的、國家承認的職業醫師,加上這幾年的規培、全科醫生培訓,基層醫院的年輕大夫都要去三甲醫院培訓3年,經過這3年的洗禮,已經完全可以獨當一面。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處理都是沒問題的。

我們的醫療制度有改進的空間嗎?

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是典型的醫療資源浪費。現在國家正在推行三級診療,力求實現小病不出縣,大病不出省,實現逐級轉診制度。對於一些基層醫院可以解決的,如果硬要去更高一級的醫院治療,那麼就會面臨最終結賬時不報銷或少報銷的情況。或許您會問,如果有緊急情況,基層醫院解決不了,我們還要去小醫院浪費時間嗎?這樣不是耽誤病情嗎?對於這種情況,您不用擔心,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制度也是有溫度的。

隨著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大醫院的病人會有所減少,而且病友們也會逐漸認識到,小病在基層醫院,可以快速診治,治療效果也基本是一樣的,不用去排那麼長的隊伍,浪費時間。

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溫馨提心您,如果是一些頭痛、感冒、普通的骨折,基層醫院完全可以解決的,沒有必要去大醫院,如果當地醫院解決不了,是會在第一時間給您院的;請給基層醫師一些信任,給您自己更多的選擇。

我是小郝醫生,以上內容是我的拙見,如果您覺認可,請關注、點贊支持我,謝謝您的閱讀。

郝瑞朝大夫


1越來越重視健康了。

2經濟能力提高了。

3交通發達了。

5得了疑難雜症了。

6其他,請補充。



開心的聽診器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一,在醫保這個問題上出現兩大類問題,其一、凡能達到公費醫療的其基本費用都有報銷,個人不會花多少錢,其二、此從實行醫保以來,好多醫盲(貪小便宜)認為到大醫院可開出滋補品以及認為大醫看病較有安全感,少花錢的心裡達實。

二,當下人虛榮心強,愛面子,總認為大院看病身價更高。

三,還有部分人受感染所至,拉關係網形成的,所謂某醫某大夫某主任醫生技術好,可以通過私人關係為已服務等等等,說到最後,這些人都是醫盲,希望醫療衛生部門加強宣傳衛生與健康專欄,免得添亂。


丘海洋


一、現在的人有錢了,選優不選廉。二、基層醫院的醫生水平不一,設備不全。三、大醫院的專科性強,專科的業務水平更高。如同樣是高血壓,基層醫院會開一些降壓藥,但大醫院心內科的醫生會從飲食,生活習慣,情緒控制。選擇的藥物是經論證的符合患者有無其他基礎疾病的藥物。如H型高血壓加用葉酸降低高血壓的死亡率等。如果在基層醫院很多病人都被不恰當的治療了。


用戶4823965846648


基層醫院稍會看病的大夫都被大醫院聘請走了。大醫院病人越多醫生越缺,越缺就從基房醫院找,越找到的多基層醫院醫生越少,越沒病人,大醫院病人越多。


林川閒聊


說明對基層醫生的質量不夠信任;另外,基層醫院硬件差且藥品選擇餘地小,很多藥品缺乏,應加大對基層的投入。


用戶2284180077856


第一,藥品分級供應,小醫院選擇空間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