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世界有我看,世界由我闖,歡迎關注“小聘看世界”

2010年我和幾個小夥伴到南非去看世界盃。在伊麗莎白港的一間中餐廳裡,我們遇到了一位從東北去南非做生意的老闆娘。當時她已經在南非生活了十幾年。生意從約翰內斯堡做到了伊麗莎白港。

南非的主要沿海與內陸城市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她給我們講起了一件在約翰內斯堡做生意時發生的事情。那時候約翰內斯堡的治安很不好,經常發生搶劫和暴力事件。

她的餐廳在一層,餐廳二層和後面是工作人員的住所。當地的一些不法分子很清楚華人手裡有現金,所以常常去打劫。

但即使到了今天南非的治安也未見好轉

下為七月份的媒體報道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一天晚上打烊後,突然有兩個黑人男子拿著槍衝進了大姐家,把槍抵在她的頭上,要拿現金。

這位東北大姐非常冷靜,她趕忙到臥室去找現金,沒想到這兩個黑人劫匪非常沒有耐心,用槍托猛擊大姐頭。這一下惹怒了東北大姐,她兩個耳光扇過去,並且非常生氣和憤怒地跟這兩個劫匪說:“我已經在找了,你們兩個再這樣,我不會對你們客氣的”。

兩個劫匪被突如其來的還擊搞蒙了,沒有遇到過這樣彪悍的反抗,呆立在那,也沒有采取進一步的動作。這位大姐也非常機智的迅速找到了現金甩給這兩個劫匪,這兩人就離開了。

這樣的事情對在南非做生意的華人來說,是經常要面對的風險。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2010年的時候,在約翰內斯堡街上,我們也觀察到普通居民的安全防範措施。從機場到酒店的一路上,居民區外都築了高牆,牆上都拉著通電的鐵絲網。車子進入酒店後,門就會馬上關閉,並且酒店告知遊客晚上不要自己到街上逛。

隨處可見的鐵絲網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售賣鐵絲網的商家也比其他地方要更多些

下為南非的防護欄廣告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東北大姐覺得在約翰內斯堡做生意不是特別安全,於是搬到了南部的伊麗莎白港。南部城市直接連著海。這位大姐說,約翰內斯堡在北部,緊鄰南非的其他鄰國,有一些不法分子可以迅速在約翰內斯堡實施搶劫後向北逃出南非。司法追訴不太容易,所以犯罪分子有恃無恐。

而在南部城市,犯罪率就會相對低,因為無路可逃。從當時的觀察來說,開普頓確實是更加的現代化、更加的開放自由,有一點歐洲風情,也很時尚。

開普頓鳥瞰圖及街景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在開普敦的街上走,身心也會更放鬆。從近幾年的一些新聞上看,約翰內斯堡在大力地治理犯罪。維基百科上記錄的數據說目前約翰內斯堡的犯罪率已經低過了南非的全國平均犯罪率。不管怎麼說,安全因素還是南非華人做生意時要考慮的風險。

在開普頓遇到的另一位中餐廳老闆也跟我們說,之前在華人聚集的街上沒有保安,也會發生搶劫餐廳或者跟蹤客人的情況。為了安全保障,整條街的華人商人會自己出錢僱傭保安進行巡邏。

另外 南非也有不少安保公司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既然在南非做生意會遇到這麼多的問題,為什麼還會有中國人願意去南非呢?這個原因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最早到達南非的華人,據說是在1660年左右。當時荷蘭人發現了開普頓,就希望把一些在東南亞的華人債務人帶到南非去當農民。但是因為東南亞華人並不自願去那麼遙遠的地方,所以最終登陸到南非的華人其實數量很少。可能會有一些當時的罪犯被帶到了開普頓。

直到19世紀英國人接手了南非之後,由於1884年南非金礦的發現,對於勞工的需求就大大增加了。以此為基礎,城市化也就開始發展。圍繞著這座金礦就有了一座城市:約翰內斯堡。

那時的約翰內斯堡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大量的中國人湧入南非是在1870年左右到20世紀初之間,有些是作為勞工,有些是作為生意人去淘金淘鑽石,大部分人都是作為獨立的移民。其中最多的移民出自廣東省。那時候的政策不允許華人成為礦主,所以大部分人都做生意謀生,創辦企業或者做小本生意。

當時英國人也比較喜歡使用華工去開發礦山。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的一場內亂結束後,黑人勞工都回到了農村,加上使用白人勞動力的成本偏高,所以英國人便轉而使用中國和印度勞工。從中國過去的工人出自山東、河南、河北秦皇島等地。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按照當時的法律,不允許印度人和中國人在南非買地。1906年左右,有一些印度的反對者在甘地的領導下舉行了遊行,以反對這個政策。

1907年,南非政府又提出一個限制華人行動、要求把華人劃到一個特定群體的政策,要求華人進行登記。事實上這是一種在南非內部劃分群體和種族的隔離政策。

所以在1908年,中國社群和甘地領導的印度社群共同進行了一場非暴力的不合作運動。他們反對這種劃分民族種族、限制人身自由的種族隔離政策,並且焚燒了要求他們註冊登記的文件。各種形式的反抗一直持續,但是種族隔離的政策也在愈演愈烈。

下面這幅1903年的圖

也可反映當時中國勞工在當地受不平等對待的情況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1913年南非頒佈了一個《原住民土地法》,有色人種和白人被進行差別對待。直到1948年,種族隔離政策甚至被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南非華人也在被歧視的序列裡。華人,包括在南非出生長大的華人的身份被反覆劃定,有時候被劃分到有色人種,有時候被劃分到亞洲群體,或者被劃分到南非印度人群體中。

被隔離的種族不允許在南非有投票權和任何的影響力,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和歧視。

種族隔離政策一直到1994年才被正式廢止。

反對種族隔離的學生們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但是在這個期間也有一個例外。就是1970年南非為了吸引外來投資,給了臺灣華人一些特別的優惠,吸引他們向南非市場投資。所以從1970年開始,臺灣華人在南非的數量也有所增長。到了90年代之後,臺灣投資者陸續撤出了南非。

跟臺灣投資者同期的也有一些大陸的華人投資者移民到了南非。但是跟臺灣投資者不同的是,大陸投資者通常都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基本上都選擇做小本生意。那些生意興隆的人,有了發跡的機會,大部分也選擇離開了南非,要麼返回中國,要麼前往其他西方國家。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90年代到南非的移民中比較多的是從江蘇、浙江過去的生意人。他們通常都有比較好的經濟基礎,也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非常懂得如何經商。

2000年之後到達南非的是從中國各地去的小商人或者農民。我們之前提到的這兩位在南非開餐廳的中國人,應該就是在2000年左右移民到南非的。

近幾年,在南非做生意的中國人面臨的問題就是經濟下滑,經營難度增加。而同時,他們在南非的十幾年間又錯過了在中國發展的機會,既沒有建立在國內的社會關係,又失去了國內的市場。

有不少人因經營困難而回到國內。但是,也有人選擇留在南非。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留下的直接原因大概有三類。

第一是為了孩子的教育。相比其他英語國家,南非的教育成本相對便宜。比如上面講到的東北大姐,她說這麼多年的堅持就是為了兒子能在南非上學,將來可以在語言和學歷上更有優勢。

第二個是出於提高生活水平的考慮。從大陸較為偏遠地區去南非的人認為,留下的收入比在老家高一點。即使南非經濟下滑,生活條件還是比老家有改善。

第三是因為熟悉了南非市場。有些生意人認為既然已經熟悉了南非的生意門路,雖然掙錢沒有以前那麼多,但也還是比在國內能多一些。

在非華人一路坎坷險阻,為何還要留在非洲?

對於土生土長在南非的華人來說,中國更像一種概念上和精神上的連接,他們實際上還是要在南非生活,或者將來去其他西方國家發展。在他們父輩不斷的努力和抗爭下,現在終於有了一些權利,也終於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從歷史上來看,我們跟世界的連接確實被資本、暴力、抗爭、忍耐充斥。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不同的群體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融合在一起。個體因為個人的選擇和對生活的嚮往,離開故土去探索一個新的地方。在那裡又有了痛苦、打破痛苦、尋找希望的過程。新土也有一天成為故土。從而也成就一個一個的例子,跟後人說,人就是人,不管他是什麼皮膚、什麼顏色、什麼樣的過去,人類都是一樣的,都要體會酸甜苦辣和悲歡離合。

想要出國工作的看官可以在下方評論留言或直接私信小聘!

外聘網小聘看世界歡迎各位看官的評論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