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4个月的时间,我成功把副业变成了失业,副业收入仅有工资的1

小时候学会了假哭,长大以后学会了假笑—知乎。
4个月的时间,我成功把副业变成了失业,副业收入仅有工资的1/10

(钱是底气还是焦虑?)

因为身体原因,我开启了副业等于失业的人生,4个月赚1600块

在经历了40°高温选址并被房产公司大哥嘲笑以后,我倒了。

甲亢,浑身无力,心慌哆嗦,不到一个小时的地铁,我可以湿透整个T恤。

在老板和一个知心大姐的劝说下,我开启了病假模式。一周的时间我这个运营经理被“架空”,老板用各种电话和微信边缘我,终极目的就是想让我辞职。好在懂点法律常识,知道这样公司属于违法,就侧面表面了一下态度,希望给我个机会。

3个月的时间,我带着一腔热血和病恹恹的身体开启了“副业”,当时给一个平台供稿,150一篇,第一篇就在头条拿了10万+,在简书更文的我,看到了今日头条的青云计划。

和大部分人一样,我开始把过原创定为了目标,然后保青云奖,冲击月度优质账号,一个月写10篇文章,两个账号保守估计也得5000x2+1000x2+300x10=15000块,抛去10%的税款,到手也能13000左右。

但是,老号10篇2500字+的文章,3天就收到了不符合原创要求的通知,特别迅速,不但挣不到还“直接损失”1500元的稿费。

然后我通过“慧眼识才”活动得知了绿色通道,拿着家里人的身份注册了这个账号,5篇文章过原创、微头条过十万及百万、轻松拿到首篇青云奖,然后接连拿下两篇,一共收益1600元。

为了稀缺,为了价值感,为了知识增量,我绞尽脑汁,选书、找电子书、快速阅读、提升写作技巧,最少需要3天能够写出一篇,初稿率极低。

不仅如此,长时间的焦虑,我彻底“不会写”了!

然后更悲剧的是,青云评选难度加大,那些我关注的账号都拿不到了。

仔细评判以后,我彻底迷茫了。

作为一个副业等于失业的梭哈选手来讲,我失败的很典型。

那有人靠副业成功了吗?不少,但是从普通人的可行性这个维度来讲,是个小概率事件。

4个月的时间,我成功把副业变成了失业,副业收入仅有工资的1/10

副业赚钱的人长什么样子?能挣多少?

先看身边几个副业赚钱的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1.网友,男,本身是课程研发岗位,月薪8000,副业38万。副业内容开发原创课程,网上找大学生配音、制作以后在知识付费平台售卖。7月份的时候挣不到钱了,现在不知道情况。
2.前同事加亲戚关系,本职工作是护士,月薪6000左右,兼职微商,原来买医院的一款皮肤膏剂,后来因为生孩子太胖了,然后吃代餐粉,成功瘦身开始跟他堂哥卖这款产品,月入8000左右,现在开启第三副业,跟老公在小区后面开火锅店,月盈利5万左右。她的话说,白天当护士,晚上店小二。
3.头条作者,本职工作不详,7月份左右两个号青云奖收入约6000,9月份开课,月入4万,但是后来平台审核标准改变,10月份几乎没有收入。

通过这3个真实的副业收入,你觉得哪一个更良性呢?

第二个对不对。

虽然一下子不能挣很多,但是一直朝着良性发展。并且本职工作没有累到脱发,副业闹着玩就好了,最近比较辛苦的也就是火锅店的服务比较耗费体力。整体来看,稳重有序,逐步增长。

现在大家停下来,想想或者观察一下,我们曾经关注的大V、小咖的网络平台的数据还有最近发文的频率,大体就能看到曾经盛极一时的自媒体、投稿、个人品牌等快速敛财的副业现在都过的不大好。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也不大可能通过这样方式赚到理想的钱的原因了。

副业可以试试,但是千万别梭哈。

最近看到今日头条网文男频排行第一的大神已经实现了月入10万,有些心动,去了某写手交流平台,看到一个醍醐灌顶的帖子。

写小说半年了,月入2000,我还有必要全职吗?

第一条回复是:大姐,我第一次见到有人把失业说的如此冠冕堂皇。

你品,你细品。

副业赚不赚钱不仅仅靠实力,还得看环境和运气。

4个月的时间,我成功把副业变成了失业,副业收入仅有工资的1/10

(千万别梭哈)

从热火朝天到嗤之以鼻,“斜杠青年”、“副业赚钱”、“月入过万”是如何一步步凉凉的

相信在头条上看文章的朋友,一定接受过那波最为严重的“挣钱焦虑”。某90后年入百万、哪儿哪儿副业过10万、月入过万是现代年轻人的标配等等。

就连韩寒这样的“清心寡欲”的先锋作家或者是人民网这样的主流媒体也在批评这股“副业收入”焦虑思潮,可见它的负面影响有多巨大。

曾经热火朝天,现在嗤之以鼻,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月入过万”?到底怎么看待副业标配?怎么看待斜杠青年呢?

有朋友做过调查,120人差不多有10个,这10个也未必能够做到月入过2000。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能赚到钱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当然存在。任何行业存在金字塔结构,有月入一千的,也有月入一千万的。

在金字塔的不同位置就会有不同的收益。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过月入过万或者年入百万文章的朋友,一定经历过

“哇塞”-“奥吆”-“我也OK啊!”-“要不试试”-“居然要钱”-“付费试试”-“行动起来”-“鬼扯,行不通”-“被骗了”-“都是骗人的”这样的心路历程。

我们现在再回想一下那些文章是怎么打动我们的呢?

①真实的数据

比如做微商月入10万,有账单,有截图,不是作假的那种。并且身边认识的人的确挣到了10万,我们一问还真的是挣到了。

比如做文案或者投稿,稿费截图,上稿文章链接,平台的约稿函等等。

②普通人逆袭的故事

某宝妈、某家庭主妇、某职员、某身边朋友,没有工作、能力一般、不想上班、觉得副业必须搭建的渠道等等跟你想法完全一致的人,最终坚持了3个月,过稿10篇,卖货1万……

③门槛低,ROI高,普通人也能行

比如会打开手机视频就能抖音带货、会打字就能写文案、会发朋友圈就能做微商等等。

举个最直接的例子,青云计划培训。

以卖课和拉新割韭菜为生的人,故意把小概率事件扩充成大概率事件,利用我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从中获利。

这些人能利用这一快速敛财的方式获取了不错的收益,比如靠青云奖前期的审核松懈和标准宽松,迅速获得多篇青云文章以及月度优质账号,然后开设课程,实现2个月月入3万左右,然后拿收益以及青云奖的截图作为背书,进行培训和敛财。

月入3万就会是最大的卖点,然后周末一篇文章1000、套路、模板、公式等到让青云计划看起来特别简单的词汇会瞬间吸引大部分人进入。

可是真正到了自己写的时候,发现获得青云奖根本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那些导师不会说写文章是个技术活,不但要有大量的阅读,还要逻辑思维清晰,不但要用词精确,还要切入点稀缺,知识增量等等。

一部分放弃了,一部分人坚持,但是坚持到最后也得不到导师那么多的收益,因为政策、平台、竞争对手都在变。只要人多了,什么都很难,比工作要难。

斜杠青年、副业刚需、月入过万与踏实工作相比,显然变成了一个伪命题,甚至被视为割韭菜。

当我们真正试过了,被现实“摩擦”,被同行“吊打”,被资本寒冬“冻醒”后发现这些逻辑是如此的鬼扯,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人在退潮以后裸奔,我们渐渐就不信了。

那是不是说增加管道收入、开拓副业、斜杠青年就是伪命题呢?

当然不是,但因人而异。

4个月的时间,我成功把副业变成了失业,副业收入仅有工资的1/10

(羡慕)

那副业还有必要搞吗?

经过了洗礼和捶打之后,我们依然坚强的要做副业的话,这些点需要注意一下。

1.先把本职工作干好吧,把开展副业当做第二技能,逐步尝试

开展副业的前提是有个傍身的技能,在公司里最起码有点独一无二的本事。PPT做的特别专业?演讲能力傲视群雄?文笔一流替老板撰写发言稿?

副业的本质是在培养自己的第二职业,让自己减少束缚,提升竞争力。同时,开展副业更像是一个人的创业,既然是创业就一定会有亏损甚至是玩完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金钱方面的准备。

比如大号粥佐罗,给了自己3个月的时间写东西,写成了就继续,写不成就老实去工作,这个3个月的前提就是根据自己手里的资金确定的。

“留后路”比“愣头青似的”勇往直前更科学。搞副业以前,先把风险降低一点。

樊登在一期节目提到了低风险创业:

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风险。创业科学化了,其实比打工的风险还小。

创业,既不是把自己绑在一间前景渺茫的小店上,也不是拿着父母亲戚的积蓄孤注一掷,创业值得嘉许,不创业也并不意味着失败,与其急急地追风口,不如踏踏实实地思考、学习,做一个低风险创业者。

能力是做成事儿的前提,也是应对困难的基本资源。

4个月的时间,我成功把副业变成了失业,副业收入仅有工资的1/10

(能力是底气)

2.副业一定要跟自身相关,跟所处的环境和资源相关

短视频火就做短视频?小说火就写小说?微商赚钱就一定朋友圈刷屏?

每个人都每个人的“专属资源”,让资源交互,优势碰撞优势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个女孩长的普通,手指很短,学习的古筝,也声音一般,被老师和同学嘲笑是“公鸭嗓”,老师语重心长的说,你这辈子不可能靠音乐吃饭。

她死磕了很久,老师的话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就在她快要死心的时候,一个打击乐的老师发现了她。

打击乐老师说你的手段有力,特别适合打鼓,另外你的声音太适合中音了。

后来这个姑娘凭借打击乐老师找出的优势努力学习,最终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成绩。

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是什么励志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

越是普通,才越具有普适性。

4个月的时间,我成功把副业变成了失业,副业收入仅有工资的1/10

(发挥资源优势是正道)

3.蚊子腿也是肉,先尝试着做起来,别老是想

对于一个 5000 元的上班族来说,增收 1000 元的收入,等于每个月增加 20% 的额外收入,在理财里上,这是超高增值!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开启副业,不要觉得小钱不是钱,先试试挣钱的感觉。

用赵本山的话讲:“先,走两步!”

有些副业需要专业知识,而很大部分是不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的。比如下了班在小区门口摆个地摊,可以衣服,也可以是贴膜。

比如卖衣服,在小区门口,可能一晚上也就多挣100-200块钱,但是通过卖衣服,我们基本上完成了一个服装店或者淘宝门店的运作过程。

前期要定位,是卖实惠的,还是卖好看的?

接下来要初步调查,平时小区里的人都开什么车?大体消费水平怎么样?哪里的人流量比较大?什么价格他们可以接受?

再接下来要选品,哪里进货?哪里物美价廉?

……

一步一步都是准备,都是为了将来把事情做大而准备。

记得之前就有两个小两口通过摆地摊实现了网店月入40万的小奇迹。他们定位是时尚和稀缺,在网上挑选好了他们觉得不错的,买下来,一个款式只有一件、多个尺码,去路上摆摊。

但是只能试穿不能直接购买,加上微信,然后邮寄。白天就在朋友圈发跟这种风格类似的衣服,晚上继续,通过路边摊搞出了个私有浏览量池。然后越做越大。

这就是尝试的力量。

4个月的时间,我成功把副业变成了失业,副业收入仅有工资的1/10

(采取行动)

最后总结一下

副业不一定是刚需,也有可能是焦虑。

今天跟大家聊了聊关于副业的事情,从曾经的热火朝天到现在的嗤之以鼻的现象出发,我们聊了聊副业的几种形态,赚钱的数量以及发展的情况。

最后基于上面的两点又聊了聊如果开启副业的话,需要注意什么,从什么地方开始以及如何权衡主副业之间的关系。

副业是一个增加收入必要渠道,也是改变赚钱方式的重要法宝,可以尝试。

如果主业还不是特别有优势,可以暂时把副业放一放,把平衡出的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是比较好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