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崇州人是哪裡來的?

二姐林海別院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崇州,古稱蜀州,崇慶州,四川盆地上古農耕文明發源地,天府之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元前206年設立縣制,1994年撤縣設市。

  西江晚渡客三千

  10多年前大學畢業,我沒有回故鄉崇州,而是去了浙江沿海。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在外時間久了,故鄉的風物人情,常常歷歷在目。長滿蒿草的老城牆、五彩斑斕的罨畫池、梅馨千代的陸游祠,還有大街小巷裡丁丁糖(麻糖)的叫賣聲,青瓦屋簷下麻辣鮮香的小火鍋……每憶至此,總要沉醉良久。

  故鄉藏身於成都平原與龍門山脈的相接處,長江支流岷江貼身而過,穿崇州走新津匯宜賓入重慶匯於長江。“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便成為鄉愁最好的慰藉。

  《華陽國志》載,秦蜀郡太守李冰建成都江堰後,又疏導出源出龍門山脈的文井江(西河),黑石河、羊馬河、青陽河等河流扇形鋪開,千年的流淌沉積,把這片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哺育成了繁盛之地,“西江晚渡客三千”便是古蜀州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碧水繞城,青山入簾,千年歌飛。

  1400年前,初唐王勃送一位姓杜的朋友任職蜀州,遙望川西津渡,一掃悲涼悽愴,寫下了“海內存自己,天涯如比鄰”磅礴名句。

  800年前,陸游“細雨騎驢入劍門”,謫居蜀州,一掃官場沉鬱,“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感嘆“江湖四十餘年夢,豈信人間有蜀州”。

  200年前,崇慶州人楊遇春總督陝甘,平叛西北,保全疆土,一生數百餘戰,未曾有傷;1840年,王國英請纓赴寧波,力拒英軍,功敗垂成,血灑東南,其子王鍚培繼承忠烈,後戰死安徽定遠。

  唐代至今,王勃、杜甫、裴迪、陸游、范成大等名人曾歌詠過崇州或者在崇州生活過。罨畫池、州文廟、古鎮街子、元通和懷遠濃縮了崇州的歷史與人文。他們或代表了川西園林精髓,或保留了川西碼頭文化底蘊,或傳承了明清建築風采,或收藏著佛學的精深與博大。

  人依地而養,地因人而名。無論客寓崇州,還是奔走天涯,都與這片土地水乳難分,交相輝映。

  少小離家老大回

  直到去年冬天的一次出差,故鄉才又一次完整地走進我。

  記憶中,崇州離成都很遠,但此次從機場回家只花了半個多小時。當初離家時,聽說成都準備修繞城高速,這次回來,第二繞城高速已經修到家門口,且已經通車,出口就在成溫邛高速崇州出口附近。

  後來,同學告訴我,與成都主城區地鐵相連的成蒲快鐵,預計今年底就要建成通車,到時崇州到成都主城區只需要15分鐘,根本用不著開車。先搭快鐵後乘地鐵,一會兒工夫就能到達成都主城區的大街小巷,崇州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全面融入成都“半小時生活圈”。

  回老家的路上,古色古香的LED電子屏幕,典雅大氣的唐人街牌坊,疾馳而過的車輛,翩翩起舞的健身大媽……撲面而來的都市氣息,既陌生,又熟悉,讓我在故鄉冬日的傍晚找到了柔和、溫暖與親切。

  和老母親聊天,話題除了長輩的健康、晚輩的學業,更多的是親戚們住處的變化和讓母親眉飛色舞的廣場舞。因為城市化,親戚們大多數搬進了居民小區。“原來不在一個村的熟人,現在住進了同一棟樓,彼此間來往更密切了。”母親說,她每天都會和老夥伴們在社區唱歌跳舞比劃一陣子。

  在林盤中散步,抬望眼,是伸向夜空的塔吊和高樓,是近在咫尺的酒店的燈火。農耕立業的故鄉,現代都市的面目愈發清晰。

  走親探友的日子,感觸最深的,還是這個“地處僻遠”的西蜀古治,正在大步流星地追趕著江南的發達與富足。到奶奶孃家的羊馬鎮、外婆家的金雞鄉,突然發現原來去親戚老家的路都找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工業園區的棟棟廠房,以及四通八達的柏油路。

  通過老友的口,我聽說過,而且知道崇州的全友、明珠等知名公司生產的板式傢俱已經賣向了全國各地。但是我絕沒有想到,自己手機裡面的某個部件居然也是“崇州造”。

  “這有啥奇怪的,電子信息產業正在成為崇州的主導產業。世界500強之一的捷普,已經在崇州建成投產,並很快具備百億產值規模,大量與其配套的企業也在崇州落戶。”在老友的輕描淡寫間,崇州便與“高大上”產業聯通了:世界物流“大佬”普洛斯在崇州的投資項目開工建設,此外還有智慧城市、大數據產業、企業軟包服務等。崇州工業,正成為成都活力的重要組成。

 

 快節奏與慢生活

  和朋友聚會,最常去的地方是濱河路。隨便找一處臨河茶座,往懷遠出品的藤編椅子裡一靠,華燈下的車河,流光溢彩的廊橋,倒映水中的樓宇,縹渺耳邊的流行樂,交織成韻味悠然的都市華章。

  另一個愜意的去處,是散落在重慶路白塔湖周圍山溝的鄉村酒店。聽朋友眉飛色舞:“5.12”地震以後,這條由重慶援建的鄉村公路已經成了“中國最美”,貫穿崇州南北,跨越街子、三郎、懷遠、道明、王場、白頭等鄉鎮,全長42公里,沿線山巒起伏,山花爛漫,宛如鑲嵌在崇州腰部的一條玉帶。

  這是冬天,我無法想象登高望遠、平疇花海的詩意,但是榿木河溼地的野趣,新農村的美麗,白塔湖綠道的騎行,山野火鍋雞的大快朵頤,已經足夠讓我回憶上很多個春秋冬夏。

  雖為崇州人,但街子古鎮還是第一次去。千畝原始森林、千年銀杏古楠裡,有晉代古剎——光嚴禪院的暮鼓晨鐘;鳳棲山下,有唐代一瓢詩人——唐求的故居,有清末民初古建一條街,有宋代王小波、李順的起義遺址,還有蜿蜒盤旋於鳳棲山腹地的健身“康道”。步行其間,空山鳥語,流泉瀉翠,完全是對疲憊身心的一次徹底釋放。

  在旅遊部門工作的同學告訴我,崇州旅遊正在由單純的觀光式向度假式轉型,底氣則來源於“森林、雪山、古鎮、園林、溫泉、湖泊”六位一體的旅遊資源特色和鞍子河自然保護區的“野生大熊貓愛情走廊”。稟賦卓異的生態吸引了世界知名旅遊企業的青睞。2014年,亞太地區最優秀的度假酒店管理公司“裸心”集團的老總高天成和設計師葉凱欣到崇州旅遊,被崇州的文化底蘊和三郎鎮的山水所吸引,決定投資建設崇州“裸心島”酒店項目。屆時,東有浙江莫干山“裸心谷”,西有崇州三郎“裸心島”,一“谷”一“島”,遙相輝映著亞太地區最佳文化旅遊生態度假酒店的金字招牌。

  故鄉的美,原來如此讓人眷戀:快節奏,慢生活,靜與動,舊與新,文化與傳承,歷史與當下,融合得不露痕跡,直達心靈。

  悠閒、包容 執著、奮進

  我一直在思索,這一系列變化,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支撐力量?想來想去,還是與家鄉人那種悠閒與包容、執著與奮進的性格有關。

  現在的崇州人,祖先大部分是移民而來。無數次聽老輩人講過,明末張獻忠“剿”四川,造成成都平原人口凋零,直至“湖廣填四川”後,才又從荒涼中重新興盛。現在每逢有農曆“七月半”,崇州人都有“燒伏子”緬懷先人的舊俗。一些崇州人說,這是燒給遠在“湖北麻城孝感鄉”的先祖,儘管這一說法仍有待考證,但他們深信不疑。

  更形象的說法是,崇州人稱“去洗手間”為“解手”。我曾經請教專家,據說是當初祖先不願意背井離鄉,被官兵捆綁而來。要上廁所只能請求官兵幫忙解開繩索,這就是“解手”。雖然這一解釋也未見得嚴謹,但是移民為了生存,而體現出極強的包容性,那倒是真的。清末民初,天主教傳入崇州,至今元通古鎮天主教堂仍在,鎮上中西合璧的明清建築比比皆是,從中更可見出崇州人的包容與接納。

  崇州人的悠閒,則來自於溫潤的氣候和豐饒的物產。崇州茶館多,這一度是老百姓的主要消息源。小時候跟隨爺爺坐茶館,老人家樂此不疲的神情仍然歷歷在目。現在到濱河路喝茶,“挖耳屎”(採耳)的還很多。採耳藝人款步走來,略一低頭:“來一次哇?包你耳朵通透,安逸得很。”說話輕言細語,絕不打擾你糾纏你。

  移民文化的另一側面,是崇州人的執著與奮進。因為他們深知,只有不斷創造,才會有更好的生活。馬伕出身的楊遇春,平定了新疆張格爾叛亂,維護了國家統一,後來官至太子少保、陝甘總督,成為崇州走出去的第一個封疆大吏。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數萬崇州人或師徒相承,或家族相攜,奔赴西藏,在建築業等領域打拼,為雪域高原的發展與進步貢獻了才智。同時,他們也帶回了財富,實現了人生價值。至今,仍有3萬多崇州人長期在西藏創業和生活。創立於上世紀90年代的崇州本土傢俱企業,僅用10多年時間,就已成長為中國板式傢俱的執牛耳者。當然,也有更多像我這樣謀生於大江南北的普通崇州人,靠著自己的執著與堅守,去延續移民後代的頑強生命歷程。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如鄰。崇州,這個一千多年前“杜少府”的出任之地,正在融入國際化的滾滾浪潮。在這個過程中,崇州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更新,孕育了崇州人獨特的性格與氣質,更鑄就了“蜀中之蜀”“蜀門重鎮”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月夜羽夕


崇州市歷史悠久,古稱蜀州,其建制歷史長達2200年,公元316年設立縣制,“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裡的千古名句所說的蜀州就是今天的崇州。1994年撤縣設市。崇州自古為繁榮富庶之地,有“蜀中之蜀”、“蜀門重鎮”之稱。 崇州市政府所在地崇陽鎮為四川省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現在的崇州人,祖先大部分是移民而來。無數次聽老輩人講過,明末張獻忠“剿”四川,造成成都平原人口凋零,直至“湖廣填四川”後,才又從荒涼中重新興盛。現在每逢有農曆“七月半”,崇州人都有“燒伏子”緬懷先人的舊俗。一些崇州人說,這是燒給遠在“湖北麻城孝感鄉”的先祖,儘管這一說法仍有待考證,但他們深信不疑。

  更形象的說法是,崇州人稱“去洗手間”為“解手”。我曾經請教專家,據說是當初祖先不願意背井離鄉,被官兵捆綁而來。要上廁所只能請求官兵幫忙解開繩索,這就是“解手”。雖然這一解釋也未見得嚴謹,但是移民為了生存,而體現出極強的包容性,那倒是真的。清末民初,天主教傳入崇州,至今元通古鎮天主教堂仍在,鎮上中西合璧的明清建築比比皆是,從中更可見出崇州人的包容與接納。

以上是小編總結的相關說法,希望能提供一些幫助




葉落梧桐


首先要明確一點,歷史上的崇州和現在的崇州不是一個地方,而且距離相隔很遠。

先說歷史上的崇州,從唐武德五年設置崇州起,到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止,崇州的州治一直寄治在營州境內(就是假借人家營州的地盤為自己的首府),營州的州治則是在今遼寧省朝陽。其中貞觀三年至八年期間,崇州曾改名北黎州。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時,將崇州的州治相繼移到青州(今山東青州市)和淄州(今山東淄博市西南)這兩州的境內。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式移治潞縣古縣城(今河北三河市西南)。五代後晉時廢除崇州。不管州治移到哪裡,就是在遼寧、山東、河北這些省份的交界處,一定在北方,在歷史劇《神探狄仁傑》中提及過崇州,明顯在北方。

接著說現在的崇州,現在的崇州隸屬四川省成都市,位於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西部,古稱蜀州,素有“蜀中之蜀”、“蜀門重鎮”之美譽。 南宋紹興十四年(1146年)升為崇慶府,亦領數縣;元代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為崇慶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改為崇慶縣;1983年7月,溫江地區行政公署撤銷,崇慶縣劃歸成都市管轄。1994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也就是現在的崇州市。

所以題主問崇州人是哪裡來的,應該是是對古今崇州的地理位置產生了疑惑,根據以上解釋,想必能解答你的疑問。


青青子衿Tom


祖先湖廣填四川,移民而來!


胡胖娃兒


我絕對相信,是媽媽生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