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國務院消息,醫藥流通企業大變局

知藥客報道

流通商大洗牌

12月3日,國務院官網發佈《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印發關於以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的第六部分明確表示,推動構建全國統一開放的生產流通市場格局。

《通知》顯示,要促進市場公平有序競爭,打破醫藥產品市場分割、地方保護,推動生產與流通企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幹企業為主體、中小型企業為補充的藥品生產、流通格局。

近日在2019淮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峰會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醫藥物流分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流通行業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國務院消息,醫藥流通企業大變局

“中國的國藥、上藥、華潤、九州通四大流通企業,佔全國流通份額不到40%,器械行業的集中度更差,但是在歐美、日本市場,行業頭部流通企業的市場份額在75%以上,甚至高達95%。”上述負責人說。

有研報數據顯示,到2015年,美國流通公司經過十年的淘汰,從200多家減少至50家,三大巨頭McKesson、AmerisourceBergen和Cardinal佔有96%以上批發業務。

此外,法國前三家流通企業佔據法國流通行業95%的市場,德國為70%,日本為68%。

對比之下,我國流通行業的集中整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51萬家械企,大批面臨淘汰

根據國家藥監局公佈的《2018年度藥品監管統計年報》,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國共有二、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51.1萬家。

其中僅經營二類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29.2萬家,僅經營三類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6.7萬家,同時經營二、三類醫療器械產品的企業15.2萬家。

隨著耗材兩票制等政策的不斷鋪開落地,小型器械流通企業的確在不斷消失或被收購。

據統計,全國有25省已開始或全面實施耗材兩票制,僅剩6省市未發佈相關政策。

2018年6月,在央視節目《尋找醫藥行業真成長》的採訪中,河南某醫藥物流公司的副總透露,半年來,河南93家流通企業倒閉或被收購。

“2017年年底時,河南有303家醫藥物流批發企業,截止目前只剩下210多家了”。上述副總說。

近期,某大型器械流通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賽柏藍器械表示,各種政策都讓小經銷商、小流通公司活不下去,求收購的一抓一大把。

“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們公司至少收購了十個小流通公司,其實談了更多,但我們要看這些小公司的資源和終端渠道質量怎麼樣,再決定是否收購。”上述負責人說。

實際上,早在2016年底,國家商務部就發佈《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表示,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網絡覆蓋全國、集約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大型流通企業。百強企業年銷售額佔藥品批發市場總額90%以上。

市場份額不斷集中,就代表越來越多的流通企業面臨淘汰。

雙重打擊下,活著才是王道

除了兩票制,帶量採購也在不斷促進流通行業集中度的提高。

“兩票制”和帶量採購給行業帶來不同的衝擊,但兩項政策將共同引發企業大洗牌,提高行業集中度,改善行業合規性和生存狀態,會成就一批企業,也會淘汰一批企業。

器械流通行業一般分為多級經銷商的“經銷商模式”和一級經銷商的“佣金模式”。

但兩票制鋪開後,經銷商模式大幅減少,械企要麼選擇佣金模式,要麼就廠商一體化直銷,但後者成本太高,最終多數選擇佣金模式,將分銷、物流委託大型商業流通企業進行,或者使用外部的諮詢公司、CSO等。

國務院消息,醫藥流通企業大變局

但是這樣又會給械企帶來資金壓力,有業內人士分析,原代理商的過票模式轉為廠家直髮,但廠家不會像代理商一般墊付更多資金,需要商業預付款或者短款期,導致資金流前所未有的緊張。

對於帶量採購,安徽、江蘇、山東等地的價格談判不斷推進,降價80%的情況屢見不鮮。

之前有流通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對賽柏藍器械分析,流通企業要麼賺差價,要麼吃返利,但談判中標的耗材要求平進平出,就沒辦法賺差價,價格降幅太大,生產商也沒有了付返利的空間。

“即使這樣,流通企業還是會配送,因為現在重要的不只是掙錢,而是搶佔市場份額,把腳跟站穩。”上述負責人說。

此外,今年11月某國內流通巨頭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帶量採購後,企業的銷售量明顯增加,但利潤卻下降了。

近日在2019淮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峰會,一位業內人士也分析說,行業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把原本屬於企業和醫院的部分利益分配到患者手中,再加上帶量採購大降價,雖然耗材和藥品的銷量在增長,但總市場份額卻是下降的,這種情況對所有企業都不利。

行業正在變革,大批械企已經站在懸崖邊,這種環境下,如何活著或許才是械企最應該考慮的問題。


【知藥客】讓醫藥代表更好地服務醫生、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