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高以翔35歲去世丨年輕的生命,最終逃不過心源性猝死的魔爪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最寶貴的莫過於生命。人只有活著,才會擁有一切美好的東西。而當你永遠閉上眼睛的時候,圍繞在你身邊的光環、金錢、地位、甚至父母和愛人,都會隨著你的離世而永遠無法觸及。

01 公眾人物的離世,給人們敲響了一次又一次警鐘

11月27日凌晨,臺灣演員高以翔在錄製節目中暈倒,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5歲。

高以翔35歲去世丨年輕的生命,最終逃不過心源性猝死的魔爪

據悉,高以翔在奔跑過程中感到疲憊至極,喊了一聲“我不行了”,隨即暈倒在地,之後發生了3分鐘的心臟驟停。在經過現場心肺復甦後送往醫院,但是送到醫院時瞳孔已經放大。最終經過積極搶救,還是沒能挽回年輕的生命。醫院診斷,高以翔的死亡原因為心源性猝死。

身高1.95米,體格健壯,僅僅35歲的高以翔因心源性猝死突然去世,讓很多網友表示無法接受,無數圈內好友感到十分震驚,紛紛發文表示痛惜。然而逝者已矣,生者痛惜又能怎樣?

無獨有偶,早在11月20日下午,新華社國際部專稿中心主任、高級編輯徐勇在辦公室因心梗去世,享年56歲。

高以翔35歲去世丨年輕的生命,最終逃不過心源性猝死的魔爪

據徐勇的同事說,徐勇去世那天下午在心梗胸痛症狀明顯的情況下,他仍在堅持改稿子。14時34分46秒,他提交了用生命改寫的最後一條稿子。半個小時後,他發出了“1702,需要急救”的微信。

但是徐勇在緊急送到醫院後,病情已經相當危重。醫生無比惋惜地說:“哪怕早十分鐘送來都好。”因為最佳的搶救時間已經錯過,雖然經過全力搶救,最終徐勇也沒能擺脫死神,永遠離開了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一個35歲,一個56歲,都因為心源性猝死離開了人世。給親人留下的是無限的追思,和難以承受的痛苦。

不止他們,近年來因為心源性猝死的公眾人物,給大家帶來了一次又一次心靈上的衝擊,也給人們敲響了懸在頭頂的警鐘。

大家熟知的優秀小品演員高秀敏,因為心源性猝死永遠停止了表演,生命終結於46歲。

高以翔35歲去世丨年輕的生命,最終逃不過心源性猝死的魔爪

百年老字號,同仁堂的董事長張生瑜因心梗猝死撒手人寰,享年39歲。

鳳凰臺前總編,IT精英吳徵,在游泳中發生心源性猝死,享年39歲。

浙江衛視當紅新聞主播梁薇,在出差途中突發心源性猝死離世,享年28歲。

這一切是多麼可怕的例子,而他們所有離世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源性猝死

02 心源性猝死,成了掠奪人們生命的第一號殺手

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狀發作後一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驟然喪失為特徵的,有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美國每年約有30萬人發生心源性猝死,佔全部心血管死亡人數50%以上,而且以20歲到60歲的男性為主。

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居全球之首。北京市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心源性猝死的男性年平均發病率為10.5/10萬,女性為3.6/10萬,男性明顯高於女性,而且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

高以翔35歲去世丨年輕的生命,最終逃不過心源性猝死的魔爪

1、醫學研究發現,心源性猝死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引起:

  • 冠心病

絕大多數的心源性猝死,發生在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在西方國家,心源性猝死中約80%有冠心病及其併發症引起。而這些冠心病患者中約75%,有心肌梗死病史。

  • 心肌疾病

因為各種心肌疾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約佔5%至15%,是冠心病易患年齡前(<35歲)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高以翔35歲去世丨年輕的生命,最終逃不過心源性猝死的魔爪

  • 原發性心電異常

包括先天性與獲得性長QT綜合徵和Brugsda綜合徵。易發生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和心源性猝死。

  • 心律失常

大多數心源性猝死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洋地黃和奎尼丁等藥物中毒亦可引起心律失常,嚴重時可以引起猝死。

  • 其他原因

某些因素如自主神經系統不穩定、電解質失調、過度勞累、情緒極度興奮、過度飲酒等,都有可能引發心源性猝死。

2、心源性猝死的臨床經過分為四個時期,識別臨床表現,可以及早進行救治。

  • 前驅期

猝死前數天至數月,有些患者會出現胸痛、氣促、疲乏、心悸等症狀。但是有些患者沒有前期表現,瞬間可以發生心臟驟停。

  • 終末事件期

是指心血管狀態出現急劇變化,到心臟驟停發生前的一段時間,自瞬間至持續一小時不等。典型的表現包括嚴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難、突發心悸或眩暈等。

高以翔35歲去世丨年輕的生命,最終逃不過心源性猝死的魔爪

  • 心臟驟停

心臟驟停後腦血流量急劇減少,可導致意識突然喪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心臟驟停剛發生的時候,腦中殘留著少量含氧的血液,可短暫刺激呼吸中樞,出現呼吸斷續,呈嘆息樣或短促痙攣性呼吸。隨後呼吸停止,皮膚蒼白或發紺,瞳孔散大,二便失禁。

  • 生物學死

心源性猝死發生後,大部分患者會在4~6分鐘內開始發生不可逆腦損害,隨後經數分鐘過渡到生物學死亡。腦、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永久性喪失,組成各器官的細胞也發生死亡。

03 珍愛生命,把握“黃金四分鐘”

心源性猝死的生存率很低,根據不同的情況,其生存率在5%~60%之間,搶救成功的關鍵是儘早進行治療。

臨床上,在發生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黃金四分鐘”之說。如果延誤時間在10分鐘以上,即使病人搶救過來,也可能會發生腦死亡,即通常所指的植物人。因此第一時間進行心肺復甦,是挽救生命的非常必要的急救措施。

作為一般人來說,遇到心源性猝死患者可以第一時間進行初級心肺復甦。而高級心肺復甦,需要醫務人員藉助醫療器械和藥物進行。

高以翔35歲去世丨年輕的生命,最終逃不過心源性猝死的魔爪

進行初級心肺復甦,需要掌握以下三個方面:

1、識別心臟驟停

當患者發生意識喪失時,首先需要判斷是否有心臟驟停。可先用幾秒鐘觀察患者對周圍環境和聲音的反應、皮膚的顏色、呼吸運動,同時立即觸診大動脈有無搏動。非醫務人員可直接通過患者意識喪失、呼吸停止、面色蒼白或青紫等做出心臟驟停的判斷。

2、呼救

輕拍患者肩胛呼喚他,如果患者沒有反應,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3、進行初級心肺復甦

初級心肺復甦,也就是基礎生命活動的支持(BLS),一旦確立心臟驟停應立即進行。主要措施包括開通氣道、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壓,被簡稱為ABC三部曲。

高以翔35歲去世丨年輕的生命,最終逃不過心源性猝死的魔爪

  • 開通氣道

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成功復甦的重要一步,可採用仰頭抬頦法開通氣道。方法如下:

搶救者將一手置於患者前額用力加壓,使其頭後仰。另一手的食指、中指兩手抬起下頦,使下頜尖、耳垂的連線與地面呈垂直狀態,從而使氣道保持通暢。並應該清除患者口中的異物和嘔吐物,如果有鬆動的義齒,應該取下放置一邊。

  • 人工呼吸
高以翔35歲去世丨年輕的生命,最終逃不過心源性猝死的魔爪

開放氣道以後,搶救者先將耳朵貼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覺有無氣息出入。再觀察胸部有無起伏動作,最後仔細聽有沒有氣流呼出的聲音。如果沒有上述體徵可確定患者沒有呼吸,應立即實行人工通氣。判斷及評價時間不應該超過十秒,以免延誤搶救時機。

氣管內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氣的最好方法,但是當條件不允許的時候,口對口呼吸不失為一種快捷有效的通氣方法。

在確保氣道通暢的情況下,搶救者用置於患者前額的手的拇指與食指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氣,用口唇將患者的口全罩住,然後緩慢吹氣。每次吹氣應持續兩秒以上,確保呼吸時患者有胸廓起伏。

如果兩人進行心肺復甦時,應每5次胸外按壓給予一次通氣,如果單人進行心肺復甦,則每15次胸外按壓連續給予兩次通氣,交替進行。

上述通氣方法,只是臨時性搶救措施,應爭取馬上氣管內插管,以人工氣囊擠壓或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與輸氧,以糾正低氧血癥。

  • 胸外按壓

是建立人工循環的主要方法。通過胸外按壓可維持一定的血液流動,配合人工呼吸可為心臟和腦等重要器官,提供一定含氧的血流,為進一步復甦創造條件。

高以翔35歲去世丨年輕的生命,最終逃不過心源性猝死的魔爪

人工胸外按壓時,患者應置於水平位。頭部不應高於心臟水平,下肢可抬高,以促進靜脈血會流。如果胸外按壓在床上進行,應在病人背部墊上硬板。

胸外按壓的正確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處。搶救者用一隻手的手掌根部放在胸骨的下半部,另一手掌重疊放在這隻手背上,手掌根部橫軸與胸骨長軸確保方向一致,手指交叉抬起不要接觸胸壁。

按壓時肘關節垂直,依靠肩部和背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使胸骨壓低約3~5cm,隨後突然鬆弛。按壓和放鬆的時間大致相等,放鬆時雙手不要離開胸壁,按壓頻率為每分鐘100次。

結語:心源性猝死是個非常沉重的話題,除了患者遺憾地離開人世外,還給家人帶來了深深的傷痛。

三國時期的曹植在一首詩裡寫道:“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所以請人人珍惜生命,愛護身體,避免極限體力挑戰。因為對於每個人來說,除了生死,其餘的都是小事!

作者簡介:@紅塵一朵蓮。傳播健康知識,講述人間溫暖。如果您喜歡,就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