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13家券商排隊“候場”A股IPO 未來部分上市券商有望實現ROE上行

■本報記者 王思文

11月28日,中銀國際證券等4家首發上會企業成功過會。若中銀國際證券成功上市,A股將正式迎來第37家上市券商。

事實上,通過首發上市,利用募集資金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擴大公司的營業規模已成為證券公司融資的重要途徑。自2017年以來,券商通過IPO獲得的首發募集資金淨額合計達到260.9億元。

在此背景下,多家券商正在排隊“候場”A股IPO。其中包括中泰證券、萬聯證券、東莞證券、國聯證券、國開證券、國融證券、華龍證券、恆泰證券、財達證券、湘財證券、渤海證券、德邦證券以及剛剛過會的中銀國際證券。若照此計算,已經上市和正在排隊上市的券商數量已經達到49家,佔131家券商比例的37%。

中銀國際淨利潤佔行業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

如果從去年12月14日證監會受理日算起,中銀國際證券A股首發申請獲批耗時尚不足一年,上市進程頗快。

回溯至2002年,中銀國際證券由中國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紅塔菸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五家國內大型實力企業正式組建成立,註冊資本15億元。公司註冊地為上海,營業部多分佈在環渤海經濟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經濟圈,以及河南、湖北等地區。

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財務數據方面,總體來看,受2018年我國證券市場波動較大影響,中銀國際證券盈利能力發生相應波動。2016年至2018年,中銀國際證券合併口徑的營業收入分別實現28.3億元、30.68億元、27.55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0.66億元、10.69億元、7.06億元。不過,公司淨利潤佔行業淨利潤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從整個券業排名來看,中銀國際證券的業績狀況排名在20名至40名之間,與部分已上市券商業績基本持平。

經營與業務方面,各項業務結構有待優化。具體看,經紀業務的收入是中銀國際證券組成公司收入的重要來源,2016年至2018年公司證券經紀業務收入分別為14.89億元、14.12億元和13.34億元,分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為52.59%、46.03%和48.43%。

資管業務營收佔比顯著提升,從2016年的20.26%增至2018年的31.46%;自營業務收入也明顯轉好,2016年自營業務收入仍為負數,2018年已佔營收比的4.38%。

投行業務比重三年內則呈下滑趨勢,從2016年21.46%的營收佔比下滑至2018年的6.97%。早前,中銀國際證券在IPO項目領域,尤其是境外上市項目領域成功承攬了不少大單,包括以聯席全球協調人、聯席賬簿管理人的身份,成功協助雷軍的小米集團在中國香港成功上市、以聯席副承銷商身份協助國內最大的在線音樂娛樂平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赴美成功上市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銀國際證券與中國銀行及其控制的公司關聯交易收入佔營收比重較高,2018年關聯交易收入為6.13億元,佔公司營收比重的22%左右。關聯業務內容主要是管理中國銀行為委託人的定向資產管理計劃項目從中收取手續費及佣金。

那麼,作為中國銀行間接參股券商,中銀國際是否對中國銀行存在重大依賴、是否影響公司業務獨立性等問題成此次發審委問詢重點。中銀國際證券表示,公司任何單一股東都不能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單獨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決策和經營管理層的任免,公司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13家券商正在“候場”A股IPO

事實上,通過首發上市利用募集資金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擴大公司的營業規模已成為證券公司融資的重要途徑。

目前上市券商數量已達36家,另外還有13家券商正在“候場”A股IPO。其中5家處於A股IPO排隊序列,分別是剛剛過會的中銀國際證券、中泰證券、萬聯證券、東莞證券和國聯證券。此外,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國開證券、國融證券、華龍證券、恆泰證券、財達證券、湘財證券、渤海證券、德邦證券這8家券商處在輔導備案登記受理階段,宣佈衝刺IPO。

自2017年以來,券商IPO提速明顯,上市券商數量已由2017年年初的25家增長至目前的36家,通過IPO獲得的首發募集資金淨額合計達到260.9億元。

華泰證券非銀行金融分析師沈娟認為:“目前券商行業是資本市場核心參與者,未來券商將走出差異化發展模式,治理機制和戰略定位優秀的券商有望突出重圍。當前證券行業進入改革轉型攻堅年,業務升級將遵循輕重並舉路線,順利轉型的券商有望實現ROE上行,從而享受估值從β向α過渡的跨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